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二三


  臺灣守將劉銘傳被自己人調虎離山,丟了基隆,便把防禦的重點放在了淡水。10月2日晨,淡水守軍趁法軍逆著陽光不便瞄準之機,先對敵開火,轟擊淡水海面的法艦。經激烈炮戰,雙方互有損傷,但法軍不敢上岸。當夜,法軍派小艇到港口掃雷,又被炸傷。10月8日,法軍陸戰隊員600人在艦炮的掩護下分三路登陸,上岸後沒有遇到抵抗,便直接撲向白炮臺。守軍提督孫開華待敵軍逼近時,帶領兩個營從正面攔截,並令埋伏在紅炮臺後的部隊從右翼殺出,圍殲敵軍。雙方激戰4個小時,敵人沒能前進一步。到12時,孫開華領兵沖入敵陣,短兵肉搏,愛國藝人張李成帶著民兵也來參戰,從側後截殺法軍。法軍潰敗,一直逃到海邊。守軍窮追不捨,敵兵爭渡,如同下餃子一般跳進海中,溺死數十人。

  淡水抗登陸作戰,法軍死亡66人,被俘14人,守軍大捷,獲得大量的戰利品,更增強了同法軍對抗的信心。他們築工事、修炮臺,法軍只能從軍艦上隔海相望,未能登上半步。直到1885年6月中法戰爭結束,法軍才從澎湖和基隆撤兵。

  法國從蓄意謀久的中法戰爭中沒有撈到多少便宜,他們在進攻臺灣屢屢受挫的情況下,想學英國人那樣再從鎮海撈回來點東西。1885年2月28日,孤拔帶領4艘鐵甲戰艦追清軍的3艘軍艦到鎮海口外。3月1日,當法軍派出小艇到港內測量時,被守軍用炮火趕走。當天下午,法艦隊發起攻擊,直撲招寶山,中國軍艦和岸炮一齊開炮還擊。沖在最前面的法艦「紐回利」號連中數彈,狼狽逃竄,後面3艘法艦也被清軍炮火攔截,前進不得。入夜,法軍小船偷襲鉗口門,又被擊退。

  3月2日,霧鎖鎮海。清軍6只舢板出巡海口,正遇上準備偷襲海口的兩艘法軍魚雷艇,清軍巡邏隊與敵接戰,將其擊退。之後,清軍保持高度警惕,連連擊退法軍的挑釁,使法軍無可乘之機。3月12日,法艦在海口外用遠程艦炮向鎮海各炮臺射擊。因炮臺已加覆蓋,沒有造成損失。同月20日,守軍8門野戰炮秘密運到南岸清泉嶺下,出其不意向敵艦開炮,擊中5發。此後,敵艦再也不敢靠近海口,直到6月29日全部撤走。

  鎮海抗法之戰,是中國近代海軍建立以來,海陸協同作戰所取得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第六章 甲午海戰,龍旗飄落

  中法戰爭之後,沙俄、日本、英國、德國四夷爭搶中華洋面,還不斷侵犯我國的友鄰朝鮮、印度等國。於是,有識之士莫不以加強海防、提高戰守能力為急務,頻頻上書清廷,要求重建海軍。新一輪的海防大討論,使中國人的海洋國防觀有了較大的提高,清政府成立了總理海軍事務衙門,分洋設防,組建了以北洋水師為主的海軍艦隊,海軍人才培養和戰術戰法的研究也都到了空前的地步。海軍的裝備也有明顯改觀,北洋海軍的艦艇曾達到43艘,總排水量4萬噸,若不是海軍經費被那個昏庸的慈禧挪用修建頤和園,海軍實力還會得到更大的擴充。

  然而,一向以中華民族為師的大和民族,在明治維新之後,不遺餘力地擴充海軍,要用海水洗刷在外國軍艦炮口下飽受的恥辱。同時,它把征服朝鮮和中國奉為國策,先後邁出侵略我國臺灣、吞併琉球、染指朝鮮等一系列擴張步驟。直到1888年,中國北洋海軍成立時,日本海軍的實力與中國海軍相比,仍有差距。這時的日本處心積慮,準備侵略擴張,但對隔海相望的大清帝國暫時不敢輕舉妄動。到1894年,日本海軍羽翼漸豐,它終於能夠同中國海軍抗衡了,便抓住時機發動了甲午海戰,把中國苦心經營了十餘年的北洋海軍打敗。

  一紙《馬關條約》,使苦難的中國雪上加霜,戰後的巨額賠款使清政府的財政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中國海軍的發展也從頂峰跌入低谷,中國的海防更是漏洞百出,外國列強在中國又開始了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新一輪角逐。中國與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隨著潛艇用於海戰和飛機在軍艦上起降成功,中國的海軍已經被遠遠地拋在了後面。在20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中國的萬里海疆同中國的前途命運一樣,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21. 記恨的大和民族。北洋水師過東洋,日本人炸了窩。朝鮮東學党起義,袁世凱洩漏軍機,中國掉進日本人的圈套。

  早在光緒十年(1884年),朝鮮開化黨人在駐朝日本公使竹添進一郎的支持下,刺殺守舊派禁衛大將閔泳翊,攻入王宮控制國王,並組織起親日的新政府。政變發生後,清政府在朝鮮的駐軍應閔妃和守舊大臣的請求下,由袁世凱統領開進王宮,逐走日軍,將朝鮮國王迎至清軍營中。不久,清政府又派丁汝昌、式百齡率「超勇」、「揚威」、「威遠」三艦載清軍一個營從旅順趕赴朝鮮,政變被平息。

  日本民族是個記恨的民族。正處於上升趨勢的日本國立即出現了征服中國的主張。急進派主張立即對華宣戰,而緩進派認為對華作戰的準備尚未完成,日本海軍實力弱於中國,主張備戰三五年後,再對華宣戰。最後,日本政府採納了「緩進派」的意見,並派伊藤博文和西鄉從道來華談判。1885的4月18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伊藤博文簽訂了《天津會議專條》。專條規定,中日軍隊4個月內從朝鮮撤出;今後兩國均不得派員訓練朝鮮軍隊;將來朝鮮有事,中日兩國如有一國要派兵,應彼此先行知照,事後應即撤回。這一條約為日本武力干涉朝鮮和對中國發動戰爭提供了隨時可以利用的藉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