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雲霞部紀事二 |
|
《宋史·董遵誨傳》:遵誨父宗本,漢時為隨州刺史。太祖微時,客遊至漢東依宗本。而遵誨憑藉父勢,太祖每避之。遵誨嘗謂太祖曰:「每見城上紫雲如蓋,又夢登臺遇黑蛇,約長百尺餘,俄化龍飛騰東北去,雷電隨之,是何祥也?」太祖皆不對。他日論兵戰事,遵誨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辭宗本去,自是紫雲漸散。及即位,一日便殿召見,遵誨伏地請死。帝令左右扶起,因諭之曰:「卿尚記往日紫雲及龍化之夢乎?」遵誨再拜呼萬歲。 《玉壺清話》:太宗親征契丹,禦制詩有「鑾輿臨紫塞,朔野凍雲飛」之句,遂命何蒙進《鑾輿臨塞賦朔雲飛》詩。 蒙得句雲:「塞日穿痕斷,邊鴻背影飛。」又雲:「縹緲隨黃屋,陰沉護禦衣。」召對嘉賞,授贊善。 《廣東通志》:宋太平興國間,龍川義城鄉民樵于山,於雲間偶拾青石一片,疑可為硯,俄視其上有字雲:「浮丘頂上彩雲籠,探花引出狀元公。」至天聖初,果有彩雲,時籠霍山浮丘之頂。羅孟郊、曾楷同登天聖八年王拱辰榜進士,而孟郊以探花及第,山靈示讖,如符驗焉。 《環溪詩話》:來鵠,洪州人。咸平中名振都下,然喜以詩訕當路,為人所惡,卒不第。夏云云。「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玉海》:祥符元年,穆清殿御座處有白雲如幡幢龍鳳之狀。召宰相登亭觀,複有黃雲如虹橋葩蓋,詔名亭曰「瑞雲。」 祥符九年,向敏中言:「六月二十七日,黃雲如飛鳳覆昭慶殿。」 《宋史·韓琦傳》:「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風骨秀異,弱冠舉進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雲見,左右皆賀。」 《玉海》:皇祐二年四月朔,幸金明池,司天言雲「色黃,其形輪囷。」此聖孝感天之應。 天聖八年四月三日乙酉,幸瓊林苑,賜從官射射于苑亭,遂燕從臣。是日,日旁有五色雲。 蘇軾《攓雲篇序》:「餘自城中還,道中雲氣自山中來,如群馬奔突,以手掇開籠,收其中。歸家雲盈籠,開而放之,作《攓雲篇》。」 《宋史·種放傳》:「放隱終南豹林穀之東明峰,結草為廬,僅庇風雨,以講習為業,從學者眾,得束修以養母,母亦樂道,薄滋味。放得辟穀術,別為堂於峰頂,盡日望雲危坐。每山水暴漲,道路阻隔,糧糗乏絕,止食芋栗。性嗜酒,嘗種秫自釀,每曰:空山清寂,聊以養和。因號雲溪醉侯。」 《清波雜識》:章惇謫雷州,過小貴州南山寺,與僧奉恕倚檻看雲曰:「夏雲多奇峰。」真善比類。恕曰:「相公曾見夏雲詩否?『如峰如火複如綿,飛過微雲落檻前。大地生靈乾欲死,不成霖雨漫遮天』。」蓋譏惇也。 《清涼山志》:張無盡戊辰六月二十七日至清涼山扺金閣,日將夕,南台之側有白雲綿密如敷白氎。僧省奇曰:「此祥雲也。」集眾僧禮誦,見金橋及金色相輪,輪內深絳青色。既暝,有霞光三道,直起亙天。 《齊東野語》:陶通明詩雲:「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雲固非可持贈之物也。