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奇幻小說 > 地海故事集 | 上頁 下頁 |
五九 |
|
真符文在口語中的名稱,可能是太古語中指涉的字詞,或是譯成赫語時的言外之意之一。常用的符文名字,一般說赫語的人都隨意使用,例如庇耳(用以抵禦火災、風災、瘋狂)、西弗(一路順風)、西姆(工作順勢)等;操弄魔法的人即使說這些人盡皆知的常用名字,也非常謹慎,因為這些名字其實都是太古語詞彙,可能在不期中或意料外,影響事件本身。 所謂“赫語符文六百”,其實不是用以撰寫普通語言的赫語符文,而是真符文,附有“拴鎖”,普通語言中無法啟動。這些符文在太古語中的真名必須默記。求知欲強的魔法學徒會進一步修習“進階符文”、“伊亞符文”及其他種種符文。如果說太古語無邊無境,則符文亦然。 日常赫語為了政務、商務、個人傳訊、記錄歷史、故事、歌謠等,以赫語符文工整寫成。多數群島王國人民在數年就學時間中,便學數百到數千個字詞。無論口語或書寫,赫語在施法上都毫無用處。 文學與歷史淵源 一千五百多年前赫語符文成形,使敘事寫作得以進行。此後,以歌唱或口語流傳的《伊亞創世歌》、“冬頌”、行誼、敘事詩、歌曲等等,皆經人抄寫,以文字保存。口耳相傳的方式依舊存在。許多古文抄寫本可避免內容差異過大或完全失傳,但歌謠、歷史為孩童教育的一部分,由口耳教學,藉由人聲,一代傳一代。 古赫語與現代語在詞彙及讀音上有所差異,但硬記死背、定期背誦、聆聽古典作品,也保存了古語言的意義(或許有助於遏止日常言談中語言流失),赫語符文如同漢字,可包含多種不同讀音及意義轉變。 行誼、敘事詩、歌曲、流行歌謠仍以口語表演的方式創作,創作者多為專業歌手。受歡迎的新作不久便寫在大幅紙上,或收入叢集。 無論表演或默誦,此類詩篇及歌曲的價值盡在內容,而非良莠不齊的文學品質。主要詩作手法有鬆散的格律、頭韻、制式定句,反復構砌等,內容包括神話、史詩、歷史敘事、地理描述、自然觀察、農業活動、海洋知識,及手工藝、勸世故事與寓言、哲學、幻想、性靈詩篇與情歌等等。行誼及敘事詩通常經人吟誦,歌謠則由人演唱,伴以打擊樂。專業念誦者與歌手可能以豎琴、六弦提琴、鼓及其他樂器伴奏。歌曲通常較少敘事內容,而多因曲調受到喜愛及保存。 史書、記載,及魔法巫術,僅以書寫形式留存,晚期常混合赫語符文及真符文。智典(由一名或一門系巫師創寫注釋的咒文合輯)通常只有一份。 要牢記的是:這些智典的文字,不可念出聲。 甌司可人使用赫語符文撰寫語言,因為他們主要與赫語區貿易往來。 卡耳格人對任何書寫形式都深深抗拒,認為書寫為巫魅邪惡。他們以不同顏色、不同重量的毛線編織,從事複雜的帳務與紀錄;卡耳格人也是數學專家,使用十二進位。在眾神王掌權後,卡耳格人才開始使用符號文字,且非常罕見。官員及商人經過些許簡化、增添,將赫語符文改編為卡耳格文,以應商業及外交之用。但卡耳格族祭司從不學習書寫,許多卡耳格人仍每寫一個赫語符文,便輕畫一道,以剪除潛藏的巫術。 歷史 說明:許多島嶼有當地的紀年方式。群島王國上,最廣為使用的計日系統源于《黑弗諾敘事詩》,以莫瑞德繼位年訂為史上第一年。