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唐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七十七回 平叛逆因驕致禍 好盤遊拒諫飾非(2) |
|
惟憲宗以兩河平定,群藩帖服,愈覺得太平無忌,功德巍巍。皇甫鎛等獻媚貢諛,奉憲宗尊號,稱為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一班度支鹽鐵等使,隨時進奉,多多益善。從前藩鎮未平時,進奉的名目,叫作助軍,及藩鎮已平,易助軍為助賞,至進上尊號,又改稱為賀禮,就是左右軍中尉,亦各獻錢萬緡。無非導君以侈。 看官試想!天下有幾個毀家紓難的大忠臣,所有進奉諸官吏,哪個不是刻剝百姓,吸了民間的膏血,移作媚上的資本?庫部員外郎李渤,出使陳許,還言:「渭南諸縣,民多流亡,弊由計臣聚斂,剝下媚上,以致如此。」 皇甫鎛等恨他多言,伺隙圖渤。渤卻見機謝病,辭職告歸,他本號為少室山人,前因朝廷迭召,無奈就征,此次見忌當道,他當然不應戀棧,一官敝屣,還我本來,才不愧為高士呢。【闡表清操。】 台州刺史柳泌,奉旨蒞任,日驅吏民采藥,歲餘不得一仙草,自恐得罪,逃匿山中。浙東觀察使捕泌送京,皇甫鎛李道古等,代為庇護,泌竟免罪,反得待詔翰林。又令他合藥進供,憲宗取服以後,日加燥渴。 起居舍人裴璘上言:「藥止療疾,不應常服。況金石酷熱有毒,益以火氣,更非臟腑所能勝受。古語有雲:『君飲藥,臣先嘗。』請令泌先餌一年,試驗利害,然後再服不遲。」 憲宗不但不從,反貶璘為江陵令。 同平章事崔群,為皇甫鎛所排擠,出為湖南觀察使。知制誥武儒衡,系故相元衡從弟,抗直敢言,又為令狐楚所嫉忌,特想出一法,薦用狄兼謨為左拾遺。兼謨為狄仁傑族曾孫,嘗登進士第,辟襄陽府使,剛正有祖風,舉為言官,本是材足稱職,但觀令狐楚薦牘,內言:「天后竊位,諸武專橫,賴狄仁傑保佑中宗,克復明辟,兼謨為功臣後裔,更且才行優長,亟宜錄用」云云。 看他文字,似與武儒衡沒甚關係,其實指斥武氏,便是影射儒衡。儒衡知他言外有意,忙泣訴憲宗道:「臣祖平一,當天後朝,遁跡嵩山,並未在位……」 憲宗不待說完,便點首道:「朕知道了。」【武平一不見前文,便是高隱之故。】 儒衡乃退。未幾,遷中書舍人,左軍中尉。 吐突承璀自淮南還都後,仍然得寵,輾轉援引,黨類甚繁。後來黨派分裂,內侍王守澄陳弘志等,與承璀勢力相當,互為傾軋,蕭牆裡面,早已隱伏戈矛。憲宗誤服金石,致多暴躁,左右宦官,往往獲罪致死,因此人人自危,時虞不測。承璀嘗與憲宗次子澧王惲友善,從前太子甯病歿時,勸憲宗立惲為儲,憲宗因惲母微賤,特立遂王恒為太子,至是憲宗有疾,承璀複謀立惲,太子恒得知消息,密遣人問諸司農卿郭釗,釗系太子母舅,囑使傳語道:「殿下但應孝謹,靜俟天命,幸勿他謀。」 郭氏子弟,始終盡禮。太子才耐心靜待。到了元和十五年元日,憲宗因寢疾罷朝,群臣惶恐,會義成節度使劉悟來朝,賜對麟德殿,及悟趨出,語群臣道:「主體平安,保毋他慮。」 群臣聽了悟言,總道是易危為安,放心歸第,不料過了一宵,宮中竟傳出駭聞,說是聖駕賓天,宰相以下,倉猝入臨,趨至中和殿,就是禦寢所在,但見殿門外面,已由中尉梁守謙,帶兵環衛,裡面寢室,為王守澄、陳弘志及諸宦官馬進潭劉承韋元素等把守,不准群臣趨進龍床。陳弘志且揚言道:「皇上誤服金丹,毒發暴崩,真是出人意料,幸留有遺詔,命太子嗣位,授司空兼中書令韓弘,攝行塚宰,太子現在寢室,應即日正位,然後治喪便了。」 別人不言,獨讓陳弘志出頭,明明是賊膽心虛,自欲洗清逆案。皇甫鎛令狐楚等,本來是沒甚氣節,且見寢殿內外,已被一班閹豎,占了先著,盤踞牢固,料知不便抗爭,只好唯唯從命。陳弘志手段甚辣,密遣心腹伺諸道旁,俟吐突承璀及澧王惲奔喪,竟出其不意,將他殺死,外人亦不知為誰氏所遣,宮廷中且未悉兩人死耗,專辦太子即位禮儀,及料理喪具等事。太子恒即位太極殿東序,是謂穆宗,賜左右神策軍錢,每人五十緡。 皇甫鎛已畢朝賀,退回私第,翌晨複擬入朝,忽由中使頒到詔敕,數責罪狀,謫竄崖州,令為司戶參軍。鎛不覺淚下,待中使出去,與家人敘別,免不得相對悽惶,繼且自歎道:「王守澄陳弘志等謀逆,我身為宰相,不能討叛,罪固當死,若說我薦引方士,藥死皇上,這卻未免冤枉哩。」【自知頗明,然已遲了。】 乃出都南行,後來竟死崖州,中外稱賀。左金吾將軍李道古,亦坐貶循州司馬,杖死方士柳泌,及浮屠大通。中尉梁守謙以下,都進官有差。弑君逆黨,反得蒙賞,唐事可知。進任禦史中丞蕭俛,及翰林學士段文昌同平章事,尊生母郭貴妃為皇太后,追贈太后父曖為太尉,母為齊國大長公主,兄釗晉授刑部尚書,鏦為金吾大將軍。太后移居興慶宮,朔望三朝,穆宗每率百官詣宮門上壽,或歲時慶問燕饗,後宮戚裡,暨內外命婦,聯襼入宮,車騎雜遝,環珮鏗鏘,豪華烜赫,備極一時。【迭應七十四回。】 穆宗務為奢侈,尤好嬉遊,即位未幾,禦丹鳳門,宣詔大赦,召入教坊倡優,令演雜戲,縱觀恣樂。越數日,又至左神策軍,觀角牴戲,即手搏戲。監察禦史楊虞卿等,上疏諫阻,穆宗陽為優答,仍然未改。柳公綽弟公權,書法遒勁,得邀主賞,召入為翰林侍書學士。 穆宗嘗問道:「卿書何這般佳妙?」 公權答道:「用筆在心,心正筆自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