坡翁一日還自山中,見雲氣如群馬奔突自山中來,遂以手掇開籠,收於其中。及歸,白雲盈籠,開籠放之,遂作《攓雲篇》雲:「『道逢南山雲,欻吸如電過。竟誰使令之,袞袞從空下』。又雲:『或飛入吾車,偪仄人肘胯。摶取置笥中,提攜反茅舍。開緘仍放之,掣去仍變化』。」然則雲真可以持贈矣。宣和中,艮岳初成,令近山多造油絹囊,以水濕之,曉張于絕巘危巒之間,既而雲盡入,遂括囊以獻,名曰「貢雲。」每車駕所臨,則盡縱之,須臾滃然充塞,如在千岩萬壑間。然則不特可以持贈,又可以貢矣。並資一笑。 宋馬純《倚箔山錄》:河南潁陽縣北十五裡曰倚箔山。山有洞,若三間屋,大洞中潭水深不可測。宣和末,有張道人居洞前茅屋中,雲:凡潭水微動,須臾有雲出於水上,稍出洞去,即山下必雨,雨止雲乃覆山。 《傳燈錄》:廣嚴院咸禪師,有僧問:「如何是廣嚴家風?」曰:「一塢白雲,三間茆屋。」 《武進縣誌》:「丁常任,毘陵人。淳熙間為郎。冬至日上殿奏對,玉音曰:『晚來雲物甚奇,卿見否』?」常任實不曾見,即對曰:「『豈唯臣見之,四海萬民皆見』。孝宗大喜曰:『卿對甚偉』。」命除淮漕。 《朱子語類》:「某常登雲穀,晨起穿林薄中,並無露水沾衣,但見煙霞在下,茫然如大洋海,眾山僅露峰尖,煙雲環繞往來,山如移動,天下之奇觀也。」 《錢塘遺事》:史彌遠之比周于楊後也,出入宮禁,外議甚嘩。有人作詠雲詞譏之雲:「往來與月為儔,舒卷和天也蔽。」 《春風堂隨筆》:「宋謝塈知徽州時,嘗於舊坑取石貢理宗。初,坑上嘗有五色雲氣如錦衾,郡檄隨雲所覆處斲之,得佳石,有白文繞兩蚿,宛轉如二龍,既發為硯,而雲氣不復見矣。」 《金史·太祖本紀》:遼道宗時,有五色雲氣屢出東方,大若二千斛囷倉之狀。司天孔致和竊謂人曰:「其下當生異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為也。」咸雍四年戊申七月一日,太祖生。 《移刺履傳》:履字履道,方五歲,晚臥廡下,見微雲往來天際,忽謂乳母曰:「『此所謂臥看青天行白雲』者耶?」德元聞之,驚曰:「是子當以文學名世。」 下黃《私記》:八九月中,月輪外輕雲,時有五色。下黃人每值此,則急呼女子持針線,小兒持紙筆,向月拜之,謂之「乞巧。」惟吳媼有一女,年十二,拜之甚勤。一夕,月下飛一五色彩雲,如手掌大,駐於女前,眾皆恐女徑吸食之,味甚香美。明旦梳頭窺鏡,面色豔冶,彈琴讀書,不學而能。媼喜甚,改名為「彩雲。」 《名山藏》,當皇妣娠,夢黃冠授一丸,有光吞之,覺而口尚聞香。明日生太祖于土地祠中,白氣貫空,異香經宿。 明太祖至婺,擊元將于梅花門,大破之。先一日,城中人望見城西有五色雲如車蓋,乃太祖駐兵地。 《列朝詩集》:臞仙每月令人往廬山之巔,囊雲以歸。結小屋曰「雲齋」,障以簾幕,每日放雲一囊,四壁氤氳嫋動,如在岩洞。昔陶弘景往行山中,聚雲袖內,遇客趣放之為贈。臞仙風致不減弘景也。周憲王有《送雪詩》,臞仙囊雲:「憲王送雪,此宗藩中佳話。」可屬對也。 《明外史·劉基傳》:「基字伯溫,青田人。嘗遊杭州西湖,有異雲起西北,光射湖水,客以為此慶雲,將賦詩,基大言曰:『此天子氣也,應在金陵。後十年有王者起其下,吾當輔之』。」 