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蔡東藩 > 民國通俗演義 | 上頁 下頁 |
第九十七回 逞辣手擅斃陸建章 頒電文隱斥段祺瑞(2) |
|
玉祥本不附段派,觀望不前,且有意服從馮總統,曾發出通告,請速罷兵,並有:「元首力主和平,討伐各令,俱出自脅迫」等語。段氏因他擁兵自大,也不便急切相待,只好付作緩圖。哪知霹靂一聲,建章斃命,玉祥顧念戚誼,當然驚心,再加姑母馮氏,泣令報仇,玉祥亦不禁嗚咽道:「姑父平日所為,我亦嘗極端反對,屢勸他緩獄恤刑,哀矜勿喜,偏姑父習以為常,遂致怨家挾恨,陷害姑父,但今乃屈死小徐手中,殊不甘心。小徐靠了老段勢力,橫行不法,暴戾恣睢,我若不為姑父復仇,如何對得住姻戚?但目前尚難輕動,我部下不過數千人,勢不能一舉成功,我死也不足惜,死且無益,不如從緩為是。」 他姑母聽了此言,也覺沒法,只有揮淚自去罷了。 惟玉祥經過此變,遂與段內閣決裂,自告獨立。部下副官李銘鐘,團長楊貴堂、何乃中等,亦願為效力,累得段總理多一敵手,不得不格外加防。詳敘馮玉祥事,俱為後文伏案。並且失意事層疊而來,大與前謀相左。湘南未平,閩軍又敗,龍裕光孤守瓊崖,屬地已失去大半,專望援粵總司令張懷芝一軍,入粵牽制,或可解圍。哪知張懷芝病倒漢口,連日未痊,留駐江西的張軍,方移次醴陵,逍遙江上,偏被南方間諜,偵悉情形,竟潛從攸縣進兵,猛向醴陵撲入。張軍十數營,猝不及防,倉皇奔潰,嚇得養屙漢口的張司令,出了一身冷汗,力疾起床,乘車北返。自問未免懷慚,情願拋棄權利,辭去山東督軍。是所謂張脈僨興,外強中乾。瓊州失援,龍軍保守不住,只好棄去巢穴,向北逃生。看官試想!這豈非段氏的平南政策,一齊失敗麼? 還有段氏背後的小徐,格外擔憂,他本思推倒馮河間,奉段祺瑞為總統,舉張作霖為副座,所以請張幫忙,合力同謀。惟段氏以為南方不平,威望未著,也不願驟任元首,故小徐對著平南政策,非常注重。如何借債,如何調兵,多半由小徐獻策,慫恿段氏進行。偏偏事不從心,謀多未遂,怎得不五內俱焚?躊躇四顧,憤不可遏,自思平南政策,不能貫徹,總由那馮派橫生阻力,以致種種窒礙。今欲釜底抽薪,必須將老馮捽去,改擁段氏為總統,然後令出必行,軍心一致,方得戮力平南。於是另生他計,即擬組成新國會,為選舉總統的預備。好在各項借款,尚未用罄,不若移緩就急,將軍事暫且擱置,一意運動議員,組合政黨。當有帝制餘孽梁財神士詒,王包辦揖唐,乘機出頭,來做小徐幫手,漸漸的三五成群,四五結隊,湊齊了數十百人,迎合小徐,擁戴老段,複取了一個私黨的美名,乃是「安福」兩字。安是安邦,福是福國。名目卻是動聽,但一班安福系中的人物,究竟是為國家思想,是為自己思想,看官總應明瞭呢。 民國七年七月十三日召集新國會,約期開議,第一件問題,就是選舉新總統。原來馮總統本是代任,期限不過一年。他自六年八月一日,入京就職,到了七年八月,任期已滿,理應卸職另選,所以召集新國會的命令,當然由馮總統頒發。馮氏非不思續任,但有段派的對頭,自知續選無望,惟欲與老段同時下野,前次聯袖同來,此次亦要他蹇裳同去,若自己退位以後,反令段氏繼任,這是夢寐中也不甘心。乃暗中囑使同黨,設法阻段。江南督軍李純,第三師師長吳佩孚,隱承馮意,一再通電,主和斥戰。就是直隸督軍兼四省巡閱使曹錕,亦屢開督軍會議,不願擁段。至若張雨帥為副總統,各督軍都不贊成,就是段派中人,除小徐外,也多與雨帥反對,所以雨帥亦為奪氣,不肯十分出力,替段效勞。