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
二二 |
|
當時,進入馬尾港的軍艦已達11艘,總排水量14 500多噸,有堅固的裝甲,配備70多門大口徑艦炮,機關炮,有實戰經驗的官兵1700多人。而港內我方艦艇雖然有11艘,但大多是木質船體,有47門艦炮也都是小口徑舊式膛炮。8月19日,法國勒索清政府8000萬法郎不成,便下令艦隊司令孤拔襲擊馬尾海軍。而福建官員深知大戰在即,且軍機處早有電旨:「目前法人如有蠢動,即行攻擊,毋稍顧忌。」但守軍不敢先發制人,特別是一貫積極要求先發制人的張佩綸等人從21日就接到法軍將於23日下午開戰的消息,卻毫無舉措,眼睜睜瞪著敵人的炮口飛出炮彈,而錯失上午漲潮這個千鈞一髮的有利戰機,鑄成慘敗。 23日13時30分開始退潮,法艦即悄悄起錨,待艦身完成調頭時錨已起完。當時都是艦首系泊,退潮時,法艦位於華艦下游,炮口正好對著華艦,所以,法國軍艦處在攻擊的有利位置。近在咫尺的福建海軍各艦看見法艦的備戰活動,也在暗中準備,一些小炮船和武裝民船則慢慢向敵艦靠近,這些活動顯然使法艦隊指揮官孤拔膽戰心驚。13時45分,敵旗艦「伏爾達」號上掛起攻擊的信號旗,並首先向我旗艦「揚武」號發起攻擊,兩艘魚雷艇迅速沖向下游,向我「揚武」號、「福星」號發射魚雷。 「揚武」號雖早有戒備,並在漲潮時以主炮瞄準對手「伏爾達」號,以期一聲令下,就能給敵艦致命打擊。但上級一直保持沉默,等退潮時,艦身調頭,已處於攻擊劣勢,所以被敵艦艇突然襲擊時,一下子就受了重傷。儘管如此,「揚武」號官兵仍沉著應戰,一面用尾炮還擊,一面調整主炮作戰,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將敵46號魚雷艇擊毀,斃敵5人,艇長負傷。但「揚武」號中彈多發,艙室進水,大部分官兵戰死,隨即沉沒。 「揚武」號沉沒,使福建海軍失去了指揮和聯絡中心,各艦隻好各自為戰,但在法艦強大炮火和魚雷攻擊下,多艘被擊中。「福星」號雖中彈負傷,但管駕陳英急令砍斷錨鏈,轉過艦首,開足馬力,沖向敵陣。「福星」號左右開炮,打得敵艦艇四處逃遁。最後,敵調集3艘艦艇前來圍攻,「福星」號多處中彈,人員傷亡過半。此時,陳英在艦橋上高喊:「此吾報國日矣!今日之事,有進無退。」此刻,「福星」號猛衝敵旗艦,槍炮齊射,可惜火力太小,未能給敵艦大的殺傷,陳英也英勇犧牲。三副王漣接替指揮,戰鬥越打越激烈。敵魚雷艇擊中「福星」號暗輪,使其失去了動力,敵艦圍上來攻擊,艦員仍用步槍還擊,直打得彈藥艙中彈爆炸,全艦官兵一起殉國。「福星」號是一艘只有585噸的小型軍艦,竟在法艦群中英勇拼殺,充分表現了中國海軍的英勇氣概。 「建勝」號和「福勝」號是各艦中最早完成調頭向敵艦還擊的,雖屢中目標,但因炮小,穿透力不強,加上雜有啞炮,未能給敵艦以致命打擊,而自身在敵人交叉火力的攻擊下多處穿洞進水。管駕林森林、葉深、遊擊呂翰等官兵,不顧個人安危,直到艦身沒水,還在發炮還擊。「永保」號、「琛航」號泊於船臺附近,一開戰就受到敵艦的猛烈炮擊。這兩艘運輸船上的官兵殺敵無器,怒火難息,開足馬力,沖向敵艦,以求同歸於盡,結果相繼被擊沉,官兵全部殉難。 泊在海關前面的「濟安」號、「飛雲」號、「振威」號,雖處在敵艦的下游,開戰伊始,他們正可以用主炮攻擊敵艦,但同樣無先發制人的指導思想,瞬間失去戰機,被4艘敵艦的強大炮火所吞沒。「振威」號首當其衝,多處中彈起火、爆炸,艦身傾斜。管駕許壽山等指揮若定,一面傳令開炮,一面傳令開足馬力沖向敵艦,作最後一搏,但終因速度太慢,被敵艦擊沉,全艦官兵殉國。特別受世人讚譽的是在沉沒的那一刻,炮手們還抓緊最後時機向敵艦「德斯丹」號射出最後一發炮彈。「飛雲」號中彈起火後,帶著烈焰沖向敵艦,雖然在半途中沉沒,仍然氣壯山河。散泊於港內的武裝船隻,也都從不同方位向敵艦攻擊,但都火力不及,難以重創敵艦。 在接下來的4天裡,法艦隊指揮官孤拔對馬尾的水陸目標展開了大規模的炮擊,特別是對船廠、港口、防禦工事等派出專業人員進行破壞。戰爭最終變成了屠殺。 20. 清政府對法宣戰。臺灣守將被自己人「調虎離山」。法國兵如下餃子一般跳進大海。侵略者沒占到便宜。 8月26日,清政府對法宣戰,神州大地掀起了抗法怒潮。中法戰爭由此出現了轉折點。 中法馬江海戰是中國有近代化海軍以來的第一次對外作戰,也是真正意義上的艦對艦、炮對炮的海港交戰。雖然馬江之戰使中國海軍損失軍艦9艘,犧牲官兵700余人,但它不僅僅喚起了中國人民保衛海疆的自信心,也遏止了外國殖民者的海上擴張勢頭。法國遠征軍艦隊司令孤拔率領的艦艇在馬江行兇之後,便把艦艇集中到馬祖澳海面,準備開赴我國臺灣,去奪取侵略的抵押品——基隆。 9月30日,孤拔率領艦隊到達基隆海面,與先期到達的3艘軍艦會合。10月1日清晨,在法艦炮火掩護下,600名陸戰隊員乘舟艇向西海岸進發,遇到守軍阻擊,交戰4小時,法軍佔領了仙人洞,並把火炮拉到山上,攻擊清軍陣地。守軍堅守二重橋一線,多次擊退敵人進攻。中午,法軍另兩支陸戰隊上岸,與此同時,淡水營務處李彤恩緊急軍報,說淡水海面守軍告急。負責臺灣防務的劉銘傳即調主力增援,結果使基隆防務空虛,10月2日,法軍輕而易舉地奪取了獅球嶺和基隆城。劉銘傳趕到淡水時才知道法軍只有4條船,300余人,根本不是5營清軍的對手,遂折回基隆,但基隆已經被法軍佔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