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
二四 |
|
這期間,北洋海軍發展迅速,特別是1885年從德國定制的兩艘鐵甲戰艦「定遠」號和「鎮遠」號來華後,使日本海軍更拉大了距離。這兩艘戰艦排水量都在7335噸,馬力達到6000匹,航速14.5節,艦炮28門,魚雷發射管3座,就按現在主戰艦艇的標準來衡量,這種配製也不太遜色。這兩艘軍艦在北洋海軍服役,對日本人刺激很大。日本政府決定加快擴充海軍的速度,於1886年6月由政府發行海軍公債1700萬日元,用於建造海防艦3艘,其中有2艘在法國建造。這3艘軍艦在噸位上雖小一些,但都配有專門對付「定遠」、「鎮遠」305毫米主炮的320毫米口徑巨炮1門,航速也高出1.5節。同年,日本從英國定購的2艘巡洋艦建成,並作為主力編入現役。 中國海軍稍稍有了些樣子,北洋大臣李鴻章不知是想炫耀武力還是真的奉旨巡視,於1886年7月派丁汝昌率「定遠」等北洋6艦到達朝鮮釜山、元山,隨後留兩艦到沙俄佔領的海參崴,丁汝昌自己則率「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艦按原計劃開赴日本長崎。 8月11日,北洋艦隊浩浩蕩蕩開進日本長崎港,中國駐長崎理事蔡軒等華人前來迎接。殊不知,當中國艦隊還遠在海上時,日本人就炸了窩。當他們親眼看到威武的艦隊時,眼睛裡都噴出了火。日本天皇發誓要整軍備戰,欲將其擊沉而後快,日本國民更是難以克制憤怒的情緒,舉國上下掀起了反華、仇華的浪潮。然而,中國水兵一上碼頭,從管帶到士兵一窩蜂地湧進酒綠燈紅的歌寮妓館。他們被日本妓女的和服、碎步、粉脖酥胸弄得魂不守舍,哪裡還看得見日本男人腰裡的長刀和揮舞著的木棍。就在這時,日本警察指揮著一群日本人向中國水兵動手了。身處險境的中國水兵只好且戰且走。 13日,上岸的中國水兵又與日本警察發生衝突,各傷1人。 事到如此,丁汝昌該明白如何處置此事了,但他沒有採取什麼果斷措施。15日,一群福建籍軍官到岸上一家酒樓飲酒,少不了招妓勸酒,千金買笑。到晚上8時,酒殘興盡,一群人正要回艦上時,道路卻被封死了。數百名日警揮舞著警棍、皮鞭朝手無寸鐵的中國水兵圍打過來,數百名日本男子揮著長刀一路砍殺,當地居民也參與了混戰,從樓上朝中國水兵身上澆沸水、擲石頭。猝臨事變的中國水兵只有背靠背準備拼死一戰。一場混戰就這樣打了起來。結果,中國水兵死5人,傷44人,失蹤5人。北洋艦隊狼狽撤離長崎,臨走時連一發炮彈都沒打出。 「長崎事件」後來雖然以和平了結,但在日本當局的挑動下,其民間的反華、仇華情緒更加高漲,朝野的軍國主義思潮日益氾濫。第二年,一份來自日本參謀本部的《征討清國策》出籠,計劃在五年內完成對華作戰的準備。天皇諭令從皇室內撥款30萬元,作為海防補助費,全國富商豪紳競相為擴充海軍捐款,總額達100余萬日元,為日本海軍購買了3艘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艦和1艘通報艦。至中日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海軍已擁有軍艦31艘,魚雷艇24艘,總排水量6.1373萬噸,足以同大清國北洋海軍相抗衡。 日本在完成對華戰爭的準備之後,便開始伺機尋釁。1894年春,朝鮮全羅道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日本政府決心抓住這一時機,發動侵略戰爭。 1894年2月,朝鮮全羅道古阜郡農民在當地東學党的領導下,舉行了反抗郡守趙秉義的起義。起義軍一路擊敗政府軍的幾次堵剿,迅速向京師逼近。6月1日,東學黨人佔領了李氏王朝的老家全羅道首府全州。清廷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大臣袁世凱,頻頻電告朝鮮局勢,並轉告朝鮮國王向清政府借兵代剿的請求,攪得李鴻章坐臥不寧。他想派兵去,但《天津會議專條》上白紙黑字寫著,又怕引起日本出兵干涉。 其實,日本政府一直在密切注視著事態的發展。6月1日,日本使館派翻譯鄭永邦向袁世凱打探中國的態度,勸誘中國出兵,表示「我政府別無他意」。6月3日,日本駐朝臨時代辦杉村浚又親自見袁世凱,催促中國出兵。袁世凱認為他和杉村浚私交很深,便把中國即將出兵的打算和盤托出,洩露了軍機。他還認為,即使中國出兵,「日本如多事,恐怕也不過借保護使館為名,調兵百餘名而已」。李鴻章被袁世凱說動了心,再加上當日朝鮮政府發出正式照會,請求中國派兵助剿,李鴻章決意「遣兵代剿」,飭令丁汝昌率「濟遠」、「揚威」兩艦赴牙山、仁川護商,調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總士誠率淮軍1500人,分乘招商局輪船前往朝鮮。中國進一步陷入到日本預設的戰爭圈套之中。 22. 李鴻章請洋人調停,忙中添亂。日本人餓狼撲食,北洋水師倉促上陣。豐島海戰一波三折。 1894年6月4日清晨,日本《東京日日新聞》等所有報紙都用醒目標題刊登一條消息:《朝鮮事變!》《中國出兵朝鮮!》。 每一個睡眼惺忪的日本人都被這條新聞震怒了,他們呼喊著、咆哮著沖向街頭,壓抑在他們心頭足足10年的能量如火山爆發般沖了出來。其實,早在6月2日,日本政府就已經作出派7000人到朝鮮的決定。6月5日,日本成立戰時最高指揮機構——戰時大本營,全權負責對中國和朝鮮的軍事行動,並制定通過了消滅北洋艦隊、奪取黃海制海權,進而與清軍在直隸決戰的方案。 日本的行動快得驚人。日本駐朝公使于5日乘「八重山」號軍艦返回住所,準備伺機發難。同日,日本海軍大臣西鄉從道急令在福州訪問的3艘日艦立即回航朝鮮釜山,轉赴仁川,又令前往中國北洋海軍校閱的「赤城」艦經威海轉往仁川一帶進行海面偵察。8日,日本的步兵大隊和工兵分隊開赴朝鮮仁川。10日,日本聯合陸戰隊進入漢城,另有炮隊攜炮4門取水道赴漢城,日本混成旅團第一批部隊分乘9艘運兵船向朝鮮開進。到16日,日軍已有4000人在仁川登陸,而清軍的2 500人還在海上漂泊;日軍已有8艘軍艦進入仁川,而清軍只有3艘駐朝。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