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
二四 |
|
蔣介石繼續歌頌他指揮的第一期抗戰的巨大戰果。他說,在第一期作戰中,我們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但是我們也使日軍付出了史無前例的慘重代價,據統計,在這期間日軍共傷亡四十四萬七千多人。在第一期作戰中,我國軍隊廣大官兵以國家民族的利益為最高利益,出現了像佟麟閣、王銘章、郝夢齡等以身殉國的動人事蹟。使一貫輕視中華民族和中國軍隊的日本侵略軍,不得不為我國軍人的犧牲精神懾服驚訝。也使世界友邦和世界人民對中國軍人的犧牲精神發出讚歎。 說到此處,蔣介石就想起了像韓複榘那樣不聽招呼,像長沙大火那樣亂捅漏子的高中級將領。因此,忍耐不住心頭怒火,丟開講槁,站起來聲嘶力竭地痛斥軍隊中的種種可恥行為和現象。他說,某些將領指揮無能,各行其事,保守實力,不顧民族利益和抗戰大局;統帥部的命令得不到貫徹執行,甚至連統帥部也不能抽調某些地方的部隊作機動使用;有的高級將領耍小聰明,躲避命令,規避責任,用那一套把戲來對付戰區司令長官,使之無法指揮作戰;還有的部隊存在著讓陣亡官兵,暴屍疆場,不組織收屍安葬;有的部隊出現士兵逃亡;有的部隊軍紀渙散,土匪習氣嚴重,軍行所至,老百姓逃避;還有的謊報軍情,不負責任,報喜不報憂…… 蔣介石一提這些可恥行為就收不住口。他所指責的那些現象,當然多發生在殺韓複榘之前,但他此時特地提出來,重加鞭韃,意在警告那些無能和各行其事的將領們,不要步韓複榘之後塵,當韓複榘第二。 當蔣介石在臺上痛斥種種可恥行為時,台下的將領們無不為自己以往指揮作戰中的失誤;感到冷汗直冒。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對本戰區在武漢會戰中南岸戰場的某些失利,感到提心吊膽,害怕追究他的責任,便在下面四處放風,把責任往川軍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頭上推。說王陵基的第30集團軍毫無戰鬥力,且訓練差勁,見敵即潰,以致影響南岸全域。 第二天,軍委會軍事參議院院長陳調元在會上發言,指責川軍第29集團軍總司令王瓚緒的部隊在武漢會戰中作戰不力,影響了第五戰區戰局;接著又指責川軍第30集團軍王陵基的部隊作戰不力,影響了第九戰區作戰。雖然後來又撥第8軍和第73軍給王陵基指揮,令其反攻瑞昌,但王陵基卻沒親臨前線指揮督戰,以致貽誤戰機。 王陵基和第29集團軍代總司令,感到大難臨頭,極為惶恐。 當時,在第一線作戰的川軍,除王瓚緒的第29集團軍和王陵基的第30集團軍外,還有唐式遵第23集團軍、孫震第22集團軍、楊森第27集團軍,以及在山西等戰區的李家玨等軍。川軍將領們對這種不懷好意,想拿川軍作典型開刀的做法極為憤慨。 他們認為川軍對國家對民族對抗戰問心無愧。川軍在全國軍隊中,武器裝備最差,但作戰極為勇敢頑強。1937年冬季,川軍誓師出川抗戰,一路北出秦嶺,另一路由重慶沿長江東進。北方當時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數十萬川軍將士只穿著單衣、草鞋,在茫茫雪地裡行軍,晚上宿營,打開背上那塊四方形的被單,捲曲而躺,不進民房干擾百姓。沒有雨衣,沒有斗笠,頂風冒雪,行軍上千里路,途中餓死凍死者不計其數,老百姓見了無不為之落淚! 川軍將士用川造步槍,川造麻花手榴彈,同日軍的坦克、大炮、飛機、軍艦死拼,以致在忻口戰役、台兒莊戰役、上海戰役、南京戰役和武漢會戰中,死傷極為慘重。 川軍將領們心裡不服,這是理所當然的。 晚飯後,蔣介石、何應欽上廁所,見牆壁上到處寫著小字標語: 「川軍回川保衛大四川!」 