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七七 |
|
劉伯承在長期的軍事實踐中,借用我國古代「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觀,提出了作戰指揮中的五個基本要素——任務、敵情、我情、地形與時間,從而形成了劉怕承獨具特色的新「五行」術。 從多次反「掃蕩」的實踐中劉伯承得出一個結論:反「掃蕩」作戰成敗的關鍵,就是能否把握住「利害變換線」。在1942年的反「掃蕩」中,日軍「經常東捕西捕,南圈北圈,到後一個時候,則演成多數的小圈且套之以大圈,即使是一個小目標,也是兩個以上的縱隊合擊。」把握住了「利害變換線」就可以實現劉伯承所說的「上策」,反之則會陷入「下策」。 「利害變換線」既反映了反「掃蕩」的客觀規律,又充分體現了人在戰爭中的主觀能動性,是劉伯承軍事理論中的一個獨特貢獻。 劉伯承概括了五條運用「利害變換線」理論,發揮我軍機動特長的戰法:其一,「跳出圈外機動」。其二,「圈內突圍與圈外接護協同一致進行」。其三,「善於在兩敵接合部機動」。其四,選良機、看「火候」,轉到外翼殲敵。其五,以利誘敵而後殲之。劉怕承認為,「以前我們的慣語說『誘敵深入』,乃是在遊擊戰術上,把一路敵人誘引到伏擊圈套內的一種趨利的機動,並不是在正規軍內線戰役上,把幾路敵人放引到利害變換線內,成為不能避害的蠢舉。」 在劉伯承的著述中,像「利害變換線」這樣的理論上的創造,比比皆是。 從其中可以感覺到,劉伯承是無愧於「論兵新孫吳,守土古范韓」的美稱的。 5月下旬,日軍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掃蕩」在即,劉伯承一邊喝著太行山土產茶葉泡的濃茶,一邊在地圖前嚴密注視著日軍的動向。一連幾天,劉伯承一直守在作戰室裡,及時掌握敵情,不斷下達指示。 劉伯承在地圖前對幾個參謀說:敵人在制訂合圍閉幕時用的是「圓規劃法」,即以預想的某一合擊目標力圓心,依據它的兵力和各路可能匯合的時間劃定一定範圍的台擊圓周。這個合擊圓周形成的那一刻,就是「利害變換線」。基幹軍隊要確實掌握好這個「利害變換線」,及時轉到合擊圈外機動。只要幹部能夠經常查明敵情,隱蔽自己,平時對地形熟悉,就能使自己在遊擊集團佯動掩護之下,實現這一點。 實現「利害變換」理論,不僅僅是在圖上找那根線,而且為了實現利害轉換,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當劉伯承預見到日軍要進行「掃蕩」後,立即電令各區、各部:一、分若干精幹小部隊深入敵之「掃蕩」基地,接敵偵察。二、派得力幹部帶小部隊深入下層,領導縣、區、村指揮部。三、若干團加強便衣活動乘機進行機動。四、各領導機關力求短小精幹,派幹部幫助下層。日軍要形成一個個圈,用圈來套住八路軍;八路軍要鑽出一個一個圈,粉碎日軍的「鐵桶合圍陣」。 在1942年炎熱的夏季,太行山中展開的是雙方千軍萬馬不是遊戲的「遊戲」。 ※34.血與火 §C號作戰計劃 《華北治安戰》中在論及1942年夏季日軍的「掃蕩」的目的時寫道:「共軍第18集團軍軍部及129師仍盤踞于晉冀魯豫邊區的山西、河南、河北省境附近的山嶽地帶(太行軍區)及沁河中游河畔地帶(太嶽軍區),屢次巧妙避開日軍討伐的鋒芒,企圖擴大其勢力。」於是,日軍駐山西第1軍根據方面軍年度計劃的作戰指導綱要,以殲滅太行、太嶽軍區的共軍為目的,從4月上旬以來開始準備,4月16日向各兵團下達了作戰計劃大綱。其作戰設想為「預定5月15日作戰開始,作戰分3期進行。第一期(8幹)消滅沁河河畔之共軍;第二期(20天)消滅涉縣北方地區之共軍;第三期(20天)消滅涉縣南方地區之共軍。」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甯次在分析屢次「掃蕩」不力的原因時,認為主要原因是負責討伐的第1軍行動不力。因此,他要求第1軍好好研究八路軍戰法,革新自己的戰術,制定出針對八路軍總部和129師的作戰計劃。當成熟的C號作戰計劃放在岡村的案頭上時,他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並將前線指揮所建在了長治,準備在這次作戰中徹底解決問題。 岡村寧次對自己上任一年來的成績是滿意的。到1942年,華北的398個具中,已有366個縣建立了日軍的傀儡政權。但深究一步,這一成績又含有水份。因為這些政權的實際統治力量,只能達到縣城及其附近地區。邊遠的鄉村實際上還掌握在八路軍手裡,特別是115師、120師,129師活動的地方就更是如此。 正是這一時期,新任日軍63師團師團長的野副昌德中將到達北平,他聽取了各方的情況後,在其筆記中寫道:「最初的印象是民心叛離,皇軍雖佔有點與線,但處處薄弱,宛如赤色海洋中漂浮的一串念珠,情況十分嚴重——」 經過研究,岡村寧次認為軍事進攻與經濟封鎖、文化侵略要同時進行,特別是經濟封鎖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岡村甯次很清楚,一旦將八路軍山區與平匣地區的物資往來斷絕開,特別是將有華北糧倉之稱的冀中地區與太行山完全分割開,就可將太行山的八路軍置於死地。 太行山區本來就比較貧困,抗戰爆發後,一下子駐進了大量的抗日部隊,吃糧確實是個大問題。從1941年夥到1942年春,太行山少雨少雪,持續乾旱,到處是龜裂的土地,乾涸的河床,莊稼歉收。 岡村寧次在軍事打擊屢屢失敗後,想出了更毒辣的手段。一招是從冀中入手,斷絕八路軍的糧食供給基地;一招是將打擊的目標直接對準八路軍的首腦人物和首腦機關。 對於C號作戰計劃,岡村寧次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在4月份對冀中「掃蕩」時,也就是第一招剛剛使出去時,岡村寧次就已把注意力轉移到了C號作戰計劃上,準備使出第二招。他準備分區「掃蕩」,一口一口地吃掉太行山的八路軍,第一期吃掉駐在沁河河谷的385旅;第二期吃掉駐在涉縣以北地區的八路軍總部;第三期吃掉駐在涉縣以南地區的129師師部。 為此,日軍特地成立了專門搞暗殺、破壞行動的特別行動隊——挺進隊。 2支挺進隊由日軍第36師團的兩個聯隊各抽出一部組成,以中尉益子重雄和大川桃吉分任隊長,在各個聯隊中各挑選百名士兵,化裝成八路軍,深入抗日根據地。2支挺進隊分別以隊長的名字命名:益子隊和大川隊。挺進隊接受的任務是:「深入敵後捕捉敵首腦(朱德、彭德懷、左權及劉伯承等),如不得手時也應攪亂敵指揮中樞、報告敵主力退卻方向以及在敵人隱藏軍需品之前發現其所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