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類 > 全隋文 | 上頁 下頁 |
卷二十二(1) |
|
◎王劭(二) △舍利感應記別錄 高麗、百濟、新羅三國使者將還,各請一舍利,于本國起塔供養,詔並許之。詔于京師大興善寺起塔,先置舍利于尚書都堂,十二月二日旦發焉。是時天色澄明,氣和風靜,寶輿幡幢,香花音樂,種種供養,彌遍街衢。道俗士女,不知其幾千萬億。服章行位,從容有序。上柱國司空公安德王雄已下,皆步從至寺,設無遮大會禮懺焉。有青雀狎於眾內,或抽佩刀,擲以佈施,當人叢而下,都無所傷。仁壽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複分佈五十一州,建立靈塔。令總管、刺史已下,縣尉已上,廢常務七日,請僧行道,教化打刹,施錢十文,一如前式。期用四月八日午時,合國化內,同下舍利,封入石函。所感瑞應者,別錄如左。 恒州表雲:舍利詣州,建立靈塔。三月四日到州,即共州府官人巡曆檢行,安置處所。唯治下龍藏寺,堪得起塔。其月十日,度地穿基。至十六日未時,有風從南而來,寺內香氣,殊異無比,道俗官私,並悉共聞。及有老人,姓金名瓚,患鼻不聞香臭,出二十餘年,于時在眾,亦聞香氣,因即鼻差。至四月八日,臨向午時,欲下舍利,光景明淨,天廓無雲,空裡即雨,寶屑天花,狀似金銀碎薄,大小間雜,雰雰散下,猶如雪落。先降塔基石函上,遍墮寺內城治,俱有雜色晃曜,金晶映日。時即將衣承取,複在地拾得。道俗大眾,十萬餘人,並見俱獲。又刹柱東西二處,忽有異氣,其色黃白,初細後粗,如蜂火煙,龍形宛轉,回屈直上,周旋塔頂,遊騰清漢,莫測長短,良久乃滅。又有四白鶴,從東北而來,周繞塔上,西南而去。至二十日巳時,築塔基恰成,複雨寶屑天花,收得盛有一升。即遣行參軍王亮于先奉獻皇帝,開花于寶屑內,複得舍利三顆,甚大歡欣。 瀛州表雲:掘地欲安舍利石函時,可深六尺許,土裡忽有真紫色光現,須臾遂滅。其土即有黑文,雜間成篆字,書雲「轉輪聖王佛塔」,謹表聞知。 黎州表雲:掘基安舍利塔,於地下得一瓦,銘曰「千秋萬歲樂未央」。 觀州表雲:舍利塔上有五色雲,如車蓋,其日午時現至暮。 魏州表雲:所送舍利,數度放光,複有諸病人,或患眼盲或患五內,發顧禮拜,病皆得愈。至四月八日,欲下舍利,午時天忽有一片五色雲,香馥非常,須臾之間,即降金花。至九日旦,複下銀花,遍滿城池。其花大者如榆莢,小者似火精,人人皆得,函盛奉獻。其日複有一黑狗,耽耳白胸,於舍利塔前,舒左股,屈右腳,見人行道,即起行道,見人持齋,亦即持齋,非時與食不食,唯欲得飲淨水,至後日旦起解齋,與粥始吃。且寺內先有數個猛狗,但見一狼狗,無不競來吠齧。若見此狗入寺,悉皆低頭掉尾。當爾之時,看人男夫婦女三十餘萬,盡皆不識此狗,未知從何而來。 泰州表雲:欲下舍利時,七日地微動,至八日大動。 兗州表雲:敕書分送起塔,以瑕丘縣普樂寺最為清淨,即於其所奉安舍利以去。三月二十五日,謹即經營,以為函蓋。初磨之時,體唯青質,及其功就,變同瑪瑙。