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祭大江 | 上頁 下頁 |
一六 |
|
2月,「中國青年救亡協會」在漢成立; 3月,「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平也隆重出臺; 同月,「中國青年記者協會」也在武漢問世; 一個個新老團體、一群群熱血沸騰的人,呼喊著同一個聲音;抗戰到底,收復失地。經他們的手,一本本宣傳抗戰的小冊子,一張張充滿民族呐喊的傳單,雪片般飛散著,落入中國人手中。他們的出現,無疑大大促進了武漢乃至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 2月,「國際反侵略運動宣傳周」在武漢首先掀起救亡的狂潮。各救亡團體、愛國華僑、外國聲援團、學生、市民,都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這次活動,使普通的中國百姓第一次聽說了西方的綏靖,瞭解了國家、民族正面臨的險境,也弄清了他們自己背負的民族使命。青年從軍掀起了熱潮。 4月,台兒莊大捷的喜訊傳到武漢。周恩來、郭沫若等政治部有識之士抓住時機,動員起在漢的各救亡團體,把祝捷宣傳活動椎向高潮。50多萬人組成的遊行隊伍,組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場面。黃鶴樓下,長江兩岸,人潮如海,彩旗林立,歡呼、呐喊聲驚天沸地。 每個有幸身臨其境的中國人都揚眉吐氣,充滿驕傲和自豪。胸中湧動的激情使他們更加堅信:中國不會亡。幾千年的文明絕不會在鐵甲槍炮前湧滅。 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運動似一波波奔騰不息的江水,在大武漢奔湧著。它蕩去了多少中國人心中疑慮、恐懼的沉沙,卻也泛起了一些人心底的積垢。 §蔣介石心中有心 這天,軍委會秘書長張群驅車上了珞珈山。 連綿多日的陰雨已停了下來,一直象被烏雲籠罩著的天空,透出道道金光。不知是天氣的緣故,還是幾天前日本空軍在武漢上空鎩羽而歸,這幾天武漢一直很平靜。蔣介石心境不錯,邀張群走出居室,來到庭院。 蔣介石走下臺階,柱杖立足,忍不住深吸了幾口氣,一陣愜意翻滾著湧了上來。雨後,空氣象被濾過一般清純。斜陽透進庭院,驅散了枝頭花草中的濕霧,照得水珠靜物晶瑩剔透。向北遠眺,長江象條銀鏈,彎延著攔腰穿過城區。各類建築錯落有致,盡收眼底。最讓他留戀注目的,還是隱現在丘崗起伏、層巒疊翠之中的東湖碧波,山湖相映,絢麗多姿。他覺得奇怪,這麼些年怎麼竟沒能發現武漢如此美麗。 「武漢居天下之中,九省通衢,實在是一方寶地啊!」蔣介石觸景生情,大發感慨。 「委員長,噢,總裁!如此清新、雅致的天氣,武漢也並不多見啊!」張群見蔣介石陶醉在清風靜氣中,想說的話忍了忍還是憋回肚裡。 「嶽軍」,蔣介石露出一絲笑,「你同我共事多年,不必客氣!委員長也罷,總裁也罷,不過是稱謂小事,何必拘泥。你隨便怎麼稱呼好啦!」 心情好時,蔣介石對誰都很客氣。論感情,他當然希望人人都能稱他為「總裁」,視他為「總裁」。這麼些年了,槍林彈雨中鬥勇,波譎詭秘中鬥智,殫精竭慮,他追求的不就是這個。可他對張群說的,也是實話,他從不把張群當外人了。 張群能有今天,也全是因為有了蔣介石。