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
漢桓帝紀(11) |
|
永壽二年[156年] 春正月,初聽中常侍行三年喪①。 ①《範書》桓帝紀作「中官」。李賢曰:「中官,常侍以下。」 七月,鮮卑寇雲中。 十月,京師地震①。 ①《範書》及續漢五行志均作「十二月」,《袁紀》恐誤。 *** 三年[157年] 春正月癸未,大赦天下①。 ①《範書》桓帝紀作「春正月己未」。徐紹楨曰:「永壽三年正月癸未朔,紀有己未,疑誤。」 六月,司徒尹頌薨。司空韓演為司徒①。 ①《範書》桓帝紀系此事於「冬十一月」。 是時有人上書言人所以貧困者,貨輕也,欲更鑄錢。事下群臣及太學之士。 時劉陶等在太學議曰:「夫讀鑄錢之詔,下及幽微,不遺窮賤,是以藿食之人①,敢懸書象魏②,聽罪絳闕③。蓋以為當今之憂,不在於此,在民有饑勞之怨,海內無耳目之變,乃箕子所謂佯愚而對也。臣不達殷人佯愚之慮,欲於不問而言甲子之事④。故念生鮮死久,複不敢極諫陳其要,請粗言生民之業。 ①李賢引說苑曰:「有東郭祖朝者,上書于晉獻公曰:『願聞國家之計。』獻公使人告之曰:『肉食者已慮之矣,藿食者尚何預焉?』祖朝曰:『肉食者一旦失計於廟堂之上,若臣等藿食,寧得無肝膽塗地于中原之野?其禍亦及臣之身,安得無預國家之計乎?」 ②周禮天官大宰曰:「乃懸治象之法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鄭司農曰:「象魏,闕也。」即宮外之闕也。 ③絳闕,宮闕也,猶言丹墀、紫宸。 ④甲子事,指紂兵甲子日敗於牧野,紂赴火而死。事見《史記》殷本紀。 夫食者,有國之大寶,生民之至貴也。竊見比年以來,良苗盡於蝗螟之口,杼軸空于公孫之衣,野無青草,室如懸罄①,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監之事,豈謂錢之鍥薄、銖兩輕重哉?今議者不達農殖之本②,多言鑄錢之便。或欲因緣行詐,以賈國利。國利將盡,取者爭競,故造鑄錢之端,於是乎生。萬人鑄之,一人奪之,猶不能給;設令一人鑄之,則萬人奪之,雖以陰陽為炭,萬物為銅③,役不食之民,使不饑之士,猶不足無厭之求也。陛下聖德,湣海內之憂,感天下之難,欲鑄錢齊貨,以救其厄,此猶養魚於沸鼎之中,棲鳥於烈火之上。 ①出僖公二十六年《左傳》載齊侯之語。「室如」四字本在「野無」句之上。 ②「今」字原闕,據黃本補。 ③「陰陽為炭,萬物為銅」八字出賈誼服賦,見《漢書》賈誼傳。 夫火土湯水,魚鳥之所生,用之不時,必也焦爛。當今地廣而不得耕,民眾而無所食,群小競逐,吞噬無厭。誠恐卒有役夫窮匠,起於板築之間①,投斤攘臂,登高大呼,則愁怨之人,狼跳虎駭,響應雲會,八方分崩,中夏魚潰②。雖方尺之錢,不能救此,若不早寤,恐將及之。」上從之。 ①胡三省曰:「賢曰:『役夫,謂如陳涉起蘄也。窮匠,謂如驪山之徒也。』余謂陳涉、黥布皆可以言役夫,窮匠則山陽鐵官徒蘇令等是也。」 ②僖公十九年《公羊傳》曰:「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注雲:「梁君嚴刑峻法,一國之中無不被刑者,百姓一旦相率俱去,狀若魚爛,魚爛從內發,故雲爾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