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
九一 |
|
這其實不過是杜魯門時代「臺灣中立化」的翻版。 1950年,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杜魯門宣佈「美國一方面使用海軍力量遏阻中共在臺灣海峽用武,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停止針對中國大陸的軍火襲擊」。為此,蔣介石不得不鄭重向杜魯門提出交涉:美國政府既然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而中共早已被國民政府定為「叛匪」,如今美國竟不許中國合法之政府討伐「叛匪」,豈不是干涉中國內政耶?杜魯門慨然答曰: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是為了保衛這片未定水域的安寧,也就是確保朝鮮戰場上「聯合國軍」的海上運輸線,國共雙方誰在這片水域上用武,都將破壞安寧,因此美國都反對。 當時,不得不吞下這顆苦果。 現在,仍不得將苦果吐出。 於是,也就明瞭:美國並不支持他用武力實現重返大陸。在臺灣海峽維持不戰不和的局面使中國長久分裂實際上最符合美國的利益,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他所能做的,唯有一方面忍氣違心地在「條約」上簽字,一方面繼續大聲疾呼: 「反攻大陸光復中興」。他的策略是左手先獲取了「美國之盾」再說他娘的,右手的矛何時投出,老子待機而定。 其二,美國在「條約」中堅持只寫有協防的「領土」是「就中華民國而言,應指臺灣與澎湖」。至於金門、馬祖等大陸沿海島嶼是否也在協防之列則避而不提。 因此,就出來了一個問題,一旦金門、馬祖這些島嶼上爆發激烈戰鬥,美國究竟是袖手作壁上觀,還是會拔刀相助出兵干涉? 好大的一個謎。讓毛澤東苦苦思索。使蔣介石憂心忡忡。其實,艾森豪威爾本人也並沒有一個成形的定案。金門、馬祖,絕對是他任內左右為難進退維谷的二律背反。 * * * 六十年代,卸任後的艾森豪威爾在他舒適幽靜的鄉間別墅撰寫回憶錄,他用了整整兩章來敘述他在那兩座小島上遇到的麻煩和經受的考驗。 我把這兩章翻來覆去字斟句酌地閱讀了10遍,對艾氏是否會出兵金、馬的問題仍百思不得其解。我只是看到當有人勸阻他千萬出兵不得時,他板起面孔說「不可」!當另外一部分人攛掇他堅決出兵時,他亦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而當人們欲問其底數究竟時,他卻老奸巨滑地說「等著瞧吧」! 粗略歸納,艾氏解析他的「二律背反」的思維要點邏輯過程大體是: A.1894-1895中日戰爭的結果,中國割讓了臺灣、澎湖給日本。開羅 宣言公佈,二次大戰後,這些島嶼歸還給「中華民國」。1951年的對日和 約結束了日本對這些島嶼的所有權,但並未正式讓渡給「中國」。(因此, 它們的地位仍未確定) B.更小、更靠近中國海岸的金門、馬祖島,則一直是在中國大陸政府 的控制之下。(它們的地位是確定的) C.蔣介石現在仍控制著金門、馬祖,並準備以其全力加以保衛。在他 看來,對金門、馬祖的攻擊,是對台、澎攻擊的前奏。而且蔣認為,這兩 個島嶼將成為重新打回祖國的踏腳石,喪失了它們,他的主力將喪失戰鬥 意志。但在這些島嶼上集聚太多的士兵是個軍事上的錯誤。他們的力量應 放在武器、炮陣地、士氣和補給品上,而不是人數上。 D.從美國對台、澎的防務上說,金、馬在軍事上並不重要;但如沒有 支援,中國國民黨人又不可能守住它們。 E.如果美國去干涉了這些島嶼上的衝突,實際上就是參與了中國的內 戰。 F.美國對台、澎和金、馬的防務政策一直是有區別的。