轉眼間已是八月,新國會議員,同集都下,不日就要開會了。馮總統獨預先加防,頒一通電雲: 國璋服務民國,於茲七年,變故迭更,飽嘗艱苦。去歲邦基搖動,幸賴總理與各督軍,群策群力,恢復共和。 其時黎大總統辭讓再三,元首職權,無所寄託,各方面以《約法》有代行職權之規定,大總統選舉法有代理之明文,責備敦促,無可逃避。國璋明知涼德,不足以辱大位,但以尊重法律之故,不得不忝顏庖代。顧念《約法》精神所在,一曰中華民國之統一,一曰中華民國之和平,國璋挾此兩大希望而來,以求與根本大法之精神相貫徹,非有一毫利己之私,惟期不背於法律,以自免於罪戾耳。今距就職代理之日,已逾一年,而求所謂統一和平,乃如夢幻泡影之杳無把握。推原其故,則國璋一人,實屍其咎。古人雲:「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又曰:「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國璋雖自認《約法》精神,無有錯誤,而誠不足以動人,信不足以服眾,德不足以馭世,惠不見以及民,致將士暴露於外,閭閻愁苦於下,舉耳目所接觸者,無往而可具樂觀,雖有賢能之閣僚,忠勇之同袍,而以國璋一人不足表率之故,無由發展其利國福民之願力,所足以自白於天下者,惟是自知之明,自責之切,速避高位,以待能者而已。今者攝職之期,業將屆滿,國會開議,即在目前,所冀國會議員,各本一良心上之主張,公舉一德望兼備,足以複統一和平者,以副《約法》精神之所在,數語最為扼要。則國本以固,隱患以消。國璋方日夜為國祈福,為民請命,以自懺一年來之罪戾。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若謂國璋有意戀棧,且以競爭選舉相疑,此乃局外之流言,豈知局中之負疚?蓋國璋渴望國會之速成,以求時局之大定,則有之,其他絲毫權利之心,固已洗滌淨盡矣。至若國之存亡,匹夫有責,國璋雖在田野,苟有可以達統一和平之目的,而盡國民一份子者,惟力是視,不敢辭也。敢布腹心,以諗賢哲。 這篇電文,看似引咎自責的謙詞,實是阻撓段氏當選的壓力。段主戰,馮主和,戰乃一般人民所痛嫉,和實一般人民所歡迎,試看電文中屢言統一,屢言和平,無非聲明自己本意,素不願戰,所有此次調兵遣將,借債濟師,種種挑撥惡惑、毒害生靈的舉動,都推到段氏身上,好教新國會人員,不便大拂民情,選舉段氏。且複鄭重提及,叫各議員存些良心,公舉一統一和平的總統,這不是反對段氏,敢問是反對何人呢?【看得真,說得透。】小子有詩歎道: 黨派紛爭國是淆,但矜意氣互相嘲。 同袍尚且分門戶,天地何由葉泰交。 馮電既發,過了數日,南方也續發電告,好似與馮電相應。欲知文中底細,俟至下回錄明。 *==*==* 刑人於市,與眾棄之,是為中古之成制。彼時為君主政體,猶有與眾共誅之意,況明明為革新政體之民國,昌言共和,寧有對一官高爵重之炳威將軍,可以擅加槍斃乎?微特小徐無此權力,即令大總統處此,亦必審慎周詳,不能擅殺。就使建章煽亂,應該由軍法處決,不關司法,而小徐總不能背地殺人。共和共和,乃有此敢作敢為之小徐,吾未始不服其膽力,而對諸我中華民國,殊不禁衋焉心傷矣。然未幾而有馮玉祥之獨立,又未幾而有馮河間之通電,弄巧反拙,欲立轉僕,小徐其奈何尚不知返乎?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