五色相雜,紋彩煥然。複于其里間生白玉,內外通徹,照物如水,表裡洞朗,鑒人等鏡,其送舍利(缺)。 曹州表雲:三月二十九日,舍利於子城上,赤光現。四月五日申時,舍利現雙樹,並有師子現。五日亥時,舍利現金光,長七寸。六日卯時,龍花樹現,下有佛像俱出。六日卯時,漆龕板外光明,狀如金花色。六日申時,漆龕北板上及佛菩薩雙樹等形。六日亥時,舍利精舍裡出黃白花光,長四五寸。八日辰時,漆龕板後雲霧金光等形狀。巳時,漆龕板後娑羅樹蓮華影佛像、眾僧師子等形。午時,塔上五色雲現。午後,漆龕內板上有娑羅雙樹林樓閣等現。九日,漆龕內板上疊石壘基文。申後,漆龕板外大娑羅樹及僧執香爐等形容,金佛像現,似若太子初生,身如黃金色,後有三僧,身著紫黃法服,手捉香爐供養。其香氣與世香不同,每日恒聞。 晉州表雲:舍利於塔前放光三度,皆紫光色,眾人盡見。 杞州表雲:舍利以三月四日到州。十四日辰時,琉璃瓶裡色白如月,須臾之間,即變為赤色。至四月二日後,變〔作〕紫光,或現青色,瓶內流轉,一來一去,迴圈不止,道俗瞻仰,鹹共歸依,實相容儀,良久乃散。七日午時,形影複出,變動輝煥,於前無異。 徐州表雲:舍利二月二十八日至州西一驛宿。其夜陰雨,舍利放光,向州四十五裡,其淨道寺僧向北山看光影,從驛所舍利處而來。舍利石函蓋四月五日磨治訖,遂變出仙人二,僧四人,居士一人,麒麟一,師子一,魚二,餘並似山水之狀。 鄧州表雲:舍利四月六日石函變作玉及瑪瑙,其石有文,現「正國德」三字,並有仙人麟鳳等出。 安州表雲:奏寺安置送舍利,法師浮業。共州官人量度基申時,忽有香氣氛氳,乘空而至,芬芳微妙,世未曾有,道俗鹹皆驚愕。隨至處所,香氣遍滿,至五更方始散盡。又至四月八日行道日,滿供設大齋,午時欲下舍利,道俗一萬餘人,法師升高座,手捧舍利,以示大眾,人人悲感,不能自勝。即有赤色從師手內瓶口而出,便二度放光,高一丈。又下石函,忽有白雲團圓如蓋,正當函上,右旋數匝閉訖,還當元出之處消滅。又塔南先有佛閣,當時鎖閉舍利,於其下立道場,遣二防人看守。忽聞閣上有眾人行聲,看閤门仍閉,又複。須臾複聞行聲,即走告寺主,共開閤门上驗看,唯有佛像,自外都無所見。又下舍利訖日到申時,有法師淨梵,頭陀僧淨滔,於舍利塔後臨水岩邊,為諸道俗受菩薩戒。眾人見群魚行隊游水,首皆南出,似欲歸依,多少一萬餘。請二禪師乘船入水,為魚受戒。然水內諸魚,悉回首向船,隨逐循行,如似聽法。 趙州表雲:舍利以三月四日到州,臣等於治下文際寺安置起塔。二日治刹行道,舍利於塔所放赤光,從未至申,更見不同,或似像形,或似樓閣,或見白光,乍大乍小,巡繞舍利,繞瓶行道,或隱或顯,或遲或速,官人道俗,莫不親見,驚喜號咽,沸騰寺內。至四日,又放赤光,曜如金色,縱橫一尺餘,紫綠相間,前後三度,良久乃滅。又見一佛像,長二尺餘,坐於蓮花趺坐,又以二菩薩俠侍,長一尺餘,從卯至巳,見諸形相。道俗四部二萬餘人,鹹悉瞻仰。 豫州表雲:舍利瓶有白光,須臾成五色,遊轉瓶內,形相非常。又鑿舍利銘,其石更無異質,鑿至皇帝一字,從上點及豎牽橫畫,隨鑿之處,如刻金所成。 