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雨部紀事(3) |
|
《明皇雜錄》:上初入斜穀,屬霖雨彌旬,于棧道中聞鈴聲與山相應。上悼念貴妃,因采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 《畿輔通志》:「酈希誠,媯川人。生之夕,裡人見其舍火光,奔救之,至則無有。年十五,決意入道。嘗詣岱岳,屬時亢旱,吏民以請,希誠曰:『若等改過思善,則甘澤可期』。皆再拜曰『諾』。因取棕扇蔽面,雲起,所坐之方,雨隨澍。憲宗四年,賜號太玄真人。」 《兩朝獻替記》:京師旱,李德裕拜相,即日大雨。京中喜曰:「相公乃李德雨也。」 《酉陽雜俎》:王彥威尚書在汴州,二年夏旱。時袁王傅季玘寓汴,因宴王,以旱為言。季醉曰:「欲雨甚易耳。可求蛇醫四頭,十石甕二枚,每甕實以水浮。二蛇醫以木蓋,密泥之,分置於閑處。甕前後設席燒香,選小兒十歲已下十餘,令執小青竹,晝夜更擊其甕,不得少輟。」王如言試之,一日兩夜,雨大注。舊說龍與蛇師為親家焉。 《冊府元龜》:寶曆二年十月,京兆尹劉棲楚奏:「術者數之妙,苟利於時,必以救患。伏以前度甚雨,閉門得晴。 臣請今後每陰雨五日,即令坊市閉北門以禳諸陰晴,三日便令盡開門,使啟閉有常,永為定式。」從之。 溫造為興元節度,初往漢中,遇大雨,平地水深尺餘,若不可進,禱雞翁山,疾風驅雲,即時晴霽。後文宗憶聞其事。會造為御史大夫,入見,得詳言當時靈貺,明日下詔「封雞翁山為侯。」 開成元年三月庚申,帝幸龍首池,觀內人賽雨,賦《暮春喜雨詩》雲:「風雲喜際會,雷雨遂流滋。薦幣虛陳禮,動天實精思。漸浸九夏節,複在三春時。霡霂垂朱闕,飄颻入綠墀。郊坰既沾足,黍稷有豐期。百殿同憂樂,萬方佇雍熙。」宰臣文武百官鹹有屬和。 《唐書·段文昌傳》:文昌帥荊南,州,或旱,禬解必雨,或久雨,遇出遊必霽。民為語曰:「旱不苦,禱而雨;雨不愁,公出遊。」 《雲仙雜記》:魏郡開成中大旱,遍禱山嶽。或言西沈陸先生道行精明,請之必驗。太守以下乃攜杏酒青羊以備牲醪,告於山中。先生受禮訖,對太守呼吸數過,五指連拂之,爪甲間皆出雲煙之氣,惟中指氣象甚盛。先生曰:「郡中雨得足,諸縣皆獲八分,亦可小稔。」已而其說不誣。 《廣東通志》:「歸南者,姓黃,新會人,生唐開成四年。性慧,幼牧牛,遇旱,語父老曰:『能以角黍相惠乎?當報以雨』。如其言果雨。」 《四朝寶訓》:「大中初,京師嘗淫雨涉月,將害粢盛。分命禱告,百無一應。宣宗一日在內殿,顧左右執爐,降級焚香仰視,若自責者。久之,禦眼沾濕,感動左右,旋踵而急雨止。翌日而凝陰開,比秋而大有年。」 《雲仙雜記》:饒子卿隱廬山康王穀,無瓦屋,代以茅茨。每年一易茅,謂之「茅龍更衣。」或時雨濕致漏,則以油幄承梁,坐於其下,初無愁歎。 余宗伯「屋瓦皆鏤竅穴千百,雨則散如真珠。」 宋宇種蔬三十品,時雨之後,按行園圃,曰:「天出此徒,助予鼎俎,家複何患?」 《北夢瑣言》:孔拯侍郎為補遺時,嘗朝回值雨而無雨備,乃於人家簷廡下避之。過食時,雨益甚,其家乃延入廳事,有一叟出迎甚恭,酒饌亦甚豐潔。拯為謝之,且假雨具。叟曰:「某閒居不預人事,寒暑風雨未嘗冐也,置此欲安施乎?」令於他處假借以奉之,拯退而歎嗟,若忘宦情,語人曰:「斯大隱者也。」 