蔣介石馬上意識到這是怎麼回事,當即命何應欽去把陳誠叫來研讀那些「茅廁文學」,並在廁所旁邊把陳訓斥了一通,說他們小題大作,捕風捉影,推卸責任,攻擊川軍,才引起了川軍的普遍不滿。此事若弄不好,又將惹出大亂子,令其儘快做好川軍將須的工作,抹平這件事。 其實,蔣介石在會上發那麼大火,滔滔不絕地痛斥軍中的可恥行為,只是因為長沙大火的氣未消,一時發作。再者,他所指責的,也絕非川軍。在蔣介石看來,川軍的抗戰總的來說是很不錯的,而且由於川軍人數眾多,已成為抗戰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現在,陪都還設在重慶,若不對其好好安撫,勢必將有不測風雲。 第二天,會場氣氛大變。 陳誠作大會發言,專門檢討武漢會戰中南岸戰場的得失情況,其功勞當然歸功於各參戰部隊。對於南岸戰場某些失利的責任,陳誠全攬在自己頭上,向大會作了指揮失誤上的檢討,請求統帥部對他本人從重處分。 陳誠檢討之後,蔣介石即興插話,對王陵基將軍指揮川軍第30集團軍在萬家嶺等戰鬥中的英勇善戰行動,給予表揚鼓勵。 王陵基等川軍將領坐在下面,樂得台不攏嘴。 夜裡,陳誠專門宴請王陵基等川軍將領。席間,陳誠舉懷敬酒,「希望川軍繼續保持光榮聲譽,抗戰到底,以爭取最後勝利。」 陳誠還以軍委會總部口氣,向川軍將領們許諾,今後在兵員糧餉,武器裝備方面,將儘量先考慮補充川軍各部。 「茅廁文學」引起的風波完全平息。 軍事會議繼續進行。 蔣介石和將領們分析了敵我雙方的軍力情況。認為:日軍占頃武漢以後,因兵力不足,補充困難,已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旦是,敵陸海空軍種和兵種齊備,訓練有素,兵器配備較充足,人力強大,戰鬥力仍很強。 鑒於以上情況,第二期作戰,將是敵我相持時期,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日軍不可能再深入到國民政府的後方;中國軍隊也不可能一下打敗日本人,將其趕出中國去。這無疑是明智的判斷形勢了。 蔣介石基於以上對形勢的判斷和綜合全體到會將領們的意見,提出了中國軍隊第二期作戰的指導方針和謀略: 連續發動有限度之攻勢與反擊,以牽制消耗敵人;策 應敵後之遊擊部隊,加強敵後之控制與擾襲,化敵人後 方為前方,迫敵局促於點線,阻止其全面統治與物資掠 奪,粉碎其以華制華、以戰養戰之企圖;同時,抽出部 隊輪流整訓,強化戰力。準備總反攻。 在這裡,蔣介石已把遊擊戰提高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這恐怕或多或少取決於在前十年內戰中,他的正規軍同紅軍遊擊隊作戰吃虧受挫而總結出的經驗教訓。 為扶持和培養敵後遊擊力量的發展壯大,蔣介石在這次軍事會議上決定,正面第一線戰場上,要不斷地主動地出擊日軍,將日軍主力和注意力都吸引到前線來,以此減輕敵後遊擊部隊的壓力。 此舉,無論對國民黨的敵後遊擊部隊,還是對共產黨敵後抗日力量的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當然人民抗戰力量的發展壯大,牽制和消耗了相當數量的日軍和偽軍,反過來,也對抗戰最後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為了適應這扯大了的戰爭攤子,便於指揮作戰。蔣介石對軍隊體制進行了改革,廢除了兵團、軍團兩個層次,以軍為作戰的基本單位;取消西安、廣西、重慶等行營,另設天水、桂林兩個行營。以程潛、白崇禧分任行營主任。在最高統帥部之下,由程、白二將軍分別負責指揮南北兩大戰場。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