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前漢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八十八回 寵閹豎屈死蕭望之 惑讒言再貶周少傅(1) |
|
卻說黃龍元年冬月,宣帝寢疾,醫治罔效;到了殘冬時候,已至彌留。詔命侍中樂陵侯史高為大司馬,兼車騎將軍,太子太傅蕭望之,為前將軍,少傅周堪,為光祿大夫,受遺輔政。未幾駕崩,享年四十有三。總計宣帝在位二十五年,改元七次,史稱他綜核名實,信賞必罰,功光祖宗,業垂後嗣,足為中興令主。惟貴外戚,殺名臣,用宦官,釀成子孫亡國的大害,也未免利不勝弊呢! 【總束數語,也不可少。】 太子奭即日嗣位,是為元帝。尊王皇后為皇太后。越年改易正朔,號為初元元年,奉葬先帝梓宮,尊為杜陵,廟號中宗,上諡法曰孝宣皇帝。立妃王氏為皇后,封後父禁為陽平侯。禁即前繡衣禦史王賀子,賀嘗謂救活千人,子孫必興, 【見前文。】果然出了一個孫女,正位中宮,得使王氏一門,因此隆盛。【王氏興,劉氏奈何?】 惟說起這位王皇后的履歷,卻也比眾不同。後名政君,乃是王禁次女,兄弟有八,姊妹有四。母李氏,生政君時,曾夢月入懷,及政君十餘齡,婉孌淑順,頗得女道。惟父禁不修邊幅,好酒漁色,娶妾甚多。李氏為禁正室,除生女政君外,尚有二男,一名鳳,排行最長,一名崇,排行第四。 此外有譚曼商立根及逢時,共計六子,皆系庶出。李氏性多妒忌,屢與王禁反目。禁竟將李氏離婚。李氏改嫁河內人苟賓為妻。禁因政君漸長,許字人家,未婚夫一聘即死。至趙王欲娶政君為姬,才經納幣,又複病亡。禁大為詫異,特邀相士南宮大有,審視政君。大有謂此女必貴,幸勿輕視。 【好似王奉先女。真是一對天生婆媳。】 禁乃教女讀書鼓琴,政君卻也靈敏,一學便能。年至十八,奉了父命,入侍後宮。會值太子良娣司馬氏,得病垂危,太子奭最愛良娣,百計求治,終無效驗。良娣且語太子道:「妾死非由天命,想是姬妾等陰懷妒忌,咒我至死!」說著,淚下如雨。 【恐是推己及人。】 太子奭也哽咽不止。未幾良娣即歿,太子奭且悲且憤,遷怒姬妾,不許相見。宣帝因太子年已逾冠,尚未得子,此次為了良娣一人,謝絕姬妾,如何得有子嗣。乃囑王皇后選擇宮女數人,俟太子入朝皇后,隨意賜給,王皇后當然照辦。一俟太子奭入見,便將選就五人,使之旁立,暗令女官問明太子何人合意?太子奭只憶良娣,不願他選,勉強瞧了一眼,隨口答應道:「這五人中卻有一人可取。」 女官問是何人?太子又默然不答。可巧有一絳衣女郎,立近太子身旁,女官便以為太子看中此人,當即向皇后稟明,王皇后就使侍中杜輔,腋庭令濁賢,送絳衣女入太子宮。究竟此女為誰?原來就是王政君。政君既入東宮,好多日不見召幸,至太子奭悲懷稍減,偶至內殿,適與政君相遇,見她態度幽嫻,修穠合度,也不禁惹起情魔,是晚即召令侍寢。兩人年貌相當,聯床同夢,自有一番枕席風光。 說也奇怪,太子前時,本有姬妾十餘人,七八年不生一子,偏是政君得幸,一索生男。甘露三年秋季,太子宮內甲觀畫堂,有呱呱聲傳徹戶外,即由宮人報知宣帝。宣帝大喜,取名為驁,才經彌月,便令乳媼抱入相見。撫摩兒頂,號為太孫。嗣是常置諸左右,不使少離。無如翁孫緣淺,僅閱兩載,宣帝就崩。 太子仰承父意,一經即位,就擬立驁為太子。只因子以母貴,乃先將王政君立為皇后。立後逾年,方命驁為太子,驁年尚不過四歲哩。【西漢之亡,實自此始。】 且說元帝既立,分遣諸王就國。淮陽王欽,楚王囂,東平王宇,始自長安啟行,各蒞封土。還有宣帝少子竟,尚未長成,但封為清河王,仍留都中。大司馬史高,職居首輔,毫無才略,所有郡國大事,全憑蕭望之周堪二人取決。二人又系元帝師傅,元帝亦格外寵信,倚畀獨隆。 望之又薦入劉更生為給事中,使與侍中金敞,左右拾遺。敞即金日鞮侄安上子,正直敢諫,有伯父風;更生為前宗正劉德子,即楚元王交玄孫。敏贍能文,曾為諫大夫,兩人獻可替否,多所裨益。惟史高以外戚輔政,起初還自知材短,甘心退讓。後來有位無權,國柄在蕭週二人掌握,又得金劉贊助蕭周,益覺得彼盛我孤,相形見絀,因此漸漸生嫌,別求黨援。可巧宮中有兩個宦官,出納帝命,一是中書令弘恭,一是僕射石顯。 【二豎為病,必中膏肓。】 