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霧部雜錄


  《管子·輕重己》篇:「宜藏而不藏,霧氣陽陽。」

  《列子·天瑞篇》:「虹霓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

  《莊子·大宗師篇》: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

  《秋水篇》:「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然而下者,不可勝數也。」

  《淮南子·說林訓》:「螣蛇遊霧,而殆於蝍蛆。」〈又〉甚霧之朝,可以細書,而不可以望遠尋常之外。

  董仲舒《雨雹對氣》:「上薄為雨,下薄為霧。」〈又〉太平之世,霧不塞望,浸淫被泊而已。

  劉向《列女傳》:「陶荅子妻者,陶荅子大夫之妻也。荅子化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諫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昔楚令尹子文之化,家貧而國富,福結於子孫,名垂于後代。今夫子貪富務大,不顧後害。妾聞南山有元豹,霧雨七日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衣毛而成其文章,故』」藏以遠害。今君與此。皆不免後患乎。

  徐幹《中論審大臣》篇:「文王畋於渭水邊,道遇姜太公,秉竿而釣,文王召而與之言。文王之識也,灼然若披雲而見日,霍然若開霧而觀天。」

  《晉書·樂廣傳》:「廣為尚書令,衛瓘見而奇之,令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鏡也,每見瑩然若披雲霧而睹青天』。」《帝王世紀》:「凡重霧三日必大雨,雨未降,其霧不可冒行也。霧有赤霧青霧白霧、黃霧之異。」

  《抱樸子》:「與善人游,如行霧中,雖不濡濕,潛自有潤。」通天犀角,有白理如線,自本徹末者,以此角,大霧重雲之夜,置庭中,終不沾濡。

  《拾遺記》:「宛渠國在咸池日沒之所,俗多陰霧,遇其晴日,則天豁然雲裂。」

  《岱輿山》南有平沙千里,色如金,若粉屑,靡靡常流,鳥獸行則沒足,風吹砂起若霧,亦名「金霧。」

  《南中志》:「郡特多阻險,有延江霧赤,煎水為池。」

  《安成記》:縣人有謝廩者,行田歸,路中忽遇雲霧,霧中有人乘龜而行,廩知神人也,拜請求隨去,父曰:「汝無仙骨,不得去也。」

  《湘州記》:「曲江縣有銀山,山多素霧。」

  《陳留風俗記》:「雍丘縣有祠,名夏後公祠,有神井,能致霧。」

  《宜都山川記》:「郡西北有丹山,天晴,山嶺忽有霧起,回轉如煙,不過再朝雨必降。」

  《銀山縣》有溫泉,注大溪,夏才暖,冬則大熱,上常有霧氣。百病久疾,入此多愈。

  《世說》: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雲霧中。」

  衛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中朝名士談論,奇之。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雲霧,睹青天。

  《金樓子》:「霧生猶縠,河垂似帶。」

  《真誥》「服霧法常于平旦寢靜之中,坐臥任己,先閉目內視,彷佛如見五臟。畢,因口呼出氣,使目見五色之氣相繞纏在面上鬱然,因口納此氣五十過。畢,咽唾五十過。久之當乘雲霧而遊。」

