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雨部紀事(4) |
|
《玉堂雜記》:淳熙丙申七月十九日,六曹長貳六人往浙江亭觀潮,泰之在焉,惟予以內直不赴。晡時大雷雨,走筆戲蔡子平洸雲:「雷轟萬鼓勒潮回,無複亭前雪作堆。應為尚晝慳且澀,盲風怪雨一時來。」 《乾淳起居注》:「淳熙六年九月十五日明堂大禮,十三日值雨,未時,奏請宿齋北內。十四日早,車駕詣景靈宮,回太廟宿齋,雨終日不止。午後,太上遣提舉至太廟傳語官家:『所有十六日詣宮飲福,以陰雨泥勞頓,可免到宮行禮。天氣陰寒,請官家善進禦膳,頻加禦服』。」聖旨遣閣長回奏。上感聖恩,至日依舊詣宮行禮。 若值雨不登門時,續當奏聞。至晚雨不止,宣諭大禮使趙雄,「來早更不乘輅,止用逍遙輦詣文德殿致齋,一應儀仗排立,並行放免,從駕官並常服以從,並遣禦藥奏聞。北內來日為值雨,更不乘輅,謹遵聖旨,更不過宮行飲福禮。」大禮使趙雄雖已得旨,猶不許放散。上聞之曰:「來早若不晴時,有何面目?」雄聞之曰:「縱使不晴,得罪不過罷相耳。」堅執不肯放。至黃昏後,雨止月明,上大喜,遣內侍李思恭宣諭大禮,使仍舊乘輅,再遣禦藥奏聞。北內以天晴,仍舊乘輅,候行禮肆赦訖,詣宮行飲福禮。 《宋史·劉穎傳》:「穎為少宗正,丞相趙汝愚適歸,相遇於廢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語曰:『寄謝餘參政,某雖去,人才猶在朝廷,幸善待之』。」餘,參政端禮也。 《汪綱傳》:「綱提點浙東刑獄,禱雨龍瑞宮,有物蜿蜒朱色,盤旋壇上者三日。綱曰:『吾欲雨而已,毋為異以惑眾』。言未竟,雷雨大至,歲以大熟。」 《金史·武禎傳》:正大初,禎征至汴京,時久旱,祈禱不應,朝廷為憂。禎忽謂其友王鉉曰:「足下今日早歸,恐為雨阻。」鉉曰:「萬里無雲,赤日如此,安得有雨」禎笑曰:「若是則天不誠也,天何嘗不誠。」既而東南有雲氣,須臾蔽天,平地雨注二尺,眾皆驚歎。 《元史·王庸傳》:「庸字伯常,雄州歸信人。事母李氏以孝聞。母有疾,庸夜禱北辰,至叩頭出血,母疾遂愈。及母卒,哀毀幾絕,露處墓前,旦夕悲號。一夕,雷雨暴至,鄰人持寢席往欲蔽之,見庸所坐臥之地獨不沾濕,鹹歎異而去《孫瑾傳》:「瑾事繼母唐氏尤孝。嘗患癰,瑾親吮之。又喪目,瑾舐之複明。唐氏卒,蔔日將葬,時春苦」雨,瑾夜號天乞霽。至旦,雲日開朗。甫掩壙,陰氣複合,雨注數日不止。 《吳希曾傳》:「希曾,睢寧人。父卒,葬之日,大雨,希曾跪柩前,炷艾燃腕,火熾雨止。既葬,廬于墓左。縣上狀,並旌之。」 《閑中古今錄》:元薩公天錫常有一詩送浚天淵入朝:「地濕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鐘。」聞者無不膾炙。 惟山東有一叟鄙之,公以素愜意,特步訪問,叟曰:「此聯措詞固善,但『聞』與『聽』字一合耳。」公曰:「當以何字易之?」叟徐曰:「看天竺雨。」公詰其「看」字,叟曰:「唐人有林下老僧來看雨。」公俯首拜為「一字師。」 《輟耕錄》:「往往見蒙古人之禱雨者,非若方士然。至於印令旗劍符圖氣訣之類,一無所用,惟取淨水一盆,浸石子數枚而已。