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一九


  第五章 藍色求索,舉步維艱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一步地向半殖民地沉淪,與此同時,也在艱難緩慢地向近代化演變。而這時的西歐、北美,經濟正高速度地發展,推動著海軍迅速向近代化邁進。海上武裝力量的強大,又刺激著他們向海外進行新的擴張,以尋求新的市場和更多的原料基地。

  面對來自西方新的侵略擴張態勢,清朝政府仍然渾渾噩噩。陳腐的封建專制制度、落後的手工業生產方式、重陸輕海的國防指導思想和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仍然束縛著中國這條東方巨龍。19世紀50年代興起的太平天國運動和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使清王朝的統治陷入危機之中。克裡米亞戰爭之後,英、法旋即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國遭受到了遠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更為沉重的打擊,致使在清政府內部、中外關係、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海防、海軍建設等方面都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一種民族自強的呼聲響徹在中華大地上。

  正當近代中國伴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開始籌建近代海軍並進行種種嘗試的時候,法國人緊隨英國的腳步向遠東擴張,在佔領了越南紅河三角洲後,便把矛頭直指中國。於是,更大規模的中法戰爭爆發了。再次慘敗使清政府不得不承認中國與西方列強之間的巨大差距,認識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在空前的海防大討論中,中國人的海防意識第一次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確認,許多重大的海防舉措也在這一時期付諸實施。

  中國面對來自大洋上的挑戰,是勵精圖治、激流勇進,還是繼續沉淪、墜入低谷?

  17. 「莫須有」挑起戰爭。大兵壓境,「息兵為要」?萬園之園一片焦土。我打仗來你掏錢。

  1856年10月8日,中國水師在廣東黃埔搜查中國商船「亞羅」號,並逮捕了船上兩名海盜和10名有嫌疑的船員。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卻以該船領過港英當局執照(實際上已過期)為藉口,向清政府提出抗議,並指謫中方人員扯落了英國國旗(其實根本就沒有懸掛英國國旗),揚言要進兵攻城。10月23日,英國海軍上將西馬糜各厘率領3艘軍艦、10餘艘戰船及海軍陸戰隊近2000人,悍然向廣東虎門發起進攻,第二次鴉片戰爭拉開戰幕。

  當時,廣東境內的清軍有7.4萬人,廣州駐軍1.3萬人,廣州城郊和珠江沿岸有炮臺30多座。但當英國侵略者發動進攻時,兩廣總督葉名琛竟沒有絲毫準備,隨著英國軍艦的幾聲炮響,虎門守軍紛紛潰逃,英國軍艦大搖大擺地進了珠江。當英艦攻擊獵德炮臺時,守軍奮起還擊,雙方展開激烈炮戰。葉名琛下令不可開炮還擊,致使英軍陸戰隊順利登陸,英艦進至廣州西南的十三行碼頭。

  10月24日,英艦沿珠江水道進攻鳳凰岡等炮臺,守軍「遵令走避」,炮臺被占。25日,英軍又進攻海珠炮臺,奪走大炮50門。至此,珠江兩岸的主要炮臺幾乎全部失守。27日,英軍用艦炮及海珠炮臺上的大炮向廣州城轟擊,重點是總督衙署,企圖壓迫葉名琛屈服,並派陸戰隊員上岸縱火。29日,英軍炮火擊破3米多厚的城牆,使之出現多處缺口,並擊毀了總督署。當日下午,英海軍陸戰隊員200多人沖入外城,參將淩芳率軍抵抗,中彈身亡,守軍退入城內。英軍在大肆燒殺後撤回艦上。從11月6日開始,英軍沿珠江航道左右廝殺,前後攻擊,先後奪得東定炮臺、獵德炮臺、橫檔炮臺和威遠、靖遠、鎮遠諸炮臺,威逼廣州。11月12日,英軍僅用3艘軍艦、2000名海軍陸戰隊員闖入虎門,竟打垮了8倍於己的清軍。

  英軍實在欺人太甚,這激起了中國廣大軍民的強烈憤慨。1857年1月4日,廣東水師300餘隻戰船圍攻3艘英國軍艦,珠江附近的義勇軍也前來參戰,英軍被迫撤離虎門外,等待增援。

  同年10月,法國也以法籍神父馬賴偷入廣西西林縣作惡被殺為藉口,加入侵華行列,與英國共同組織侵華聯軍。法國艦隊司令裡戈·德熱努依裡海軍少將與英國侵華艦隊司令共同指揮,英法聯軍共5600人。

  12月12日,英法兩國公使向兩廣總督葉名琛遞交通牒,要求入城、修約和賠款。在清廷「息兵為要」的聖諭下,葉名琛不僅不嚴加防守,反而撤兵裁勇,致使英法聯軍從香港出發,未遇任何抵抗就駛入珠江,兵臨廣州城下,進而佔領了廣州河南地區,聯軍艦隊也進泊廣州城五仙門外江面。

  24日,英法聯軍再次照會葉名琛,限他在48小時之內交出廣州城。葉名琛請來一個道教高手扶乩一番,結論是過了12月30日之後便會平安無事。葉名琛深信不疑,便悠哉悠哉。豈知27日晚英法聯軍的工兵連、爆破連首先佔領珠江的二沙尾作為跳板,次日晨6點,25艘英艦、7艘法艦的120門大炮一齊向廣州城轟擊,城內燃起大火。聯軍陸戰隊4000人分三路在東固至獵德炮臺之間登陸。雙方鏖戰至29日,廣州守軍大勢已去。30日,廣州巡府柏貴、廣州將軍穆克德訥向英法聯軍投降,葉名琛做了俘虜,廣州淪陷。

  英法聯軍侵佔廣州之後,英、法、俄、美四國公使于1858年2月照會清廷,要求派出全權代表到上海進行談判。清朝咸豐皇帝知道談判沒有什麼好事,就拒絕了。4月20日,四國公使帶領軍艦在天津大沽口外會合,一邊照會清政府要求在天津或北京談判,一邊進至大沽口外頻繁偵察地形,窺探炮臺,測量航道,立標打靶,並向出海巡邏的清軍水師射擊。當時,駐守大沽口的清軍約8000人,由直隸總督譚廷襄統領,佈防疏漏很多。

  5月19日,停泊在白河口的有英國軍艦15艘、火炮185門、官兵2052人,法國艦艇11艘、火炮164門、官兵600人。此外,還有美艦3艘,俄艦1艘。當夜,英法聯軍16艘艦艇及20餘艘滿載海軍陸戰隊的舢板侵入攔江沙內,美、俄軍艦各1艘跟進助威。次日清晨,英、法公使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四國公使前往天津,並限令清軍在兩小時內交出炮臺,否則用武力解決。10時,英、法聯軍的8艘炮艇分成兩隊駛進大沽口內,同時炮擊南北炮臺。接著,1200名陸戰隊員分南北兩路攻打南北岸炮臺。各炮臺守軍奮力抵抗,傷亡嚴重。到11時,兩支陸戰隊都已強行登陸,守軍只好沖出來同敵兵展開白刃格鬥。在這危急關頭,譚廷襄等將領卻乘轎逃走,後路清軍潰散,各炮臺相繼失守。敵軍趁勢攻至東沽,焚毀浮橋,並派兵佔領了大沽東、西村。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