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月部雜錄(3)


  《耄餘雜識》:望夕之月,月受陽光,光正滿,故望夕之陽潮至子時而滿,子為陽之生氣也。晦夕之月,月還陰魄,魄正滿,故晦夕之陰潮至午而滿,午為陰之生氣也《簷曝偶談》:胡文穆記李白三帖,其一「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其二夜來月下臥醒,花影零亂,滿人襟袖,疑如濯魄於冰壺也;其三樓虛月白,秋宇物化於斯憑闌身世飛動。把酒自忘,此興何極,非太白不能道。」

  《篷窗續錄》:「胊䏰,瓊州地名,音屈忍,或以為蚯蚓也。瓊多此物,故名。或又曰蚌也。」兩字皆從月,是物月之精也。「旁旬忍」者,月如句,如刀環,而是物生也。

  《滇行紀略》:「滇南望後,至二十日,月猶圓滿。」

  李流芳題西湖臥遊冊「《孤山夜月圖》,曾與印持諸兄弟醉後泛小艇,從西泠而歸,時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蕩,如鏡中複如畫中。久懷此胸臆,壬子在小築,忽為孟陽寫出,真是畫中矣。」

  馬之駿《黃山淩歊台記》:「黃山巔為淩歊台,雲斂月出,前視群山,後視大江,田畦村落,俱自了了。月被山為薄雪殘粉,如美人處輕容中既不礙觀,而轉益其嫵。」王思任《遊太湖洞庭記》:「太湖如月,洞庭諸山,睨之則月中之桂影也。」

  《考盤餘事》:春秋二候,天氣澄和,人亦中夜多醒,萬籟鹹寂,月色當空,橫琴膝上,時作小調,亦可暢懷。

  書蕉:太白生於蜀之昌明縣青蓮鄉,昌明,今之彰明也。讀書縣南之匡山。鄭穀《送人入蜀》詩:「雪下文君沽酒市,雲藏李白讀書山。」後竟終於採石,病革,猶以詩草托友人。捉月之說流傳,誤矣。

  《岩棲幽事》:「小兒發願雲:『願明月長圓,終夕如晝』。」餘曰:「善哉!雖然,使人終無息肩期矣。」於鄴詩不雲乎:「白日若不落,紅塵應更多。」

  《玉笑零音》:「潮汐之盛縮,因月之盈虛。古語如是,誰則驗之。」吾觀於魚腦之光減而信之矣。蓋魚蝦,水畜也。水者月之液;月者,水之精,陰氣之以類相感者也。

  《本草綱目》:「地海月,蛤類也,似半月,故名。」

  藜床瀋余,長安婦女有好事者,曾侯家睹彩箋曰:「一輪初滿,萬戶皆清。若乃狎處衾帷,不惟辜負蟾光,竊恐嫦娥生妒。涓於十五十六二宵,聯女伴同志者一茗一爐,相從蔔夜,名曰《伴嫦娥》。凡有冰心,佇垂玉允。」朱門龍氏拜啟。

  《農田餘話》:朱子曰:「歸根本」,老氏語畢竟無歸,這個何曾動此性只是天地之性,當初不是自彼來入此,亦不是自性而複歸。如月影在一盆水裡,除了盆水便無了,豈是這月影又飛上天去,歸那月裡哉?

  《維園鉛摘》:宋永亨《異聞錄》雲:「謂人心如月,湛然虛靜,而為利害所薄,生火熾然以焚其和,則月不能勝之矣。非論其明暗也。」

  《居山雜誌》「山最宜月四山無人一輪在雲閑。下照空穀樹影參錯極可遊。」

  寒檠膚見。昔李白把酒問月,庾亮乘樓詠月,謝譓對酒醉月,是三子者,其果有獨得之趣而見道之深邪?少史子曰:噫!是皆適興于一時,玩情於旦夕,醉生夢死,抑何望其觀物理而見道之深也哉!然惟孟子「容光」之照,周子光霽之懷,程子吟弄之趣,朱子「秋寒冰月」之句,茲固觀之以理,而玩之以心者。若夫寫景岳陽,模像滕閣,《蘭亭》醉翁之遊,赤壁黃州之玩,皆能收景物之熙明,悉造化之情狀,而感慨忘情,若羽化而不能自已。謂之玩物可也,謂之善觀物不可也,謂之適情可也,謂之見道則未也。噫!今之人,非惟不能觀物,亦且不能玩物;非惟不能見道,抑且不能適情。佳時勝景,不易得也。孳孳碌碌,患得患失。殆無虛日。殊不知青鬢易皓。朱顏難售。童冠相偕風浴惟時與點之意。吾何獨不然。

