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二四 |
|
◎第四章 山之魂 ※11.兵來將擋——反「六路圍攻」 §川岸文三郎坐不住了 石拐會議後,129師386旅的主力部隊立即向敵占交通線展開,積極發動群眾,建立群眾武裝,在根據地周圍形成了環形對外正面。當時的部署是386旅771團主力挺進到平漢路西邯鄲、磁縣地區;772團主力在同蒲路榆次、大谷段以東,正大路以南,正定以西地區活動;同時各個遊擊支隊也四處活動,在寬大的正面上不斷襲擊敵據點,破壞鐵路,打擊過往運輸車輛,打擊小股敵人,對鐵路線周圍的日軍構成了很大威脅。 與此同時,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只以129師為例,以772團三個連為基礎,在遼縣成立了一個補充團(後改稱第17團),建立了旅直屬隊和幾個師直屬隊。到了1938年初,129師在原有3個團的基礎上,又新建和擴建了補充團,獨立團和騎兵團,總共有36個團。同時,山西抗日決死隊、政衛隊、工衛旅,以及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和第三戰區民族革命戰地動員委員會所屬的遊擊隊,在山西境內各處建立起來,與八路軍並肩作戰。山西的這些新軍是中共應閻錫山之邀幫助閻錫山在山西建立的,各個部隊的領導權大都掌握在共產黨員手裡,實際上已經成為共產黨軍事力量的一部分。 在閻錫山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後,山西新軍也就正式隸屬於八路軍,其大部被編入129師面對中共抗日武裝的發展壯大,日軍在1937年12月20日的一份報告中也不得不承認:「朱德、彭德懷所率領的共產黨主力在榆社宣城鎮附近,其有力一部在五台及太原西方山地——民眾有漸漸親近他們的傾向,將來更聯合各地殘兵難民等,經過相當時期後,如果完成各方面的聯絡,勢力一定會逐漸擴大。——假如我方停止於現在配備狀態,山西後方的擾亂愈發加多,共產軍等一定會協力奪回太原。」 這份報告中唯一下準確的是對「民眾有漸漸親近他們的傾向」的判斷。 日軍對民眾和八路軍關係的判斷太保守了,因為八路軍撒入敵後,就像種子碰到了適合生長的沃土,立即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三、四個人的工作組可以在短時間內發展為一個工作隊,甚至獨立團。這個時期,絲毫不用擔心武器的問題。那時,正大路沿線、同蒲路、北平至石家莊段的平漢路都是不久前的戰場,遺留有許多武器彈藥,再加上國民黨軍後撤時丟棄的武器,恰好滿足了遊擊隊的組建之需。所以,民眾和八路軍不是「漸漸親近」,而是「親如魚水」。 對八路軍的威力日本人沒有預計到,以至於對八路軍的遊擊戰術異常的恐懼。劉伯承在129師的遊擊訓練班上曾經舉過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一現象。第一個故事:日軍有一個叫伊藤的少將在一份報告中說:八路軍「行蹤飄浮,出沒無常,我前進則彼逃散,我停止則彼出現」,「在廣大之中國,到處流竄,不能使其作城下之盟。」 第二個故事:129師在榆次繳獲的日軍文件中,發現一個日本士兵寫的家信。他在信上畫了一個圓圈,又畫了一個小人站在圓圈的中央,小人代表他自己,圓圈代表遊擊戰。這個圈的意思,就是說他們已經被八路軍的遊擊戰包圍,因而不能回家,心情十分苦悶。 如果說第一個故事表明日軍將領對八路軍的恐懼還只是「不能使其作城下之盟」,是一種潛伏在心裡的恐懼,那麼第二個故事則已通過一個日軍士兵的家信將這種恐懼明白無疑地表達出來。 同樣處於這種恐懼之中的日軍第20師團長川岸文三郎不願意使自己處於這樣一種類似慢性自殺的折磨之中,他要與八路軍面對面的打上一仗。他認為:與其同八路軍枝枝節節地作消極守備,不如集中兵力一舉消滅之。 川岸文三郎坐下住了。 §跳出合圍圈 川岸文三郎欲捕捉129師主力而殲滅之,但是,從紅軍脫胎而來的八路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以「打圈子」見長。想當年毛澤東秋收起義失敗卒兵上了井岡山後,一個叫朱聾子的所信奉的遊擊哲學——不要會打仗,只要會打圈,曾給了毛澤東以很大的啟發。後來在毛澤東的影響下,很多紅軍將領是既會打仗,又會打圈,讓敵人倍感頭痛。這次感到頭痛的是新對手川岸文三郎。 川岸文三郎也不是無能之輩,他也有一套很兇狠的招法。為了一舉消滅在正大路沿線極具威脅的八路軍129師,川岸文三即在12月22日,指揮騎步兵2000多人,從平定、昔陽、榆次、和順、太谷等地,分成6路,對破路的129師一部形成了半月形包圍圈。 狡猾的川岸文三郎在進攻的前一天,有意派出一支隊伍到松塔西北的羊頭崖,製造疏於戒備的假像,以引誘772團出擊,為主力出擊創造戰機。 誤以為日軍要向北撤退的錯覺過去後,129師接到了總部要求配合晉察冀反多路圍攻的指示。此後全師上下對敵情的判斷也由「向北撤退」改變為「敵人企圖肅清華北,鞏固後方」。當時日軍鞏固後方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後方交通。針對這一特點,129師「決定在正大線全線出擊」。 當時的全國形勢變化很快,12月13日,南京失守,國民政府移至武漢並發表繼續抗戰宣言。由於攻取了國民政府首都,日軍感到勝利指日可待,不僅日軍在華中攻擊一波接著一波,在華北佔領區也展開了大規模的旨在鞏固後方的作戰。而位置在根據地中最靠北的晉察冀邊區則必然首當其衝。 陳賡率領破路部隊準備到松塔以北活動時,發現情況有異,平定、沾尚、上下尤泉等地都出現了全面戒備的日軍。這時772團1營發現羊頭崖附近有一部日軍警戒鬆懈,很多人在睡覺。陳賡一面將情況報告師部,一面令各部作好戰鬥準備。 劉伯承得到羊頭崖的敵情報告後,沒有馬上動作,而是將近幾日的敵情作了綜合判斷。當他看到平定、昔陽、榆次、太谷等地日軍的動向後,立即得出了結論:羊頭崖的日軍只是敵半月形包圍圈中的一條魚。 和有「論兵新孫吳」之稱的劉伯承鬥心眼、比計謀,只能是枉費心機。 劉伯承迅速作出部署:以第772團在內線作戰,首先乾鬆塔一線吸引日軍分進合擊,然後伺機轉到合擊圈外或一路日軍的側背對其予以痛擊。以第769團、秦賴支隊、汪乃貴支隊在外線作戰,積極打擊日軍,配合772團由內線轉到外線。劉伯承對外線部隊說:「你們兵力少,硬頂是不行的,要用正面假打背後真打的辦法。跟敵人接觸後邊打邊退,吸引敵人前進,主力插到敵人的後方。大姑娘的屁股摸不得,這樣敵人勢必回頭,然後再設法打敵人的伏擊。」 可以看出,在整個部署中,772團處於非常關鍵的位置,一切都圍繞著772團來動作。 這次129師的反圍攻作戰是進入根據地後多次反「清剿」、反「掃蕩」中的第一次,對於129師今後能否在大行山區站住腳跟至關重要。 日軍的「六路圍攻」開始後,正面的一路迅速撲向羊頭崖地區,以一部向772團駐地華泉村正面進攻,主力則迂回至華泉村南面。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