早年在保定軍校,兩人便是同窗,只是炮科出身,一向孤傲、自負的蔣介石沒與這位步科學友打過交道。直到兩年後,兩人一同登上東渡日本的大船,方有了接觸。一番言語後,張群為蔣所折服,到日本後也改學炮科。畢業後,又隨蔣到日本炮兵第19聯隊見習,開始了與蔣介石共事,日後發跡的生涯。 蔣介石發跡,廣招舊友、同窗等親信組閣,張群自然也投至他的麾下。自1924年後,兩人關係一天天密切起來。張群八面玲瓏,投蔣所好。開始時捨棄自己的一切,大事小事為蔣著想,毫無半點私心。老蔣的吩咐,他從無異議,而且又總是變著法兒讓別人看不出其著意吹捧的痕跡。這讓政敵林立的蔣介石大為欣賞,視為知己。張群從此官運亨通。 雖然仕途順利,可他對自己扮演的角色卻十分清楚。據說1931年底,因為媚日,激起上海市民公憤,把他從上海特別市長的寶座上轟了下來,閒居在家。一天在院子裡澆完花回房,在門廳鏡中望著自己身影,搖頭苦歎道:「張群何人?蔣介石走狗也!」 雖有自知之明,雖然也感歎,但他並不打算改變什麼,這畢競是他自己選擇的一條路,而且日後數十年他也一直是這麼走過來的。但從這一日起,他說話辦事,變得處處謹小慎微起來。 張群當然也不會白吃蔣介石的軟飯。事實上,蔣介石翻臉無情、六親不認,絕不會讓人隨便吃他的白食。對蔣介石,張群自認是有功的。1930年中原大戰,張學良開始明言中立。可蔣軍和閻、馮聯軍都看中了東北軍的這位少帥,尤其是他手下的幾十萬軍隊。1930年的張學良,恰似當年楚漢之爭中的韓信,助漢則楚亡,助楚則漢亡。雙方都不惜一切要爭得這枚決定命運的砝碼。閻、馮方面派去的人雖然也有高官、金錢作後盾,但最終也沒成功。 而蔣介石派去的張群卻頗有耐心。他懷揣委任狀和銀票,跑到瀋陽遊說張學良,碰壁後不為所動,厚著臉皮跟著張學良又到了葫蘆島,不行再到北戴河。身前馬後的象個馬並,一路上忍著東北軍眾人的冷嘲熱諷,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和並不算深的私交,軟磨硬泡,楞是打動了少帥的心。不幾日,東北軍出關,南京方面大獲全勝,張群立下了頭功。1936年兩廣事變,又是他拿著大筆的金錢,到香港後通過關係買通了兩廣空軍司令。沒幾天,兩廣空軍的飛機竟一架不剩地都投蔣而去。陳濟案見大勢已去,只得通電下野,亡命香港。張群再放光彩。 張群雖然在軍事上一事無成,政治上卻一帆風順,他成了政學系的魁首,成了蔣介石的貼身幕僚。他利用自己廣泛的關係和身後蔣介石這面虎皮,四方遊說。拉攏各黨派,撮合各實力派,在英美和日本之中為老蔣斡旋。一時間,他成了蔣介石對內對外不可缺少的人物。許多黨派、團體因為他的穿針引線,才聚集到南京政府身邊。許多曾橫行一方的軍閥,如陳調元、徐源泉、龍雲等,都靠著他的疏通,才密切了與蔣介石的關係。就連閻錫山、馮玉祥等軍界元老,一度也靠他牽線搭橋,才與蔣介石通了氣。因此,許多國民黨軍政要員妒恨之餘,背後送他「蔣介石的懷刀」、「老頭子的漿糊」等一大堆綽號。 張群如日中天,成了蔣介石的親近寵臣。有難事,蔣介石便會想起他。有好事,蔣介石自然也不會忘記他。 年初,劉湘誓師出川抗戰,病死漢口,川軍一時群龍無首,川政大亂。見時機成熟,蔣介石便急不可待地要把四川這塊是非之地摟在手中。很快,他就下令撤消劉湘主持的第七戰區和川康綏靖公署。在考慮川政新人選時,四川出身的張群第一個躍入他的腦中。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