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永樂大典 | 上頁 下頁
卷一萬九百三十五 楚


  六姥·楚

  楚國楚地總說:

  【程公說分紀】

  周成王封鬻熊曾孫熊繹于荊蠻,胙以子男之田,居丹陽,今歸州有陽故城在焉。後徙枝江,亦曰丹陽。文王熊貲立始都郢,初曰荊,後改號楚,蓋古荊州地也。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又浮于江沱潛漢逾于洛至於南河。

  《周禮》職方正南曰:荊州,在天文鶉尾之次,翼軫之分。辰居已宮曰:雙女,其境北自汝穎,南接衡湘,西連巴東,並吳方城帶其內,長江阻其後,而漢水淮水或迤其上,或接其下。漢東江南之境,小國鱗次介於其間,楚皆夷滅之,其勢雄峙於南方,出而北則與晉抗焉,荊之為言疆也。陽盛物堅,其俗急悍。

  【史記】

  天官辰星,仲夏,夏至,夕出郊東井輿鬼柳東口口此舍為楚。

  【西漢書】

  《地理志》地翼軫之分土也。今之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及漢中汝南郡,盡楚分也。周成王時,封文武先師鬻熊之曾孫熊繹于荊蠻,為楚子居丹陽,後十余世至熊達,是為武王,寢以強大。師古曰:寢,漸也。後五世至嚴王,總師諸侯,觀兵周室,併吞江漢之間,內滅陳魯之國。後十餘世,頃襄王東徙于陳,楚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師古曰:山伐,謂伐山取竹木。果蠃蛤食物常足,師古曰:蠃,音來戈反,蛤音門合,似蚌而圓。故口口此女俞生而亡積聚,應劭曰:口口此,弱也,言風俗朝夕取給女俞生而已,無久長之慮也。如淳曰:口口此或作魚此,音紫。音庾。晉灼曰:口口此,病也。惰也。師古曰:諸家之說皆非也。口口此,短也。,弱也。言短力弱,材不能勤作,故夕取給而無儲符也。如音是也。飲食還給,不憂凍餓,師古曰:還及,也。言常相及而給足也。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祀,而漢中淫失枝柱與巴蜀同俗。師古曰:失讀曰氵失。柱音,竹肅反。枝柱言意相節穀阝,不順從也。汝南之別皆急疾有氣執,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東有雲夢之饒,亦一都會也。

  【淮南鴻烈解】

  《兵略訓》:

  昔者楚人地南卷沅湘,卷,屈取也。沅湘,二水名。北繞潁泗,頗泗,二水名也。西包巴蜀,東裹郯淮,巴蜀,郯淮,地名。潁汝以為洫,洫,溝江漢以為池,垣之以鄧林,鄧林,沔水上險綿之以方城,綿,落也。方城,楚北塞也,在南陽葉也。山高尋雲,奚谷肆無景,肆,極也。極溪之深不見景。地利形便,卒民勇敢,蛟革犀兕以為甲胄,修缶殺殳短鏦,鏦,小矛也。齊為前行,積弩陪後,積弩,連弩。錯車衛旁,疾如錐矢,維,金簇,箭羽之夭也。合如雷電,解如風雨,然而兵殆于垂沙,岳沙,地名。眾破于柏舉,楚國之強,大地計眾中分天下。然懷王北畏孟嘗君,脅于齊也背社稷之守而委身強秦,懷王入秦,秦留之藍田也,兵挫地削,身死不還。

  【張華博物志】

  楚後背方城,前及衡岳,左則彭蠡,右則九疑,有江漢之流,實險阻一之國也。

  【朱子語類】

  楚地最廣,今之襄漢皆是,盡是強大,齊晉若不更伯,楚凶吞周而有天下。緣他極強大。所以齊威晉文責之,沒緊要底事。威公豈不欲將僭王猾夏之事責之,但恐無收殺,故只得如此。至如晉文城濮之戰,依舊委曲,還他許多禮數,亦如威公之意。然此處亦足以見先王不忍戕民之意未泯也。設使威之所以責之者不少假借,他定不肯服,兵連禍結,何時而已。到得戰國,斬首動是數萬,無複先王之意矣。

  【數豕者】

  楚地九等,左氏襄公二十五年,楚薦掩書土田,度山林,鳩藪澤,辨京陵,表淳鹵,數疆潦,規偃豕者町原防,牧阝顯皋,井衍沃,以授子木禮也。

  《周禮》曰:此九等是楚之地善惡有九等。度山林,度,量山林之材以共國用,鳩,藪澤,鳩,聚也。聚成藪澤以備田獵。辨京陵,辨,別也。絕高曰京,大阜曰陵,別之以為塚墓之地。表淳鹵,淳鹵,薄之地,表異輕其稅賦。數疆潦,疆界有流潦者,計數減其租入。規偃豕者,偃豕者下濕之地,規度其受水多少。町原防,廣平原防堤也。防堤間地不得方正,如井田別為小頃町,牧阝顯皋水廠圭下濕為芻牧之地,井衍沃,衍沃平美之地,如周禮制以為井田也。又見井地九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