自從霍氏族誅,宣帝恐政出權門,特召兩閹侍直,使掌奏牘出入。兩閹小忠小信,固結主心,遂得逐加超擢。小人盅君,大都如此。尚幸宣帝英明,雖然任用兩閹,究竟不使專政。到了元帝嗣阼,英明不及乃父,仍令兩閹蟠踞宮庭,怎能不為所欺? 兩閹知元帝易與,便想結納外援,盜弄政柄。適值史高有心結合,樂得通同一氣,表裡為奸。石顯尤為刁狡,時至史第往來,密參謀議,史高惟言是從,遂與蕭望之周堪等,時有齟齬 。望之等察知情隱,亟向元帝進言,請罷中書宦官,上法古時不近刑人的遺訓,元帝留中不報,弘恭石顯,因此生心,即與史高計畫,擬將劉更生先行調出。巧值宗正缺人,便由史高入奏,請將更生調署。元帝曉得甚麼隱情,當即照準。 望之暗暗著急,忙搜羅幾個名儒茂材,舉為諫官。 適有會稽人鄭朋,意圖干進,想去巴結望之,乘間上書,告發史高遣人四出,征索賄賂,且述及許史兩家子弟,種種放縱情形。宣帝得書,頒示周堪,堪即謂鄭朋讜直,令他待詔金馬門。朋既得寸進,再致書蕭望之,推為周召管晏,自願投效,望之便延令入見,朋滿口貢諛,說得天花亂墜,冀博望之歡心,望之也為歡顏。待至朋已別去,卻由望之轉了一念,恐朋口是心非,不得不派人偵察,未幾即得回報,果然劣跡多端。於是與朋謝絕,並且通知周堪,不宜薦引此人,堪自然悔悟。 只是這揣摩求合的鄭朋,日望升官發財,那知待了多日,毫無影響。再向蕭週二府請謁,俱被拒斥。朋大為失望,索性變計,轉投許史門下。許史兩家,方恨朋切骨,怎肯相容,朋即捏詞相誑道:「前由周堪劉更生教我為此,今始知大誤,情願效力贖愆。」 許史信以為真,引為爪牙。侍中許章,就將朋登入薦牘,得蒙元帝召入。朋初見元帝,當然不能多言,須臾即出。他偏向許史子弟揚言道:「我已面劾前將軍,小過有五,大罪有一,不知聖上肯聽從我言否?」 許史子弟,格外心歡。還有一個待詔華龍,也是為周堪所斥,鑽入許史門徑,與鄭朋合流同汙,輾轉攀援,複得結交弘恭石顯。恭與顯遂嗾使二人,劾奏蕭望之周堪劉更生,說他排擠許史,有意構陷;趁著望之休沐時候,方才呈入。 元帝看罷,即發交恭顯查問。恭顯奉命查訊望之,望之勃然道:「外戚在位,驕奢不法,臣欲匡正國家,不敢阿容,此外並無歹意。」 恭顯當即複報,並言望之等私結朋黨,互為稱舉,毀離貴戚,專擅權勢,為臣不忠,請召致廷尉云云。元帝答了一個可字,恭顯立即傳旨,飭拿蕭望之周堪劉更生下獄。三人拘系經旬,元帝尚未察覺。會有事欲詢周堪劉更生,乃使內侍往召,內侍答稱二人下獄,元帝大驚道:「何人敢使二人拘系獄中?」 弘恭石顯在側,慌忙跪答道:「前日曾蒙陛下准奏,方敢遵行。」 元帝作色道:「汝等但言召致廷尉,並未說及下獄,怎得妄拘?」 元帝年將及壯,尚未知召致廷尉語意,庸愚可知。恭顯乃叩首謝過。元帝又說道:「速令出獄視事便了!」 恭顯同聲應命,起身趨出,匆匆至大司馬府中,見了史高,密議多時,定出一個方法,由史高承認下去。翌晨即入見元帝道:「陛下即位未久,德化未聞,便將師傅下獄考驗。若非有罪可言,仍使出獄供職,顯見得舉動粗率,反滋眾議。臣意還是將他免官,才不至出爾反爾呢!」 元帝聽了,也覺得高言有理,竟詔免蕭望之周堪劉更生,但使出獄,免為庶人。鄭朋因此受賞,擢任黃門郎。 才過一月,隴西地震,墮壞城郭廬舍,傷人無數,連太上皇廟亦被震坍。太上皇廟,即太公廟。已而太史又奏稱客星出現,侵入昴宿及養舌星,元帝未免驚惶。再閱數旬,複聞有地震警報,乃自悔前時黜逐師傅,觸怒上蒼。因特賜望之爵關內侯,食邑六百戶,朔望朝請,位次將軍。又召周堪劉更生入朝,擬拜為諫大夫 。 弘恭石顯,見三人複得起用,很是著忙,急向元帝面奏,謂不宜再起周劉,自彰過失,元帝默然不答。恭顯越覺著急,又說是欲用周劉,也只可任為中郎,不應升為諫大夫。元帝又為所蒙,但使周堪劉更生為中郎 。【忽明忽昧,卻是庸主情態。】嗣又記起蕭望之博通經術,可使為相。有時與左右談及意見。適為弘恭石顯所聞,惶急的了不得。就是許史二家,得知這般消息,也覺日夕不安,內外生謀,恨不得致死望之。望之已孤危得很,誰料到事機不順,有一人欲助望之,弄巧成拙,反致兩下遭殃。這人非別,就是劉更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