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
一八 |
|
這時候,在南京下關江面英國軍艦上跑上跑下的還有一個比較熟悉的面孔,那就是著名的逃跑總督牛鑒。就在英國軍艦到達南京下關江面不久,牛鑒立即星夜登艦差人送書,表示奉有「永定和好」的諭旨,乞求英國人罷兵。英國公使璞鼎查嫌牛鑒不夠資格,嘲諷他「無權做主」,還揚言8月7日炮轟南京城。牛鑒一聽嚇破了膽,飛書急請耆英、伊裡布速來南京向英軍求和。11日,耆英趕到南京,連夜派家丁張喜以五品軍功頭銜,前往英艦「漢華麗」號遞交乞降照會,希望英國人「按兵不動」。璞鼎查老奸巨猾,看了照會「張手搖頭」,仍以登陸開戰相威脅。伊裡布、牛鑒又反復派人解釋,說明英人提出的條件,「均可酌商定議」。璞鼎查這才派總領事麻恭同張喜談判議和條件。 8月20日,璞鼎查為進一步嚇住耆英等人,安排他們到英軍旗艦上「參觀」,威逼他們接受投降條件。這一著也真靈驗,耆英等人向道光皇帝奏報時說「該夷船堅炮猛,今既親……目睹,益知非兵力所能制伏」。於是乎,道光皇帝發出了對侵略者「所求無不准允」的「聖旨」。 8月29日這一天,南京城陰雲密布,耆英、伊裡布代表清政府,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漢麗華」號上與英國政府代表璞鼎查正式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又名《江寧條約》)。這個條約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在侵略者的炮口下脅迫屈辱地簽訂的。這一天,成為近代中國的第一個國恥日。道光帝的批准書於9月13日送到南京。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于12月28日批准了這一條約。這個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有:中國割讓香港;中國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寧波、福州、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抽收進出口貨物的稅率必須由中英雙方協定。 至此,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結束。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是中國社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開始,也是外國列強瓜分中國的開始。古老的中華民族由此走向苦難的深淵。 這年,日軍由海門港兩側及松門地區登陸攻佔海門,繼而攻溫嶺、黃岩、臨海等地。同時,陸海空軍配合在飛雲江口北側的東山一帶登陸30餘人,夾攻平陽,繼而攻佔瑞安、溫州。這雖是日本陸海空軍對中國一次小規模的入侵,但它是日本軍國主義者準備大規模入侵的試探和預演。不久,俄國沙皇一世從北面派遣海軍少將普提雅廷率領炮艇武裝勘探中國的黑龍江口,守軍們都是睜隻眼閉隻眼。中國真的成了菜墩上的魚,可以任人宰割了。 趁中國戰敗之機不遠萬里漂洋過海前來打劫的還有美國。美國人最早是乘英國的探險船到達中國的,其中一個叫黎亞德的人寫了一本書,說中國的生意最好做,一隻在太平洋西北海岸值6便士的海獺皮在廣州可以賣到100美元。於是,精通做生意的美國商人便於1784年8月派出「中國皇后」號商船來到中國,隨船帶有美國國會頒發的證明。這一趟美國人賺了25%,覺得不錯。第二年又派出一艘商船來到中國,一倒手就賺了4倍,美國人便得出結論,在中國做生意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好做。從第三趟開始,美國商人便走私、販毒、偷漏關稅,甚至宣稱到中國走私鴉片既賺錢又安全。於是,美國的鴉片販子幾乎跑遍全世界,到處搜羅鴉片,不惜從地球另一端的土耳其販運到中國。一時間,美國輸入中國的鴉片占到總數的42%,美國最大的鴉片販子也成了美國政府駐廣州的第一任總領事。 中英鴉片戰爭期間,美國積極充當英國的幫兇。美國的政客和傳教士,都竭力為英國侵略中國辯護,美國前總統亞當姆斯發表演說宣稱英國對華作戰是完全正當的。美國政府還派出艦隊來華,停泊在中國的領海上,為英國侵略者呐喊、助威。鴉片戰爭結束時,美國煙販也順水推舟得到清政府賠償數十萬兩白銀。那時候,美國人就覺得中國的錢太好賺,中國人太好欺負,既然英國人能夠在中國得到地盤和特權,美國人為何不能呢?於是,1843年5月,美國政府派臭名昭著的政客顧盛為專使來華,通牒說,美國必須有與英國相同的通商條件,否則,美國不能同中國和平共處。顧盛還帶來4艘戰艦,用武力威脅清政府,並揚言要到北京去見清朝皇帝,被兩廣總督婉言拒絕。顧盛立即表示,「本國政府有使中國人民再嘗戰禍之必要」。同時又聲明,除欽差大臣外,不同任何中國官吏談判。 在鴉片戰爭中嚇破了膽的清朝政府,立即派投降派耆英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同顧盛談判,談判地點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最後於1844年7月簽訂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即中美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望廈條約》。美國從這個條約中按照「利益均沾」的原則,得到了《南京條約》中英國得到的各種特權,同時,還攫取了《南京條約》中沒有的特權,主要包括:美國兵船可以自由闖入中國領海,任意到中國港口「巡查貿易」,中國變更關稅需得到美國領事議允,在中國的美國人同中國人或是美國人之間,甚至是美國人同外籍僑民在中國發生訴訟,都要由美國領事審理,中國官員不得過問等。中美《望廈條約》是帝國主義宰割中國的又一把屠刀,也是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又一條沉重鎖鏈。 美國人剛在中國得逞,法國人就來了。8月,法國派遣特命全權大使拉萼尼帶了8艘軍艦來到澳門,進行訛詐,強迫兩廣總督耆英在法國軍艦上簽訂了《黃埔條約》,即《中法五口貿易章程》。此條約除享有英美的所有特權外,還規定法國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清政府有保護教堂的義務。從此,外國傳教士緊隨鴉片、大炮和商品,紛紛湧進中國國門。曾經被封閉了的中國沿海、內河之上,隨處可見外國軍艦橫行,城市裡租界林立,中國真正成了外國「冒險家的樂園」。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