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南北史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第十一回 破氐帥收還要郡 殺司空自壞長城(1)


  卻說關隴南面,有一勝地,叫作仇池,地方百頃,平地起凸,四面鬥絕,高約七裡有奇,統是羊腸曲道,須經過三十六個回峰,力登絕頂。上面水草豐美,且可煮鹽,向為氐族所據。東漢末年,氐族頭目,姓楊名騰,佔據此地。其孫名千萬,稱臣曹魏,受封百頃王,再傳至楊飛龍,勢漸強盛,晉封他為平西將軍。飛龍無嗣,養外甥令狐茂搜為子,茂搜冒姓楊氏,又三傳至楊初,自號仇池公。曾孫名纂,為苻秦所滅。

  苻秦敗亡,楊氏遺族楊定,亡奔隴右,收集舊眾千餘家,仍據仇池,徙居曆城,距仇池二十裡,與山東之曆城不同。奪取天水、略陽等地,僭稱隴西王,後為西秦王乞伏乾歸所殺。從弟楊盛,留守仇池,自稱仇池公,出略漢中,向晉稱藩,晉封盛為征西大將軍,兼仇池王。宋主篡晉,複封盛為車騎將軍,晉爵武都王。盛仍奉晉正朔,尚沿用義熙年號。

  元嘉二年,盛病將死,授遺囑與子玄道:「我年已老,當終為晉臣,汝宜善事宋帝。」

  玄涕泣受命,及盛沒後,向宋告哀,始用元嘉正朔。宋令玄仍襲父爵,玄又通好北魏,受封征南大將軍兼南秦王。才越四年,又複病劇,召弟難當入,語道:「今國境未寧,正須撫慰,我子保宗,年尚沖昧,煩弟繼承國事,毋墜先勳!」

  難當固辭,願輔立保宗。至玄死發喪,難當果不食言,立保宗為嗣主。偏是難當妻姚氏,密語難當道:「國險未平,應立長君,奈何反事孺子呢?」

  【婦人專喜播弄是非。】

  
難當聽信婦言,竟將保宗廢去,自稱都督雍、涼、秦三州軍事,兼征西大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

  可巧赫連族滅,上邽空虛,他即命子順收取上邽,充任留守。又授保宗為鎮南將軍,使戍宕昌。保宗謀襲難當,事泄被拘。難當又欲併吞漢中,伺隙思逞。補敘詳明。

  會梁州刺史甄法護,刑政不修,宋主特遣刺史蕭思話代任,思話尚未蒞鎮,那楊難當又乘機先發,調撥兵將,徑襲梁州。甄法護本來糊塗,一切兵備,統已廢弛,驀聞氐眾到來,嚇得魂馳魄散,慌忙挈領妻孥,逃出城外,奔投洋州。氐眾當然入城。

  蕭思話到了襄陽,接得梁州失守的消息,忙遣司馬蕭承之,率五百人前進,長史蕭汪之,率五百人為後應。

  看官聽著!這蕭承之就是後來齊太祖的父親,前為濟南太守,曾用空城計卻魏。【事見前回。】此次調任漢中太守,偕思話東行,兼充行軍司馬。既奉思話軍令,作為前驅,自思隨兵太少,應該沿途招募,便陸續收集丁壯,約得千人,乃進據磝頭。

  楊難當焚掠漢中,引眾西還,留將軍趙溫居守梁州,溫令魏興太守薛健據黃金山,副守薑寶據鐵城。鐵城與黃金山相對,僅隔裡許,斫樹塞道,阻截宋軍。蕭承之遣陰平太守蕭坦,進攻二戍,掃除蕪穢,長驅直達,先拔鐵城,繼下黃金山,殺得薛健、薑寶大敗而逃。趙溫親自出馬,來攻坦營,坦又出兵奮擊,舞刀先進,左斫右劈,殺死氐眾數十人。後面兵士隨上,攪破溫陣,溫知不可當,狼狽遁去。坦亦受創,退歸大營養屙,承之另遣司馬錫文祖,往戍黃金山。後隊蕭汪之亦至,還有平西將軍臨川王劉義慶,【即道規繼子,見第七回。】方出鎮荊州,也遣將軍裴方明,帶兵三千,來助思話。

