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二三


  缺乏中國革命實際經驗的王明,在掌握中共中央領導權下到一年之後,由於白色恐怖不斷地有人頭落地,使王明喪魂落魄,惶惶不可終日,終於在1931年10月18日,攜妻子又回到了紅色保險箱——蘇聯。

  6年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革命鬥爭已經過了多次反「圍剿」的殘酷鬥爭,也走過了二萬五千里的艱苦路程,在完成了和國民黨共同抗日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後,王明又從千里之遙的蘇聯匆匆趕了回來,來摘「桃子」或是來實現他的領袖欲。

  和王明同機歸來的,還有陳雲和康生。當時在場的張國煮,用「握手擁抱,一堂歡敘」來描述當時王明和毛澤東等人見面時的場面。雖然工明第一次執掌中共領導權並沒有給毛澤東等人留下什麼好的印象,但畢竟那時黨是一個年輕的党,它的領導人也多是年輕人,借用列寧的一句話:年輕人犯錯誤上帝也會原諒,更何況是寬容大度的中國共產黨了。在機場上,毛澤東以《飲水思源》為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詞:歡迎從昆侖山上下來的「神仙」,歡迎我們敬愛的國際朋友(指蘇聯機組人員),歡迎從蘇聯回來的同志們。你們回到延安來是一件大喜事,這就叫「喜從天降」。

  明擺著,王明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政治書記處書記的身份,使他成了手捧「尚方寶劍」的「欽差大臣」。沒多久,王明就和毛澤東為代表的一群中國共產黨人在政見上發生了嚴重的分歧。

  毛澤東堅決地主張在與國民黨結成統一戰線時,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而王明則提出了「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右傾口號。這時已經不是簡單地王明要取毛澤東而代之的問題,它已涉及到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大問題。

  實事求是他講,王明在堅持抗戰和國共合作方面發表過一些正確意見。王明第二次回國後,在政治局會議上所做的《如何繼續全國抗戰與爭取抗戰勝利呢?》以及第二天的發言中,也有一些正確的看法。但是,在這次會議上,他對如何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右傾投降主義主張。

  由於王明的言論是以共產國際的指示的形式出現的,迷惑了很多人。此後,他又擅自擬定中共中央委員名單,而且經常以中共中央名義,擅自對外發佈宣言,甚至以毛澤東的名義發表談話。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作了長篇演講《論持久戰》。毛澤東把這一重要著作送往武漢,交給《新華日報》發表。

  王明深知《新華日報》的影響,《新華日報》是抗戰爆發後中共在武漢發行的一份相當有影響的報紙,他禁止《論持久戰》在《新華日報》上刊發,只同意印成小冊子。

  這個時候是王明與毛澤東鬥爭的高潮。從毛澤東發表《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一文開始,理論上的較量也就同時開始了。

  1938年8月,當又一架軍用飛機從莫斯科飛往中國時,一個新的共產國際的代表——王稼祥帶回了共產國際新的指示:要告訴全黨,你們應該支持毛澤東同志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他是在中國革命實際鬥爭中鍛煉出來的領袖,王明等人不要再爭吵了。

  由此,王明共產國際代表的使命宣告結束。隨著這一變化,第二次「不同的聲音」也消失了。

  §「不同聲音」中的山西前線

  12月底,在大行山中的劉伯承、張浩、彭真趕回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聽取中央12月政治局會議精神的傳達。

  對王明在政治局會議上的報告和發言,在山西前線的將領和党的負責人大部分思想不通。正式傳達前,總部和北方局先召開了軍委華北分會和北方局委員會議。會上由彭德懷、劉少奇作了傳達,敏銳的前線將領立即就「嗅」出了其中不同尋常的氣氛。

  1938年1月6日正式傳達之前,劉伯承和鄧小平就已經知道二人間要開始合作了。1月2日,朱德、彭德懷、任弼時在馬牧八路軍總部聽取從大行回來的劉伯承、彭真談太行的工作。劉伯承彙報了軍事方面的情況,彭真則彙報了省委工作和開展統一戰線的情況。當時在座的還有鄧小平。談完之後,彭德懷告訴他們,中央計劃調張浩回延安養病。而由鄧小平接替129師政委。劉、鄧二人聽了這個消息都非常高興。1月5日,中央軍委的任命電報正式下達。

  1月6日,北方局、軍分會在馬牧召開會議正式傳達中央12月政治局會議精神。

  此時,鄧小平已經是沒有報到的129師政治委員。

  傳達會議結束後,鄧小平和彭真就去劉少奇住處,大家的一肚子疑問總要找個地方說說清楚。

  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就是中共放棄了領導權,沒有自己的武裝,如今又要回到大革命失敗前的老路上去,前方的將領是萬萬不能接受的。而且「西安事變」後,與國民黨談判統一戰線問題時的艱辛與曲折大家心裡都是很清楚的。蔣介石在談判中沒有得到的東西,如軍隊的領導權問題,規模與編制問題,抗日政權的形式等等,現在反要拱手送給他,這到底是怎麼了?大家議論紛紛。

  劉少奇此時雖然內心中己似翻江倒海,但並沒有說話,只是一邊聽一邊沉思著。在12月政治局會議上,王明不僅指責毛澤東在《上海太原失陷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中對形勢的分析有錯誤,而且認為劉少奇寫的《抗日遊擊戰爭中各種基本問題》一文觀點也有問題。王明毫不客氣地點名批評了劉少奇。這些,劉少奇並沒有說出來,從黨的紀律來看,不同的意見,會上可以說,會下就不能亂講了。就今後如何宣傳貫徹12月政治局會議精神的問題,三人倒是達成了一致:實際工作中不能公開提和中央會議精神下一致的口號,這次會議雖然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但也並沒有否定洛川會議提出的獨立自主的方針,我們在實際中去於就行了。

  看來「不爭論」,在工作去檢驗、去實踐的思想,在太行山上就開始萌芽了。「不爭論」,實際上充分反映了政策和策略的統一,是領導藝術和高超的處理問題的能力的體現。

  晚上,劉伯承、彭真、鄧小平又聚到了一起。他們到了一起,就可以放開地談論了。

  太行山上的三巨頭,想法一致,氣味相投,談得甚是投機。三人最後認為,在軍分會上可以不說,但回太行山後不僅要在實際中執行獨立自主的戰略方針,而且要突出強調獨立自主的戰略方針,堅決擔當起領導敵後抗日的領導責任。軍分會結束後,劉伯承和朱德、彭德懷到洛陽去參加蔣介石召集的軍事會議。l月18日,鄧小平與彭真一起回到太行山,開始了他師政委的生涯。劉伯承返回129師駐地西河頭後,劉、鄧的合作開始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