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西太后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八回 萬壽屆期力辭徽號 五臣歸國特降綸音(2)


  一日正在吸煙,驀聞一聲怪叫道:「老佛爺,不好了 !革命黨來了!」

  西太后擲煙起床,忙問道:「你說什麼?」

  那人複道:「正陽門外來了革命黨,亂放炸彈,將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一一炸傷。」

  西太后驚道:「這還了得!」

  說著時,瞧那稟報的人,乃是一個值園的太監。隨又道:「你不要妄報。你去探聽的確再來報聞。」

  太監自去。西太后歎道:「康逆尚未拿獲,孫逆又來鬧事,真是可恨!」

  看官!這康逆是康有為,前文概已敘過,無庸細表。那孫逆恰是何人?不得不略略表明。

  當時有一個排滿興漢、鼓吹革命的大首領,姓孫名文,字逸仙,號中山,籍隸廣東香山縣。幼時在教會學堂讀書,便已領略那博愛、平等的訓詞,嗣又投廣州博濟醫院,學習醫術,轉入香港推利士醫院,學術大進。畢業後,他就借行醫為名,暗中結識同志,陰圖革命。後來立了一個興中會,自己做了會長,竟湊集資本,向外洋去購槍械,擬奪廣州為根據地。冤冤相湊,密謀竟泄,粵大吏嚴密緝拿。虧得孫文先行走避,航海去英。嗣後被駐英使臣龔照璦誘入館中,將他拘住,又由英人康德利,與孫有師生誼,替他設法救出。孫文雖經蹉跌,毫不膽怯,越發冒險進行。有為者亦若是。

  自是遊歷外洋,遇著僑居的華民,及留學的志士,每與他談說滿清的壞處,革命的要事。有幾個相信的,便加入會中,願效死力。還有幾個富翁,慨允助餉。只因中國沿海,邏察很嚴,一時不便進來,只好與從前幾個好友,暗地通信。粵人史堅如想去借粵督德壽的頭顱,被德壽覺著,反把他的頭顱借去。中國第一次革命流血,要算這位史烈士了。過了一年,湖南志士唐才常又想發難,機謀未密,死在張之洞手中。粵東三合會首領鄭弼臣,在惠外府起事,複遭失敗。嗣又有湖南人黃興,邀了同志萬福華,潛蹤上海,剌殺故桂撫王之春,險被拿住正法。黃興命不該絕,經問官查無實據,釋獄東去。浙江人蔡元培、章炳麟,四川人鄒容,組織會社,高談革命。江督魏光燾飭上海道密捕,蔡走脫,章、鄒被逮下獄。鄒病死獄中,章後得釋。

  此次五大臣奉命出洋,受親友的歡送,餞宴數日,方出京城。至正陽門車站,突遇炸彈爆裂,煙霧飛揚,五人中跌僕二人,一是載澤,一是紹英。經僕役攙起,幸喜沒有隕命,不過受著一些兒微傷,慌忙抱頭趨回。只那放彈的人,自己已燒得焦頭爛額,倒斃車站。當由警察收檢屍身,在袋中覓得名片,乃是姓吳名樾,字孟俠,皖北桐城人。看官不必細問,想總是個革命黨了。直截了當。

  西太后聞宮監言,尚是虛實未明,旋由慶王奕劻入報,才知受傷只有二人,忙命奕劻擬諭,飭京城內外嚴索黨人,戒嚴了好幾日,沒有第二個革命黨。

  那時西太后再促五大臣出行。偏這徐世昌、紹英不願奉命,沒奈何改派尚其亨、李盛鐸,會同載澤、戴鴻慈、端方,擇了一個吉日,往遊外洋。途中頗幸安穩。虧得揀定吉日。

  從日本轉赴美國,又到英、德,吸受了好些新聞。便從海外郵遞一折,請西太后改行立憲,期以五年。西太后也似信非信,只降了一道懿旨,命政務處王大臣妥籌立憲事宜。複設考察政治館,延攬通才,悉心研究,慎擇中外可行的政治,酌纂成書,隨時進呈,候旨定奪。一面設巡警部,令徐世昌為尚書,設學部,令榮慶為尚書。徐世昌請將綠營改為巡警;榮慶請宣示教育宗旨,以忠君、學孔為綱,尚公、尚武、尚實為目,俱蒙西太后允行。只西太后注重兵政,特派袁世凱、鐵良為秋操閱兵大臣,至河間閱操。自是垂為常例。

