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總集 > 全晉文 | 上頁 下頁 |
釋道䂮 |
|
道䂮,又名僧䂮,姓傅,北地泥陽人,姚興以為僧正。 △奏道恒道標事 惟聖人能通天下之志。恒標業已毀除в發,著不正之衣,今使處縉紳之朝,非其志也。且大秦龍興,異才輩出,如恒標等,未為卓異,何足拘以文網也?(《十六國春秋》六十二,䂮等奏章,敘其事略云云。) △又答姚興書 蓋聞太上以道養民,而物自足。其須有德而治天下。是以古之明主,審違性之難禦,悟任物之易因。故堯放許由於箕山,陵讓放杖于魏國,高祖縱四皓于終南,叔度辭蒲輪於漢世,晉國戴逵被褐於剡縣,謝敷散發於若邪,蓋以適賢之性為得賢也。故上有明君,下有韋帶,逸民之風,垂訓於今矣。今恒標等德非圓達,分在守節,且少習玄化,伏膺佛道,一性之誠,心志匪席。至於敷演妙典,研究幽微,足以啟悟童稚,助化功德,使物識罪福,則有濟苦之益。苟佛不虛言,恒等有弘昆邪之訓矣。竊聞近日猥蒙優詔,使釋法服,將擢翠翅於寒條之上,曜扶渠於重冰之下,斯誠陛下仁愛愷悌,不世之恩。然䂮等眷眷,竊有愚心,以陛下振道德之網,以維六合;恢九德之網,以羅四海,使玄風扇於千載之前,仁義陶于萬世之後。宇宙之外,感純德以化寬;九域之內,肆玄津以逍遙。匹夫無溝壑之怨,嫠婦無停緯之歎,此實所以垂化,海內所以仰賴。愚謂恒標雖區區一分,守所見為小異,然在羅網之內,即是陛下道化之一臣。昔孛佐治十二年,未聞釋奪法衣,形服世儀,苟于時有補,袈裟之中,亦有弘益,何足複奪道與俗,違其適性?昔巢由抗節,堯許俱高;四皓匪降,上下同美,斯乃古今之一揆,百代之同風。且德非管仲,不足華軒堂阜;智非孔明,豈足三顧草廬;願陛下放既往之恩,從其微志,使上不失惠,下不失分,則皇唐之化,於斯而在,箕穎之賓,複見今日矣。䂮等庸近,獻愚直言,懼觸天威,追用悚息。(《十六國春秋》六十二,僧䂮等答姚興書。又略見《高僧傳》六《釋道恒傳》,作鳩摩羅什僧䂮等答。)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