利州表雲:舍利三月二十六日夜一更內放光,遍照衙內如月。 明州表雲:四月八日下舍利,掘地安石函,乃得一像。 衛州表雲:四月三日齋訖,舍利金瓶外,其色紅赤,鮮麗殊常。或行琉璃瓶底,或遊瓶側,緣瓶上下,光明外照。比至八日,照灼如初。 洺州表雲:舍利三月十一日天降甘澤,十三日乃止。有戒德沙門僧猛,先患腰腳,不堪出行,其日聞舍利欲到,合寺馳走,僧猛自身抱患,不得奉迎,命弟子法藏扶持出戶,回心正念,遂便得起行。出城十裡許,親迎舍利。因比瘳降,漸堪得行。 毛州表雲:舍利二月二十七日到州,其日即依式安置一切男女,皆發菩提心,競趣歸依。啞者能言,攣躄之人,悉皆能行。石函乃變如琉璃,內外明徹。四月十二日,天雨金銀花等,表送奉獻。 冀州表雲:舍利放光五色,照滿城治。時有一僧,先患目盲,亦得見舍利。複有一人,患腰腳攣躄十五年,自舍利到州所,是患人禮拜發願,即得行動。 宋州表雲:三月四日舍利至州,其所部送城縣市院。先有古井漚由來堿苦,水色舊赤,全不堪食,其縣民鬍子乾,因取水和泥,怪其色白,嘗覺甚甘。四月三日,舍利於塔內放赤色光。六日夜五更,寺內又放白色光。七日辰時,寺內天雨白花,目驗雰雰然,狀如細雪,不落於地。八日午時,欲下舍利入函,天上有白鶴,翔塔基之上。 懷州表雲:舍利于州城長壽寺安置。四月五日辰時,有一雄雉飛來函側,心閑從容,質羽鮮華,自飛自止,曾無驚畏,河內縣民楊邁特以示道俗六千餘人,莫不同見。敕使沙門靈粲,即與受戒。其雉向師,似如聽法。師雲:此雉是野鳥,內法道理,無容籠系。即令送城北太行山放之。舍利塔廂,複有一跡,從塔東南三步而來,直到塔所,不見還縱,複無入處,或闊四寸,或闊三寸,蟠屈逶迤,狀等龍蛇之跡,官人道俗,並悉共見。八日至午時,舍利欲入塔函,遂放光於瓶外,巡迴數匝,暉彩照曜,或上或下,乍隱乍出。 汴州表雲:舍利三月二日到州,權置州館。六日夜,大德僧惠徹等,忽聞香氣,有異尋常。至八日,諸僧迎舍利,將向塔所,大德僧僧粲等五人,複聞香氣。去惠福寺門四十餘步,遂放青色光,覆照露帳,大久乃滅。其寺有舍利,在僧房供養。其日杞州人張相仁,于僧房見寺內舍利複放青色光,恰與新至舍利色狀相似。十日複至,見赤色光臨寺佛堂,高五尺。其夜四更,複見青赤雜色光於寺。複有一老母,患腰已來二十餘年,拄杖伏地而行。聞舍利至寺,強來禮拜,於大眾裡,見舍利光,腰即得差,舍杖而行。 洛州表雲:舍利三月十六日至州,即于漢王寺內安置。至二十三日,忽降香氣,世未曾有。四月七日夜一更向盡,東風忽起,燈花絕焰,在佛堂東南,神光照燭,複有香風而來,官人道俗等共聞見,於是彌增克念。至八日,臨下舍利,塔側桐樹,枝葉低莖。 幽州表雲:三月二十六日於弘業寺安置舍利石函,始磨兩面,以水洗之,明如水鏡,內外相通,紫光焰起,其石斑駁,又類瑪瑙,潤澤炫耀,光似琉璃。至四月一日,起齋行道。至三日亥時,舍利前焚香供養,燈光照庭,眾星夜朗,有素光舒卷,在佛輿之上。至八日,舍利入函,自旦及辰,函石現文,仿佛像有菩薩,光彩粉藻。又似眾仙,其間鳥獸林木諸狀,不惑者眾,實難詳審。其有文理,照顯分明,今畫圖奉進。 