  《女紅餘志》:東陽詩雲:「圓魄始降,晨離嗣之,光景倏忽,石火猶遲,君何不來?徒有相思。」

  《天工開物》,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圓月中天,即開甲仰照,取月精,以成其魄。中秋月明,則老蚌尤喜甚。若徹曉無雲,則隨月東升西沒,轉側其身而映照之。

  「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國人沿河取玉者,多於秋間明月夜望河候視玉璞堆聚處,其月色倍明亮。」

  《遵生八箋》《三生石談》:「月中竺後山,鼎分三石,居然可坐。傳於澤公三生遺跡。山僻景幽,雲深境寂。松陰樹色,蔽日張空,人罕遊賞。炎天月夜,煮茗烹泉,與禪僧詩友分席相對,覓句賡歌,談禪說偈。滿空孤月,露浥清輝。」四野輕風,樹分涼影。儼然人在冰壺,直欲談空玉宇。寥寥岩壑,竟是仙都最勝處矣。忽聽山頭鶴唳,溪上雲生,便是駕我仙去。俗抱塵心,蕭然冰釋。恐朝來去此,是即再生,五濁欲界。

  《勝果寺月岩望月》勝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中穿一竇,圓若鏡然。中秋月滿,與隙相射,自竇中望之,光如金璧。秋時當與詩朋酒友賡和清爽,更聽萬壑江聲,滿空海色,自得一種世外玩月意味。

  脈望每朔旦之前,月與日會於箕斗之鄉,箕斗為艮,艮卦陰侵陽也,號曰「鬼路。」月每至此,而失其明,故曰喪明。有若世人順行陰陽五行,生老病死,寒暑代謝也。

  《帝城景物略》:幼兒見新月曰:「月芽」,兒即拜篤篤祝,乃歌曰:「月月月,拜三拜,休教兒生疥。」

  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紙。肆市「月光紙」,繪滿月像,趺坐蓮華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徹所供,散家人必遍。

  金聲《與友人書》「月色滿地,爛若塗霜深。更推戶閴無人跡,良夜勝情,此為奇絕。」

  《日知錄》:「日食,月揜日也;月食,地揜月也。」今西洋天文說如此,自其法未入中國,而已有此論。陸文裕《金台紀聞》曰:「嘗聞西域人筭日月食者,謂日月與地同大,若地體正揜日輪上,則月為之食。」南城萬實《月食辯》曰:「凡黃道平分各一百八十二度半強,對沖處必為地所隔,望時月行適當黃道交處,與日正相對,則地隔日光,而月為之食矣。」按其說亦不始於近代。漢張衡《靈憲》曰:「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星微月過則食。」載《後漢天文志》中。俗本「地」字有誤作他者,遂疑別有所謂暗虛,而致紛紛之說。

  靜樂李鱸習西洋之學,述其言曰:「月本無光,借日之照以為光耀。至望日與地日為一線,月見地不見日,不得借光,是以無光也。」或曰:「不然,曾有一年,月食之時,當在日沒後,乃日尚未沈,而出地之月已食矣。東月初升,西日未沒,人兩見之,則地固未嘗遮日月也,何以雲見地不見日乎?」答曰:「子所見者,非月也,月之影也,月固未嘗出地也。何以驗之?今試以一文錢置虛器中,前之卻之,不見」錢形矣。卻貯水令滿而錢見,則知所見者非錢也,乃錢之影也。日將落時,東方蒼蒼涼涼,海氣升騰,猶夫水然,其映而升之,亦月影也。

  如必以東方之月為真月,則是以水面之錢為真錢也。然乎?否乎?又如漁者見魚浮水面而投叉刺之,必稍下於魚,乃能得魚。其浮於水面者,魚之影也。舟人刺篙,其半在水,視之若曲焉。此皆水之能映物也。然則月之受隔於地,又何疑哉!