其大者若雞卵,小者不等,然後默持密咒,將石子淘漉玩弄,如此良久,輒有雨。豈其靜定之功已成,特假此以愚人耳,抑果異物耶?石子名曰『鮓答,乃走獸腹中所產,獨牛馬者最妙,恐亦是牛』」黃、狗寶之屬耳。 《仰山脞錄》:「洪武初,詩人丁鶴年,西域人也。常卜日葬其父,霖雨十日不止,鶴年仰天悲泣。翼日雨止,葬畢,雨如初。」 《明外·史卓敬傳》:「敬字維恭,里安人。年十五,讀書寶香山。風雨夜歸,迷失道,得一兕牛憑之歸,比及門,乃黑虎也。」 《明廷雜記》:洪武末,姚廣孝在燕侍文皇帝。及靖難將起,令擇日必須某月某日某時,方可舉事。至期,疾風暴雨,文皇謂廣孝曰:「出師大風雨,此兵家之忌也。」廣孝對曰:「陛下是個龍,正要風雨大方助得勢頭,臣豈不先知今日有風雨哉?急行毋緩。」其後果然。 《四川總志》:「蔡廉,嘉定人。正統進士。以母老乞教職就養,授井研諭。母終,及葬,遇雨不止。廉大慟籲天,至期開霽,事畢,雨如初。」 《列朝詩集》:「邢參字麗文,常遇雪累日,囊無粟,兀坐如枯株。諸人往視,見其無慘懍色,方苦吟誦所得句自喜。又連日雨,複往視,屋三角墊,怡然執書坐一角,不糝亦累日矣。」 《沈鯉傳》:鯉初相,即請除礦稅,居位數年,數以為言,及是猶未罷。會孝陵明樓災,鯉語一貫、賡各為奏,俟時上之。一日大雨,鯉曰:「可矣。」兩人問故,鯉曰:「帝惡言礦稅事,疏入多不視。今吾輩冒雨素服詣文華奏之。」上訝而取閱,亦一機也。兩人從其言。帝得疏曰:必有急事。啟視,果心動,然不為罷。 李元陽《登武夷大王峰記》:嘉靖戊戌夏五月,予至武夷,往返竟日,曆覽既遍。道院夜酌,相與評品形勝。予曰:「天下山水,至武夷諸峰,奇詭極矣。然眺覽尚未盡,惟大王峰獨高,試一登之。」道士曰:「捫天之難,非雲梯不可升。」乃命縛梯,予遂躡而升。頃之,山下雷雨大作,下視雨腳甚長,岩前不見雨絲,乃知身出雲上。環望八閩諸山,不啻培塿。下至梯半,始覺有雨沾衣。比至「道士院」,不辨色矣。 楊慎《遊點蒼山記》:嘉靖庚寅,約同中溪李公為點蒼之遊。至無為寺,聞北岡有元世祖駐蹕台,後人屋之。 方至其處,大雨忽至,遂趨屋下避雨,軒窗洞豁,最堪遊目。則見滿川烈日,農人刈麥。予曰:「異哉!何晴雨相兼也?」中溪曰:「此點蒼十景之一,所謂晴川秧雨者是也。」每歲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時時放晴,故刈麥插秧,兩無所妨,世傳「觀音大士授記」而然。 王世貞:《游泰山記》:「戊午、己未間,偕禦史段君按部太安,段君約以三日登,而諸從者度不任輿馬。余與參議徐君文通請以二日先,段君許之。至夕而大雨,其次日雨止,即入山。段君至,從行者參政張丈希舉,副使李君嵩,僉事王君遴、張君師價,因置酒於其署,移酒席玉皇祠南柏樹下。段君約以次日緣尋山諸勝乃下。」五鼓,複大雨,雨連日夕不休。余始與徐君同舍,而張丈王君舍圮漏,乃移就餘,而舍中水亦將二尺。 因布長幾,置枕簟其上,小吏裸而行酒炙所,劇談六合內外,張丈又時時以雅謔雜之。凡四日,雨始小息,夜臥倦甚,王君苦吟若寒蟬,又時時提餘耳,告以所得句,餘不勝嬲,強起顧視,天碧淨如浣,而大星百余,巨於杯,歷歷簷角,殆可仰而摘也。