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國騎兵 | 上頁 下頁
四七


  彼此一聊,才知道還是熟人。原來這個老嚴就是大「掃蕩」時參與守備王行杖村的那個偽軍中隊長,當時他被慘烈的戰鬥嚇壞了,連夜脫了軍裝跑回老家繼續販布。當他知道劉春雷就是英勇作戰的八路軍騎兵戰士時,他對曾經的對手很是敬佩,一再表示要把事情做好。

  老嚴說:「你們要我買棉布,不知給什麼票子?若是銀元、老頭票就能買到,若是別的錢恐怕不中。」舒處長知道他是去敵佔區採購,當即表示錢不成問題,但他必須在限定時間內辦完事。

  老嚴又問:「每尺布咱們出多少錢?」老舒處長回答:「隨行就市,公平交易。你看著辦就行了。」老嚴很高興:「八路軍這麼相信我,兄弟我跑路子,一定不讓你們吃虧。十五天后各位到我家來取貨,那是絕不會失望的。」

  過了半個月,老嚴真的把布匹弄到了漳河店。在他家結帳的時候,舒處長又問老嚴一天給多少傭金,老嚴說:「我自己就免了。這位老夏,帶了十個人,每人算兩塊,一天二十吧。」

  老舒說:「你們很辛苦,一天二十五塊。」

  那位老夏頓時就和八路軍親熱起來了:「早聽說八路軍公平和氣,還真是這樣。要是給別的軍隊買東西,不給錢還要挨駡呢。」

  劉春雷、胡彥明就和老夏閒聊天:「你們這是從哪里弄來的棉布呀?」

  「從河南輝縣。」

  據老夏說,日本人在新鄉有個會社,既推銷他們的工業品,也收購當地的土特產。輝縣有一個經營點,很多交易都在那裡進行。閒聊中,老夏吹噓這趟幫八路軍販布買賣合算,原因是日本人要集中資金去搶購糧食,棉布反倒比平時便宜多了。

  「那裡有糧食嗎?」

  「當然,鬼子倉庫正收著哪……」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胡彥明立刻去找老舒處長。

  「老舒處長,有糧食!」

  「哪裡有?!」

  「河南輝縣。」

  「哦,那裡是敵佔區。糧食太貴了,我們沒有那麼多錢。」

  「沒有錢,咱們還不能搶嗎!」

  對於到輝縣去搶糧食的事,老舒處長和劉春雷都覺得挺玄的。可胡彥明卻很上心,回到根據地,他就急著去團部彙報這個情況。況政委說輝縣離這裡太遠,先請示軍區吧。

  過了兩天,陳司令的警衛排長周開樹帶來了軍區首長的命令,說是決定由冀魯豫軍區去打輝縣倉庫,冀南這邊派一個騎兵連配合。周排長傳達完命令以後就不走了,留在騎兵團擔任四連的副連長。

  原來,為減輕根據地的糧食負擔,冀南軍區的司、政、供、衛機構實行了大規模的精簡,衛生部只留下十多個人組成巡迴醫療隊,供應部則全部撤往太行山,在「四二九『掃蕩』」中曾經和騎兵並肩突圍的軍區特務團也撤銷了。陳再道司令員還解散了自己的警衛部隊,把周開樹等人派遣到了騎兵團。

  周開樹外號「週二虎」,在冀南也算是個有名的人物,他十四歲參加紅軍,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1945年從騎兵團調到二十旅五十八團任營長,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犧牲了。

  曾玉良團長帶著一連去河南輝縣「搶糧」,大家都滿懷希望地等待收穫。可過了幾天,一連回來了,人馬沒少,卻只帶回來三袋糧食,垂頭喪氣的。

  原來,輝縣那邊是敵佔區,我們的政權在當地已無法活動。這次,冀魯豫軍區派了四個步兵連出擊,騎兵連的任務是掩護。過鐵路線的時候,部隊被敵人發現了,立刻引來了日軍機動部隊,步兵部隊連忙跳到路西去,騎兵連則按計劃在路東騷擾掩護。可是,由於路西是太行山方向,敵人似乎認定了過鐵路的是太嶽軍區的部隊,所以不受騎兵的吸引,始終咬著往西面追。騎兵一連只好又繞到路西去接應,除了發現一些被丟棄的大車,沒有聯繫上步兵部隊。再往西走就是山地了,那裡對騎兵的運動不利。曾團長覺得在摸不清情況的條件下不能盲動,就帶著隊伍回來了。

  回來的路上遇見一個鄉公所,騎兵一連順手就把那裡端了,沒想到還找到了幾袋糧食。胡彥明美滋滋地告訴大劉,那鄉公所可能是正在等著招待什麼人,準備了三大桌酒席擺在屋裡,有雞有肉,還沒有動筷子,結果都便宜了八路軍。大劉問:「都有些什麼菜?」胡彥明想了半天才說:「不知道,還沒看清楚就全進肚子了。」……不過,這已經夠羡慕死其他人了——跑了三百里,混了頓好伙食,值得啊!

  新軍服發下來了。衣服是老百姓幫著染布、縫製的,還絮了層棉花。只是式樣不大統一,有的像中山裝,有的像道袍,紐扣是布袢袢,看上去有些怪怪的。不管怎樣,畢竟是棉襖,穿起來暖和多了。

  有一天,冀魯豫軍區四分區的張國華政委(開國中將)到騎兵團來轉了一圈,東看西看,笑嘻嘻的。騎兵們也得到消息:騎兵團不解散了,但是要到河南去,加入冀魯豫四分區。聽說能保住部隊、保住戰馬,大家都松了一口氣,同時也對未來的戰鬥環境充滿了興奮和好奇。

  原來,上次騎兵一連配合四分區到河南輝縣搶糧,雖然沒成功,但給冀魯豫軍區領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張國華政委就堅決反對將騎兵團解散,他認為:其他根據地都有山地作為戰略依託,只有冀南和冀魯豫完全是平原,在這樣的地形開展遊擊作戰,保留騎兵作為機動兵力是十分必要的。張政委還表示,他有辦法解決騎兵的供給,如果別人覺得難辦,四分區要。

  1943年的2月至7月,冀南軍區的大批主力部隊陸續調到其他根據地。騎兵團和二十一團到冀魯豫軍區,陸軍中學和第十團到太行軍區,二十團到太嶽軍區,七七一團到陝北。這些部隊都是開闢冀南根據地的功臣,是根據地的骨肉子弟。

  軍區領導給離開根據地的戰友們配發了新軍裝,補充了缺額人員,讓他們軍容嚴整、精神抖擻地踏上新征程。而那些留下來堅持遊擊的部隊,每個團只保留三到七個連,區中隊只留二十人,縣大隊也只有五十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