  至三十二年,五大臣從外洋歸國,各大臣多至車站歡迎。既入京,當由西太后召見,極陳立憲的好處,與不立憲的弊端。西太后無可無不可,再諭令政務處大臣,公同會議。大家敘論一番,決定籌備立憲。五大臣又分陳數折,政務處亦會陳一折,乃於七月十三日頒發預備立憲的詔旨。其詞雲:

  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我朝自開國以來,列聖相承,謨烈昭垂,無不因時損益,著為憲典。現在各囯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勢,而我國政令,日久相仍,日處險危,憂患迫切,非廣求智識,更訂法制,上無以承祖宗締造之心,下無以慰臣庶治平之望。是以前簡派大臣分赴各國,考查政治。現載澤等回國陳奏,皆以國勢不振,實由於上下相暌,內外隔閡,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護國。而各國之所以富強者,實由於實行憲法,取決公論;君民一體,呼吸相通,博採眾長,明定權限;以及籌備財用,經畫政府,無不公之于黎庶。又兼各國相師,變通盡利,政通民和,有由來矣。時處今日,惟有及時詳晰甄核,仿行憲政,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以立萬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規制未備,民智未開,若操切從事,徒飾空文,何以對國民而昭大信。

  故廓清積弊,明定責成,必從官制入手。亟應先將官制分別議定,次第更張,並將各項法律詳慎厘訂,而又廣興教育,清理財政,整頓武備,普設巡警,使紳民明悉國政,以預備立憲基礎,著內外臣工切實振興,力求成效。俟數年後規模粗具,備看情形,參用各國成法,妥議立憲實行期限,再行宣佈天下。視進步之遲速,定期限之遠近。著各省將軍督撫,曉諭士庶人等,發憤為學,各明忠君愛國之義,合群進化之理,勿以私見害公益,勿以小忿敗大謀,尊崇秩序,保守和平,以預儲立憲國民之資格,有厚望焉。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

  頒諭的第二日,即派鎮國公載澤,大學士世續、那桐、榮慶,貝子載振,尚書葛寶華、徐世昌、陸潤庠、壽耆、奎俊、鐵良、張百熙、戴鴻慈,及直隸總督袁世凱,會同編纂官制,由奕劻、孫家鼐、瞿鴻璣總司核定。大家振刷精神,參酌中外,草創的草創,討論的討論,先將官制厘訂起來。正是:

  觀政已歸等立憲,任賢未就且論官。

  欲知厘訂官制情形,且俟下回續敘。

  *==*==*

  自西太后垂簾聽政後,每遇萬壽周旬,輒有中外變故。當時有以慈壽為不利者,不知此正天之所以儆西太后,令知戒滿防傾之理,勉其自抑也。西太后之辭上徽號,第出於一時之憤懣,而誠意未嘗貫注,迨至日俄停戰,即駐園自逸,頤養天年,其偷安苟且之心可見矣!至若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憑數月之遊歷,即以為了明西政,可以吸取文明,天下事甯有若此易易者?且降旨籌備立憲,徒以厘訂官制,為入手之方,猶是屍居餘氣之庸臣,易其官,不易其人,何足濟事?是殆諺所謂換湯不換藥者。總之西太后一生之誤,誤於騖虛,誤于崇華,又誤於好奢、好逸、矜才、使氣,至老不悟,而清社即隨之而亡矣。可勝慨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