質明,複大雨,州供業已盡,乃行,辭段君偕發。時寒甚,衣絹素至五重不解,亦有乞道士木綿裘者。下天門,雨止日出,每《十八盤》竟,輒去一衣,至禦障岩,衣去且盡。 《黃州府志》:「石璽,嘉靖末知蘄州事。荊王常泠淫暴惡。 石戅因祈雨,誘令知州接雨跪烈日中。須臾雨驟至,平沒尺許,不令起。石憤甚,竟密疏陳狀。詔奪王爵,廢為庶人。」 李日華《禮白岳紀》,十二日雨至,結口宿焉。是日雨不止,衣袍沾濕,僕夫頗頓。余於輿上領略雲山滃蒙之狀,沉綠深黛中,時露薄赭,倏斂倏開,非襄陽米老,斷不能與造化傳神。乃曰:「此老高自標置,固非浪語。」向予不知畫法,不為此行,在萬山中,適值澍雨,亦何由證入哉!憶余初從余杭渡口,晴色可匊,止西望有晦昧之意。今乃知余來時。正山靈醞雨之候也。餘實步步入雨境耳。 《四川總志》:「杜傑,湖廣黃岡人。萬曆中,知長寧,卓有鴻勳。後采木山中,水涸木阻,露禱於天,忽大雨如注,木隨出。」 董傳策《羅秀山記》:邕巨麗,蓋稱青、羅二山。余得數數出青山游,顧獨羅山闕遊焉。乃歲辛酉夏五月,偕客循山麓而登,爰睹一寺,輪奐新飭,彤髤宛然。入寺縱觀,郊埛大風飄發,俄雨滂注,田疇沾足。邨甿走羅拜曰:「久苦旱不雨,今幸奇人士帶雨來,村甿有造矣。」已而雲收雨歇,光霽悠然。 《帝京景物略》:凡歲時不雨,家貼龍王神馬于門,磁瓶插柳枝掛門之傍,小兒塑泥龍,張紙旗,擊鼓金焚香各龍王廟,群歌曰:「青龍頭,白龍尾。」〈聲作以〉小孩求雨天歡喜。麥子麥子焦黃起動起動龍王大下小下初一下到十八。〈聲作巴〉摩訶薩初雨,小兒群喜而歌曰:「風來了,雨來了,禾場背了穀。」〈聲作古〉來了雨久,以白紙作婦人首,剪紅綠紙衣之,以苕帚苗縛小帚,令攜之,竿懸簷際,曰「掃晴娘。」 《山東通志》:「蓮庵,萊州人。始業農,十八歲披剃於掖之資聖寺,閉關二十年。常入靜,見水波盈前,謂其弟子曰:『速掃除,天將雨矣』。」時烈日當中如曝,須臾大雨如注。 《山西通志》:「還陽子郭靜中,修武人方髫時夢驅龍為行雨狀。嘗遇異人授以五雷法,善祈雨,旱則各省院司千里迎之。禱雨時登壇,以掌中雷印拊手一拍,則霹靂隨起,大雨如注。或求之者眾,則第書一符付之。方入境而雨已集矣。」 《杭州府志》:「唐秩,少司空冑之子,得大梵鬥母五雷法。姜禦史薦於朝,授太常博士。後歸,禱雨佑聖觀,運旗摩空,雲轉如輪,倏忽雨如注。」 周禎字世昌,號虛白。精《五雷法》。歲旱,院司禮致祈禱,禎高坐臺上,執事者聞聲雲:「天道無雨,西湖不有水乎?」日午,取大鏡,以筆濡墨,隨所塗方向,黑雲輒生。頃之雲合,大雨分佈,魚蝦藻荇,散落溝渠,視西湖水,已失其半矣。 福州王生來臨安省其兄,止宿六和塔下。次早起行,大雨如注,山水湧出,見空穴中推出金牌六面,拾而懷之。窺空穴中堆積金銀無筭,急以土石窒穴口,志其處。奔告其兄,將欲取之。日暮往訪,竟無蹤跡。仍宿塔下,夜夢金甲神人怒而呵之曰:「荷君封我金穴,已捐金牌六面酬之矣,安得複生覬覦?」其人驚而去。 《湖廣通志》:「黃鎮,武昌人。少為繼母所憎,逃出,遇異人於武夷山授法。及歸,值歲旱,母命溉園內,磨墨染符,黑雲大雨,不出園外。為郡縣祈雨,雨亦不出境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