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祭盧溝橋 | 上頁 下頁
三八


  1936年在混亂紛紛的局勢中過去,往事不堪回首,未來又怎能展望!人們心情沉重,餘悸在心。然而,出乎人們的意料,1937年的開始並不是狂飆突起,也不是紛亂糾葛。年初是一種罕見的平靜。

  美國的中國通拉鐵摩爾曾對人說:

  「這太像1931年了,太平靜了,太平靜了,平靜得不能使我們放心,我們怕又要見到一個『九一八』呢!」

  以沉著、圓滑、老練著稱的美國駐日大使約瑟爾·E·格魯寫道:

  「這個運動我常常談到,並視之為恰似海邊的浪潮,堅信潮是在漲,而不是在落,重漲起來的侵略擴張運動的浪潮必定要比以前的潮水沖得更遠……」

  日本政局自1936年「二二六兵變」以後,軍人更加跋扈專橫。「二二六事變」至使岡田啟介內閣倒臺,促請東久邇宮大將出組皇族內閣。建議流產。於是日本各地謠諑朋興,風聲鶴唳,人人害怕另一個「二二六事變」又將來臨。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少壯軍人的淫威之下觳觫戰悚。在此形勢之下,成立了廣田弘毅內閣。前面已經提到,廣田內閣已經成為軍部的傀儡,政權已經落到陸相寺內壽一、海相永野修身兩位大將之手。

  廣田內閣壽命半年余,於1937年2月倒了台,又由曾任過陸相的林銑十郎大將,組成軍政府,軍政府面臨著軍政矛盾和國內外各種危機,壽命更短僅僅3個月,於1937年5月末宣佈總辭職。

  為平衡以天皇為中心,協調軍部與官僚政黨之間關係,6月4日,由日本貴族院議長近衛文麿出馬,組成新內閣。近衛文麿年僅45歲。被報紙和國民譽為「青年宰相」。近衛是平安時代歷任輔佐天皇大臣之職的五世家之首。從近衛文麿的祖先藤原鐮足算起,已是46代。作為日本最高的名門望族的近衛家,與皇室的密切關係已達一千數百年歷史。近衛和天皇就像是一對親朋好友。表面上看,近衛對天皇甚至有些不禮貌,實際上這是與天皇家世代親密的表現。他的組閣當然有很高的權威性。

  近衛于14歲時世襲公爵,後入京都大學就讀。早年一直在西園寺公望公爵的扶持下活動於政界。1933年任貴族院議長。他任宰相後,對軍部的行動和對處理中日關係,態度一直模糊,有人說他城府很深,也有人評價他猶柔寡斷。他對自己的身體十分精心,生怕患上什麼病,就連生魚片也得煮著吃。醫生告訴他,每天照日光浴,從腳尖照起,每天向上照兩寸,他就忠實照辦。

  他和夫人在輕井澤落滿火山灰的小路散步。近衛邊走邊說,照這樣下去日本將滅亡,應該決心捨命打開困難的局面,「為國家舍生命,萬死不辭。」他精神抖擻地說。

  忽然,天空響起了出乎意料的雷聲,夫人回頭一看,近衛竟躲到近處的一個大樹洞裡,雷聲過後,他才從樹洞裡出來。夫人譏笑他,「能萬死不辭!被雷聲嚇得躲進樹洞裡!」1937年在近衛首相任期內,日中全面開戰。從開戰起,他確信定將戰敗,可惜當時他患有痔瘡,不論去哪裡,都要在屁股上墊一個充氣的膠皮圈。所以,後來他親近的人遺感地說:「如果近衛公爵的痔瘡不那麼重,也許能避開這場戰爭。」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對中國是否發動全面戰爭,近衛猶豫了4天,終於同意軍部的觀點——膺懲暴戾的中國軍隊,向華北派遣3個師團的兵力。到戰爭後期,日本面臨戰敗,近衛也像中國軍閥一樣迷信起巫術。把巫婆請到宅邸,詢問自己前程,蔔測國家命運。並請巫婆把先祖鐮足公(藤原鐮足)請來指點迷津。微胖的老婦人和中國的巫婆似是同出一轍,是會鬼魂附體的。