任何對臺灣的 進攻,必須越過第七艦隊,而對純屬沿海衝突,美國僅限於物資援助。美 國應該維持這一政策,還是加以改變? G.如果美國參與這些島嶼的防務,我們就不可能局限于金門島。而如 果我們進攻中國,我們將不會如同在朝鮮那樣,限制我們的軍事行動了。 那可能是在跨進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門檻。而如果我們要進行一場全面戰爭, 合乎邏輯的敵人將是俄國,我們需要在那裡進攻,而不是在中國。蘇聯或 許會盡一切可能使美國陷入一場消耗實力的對中國戰爭的泥坑中去。 H.我們得到蔣介石的協議,除非我們同意,蔣不會從他的沿岸陣地向 大陸進行任何攻擊行動。然而,我們的作為顯然被中國共產黨人解釋為軟 弱的跡象。現在到了經常退讓只會鼓勵他們更加好戰的地步。中國共產黨 真正感興趣的是臺灣。雖然為了自己,美國可以採取不管金、馬這些島嶼 命運的態度,但這不能使問題平息,還會使它複雜化。 I.只要蔣介石認為佔有金門、馬祖對臺灣的軍民士氣和精神狀態是重 要的話,我們不想去訛詐蔣,壓他從那裡撤退。如果向蔣施加壓力,迫使 其放棄金門、馬祖,這將讓中國共產黨人從廈門和福州兩港出擊,並且誘 使中國共產黨人去考驗一下美國防衛臺灣的決心。 J.不管任何代價,我們決不能拋棄蔣介石的部隊,我們必須維持它的 力量、效能和士氣。如果蔣能單獨地防禦金門、馬祖,美國不必介入。如 果真的發生了對金門、馬祖的進攻,關鍵就在於判斷它確實是地區性戰爭, 還是大力進攻臺灣的前奏。 K.於是,我在綏靖敵人和打全球戰爭之間狹窄而又危險的水面上闖出 一條路來,通過了變幻莫測、縱橫交叉的河流。其中只有一條渠道導向體 面的和平,有一百條渠道導向戰爭或恥辱。 以上,基本就是艾森豪威爾開的既含混又明晰的答案。 到底是否出兵?仍然沒有從正面給以回答。 當《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約瑟夫·哈希又一次向艾森豪威爾提出這一嚴肅問題時,艾氏乾脆這樣回答:「每一場戰爭都以它發生的方式並以它執行的方式,使你大吃一驚。因而,要一個人去預告,特別是一個負責行使決定權的人去預告,他將使用什麼,如何進行,難道不認為這暴露了他對戰爭的無知嗎?所以,我認為你等著就是,這也許是那天一個總統需要為之祈禱的一種決定。」 艾森豪威爾無疑是美國式聰明和狡猾的傑出代表,他的模棱兩可的種種言詞實際上是要在金門、馬祖這些島嶼的命運問題上保持最大的靈活性和留有進退自如的餘地。 面對來自各方沒完沒了的詰問,艾森豪威爾最後索性以不變應萬變:「如果這類問題提出來了,我就把他們搞糊塗。」 * * * 蔣介石可一點也不糊塗。美國說到底是要他知足認命永遠蝸居孤島終老異鄉,而反對他實現反攻複國的宏圖偉業。「條約」不僅沒有為金門、馬祖提供牢靠的安全保障,反而限制了他從這些島嶼實施對中共的軍事打擊。 他只能針鋒相對,在1955-1958年間,偏偏將金門、馬祖的守軍人數從5萬加到10萬,占其陸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一。他豈有不知,在中共日益強大的軍事機器面前,此舉很可能是將一塊肥肉放到了老虎的嘴邊。但他只能如是做,這是一把雙刃劍,既是對付毛澤東的,也是針對美國佬的。試問,一旦金、馬爆發戰端,你美國救也不救?不救,等於任憑中共動武,美國的國際威望將一落千丈,自由世界盟主的臉面往哪擱? 救,美國便正式陷進中國內戰,那時,由不得你不鼎力相助吾之「反攻」矣。 無疑,蔣介石的戰略風險度很高,頗有幾分象賭的味道。賭注——戍守外島十數萬國軍官兵的性命。 對蔣介石戰略的「高明」缺乏透徹瞭解,是很難體味他在挨了炮彈之後還能叫出「好」來那種複雜微妙的心態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