  思話派參軍王靈濟,率偏師出洋川,進向南城。氐將趙英,據險扼守,為靈濟所破,將英擒住。南城空虛,無糧可因,靈濟引軍退還,與承之合師。

  承之督令諸軍追擊氐眾,行抵漢津,但見兩岸遍佈敵營,中通浮橋,步騎雜遝,戈戟森嚴,料知有一場惡鬥,乃立營佈陣,從容待戰。【極寫承之。】那敵營中的統帥,乃是楊難當子楊和,會集趙溫、薛健等人,據津拒敵,兵約萬餘。既見宋軍到來,便麾眾來攻,環繞承之行營,至數十匝。承之開營逆戰,因與敵接近,弓箭難施,只好各用短刀,上前力搏。偏氐眾盡穿犀甲,刃不能入,承之急命將士截斷長矟,上系大斧,橫砍過去,每一動手,砍倒氐兵十餘人,氐眾抵敵不住,紛紛潰散。楊和等逃回寨中,放起一把無名火來,將所有營帳及所築浮橋,盡行毀去,退保大桃。

  既而蕭思話、裴方明等一齊馳至,與承之並力進攻,連戰皆捷,不但將大桃敵眾,悉數逐走,就是梁州亦唾手取來。從前楊盛時候,略漢中地,奪去魏興、上庸、新城三郡,至是且盡行克復,漢中全境,無一氏人。

  楊難當恐宋軍入境,慌忙上表謝罪,宋主義隆,方下詔赦宥。令蕭思話鎮守漢中,加號甯朔將軍。召蕭承之還都,令為太子屯騎校尉,收逮甄法護下獄,賜令自盡。此外有益州賊趙廣、秦州賊馬大玄,先後作亂,俱得蕩平,這也無容細表。

  且說魏主燾既得河南,分兵戍守,加授崔浩為司徒,長孫道生為司空。道生平素儉約,得一熊皮為毯,數十年不易,魏主嘗使歌工作頌,有智如崔浩、廉如道生二語。浩更勸魏主偃武修文,徵求世胄遺逸,得范陽人盧玄、博陵人崔綽、趙郡人李靈、河間人邢穎、渤海人高允、廣平人遊雅、太原人張偉等,各授中書博士。惟崔綽以母老為辭,不肯受官。

  浩又改定律令,除四歲五歲刑律,增一年刑,授議親議貴議功諸例,凡官階九品以上,得酌量減免,婦人當刑而孕,概令延期,待產後百日,始按律取決。闕下懸登聞鼓,使冤民得詣闕伸訴,擊鼓上聞,輿情翕服,國內稱治。一面欲通好江左,息爭安民,乃請命魏主,令散騎侍郎周紹南來,至宋聘問,並乞和親。宋主含糊作答,但遣使臣魏道生報聘,嗣是兩國使節,往來不絕。

  魏主立子晃為太子,又派散騎常侍宋宣至宋,為太子求婚,宋主仍然支吾對付,卒無成議,惟南北和好,約得十餘年,好算是魏主的美意。【應該使南人領情。】

  宋主義隆,聞魏主求賢恤民,也下了幾道勸農舉才的詔敕,無如親貴擅權,吏胥舞法,就使有幾個遺賢耆老,怎肯冒昧出山,虛縻好爵。武帝時,嘗召武陽人李密為太子洗馬,密願終養祖母劉氏,上了一篇 《陳情表》,決意辭征。武帝只好收回成命,許令終養。(按:作者誤,此系晉武帝。 《陳情表》之李密事在《兩晉演義》)還有譙郡戴逵子顒,承父遺訓,雅好琴書,屢征不起。南陽人宗炳,與妻羅氏,並隱江陵,亦終不就征。

  他如廣武人周續之、臨沂人王弘之、魯人孔淳之、枝江人劉凝之等,均立志高尚,迭經宋廷召用,並皆固辭。

  最著名的是尋陽陶淵明先生,他名潛,字元亮,系晉大司馬陶侃曾孫,晉季曾為彭澤縣令,郡遣督郵至縣,故例應束帶迎見,淵明慨然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乃解組自歸。隨賦《歸去來辭》,自明志趣。門前種五柳樹,因作《五柳先生傳》,為己寫照。妻翟氏亦與同志,偕隱栗裡,淵明前耕,翟氏後鋤,並安勤苦,不慕榮利。

  宋司徒王弘,為江州刺史時,嘗使淵明友人龐通之,齎著酒肴,邀他共飲。淵明嗜酒,欣然應召,入座便飲。俄頃弘至,淵明只自飲酒,不通姓名,既醉即去。平時所著文章,必書年月,但在晉義熙以前,嘗署年號,一入宋初,唯署甲子,隱寓不事宋室的意思。宋主義隆,正擬遣發征車,適淵明病歿,方才罷議,後世號淵明為靖節先生。【疊敘高人,以愧干祿之士。】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