  老婦人身體開始顫動起來,接著全身大搖大晃,大睜雙眼,連眨也不眨。突然,她橫躺在榻板上,一會兒又坐起來。接著,她閉上眼睛,老婦人舉止穩重,說話變成了莊重的男人的聲音,並且在悠悠然地作著手勢:

  「文麿,我是鐮足,一晃1300年過去了……」

  近衛兩手著地,平伏在地上:「是,是……」

  1937年新年伊始。也就是美國人說的「退潮」。除了田代司令官糾住建滄石鐵路、開龍煙鐵礦、修塘沽碼頭以外,又在華北各地,首先在北平、天津周圍大建兵營、飛機場,以積極準備開戰。在東京已經多次商討過對華全面戰爭問題。那些少壯軍人不斷以各種形式向政府、軍部要求「對南京政府一擊」,如:

  2月1日,海軍軍令部第三部在《綜合情報》中要求對既定對華政策再作研究,準備和戰的兩手。

  3月上旬,日軍參謀本部駐華武官喜多誠一少將,華北駐屯軍參謀和知鷹二中佐,關東軍參謀大僑熊雄主張:「……對蘇行動之前,首先對華一擊,挫傷蔣政權的基礎……」

  5月下旬,來華北瞭解情況的井本熊男回國後向參謀本部彙報:「……大多數意見認為,對中國打擊一下,就能改變局勢。」

  6月5日,來中國東北、華北等地瞭解情況的陸軍教育總監本部部長香月清司中將向日本內閣和參謀本部報告說,「華北形勢相當緊迫,因此,中國駐屯軍增強兵力很有必要。」

  6月9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對新政府建議:「……如我武力許可,則應首先對南京政府加以一擊……」

  與此同時,日方開始積極軍事準備。

  3月24日,70艘日本軍艦開到青島,進行以中國為假想敵的登陸演習。

  4月1日,日本海軍派遣野村等人勘察塘沽港口形勢。

  4月2日,日本海軍武官齊集天津,會商興築塘沽港口,以備開戰後運送軍隊給養和彈藥。

  4月,把國名改稱「大日本帝國」,似乎是向國外宣言,若有反抗我國者,立即將其擊退!

  5月4日,關東軍司令官植田在承德召開軍事會議。

  5月8日,關東軍一個旅團開進熱河。

  5月中、下旬,日軍參謀次長今井清中將率參謀們,在東北進行參謀旅行演習。

  之後,參謀公平與井本又奉命到關內旅行,偵察各地情況。他們先後到過天津、北平、張家口、歸綏(現呼和浩特)、大同、太原、濟南、青島及華中等地。6月底回國。

  平津地區華北駐屯日軍演習,比上一年更加頻繁。如:從4月25日起,在平津近郊戰鬥演習。

  6月開始,以攻擊盧溝橋,奪取宛平城為目標的晝夜演習。並且由駐屯軍大部幕僚聚集大棗園山(宛平城東約1公里),對演習部隊進行檢閱和現場指導。

  6月21日,華北駐屯軍緊急成立臨時作戰科。

  顯然日本軍方在積極備戰。而三屆內閣,又均伸出了橄欖枝,發出過和平的保證。如:

  1月25日,日本「穩健派」主要代表,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石原莞爾以參謀本部的名義向政府提出:「……應改變對華政策,即以互惠互榮為目的……」

  2月,廣田內閣倒臺,林銑十郎組閣,林銑內閣上臺即標榜不尚武的新政策。

  3月,以兒玉謙次為團長,由日本銀行家和實業家組成的經濟使節團來華訪問,稱此行「只談經濟,不談政治」。兒玉等人幾次與蔣介石、張群、吳鼎昂等頭面人物數次接洽會晤,一改過去責問、刁難的神氣,態度樂觀、氣氛友好。兒玉表示,要調整兩國邦交,改變對華政策,協助中國的統一和復興。

  日本官方採取一系列措施:令蒙古軍自動停戰。示意德王發表通電,擁護南京政策,並解散王英等部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