黃池《東山樵隱記》:樵隱楊先生數為予言東山之勝。 今年秋,與五六友朋由郡城東行六七裡,始造先生之廬。長林薈蔚,深入無際。先生指謂予曰:「吾於是樵焉。」因相與笑。既還,飲深秀亭,篁木瀟灑,濃翠欲滴。涼風飄白雲,從西北來,彌漫山谷,或浮入窗牖間。遙望數十松,隱隱猶神仙異人,騎蒼麟白鶴,出沒半空上。 先生因賦《白雲》之章與《樵歌》相和。答歌曰:「白雲兮悠悠,吾之樵兮與白雲為儔茲不樂兮又何求。」時眾客沾醉,又鹹為和歌,浩興悠然,蓋不知世間何樂可方此也。 《名山藏》。孝宗冊立為太子時,詔至南京,瑞雲見孝陵如車蓋。 《王陽明先生年譜》:先生生之夕,祖母岑夢神人衣緋玉,自雲中鼓吹送兒來,驚寤已聞啼聲,祖竹軒翁因命名雲,而鄉人遂指所生樓曰瑞雲樓。先生五歲猶不言,有神僧過而目之曰:「好個孩兒,可惜名字道破。」竹軒翁更以今名即能言。 《紹興府志》:「楊山人珂,余姚人。能詩,且好修,然特以工書名,為人甚有逸興。嘗遊四明山,過雲岩,見雲氣彌漫,訝之。愛其奇色,覺濃厚可掬,遂創新意,攜三四巨罌於雲深處,以雙手捉雲撲之,納罌中,至湧出不容,則知罌滿矣。乃以紙封其口,攜歸藏之。遇好事者過小酌,輒雲『汝欲觀四明雲乎?昨攜在此,因呈雲罌,席』」間刺針,眼其口,則一縷如白線,透出直上,須臾繞梁棟。已而蒸騰坐間,鬱勃撲人面,無不引滿大呼相矜誇,謂絕奇也。自後往四明,屢攜雲以歸,亦間贈相知者雲。 敖英《峨眉山記》「侍禦狷齋謝公來按西蜀,駐節峨眉,台中無事。副使梅塘毛子,參議渭野樊子,僉事黃溪劉子暨英,相與從公出北門,由寶經樓入山,扺光相寺,上大峨絕頂,俯瞰大峨之腰,白雲平鋪,周遭一色,而中峨、小峨覆蓋其下,不見佛彷茫然如雪積平野,月籠寒沙,微風西來,雲光滉瀁。又如洞庭、彭蠡,濤沖」浪激,不可名狀。公曰:「到此境使人肝膽澄澈,平生奇觀,無踰此者。」 何格《遊白雲山記》:白雲山在郡城北。正德辛巳,有約予同遊者,取道由山棗岡,過小澗,登黃塢及寺,登觀音堂。堂後有葉氏墓。眾逡巡其上,忽有氣皎如縞練,靉若噴溜,低度岩竇間,清韻逼人,殊覺毛髮森瀟。有誦杜少陵「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之句者,指曰:「茲山之名,非由此乎?」 王世貞《游泰山記》:餘自戊午己未間有事于泰山者三,而其稍可記者,第二游也。其初遊為正月晦,黎明入山,即陰晦,浮雲出沒皆際十步外不辨物,第覺輿人之後趾高,而餘前僂而已,即絕頂亦無所睹。還憩酆都宮,甚悔之。至六月朔,乃與參議徐君文通上絕頂,瞪眺久之。俄而諸山各出白雲一縷,若塚中起,稍上,大如席,凡數百道。則狂馳而遇輒合,其起無盡,其狂馳而遇亦如之,頃刻遂遍成白玉池,而仰視則空青瑩然,上下異色。呼酒與徐君酌,自以為生平之創目,所謂野馬絪縕,信也。 李維楨《太湖兩洞庭遊記》:「登縹緲,小雨釀寒,遂下酌玉椒泉,飯西湖寺。俄而二虹起岸下,光彩奪目,徐徐渡湖中去,舉酒目送,酒未竟,回視落霞殘日,照映卞山,如紫磨金在鎔,表裡洞徹,湖光殷血,如渭水論囚時,總之如安公冶與天通,如咸陽三月火,如大旱鑠金焦石。餘生平未睹者,喜極欲狂。恨季倫小子,不見此紫,步幛寧止四十裡耶?」 中秋過婁江,二十日,返金閶。