依照這套系統,此處的“現時”,實為群島王國一〇五八年。 起源 我們已知的古代地海,皆可從詩篇與歌謠中尋獲,這些詩篇與歌謠遠在抄寫之前,便已口耳流傳數百年。 《伊亞創世歌》是最古老、最神聖的詩篇,至少以赫語流傳了兩千年,原始版本可能在這數千年前便已存在。詩中三十一個詩節訴說兮果乙如何在時間之初抬起地海諸島、以創生語命名、創造萬物。該詩篇最初便以創生語念誦。 然而,根據歌曲內容,海洋比島嶼更古老。 先于明燦之伊亞 先於兮果乙造嶼 拂曉之風撫於海 而在柔克圓丘、心成林、峨團陵墓、鐵若能、帕歐之唇及許多地方出現的大地太古力,可能與世界同時出現。 兮果乙可能是大地太古力,或曾是大地太古力之一,也可能是大地本身的一個名稱。有人認為,所有龍,或特定的龍、特定的人,即是兮果乙化身。唯一確定的是,“兮果乙”一詞是從古赫語動詞“兮即”衍生的古老敬稱,“兮即”意謂“創造、塑造、刻意出現”。同一字根衍生名詞“伊兮即”,意指“創造力、氣息、詩篇”。 《伊亞創世歌》是群島王國教育的基礎。年滿六、七歲的孩童都聽過該詩篇,且多數已開始背誦。凡無法默記,與他人吟誦、歌唱此詩的成人,或無法教導孩童此詩者,均被視為極端無知。這首詩在冬、春二季教授,每年在長舞節慶祝夏至時全曲唱誦。 《地海巫師》曾引用其中一段: 惟寂靜,出言語; 惟黑暗,成光明; 惟死亡,得再生; 鷹揚虛空,燦兮明兮。 《地海孤雛》引用第一詩節開端: 自無而有, 自始而終, 孰能知悉? 凡人得門而入, 但分其道也。 永歸萬物中, 至壽者,守門者,兮果乙—— 及第一詩節末句: 是以,光明伊亞升於浪沫。 群島王國史 英拉德眾王 現存最古老的兩篇史詩(或歷史文本)為《英拉德行誼》與《少王行誼》,後者又稱《莫瑞德行誼》。 《英拉德行誼》大多似乎純屬虛構,講述莫瑞德之前的王,及莫瑞德登基後第一年。這幾位統治者的首都在英拉德島的貝里拉。 英拉德島早期的王及女王——拉爾阿沙、多亨、恩納珊、提曼、塔戈塔等人——逐漸擴大統治權,最後自行宣稱為地海統治者。領土最南只達伊里安島,不包括東邊的飛克威島、西邊的帕恩及偕梅島、北邊的甌司可島,但他們確曾派遣探險者前往內極海與陲區。地海最古老的地圖,約一千兩百年前于貝里拉繪成,目前藏于黑弗諾宮典籍庫。 這幾位王及女王略通太古語及魔法,其中有些人的確是巫師,有些則由巫師提供諮詢或協助。但《英拉德行誼》中的魔法是飄忽不定的力量,依靠不得。莫瑞德是首位被稱為法師的人及王。 莫瑞德 冬至日回宴中唱頌的《少王行誼》,訴說莫瑞德的故事。人稱莫瑞德為法師王、白法師、少王。他出自英拉德島宗室的旁系血親,繼承表親的王位,祖先是巫師,擔任王室顧問。 詩篇以群島王國最為人熟知及珍愛的愛情故事開始,即莫瑞德與葉芙阮的故事。年輕的王在統治第三年,南下到群島王國中最大的黑弗諾島,平息當地城邦間紛爭。他乘“無槳長艇”回航時,來到索利亞島,“於春之果園”見到葉芙阮——人稱“索利亞島女”或“索利亞女士”。他未繼續前往英拉德島,而留在葉芙阮身旁。為許下婚盟,莫瑞德贈與她一隻銀手環或臂環,那是他的家傳珍寶,刻有獨特強大的真符文。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