《雲南通志》:「唐無言和尚,李氏子,嘗持一缽入定,缽內火光出則晴,白氣升則雨。」 《五代史·高行周傳》:明宗東襲鄆州,遇雨,軍中皆欲止不進,行周曰:「此天贊也。鄆人恃雨不備,吾當出其不意。」即夜馳入其城。 《冊府元龜》:長興元年正月癸未,上禦中興殿,謂宰臣曰:「近雖降春澤,如何?」馮道奏曰:「今歲春初,已見三白,相次又降雨澤,人情大洽,蓋陛下聖德感通之應也。 臣聞天子事天,臣下事君。臣下若不供其職,則刑法及之,天子不守其道,則災沴降之。今陛下敬天事地,憂勞百姓,則歲有豐登。」 長興二年十二月己卯帝禦中興殿宰臣馮道奏曰:「臘日陛下方憂雪是夜便降立春日。又降雨澤皆得其節也。自陛下臨禦於今六載家給人足而。又放鷹鸇之類鹹令遂性所謂仁及鳥獸也。苟非聖德其孰能臻此。」 長興三年三月癸巳帝禦中興殿顧謂馮道曰:「春雨太多乎!」道對曰:「春澤稍多是豐年之兆契丹孔熾自近朝以來中國多事未暇制服向者王都背叛連結邊戎陛下命將得人俾匹馬不回使其畏懼而修朝貢則知皇威所振邁于前古也。」 陸游《南唐書齊王景達傳》:「景達生於吳順義四年,是歲大旱,烈祖方輔政,極于焦勞。七月既望,雩而得雨,景達以是日生,烈祖喜,故小名雨師。」 《伶官傳》:南唐時,關司斂稅尤繁,商人苦之,屬近甸亢旱,一日宴于北苑,烈祖謂侍臣曰:「畿甸雨,都城不雨,何也,得非獄市之間違天意歟?」申漸高乘談諧進曰:「雨懼抽稅,不敢入京。」烈祖大笑,即下令除一切額外稅,信宿之間,膏澤告足。 《十國春秋》:南唐後主時,宮中貯雨水,染淺碧為衣,號「天水碧。」 《杭州府志》:「五代清聳,福清人。初參淨慧,慧指雨曰:『滴滴落上座眼裡』。初不喻,後閱《華嚴》感悟。」 《清異錄》:張崇帥廣,在鎮不法,酷於聚斂。從者數千人,出遇雨雪,皆頂蓮花帽、琥珀衫,所費油絹,不知紀極。 市人稱曰「雨仙。」 《談苑》:太祖大燕,雨暴作,上不悅。趙普奏曰:「外面百姓正望雨,官家大燕何妨?只是損得此陳設,濕得此樂官衣裳,但令雨中作雜劇,更可笑。此時雨難得,百姓快活時,正好飲酒燕樂。」太祖大喜,宣令雨中作樂,宣勸滿飲盡歡而罷。 《庚溪詩話》:舊傳有太守因旱祈雨于龍潭,得小雨而未甚應,作一絕雲:「祈雨精神尚未通,浮雲開合有無中。龍潭恐我羞歸去,略灑些些表不空。」因寫詩投潭中,繼即大雨隨足。 建隆初春,宴方就次,雨大作,樂舞失容,上色慍。範質乃言曰:「今歲二麥必倍收。」上喜動色,命滿泛,入夜方罷,莫不沾醉。 《宋史·張士遜傳》:「士遜字順之,為射洪令,後知邵武縣,以寬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禱雨白崖山陸史君祠,尋大雨,士遜立庭中,須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禱歐陽太守廟,廟去城過一舍,士遜徹蓋,雨沾足始歸。」 《雷德驤傳》:「驤子有終,字道成,淳化二年,複為少府少監,徙知江陵。李順之亂,王師西征,命與裴莊為峽路隨」軍轉運使同知兵馬事。師行至峽中,遇盜格鬥,眾渴乏。會天雨,軍士以兜牟承水飲之,且行且戰,進至廣安軍壘,瀕江賊眾奄至,有終引奇兵擊之,賊眾赴水死者無算。 《石林詩話》:「元豐間,嘗久旱不雨,裕陵禁中齋禱甚力。 