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
二一 |
|
1871年11月間,一股颱風將幾艘琉球漁船刮到了臺灣鳳山海岸,54名漁民上岸後,因與當地土著高山佛、牡丹兩社居民發生爭執,被山民殺死多人,逃出的12人由鳳山縣保護,送到府城,轉送福州後回琉球。這件事本來就結束了,可駐北京的外務卿副島種臣,吩咐外務權大丞柳原前光,向清廷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探問。清廷大臣昶熙說:「臺灣、琉球中國屬土百姓相殺,裁決在我國,何關貴國事?」柳原說:「生番殺人,貴國不問,我們要問罪島人。」 此事過了兩年,日本才做好侵犯的準備。它於1874年4月4日成立了侵台機構「臺灣都督府」,以西鄉從道中將為「臺灣番地事務都督」,率軍艦5艘、運輸船13艘、官兵3600余人和數千民夫,經廈門進犯臺灣。日軍於5月7日在臺灣南部登陸,大搖大擺地在島上走了15天,找到牡丹社營地,發起偷襲,殺人放火,殃及鄰社各村落。山地民眾奮力反抗,西鄉退守沿海大島龜山,遂修路築橋,蓋了一座「督都府」和一所醫院,似作久占之計。 清朝皇帝得知此事,於5月11日照會日本政府提出抗議,同時,派船政大臣沈葆楨帶領艦船、兵弁前往臺灣察看。5月29日,正式任命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辦理臺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並授權沿海各港口艦艇准其調遣。日本方面,陸軍大臣山縣有朋也策劃派兵增援,海軍部也擬定了戰備計劃,雙方形勢極為緊張。 深葆楨到臺灣後,勘測海陸防護力量,修築城堡,儲備利器,集結各方兵力,做好了作戰準備。6月初,沈葆楨找到西鄉盤踞的龜山,令他退兵。西鄉說:「你我都是新興海軍的創始人,彼此各有千秋,宜和不宜戰,戰則兩敗俱傷。」沈葆楨義正辭嚴地說:「中國非好戰者,你先罷兵,則戰可免。」西鄉迫於中國的軍事壓力,請求搭中國輪船到上海,以便致函日本外務權大丞,請電日本停止派兵。沈葆楨應允。 日本政府得知中國海軍不可欺,便向清政府進出撤兵條件,要中國賠兵費200萬兩,被恭親王拒絕。最後由英國公使調停,賠銀50萬兩,中日簽訂了《中日台事專約》,日軍退出臺灣。 臺灣之役雖然「不戰而勝」,但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這等於默認了琉球是日本的藩屬國,從此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了。而且,被英國人嘲諷為「中國這一次行動,是向世界宣告,她是一個富有的帝國,只準備給錢,不準備打仗」。由此也助長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不久,經明治天皇諭准,日本拿出2400萬日元,計劃在8年內建造32艘軍艦,日本已將中國作為假想敵來發展自己的海軍。 19. 中國海上狼煙再起。馬江大戰在即。守軍錯失良機,鑄成慘敗。戰爭最終成了屠殺。 在近代海戰史上,中國屢戰屢敗,雖勝猶敗,造成了惡劣影響。在外國人眼裡,中國人太好欺負了,連過去對中國皇帝俯首稱臣的周邊弱小藩屬國也敢對中國動手動腳。在幾年的時間裡,沙俄佔領我國伊犁9城,英國扶植阿古柏侵入南疆,法國大規模入侵越南,企圖染指中國。在海上,沙俄海軍司令率23艘軍艦從海參崴開到日本,後又到中國海面示威。日本吞併了中國的屬地琉球國,改名為沖繩縣,並多次對朝鮮進行海上挑釁……清王朝統治下的文明古國已淪為外國列強的俎上之肉。到了1883年12月,光緒皇帝擔心的中法戰爭終於還是爆發了。 法國對中國的野心來自於西方殖民者的慣性,好像誰不到中國搶劫就只能是小偷算不上強盜一樣。於是,法國殖民者在武裝佔領越南之後,便開始向中國西南滲透,並以強大的海軍艦隊騷擾中國沿海,向清王朝勒索巨額賠款,形成海陸兩個戰場。海戰是在中國沿海和本土進行,威脅和影響更深遠。 早在1878年,法國就組建了一支針對中國沿海作戰的分艦隊。1883年6月,法國東京分艦隊的成立,則完成了對中國海上的戰略包圍。1884年8月2日晚,法國當局以「基隆商號不及時供應煤」為藉口,在向清政府勒索沒有得到及時答覆的情況下,便出動3艘軍艦和數百名陸戰隊員,撲向臺灣基隆港,隨即向守軍遞交了勸降書,要求清軍交出基隆,但遭到嚴正拒絕。8月5日,法艦開始向基隆炮擊,守軍還擊,雖多次命中敵艦,但因彈丸太小,殺傷力並不大。炮戰持續1個多小時,守軍炮臺、工事大多被毀,彈藥庫也中彈起火,守軍被迫後撤。法國海軍陸戰隊200人換乘小艇登陸,佔領了大沙灣附近高地。 清軍在臺灣的防務是由劉銘傳督辦的,此人還算盡職盡責。當時臺灣的陸、海守軍共40個營。基隆炮響,劉銘傳就趕到基隆,指揮反擊。8月6日,守軍將攻佔灘頭的法軍擊退,並乘勝追殺,左右包抄。法軍節節敗退,傷亡數十人,兩艦倉皇駛離基隆,法軍對臺灣的第一次侵犯以失敗告終。 中法兩軍實際上已從陸地和海上正式交戰,但是,昏庸的清政府官吏竟允許法國軍艦以「遊歷」為名進入閩江口,在馬江同中國軍艦比鄰而泊。當時,福建海軍的基地就建在馬江,我國最大的造船廠——福州船政局,就設在馬江北岸的馬尾。閩江口地勢險要,炮臺林立,本是抵抗海上入侵者的最好戰場,但法艦已到馬江,閩江口的防禦也就形同虛設了。當時國際法限定一國軍艦進入另一國海港不得超過2艘、停泊時間不得超過2周,但馬江的法艦竟多達10餘艘,逗留時間長達40天之久。更為荒唐的是,部分法艦在偷襲我國臺灣之後,又大搖大擺地回到馬江。清政府聽任法艦自由進出我國軍港,並給予「友好接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