馮元敏憲使謂予盍以間為支硎,遊乎道胥門,度楓橋,呼筍輿行十裡至山登。縹緲諸峰羅列如兒孫湖;四環如博山、如璧水,江南名郡邑。隱隱平蕪,片雲如縷,自東峰起,忽狂走。諸峰初如冒絮,已如阿閦國,僅一再現,頃刻萬狀。為賦《看雲詩》四章。 楊嗣昌《峨眉山記》:雪山之西,濃雲兩片,大如席,從風冉冉而飛。伯欽語余,「尋常見天末斷雲,意謂造次可攬。以今觀之,殆數萬裡外矣。」 朱之俊《雨中初遊西湖記》:「東南山水之美,惟杭為最。今歲奉使於浙,過潤,招張公亮,閏四月九日始入杭,宿昭慶寺,夜聞風雨,乃謀之主僧,買艇遊焉。既入舟,見湖上諸山盡作影,於影中爭出雲,若敗絮,若飛練,若馬若人,雲山相混,根枝罨蔽,純為墨天。公亮偶指一峰曰:『奇雲也』。」予曰:「山也。」指一峰曰:「怪山也。予曰:『故雲也』。」蓋公亮短於視,又素未識南北山何狀,故多指多惑。 《甲乙剩言》:「友人嘗從關中來,言自環慶以北,不復見山。每從馬首極望,惟見平沙際天,千里超忽。俄有橫山,嶙峋可人,忽焉滅沒,知是雲也。余後讀俞羨長詩雲:『惟有橫雲似遠山』。乃知是真境也。」 袁宏道《天目遊記》:「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諸海山尖出雲上,若萍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 王思任《廬山雲海記》:「予昔在青田小洋中,得看天錦,以為奇絕。不意五老峰上複看海綿之奇也。天錦之色,金染萬鮮,俱非人目所經見。而海綿素鋪幾萬里」,拋彈,松稱光絲,躍然覺霜雪死白為呆,凹凸不等,小家數耳。予初登金印時,綿冒漢陽,幾不憖遺一老。不意天錦之福尚在,綿俱縮入湖江,漸覆四宇,作開闢以來一大供。予置足在中峰之頂,皇恐消受,默念安得裁為大被襲,天下寒山冷水,無有啼號者。發如是願,以報清恩,猶未足以塞其萬一。 蕭士瑋《湖山小記》:余山遊,曉起,看白雲縷縷出山間,若茶煙之在齋閣耳。頃之,百道狂馳,奔騰如浪,諸山泛泛水上行也。須臾山盡矣,空水絪縕,風煙一色,類香霧海。久之漸歇,有數點遙青,沒入雲際。寺僧指餘曰:「海門諸峰也。」 譚元春《遊南嶽記》:「丙辰三月,譚子欲之岳,盟周子以靜游,周子許焉。抵上封寺,道有級,趾斜垂蟻影,遊人與雲遇于塗,雲不畏人,趾窮,坦然得寺。由寺後上祝融峰頂,新庵舊祠,仙客往來,四顧止有數人,數人止各踞一石,晴漾其裡,雲縫其外,上如海,下如天,幻冥一色,心目無主。覺萬丈之下,漠漠送聲,極意形狀之」,轉不似。譚子顧周子語:「奇光難再得,願堅坐以待其定。」周子許焉。久之雲動。有頃,後雲追前雲不及,遂失隊。萬雲乘其罅,繞山左飛。飛盡日,現天地定位。下界山爭以青翠供奉,四峰皆莫能自起,遠湖近江皆作一縷白。譚子持周子手,不能言。 予與孔伯下峰,宿上封寺,山僧雲居遊人雲輔,日之將夕,見雲方往來未定,而僧遽闔戶。予不覺閔然,念其出入之難,勸僧者久之。有「山雲出入艱難際,莫便關門此念深」之句。予在下界,望雲如慕勝流,既得與之同處,安忍聽其扼於人也。予既書新詩,刻石寺中,複題數語於去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