  《水經注》:「燕王仙台,台有三峰,甚為崇峻,岫壑沖深,含煙罩霧。耆舊言燕昭王求仙處。」

  《投荒雜錄》:雷人陰冥雲霧之夕,呼為雷耕。曉視田中,必有開墾之跡。

  《酉陽雜俎》。紫馡樹出真臘國。三月開花,白色,不結子。天大霧露及雨沾濡其樹,枝條即出。

  《三水小牘》:汝南臨汝縣廣城坡西有小山曰「崆峒」。耆老曰:「若春秋天景晴麗,必有素霧自岩起。須臾見粉蝶翔湊樓殿花木,數息中勢映漫,不復見矣。」

  《書斷》「淺如流霧。」

  《北夢鎖言》有包賀者多為粗鄙之句,有雲:「霧是山巾子,船為水靸鞋。」

  《清異錄》:「世宗時,水部郎韓彥卿使高麗。卿有一書曰《博學記》,偷抄之,得三百餘事,抄天部七事,一迷空步障霧也。」

  《雲笈七》:凡吐氣,令人多出少入,恒以鼻入口吐。若天大霧,惡風猛寒,勿行氣,但閉之為要妙也。

  《物類相感志》:「落蟹怕霧。」

  《緗素雜記》:李濟翁《資暇集》雲:「『新官並宿本署,曰爆直』。

  僉作『爆迸之字,餘嘗膺悶,莫究其端。近見惠郎中實雲:舍作武豹字,言豹性潔,善服氣,雖雪雨霜霧,伏而不出,慮汗其身。按《列女傳》雲:『南山有文豹,霧雨七日不下食者,欲以澤其毛衣而成其文章』。《南華》亦雲:『豹棲于山林,伏於岩穴,靜也』。」則並宿公署,雅是豹伏之義,宜作「豹直」,固不疑也。

  《毛詩名物解》:《爾雅》曰:「天氣下,地不應曰雺,地氣發,天不應曰霧。」《莊子》以為騰水上溢為霧。蓋火氣之在地成煙,水氣之在天成霧。霧,雲之類也。雲,事也;霧,務也。

  蓋天不應矣,而地出以有所務,故霧謂之晦。此聖人所以不從事於務也。今霧四起,善。是故月可以遠望,而不可以細書,霧可以細書,而不可以遠望。日中而雲霧四塞,則時多隱士,其以此歟?《志林》曰:「黃帝與蚩尤作大霧,一軍昏惑。黃帝乃法鬥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蓋雲霧有可以術致者。古之方士,或作五里霧,或作三裡霧,而《列子》以為冬起雷,夏造冰,殆謂是也。

  《揚子》曰:「霧縠之組麗,女工之蠹矣。」言縠纖麗如霧而為女工之蠹也。《釋名》:「縠,粟也。其形足」,足而踧踧,視之如粟也。又謂之紗縠,亦取踧踧如紗也。然則取其如粟,故謂之縠縠,從「縠」省,以此故也。《傳》曰:「善人游如行霧中,雖不濡濕,潛自有潤。」又曰:「飛塵增山,霧露增海。」是故君子貴遷善也。

  《雲麓漫抄》:「南海之濱,下潦上霧,毒氣薰蒸。執事者親所經歷,於今回想,必當可畏。」

  《揮麈前錄》:「北山中出岡砂,山中常有煙氣湧起,而無雲霧。」

  《野客叢談》今用「披霧睹青天」事,多指樂廣,如梁孝元詩:「還思逢樂廣,能令雲霧褰」,駱賓王詩「情披樂廣天」是也。往往謂此語創見于晉,不知此語已先見於徐幹《中論》曰:文王畋于渭水,遇太公釣,召而與之言,載之而歸。文王之識也。灼然若驅雲而見白日,霍然如開霧而睹青天。晉人蓋引此語以美樂廣耳。

  《雞林類事方言》:「霧曰蒙。」

  《畫鑒》關仝,「霧鎖山關」,圖差嫩,是早年真跡。

  長松茹退《憨憨子》曰:「風雨霧,一耶三耶謂之一,則風本非雨,雨本非霧,霧非雨者謂之三,非霧則風雨無本。故曰:霧醒成風,不醒成雨。三即一兮,一即三兮。三即一,三何所有?一即三,一亦本無。知此者,可與言一心三觀之理也。」

  《戒庵漫筆》:北地冰凍雖極,連底者遇大霧頃刻可解。

  《禦龍子集》:霜露水氣之所為耶?有雲則否,氣收於雲也;無則氣著於草木。

  《天工開物》霧,天濕葉甚壞蠶。其晨有霧,切勿摘葉,待霧收時,或晴或雨,方剪伐也。

  《嚴州府志》:「桐盧縣白霧岩,在縣西北十五裡,欲雨則白霧罩之。」

  《字彙》:□又作□霧也。□□皆霧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