  今人謂十五為月半,蓋古經已有之。《儀禮·士喪禮》:「月半不殷奠。」《禮記·祭義》:「朔月月半,君巡牲。」《周禮大司樂》:「王大食三侑。」注:「大食,朔月月半,以樂侑食時也。」晉溫嶠與陶侃書:「克後月半大舉。」然亦有以上下弦為月半者。劉熙《釋名》:「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施弦也。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是則所謂月半者,弦也。

  《禮經》之所謂月半者,望也。弦曰半,以月體而言之也;「望曰半」,以日數而言之也。

  《昌平州志》:八月中秋祭月,設果品香楮,乘月歡飲,戚裡率以瓜佛等物相饋,俗名「團圓節。」

  《平谷縣誌》:「八月十五日夕,設瓜果於庭院,坐待月華。祭畢,群飲為樂,謂之『賞月』。」

  《遵化州志》:「中秋日祭月以瓜果,繪廣寒宮式,候月出拜祭。」

  《永平府志》中秋占:「月為雲蔽,來年燈節必雪。」

  《棗強縣誌》:中秋日陳瓜果祭月光,共設酒饌燕飲,曰「圓月。」

  《衡水縣誌》:中秋,親友于尊長佃田賃房者,於主家,各饋送月餅瓜果酒殽,謂之「玩月。」

  《淄川縣誌》:「中秋皓月臨空,碧天如水,友朋歡燕,竟夜為常。」

  《襄垣縣誌》:「八月十五日,邀親友夜飲玩月,謂之團圓會。」

  《太原府志》「明月泉在五臺山中,人傳以紗帛障目下視,或見月在水中。」

  《常熟縣誌》:「八月望日,以月餅相饋遺,遊人操舟集湖望月。」

  《松江府志》:中秋食月餅,登樓臺賞月觀鶴。宋朱純《三山詩序》注雲:「華亭每中秋夜有仙鶴下,不多見也。」《如皋縣誌》:「中秋夜,設瓜果餅餌祀月,兒女羅拜,作月餅相餉。好事家登船,設雅座,玉簫金管,清謳達旦,如白下秦淮故事。」

  《通州志》:「中秋以瓜餅饋節,折桂賞月,候月恒至天曉。」《浙江通志》:處州府遂昌縣西月山,狀如月,與瑞牛山相望,俗呼為「犀牛望月。」

  《金華府志》:「浦江縣明月泉,在縣西二裡,其泉視月盈虛為消長。宋時疏為曲池,築亭以僃遊觀,構精舍於泉上。元改為月泉書院。」

  《新城縣誌》:「中秋月光則魚少,若雲重則來歲元宵多雨。」

  《湖廣通志》:「常德府明月池,在沅江縣東二十裡,水清澈。陰晦時,池中有月,涓涓可人。」

  《雲夢縣誌》「八月十五日為月夕,親友以月餅相饋貽中宵燕集,候賞月華。」

  《應山縣誌》:「中秋,閈裡無他務,木綿花出,紡織之聲,與砧杵相雜,多就月下至夜分,士人多舉酒吟哦。」

  《蘄州志》:「中秋設高案,以貼金大餅,焚香秉燭祭月畢,切分親黨。」

  《巴陵縣誌》:「中秋坊閑,設酒,具瓜餅賞月,觀月華見之則吉,以月之明暗卜江魚之有無。」

  《上杭縣誌》:中秋,兒女於月下設果餅膜拜致詞,號請月姑。置筐於盤,神降則筐自舉,為剝啄聲,審其數以蔔災祥。

  《建寧府志》:「八月中秋夜,置酒玩月,食月餅。近有掛旛燈乞嗣月宮者。」

  《海澄縣誌》:中秋饋遺有月餅、月果餅。圓如三尺月,厚徑寸而高起,皆蟾輪桂殿、兔杵人立,或吳質倚樹、或姮娥竊藥,精緻奪目。

  《英德縣誌》:八月中秋,酌桂樽,剝熟蕷為大餅,以象璧月。又十五夜,謂之「太陰還元」,宜焚香守夜。

  《四會縣誌》:「中秋設果餅,望月而拜致詞,謂之請月姑。」

  《雲南通志》:「鶴慶府石明月,在劍川州治南一百三十裡,崖壁上白石如輪,至夜水田相映,皎若月然。大理府太和縣洱海月在下關,五更時月落已盡,水中猶現一輪,惟十一月見之。」

  臨安府通海縣「半月池」,在縣城南,月圓月缺,俱映半輪。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