一日,夢有僧乘馬馳空中,口吐雲霧,既覺而雨大作。 翌日,遣中貴人尋夢中所見,物色于相國寺三門五百羅漢中第十三尊,略彷佛,即迎入內,視之,正所夢也。王丞相禹玉作《喜雨詩》雲:『良弼為霖辜宿望,神僧作霧應精求』。」元參政厚之雲:「仙驥籋雲穿仗下,佛花吹雨匝天流。」蓋記此相國寺羅漢,本江南李氏時物,在廬山東林寺。曹翰下江南,盡取城中金帛寶貨,連百餘舟私盜以歸,無以為之名,乃取羅漢,每舟載十許尊獻之,詔因賜于相國寺,當時謂之「押載羅漢」雲。 《東坡志林》:紹聖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請羅浮道士鄧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將奠,雨作,已而清風肅然,雲氣解駁,月星皆見,魁標皆爽。徹奠,陰雨如初。謹拜首稽首而記其事。 《玉照新志》:「東坡南遷北歸,次毘陵,時久旱得雨,有裡人袁點思與,有一絕雲:『青蓋美人回鳳帶,繡衣男子返雲車。上天一笑渾無事,從此人間樂有餘』。書以呈,坡大喜,為之重寫,且以手柬褒之。至今袁氏刻石藏於家。點後仕至朝請大夫。」 《老學庵筆記》:范寥言,魯直至宜州,州無亭驛,又無民居可僦,乃居一城樓上,亦極湫隘,秋暑方熾,幾不可過。一日忽小雨,魯直飲薄醉,坐胡床,自欄楯間伸足出外以受雨,顧謂寥曰:「吾平生無此快也。」 《醉翁囈語》:紹聖間吳尚書喜論杜詩,每從官晨集,聽者以為苦。時葉致遠為中書舍人,每遷坐於門外簷次。一日忽大雨飄灑,同列呼之不至,問其故,曰:「怕老杜詩。」蓋葉亦可謂不善取益也。 《世說補》:范忠宣謫永州,夫人不如意,輒罵章惇。舟過橘洲,大風雨,船破僅得及岸,正平持蓋,公自負夫人以登,燎衣民舍,公顧曰:「豈亦章惇所為耶?」 潘大臨《答謝無逸書》:秋來景物,件件是佳致。昨日清臥,聞攪林風雨聲,遂起題詩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敗意。止此一句奉寄。 《彥周詩話》:請紫姑神大抵能作詩,然不甚過人。舊傳一士人家請之,既降,偶書院中子弟作雨詩,因率爾誦賦,頃刻書滿紙。其警句雲:「簾卷滕王閣,盆翻白帝城。」可喜也。 《宋史·王淮傳》:淮拜右丞相兼樞密事。先是,自夏不雨,至秋,是日甘雨如注,士大夫相賀,上亦喜,命相而雨。乃命口算諸郡絹錢,盡蠲一年,為緡八十余萬。 《汪應辰傳》:應長,紹興五年進士第一人。初任趙鼎為帥幕,府事悉諮焉。歲小旱,命應辰禱雨名山即應。越人語之曰:「『此相公雨』。鼎曰:『不然,乃狀元雨也』。」 《禮志》:紹興八年,宰臣奏積雨傷蠶。上曰:「朕宮中自養蠶一薄,欲知農桑之候,久雨葉濕,豈不有損。」乃命往天竺祈晴。 《廣東通志》:「孫道者,海陽人,宋乾道九年生。早喪父,鞠于兄。年九歲,嫂命護雞,道者曰:『雨將至矣』。嫂曰:『晴甚,安得雨』?道者以竿揚之,雨大至,漂穀。嘗同兄詣府城,見人禱雨,不應,曰:『禱雨易事,若以我禱則應否,願自焚』。人告之府,命之禱,即刻雨降,城中水深尺餘,淳熙十三年,於寶峰山巔忽不見。敕封『靈感風雨聖者』。」歲旱鄉人詣山巔禱之,即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