許州表雲:三月三日初夜於州北境去州九十裡,舍利放光,紫赤二色,照曜州城,內外民庶,皆見神光。四月七日在州大廳,舍利出金瓶之外,琉璃瓶內,行道放光。至八日在辨行寺塔所,又放光明。午時,舍利欲入石函,又有五色光彩雲,來臨塔上,雲形如蓋。其日在塔西南一百餘步,依育王造塔本記一枯池,不在四畔,正在池中,可深九尺。忽有甘井自現,其水不可思議。當時道俗看者二萬餘人,同飲齊見。所錄瑞應,奉表奏聞。 荊州,舍利現雲如車蓋,正當塔上,雲間雨花,遊揚不落,眾鳥翔塔。 濟州,舍利本一,至彼現二,放光照現,聞異香氣,雲間出音,自然鐘聲,及以贊善,大鳥群飛塔下。 楚州,舍利當行道日,野鹿來聽,鶴遊塔上。 莒州,舍利本一,至彼現三,放光映照。掘基地下,忽得銅塔,及啞者能言。 營州,舍利三度放光,白色,舊龜石自然析解,用書石函。 杭州,舍利山間掘基,得自然石窟,容舍利函。 潭州,舍利江鳥迎送。 潞州,舍利至彼,自然泉湧,飲者病癒。 洪州,舍利白項烏引路。 德州,舍利至彼,躄者能行,大鳥旋塔。 鄭州,舍利放光,幡向內垂。 江州,舍利至彼,行道日,耕人犁得一銅像。 蘭州,舍利掘基地下,得一石像,又小兒撥得二銅像。 慈州,舍利現白雲蓋如飛仙,自然泉湧,飲者病癒。 廉州,未得舍利,別得一舍利放光,佛香爐煙氣,又類蓮華,黃白色,天雨寶屑。 雍州表雲:仁壽二年五月十二日,京城內勝光寺、大興善寺、法界寺、州公廨裡,及城治街巷,天雨銀屑,大如榆莢,小如《麥夫》等,表送奉獻。仁覺寺五月十二日未時,有風從西南來,如香氣氛氳,沙門及經生道俗等,並悉俱聞。當夜雨寶屑天花,芭蕉枝葉,棕櫚莖幹上,人皆拾得,大小如前無異。仁壽二年六月五日夜,仁壽宮所慈善寺新佛堂內,靈光映現,形如缽許,從前柱繞梁栿,眾僧睹見。仁壽二年六月五日夜,雨銀屑天花,琵琶葉上,及餘草頭上落地。仁壽二年六月八日,諸州送舍利沙門使還宮所,見旨相問慰勞訖。令九日赴慈善寺為慶光齋僧,眾至寺贊誦,旋繞行香,欲食,空裡微零。複雨銀屑天花,舍人崔君德令盛奉獻。京城內勝光寺模得陝州舍利石函,變現瑞像娑羅雙樹等形相者。仁壽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巳後,在寺日日放光,連連相續,緣感即發,不止晝夜。城治道俗,遠來看人,歸依禮拜,闐門塞路,往還如市。遇斯光者,照動群心,悲喜發意。其城內諸寺,外縣諸州,以絹素模將去者,或上舉放光,或在道映照,或至前所,開明現朗,光光色別,隨見不同。仁壽二年七月十五日,京城內延興寺灌寫釋迦金銅像丈六。其夜雨寶屑銀花,香氣甚異無比。 陝州,舍利從三月十五日申時,至四月八日戌時,合一十一度見靈瑞,總有二十一事,四度放光,內見華樹,二度五色雲。掘地得鳥,石函變異。八娑羅樹,樹下見水,一臥佛,三菩薩,一神尼。函內見鳥,三枝金華,興雲成輪相,自然幡蓋。函內流出香雲,再放光。舍利在陝州城,三月二十三日夜二更裡,大通寺、善法寺、闡業寺並見光明,唯善法寺所見光內,有兩個華樹,形色分明,久而方滅。其色初赤,尋即變白。後散如水銀,滿屋之內,物皆照徹。舍利在大興國寺,四月二日夜二更裡,靈勝寺見光明洞了,庭前果樹及北坡草木,光照處見其形,塔基下掘〔地〕得鳥。舍利來向大興國寺,三月二十八日卯時,司馬張備、共大都督侯進,檢校築基,掘地已深五尺,有閿鄉縣玉山鄉民杜化雲钁下忽出一鳥,青黃色,大如鶉,馴行塔內,安然自處,執之不恐,未及奉送,其鳥致死。今營福事於舍利塔內,獲非常之鳥,既以出處為異,謂合嘉祥。今別畫鳥形,謹附聞奏。五色雲再現。三月十五日申時,舍利到陝州城南三裡澗,即有五色雲從東南鬱起,俄爾總成一蓋,即變如紫羅色,舍利入城,方始散滅,當時道俗並見。至二十八日未時,在大興國寺,複有五色雲,從西北東南二處而來,舍利塔上相合,共成一段。時有文林郎韋范、大都督楊旻及官民等,並同觀矚。其雲少時即散者也,兩度出聲。舍利在州,三月二十三日夜,從寶座出聲,如人間打靜聲,至三乃止。後在大興國寺,四月五日酉時,複出一聲,大於前者,道俗並聞。石函內外,四面見佛菩薩神尼娑羅樹光明等。四月七日巳時,欲遣使人送放光等四種瑞表,未發之間,司馬張備、共崤縣令鄭乾意、閿鄉縣丞趙懷坦、大都督侯進、當作人民侯謙等,至舍利塔基內石函所檢校,同見函外東面,石文亂起。其張備等怪異,更向北面。乾意以衫袖拂拭,隨手向上,即見娑羅樹一雙,東西相對,枝葉宛具,作深青色。俄頃道俗奔集,複於西面外以水澆洗,即見兩樹,葉有五色,次南面外。複有兩樹,枝條稍直,其葉色黃白,次東面外。複有兩樹,色青葉長,其四面樹下,並有水文。於此兩樹之間,使人文林郎韋範,初見一鳥仰臥。司馬張備次後看時,其鳥已立。鳥前有金華三枝,鳥形大小毛色,與前掘地得者不異。其鳥須臾向西,南行至佛下停住。函內西南近角,複有一菩薩,坐華臺上,面向東。有一立尼,面向西,而向菩薩合掌,相去二寸。西面內複有二菩薩並立,一金色,面向南,一銀色,面向北,相去可有三寸。西唇上有一臥佛,側身,頭向北,面向西。其三菩薩,于石內並放紅紫光,高一尺許,從巳至未,形狀不移,圖畫已後,色漸微滅。道俗觀者,其數不少。此函本是青石,色基黑暗。見瑞之時,變為明白,表裡映徹。周回四面,俱遣人坐,並相照見,無所翳幛。其函內外四面,總見一佛、三菩薩、一尼、一鳥、三枝華、八株樹,今別畫圖狀,謹附聞奏。午時,四方雲起,變成輪相。複有自然幡蓋,及塔上香雲,二度光見。四月八日午時,欲下舍利,于時道俗悲號,四方忽然一時雲起,如煙如霧,漸欲向上。至於日所,即繞日變成一暈,猶如車輪。內別有白雲,團圓翳日,日光漸即微暗,如小盞許,在〔輪〕外周匝次第以雲為輻,其輪及輻,並作紅紫色。至下舍利訖,其雲散滅,日光還即明淨。複於塔院西北牆外,大有自然幡蓋,亦有見幡蓋圍繞舍利者,當時謂有人捉幡供養,至下舍利訖,其幡蓋等忽即不見。于時道俗見者不少。至戌時,司馬張備等見塔上有青雲氣,從塔內而出,其雲甚香,即喚使人文林郎韋範、大興寺僧曇暢入裡就看,備共韋範等並見流光向西北、東南二處流行,須臾即滅。(《廣弘明集》十七)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