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月部雜錄(2)


  《張志和傳》:陸羽嘗問:「『孰為往來者』?對曰:『太虛為室,明月為燭,與四海諸公共處,未嘗少別也,何有往來』?」《王琚射經》:「左手輪指坐,腕弝弓箭,如懷中吐月之勢。」《法苑珠林》依《立世阿毘曇論》有雲:「雲何黑半?雲何白半?由日黑半由日。白半日恒逐月行,一日相近四萬八千八十由旬,日日相離,亦複如是。若相近時,日月圓」被覆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以是事故,十五日月被覆則晝,是日黑半圓滿。日日離月亦四萬八千八十由旬,月日日開三由旬,又一由旬三分之一。

  以是事故,十五日月則開淨圓滿,世閑則名「白半圓滿」日月。若最相離行,是時月圓,世閑則說白半圓滿。

  日月。若共一處,是名合行,世閑則說黑半圓滿。若日隨月後行,日光照月光,月光粗故被照生影,此月影還自翳月,是故見月後分不圓。以是事故,漸漸掩覆,至十五日覆月都盡,隨後行時,是名黑半。若日在月前行,日日開淨亦複如是,至十五日具足圓滿,在前行時,是名白半。《智度論》雲:「一月或三十日半,或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半,或二十七日半,有四種月:一者日月,二者世間月,三者、月月,四者星宿月。」日月者,三十日半;世間月者,三十日;月月者,二十九日加六十二分之三十;星宿月者,二十七日加六十分之二十一。

  閏月者,從日月、世閑月二事中出,是名十三月。或十三月名一歲,是歲三百六十六日,周而復始。

  《酉陽雜俎》:「昆吾陸鹽,周十余裡無水,自生末鹽。月滿則如積雪,味甘;月虧則如薄霜,味苦,月盡則全盡。」

  《雲溪友議》:尉遲匡《塞上曲》雲:「夜夜月為青塚鏡,年年雪作黑山花。」

  《摭言》:裴筠婚蕭楚公女,問名未幾,便擢進士第。羅隱以一絕刺之,詩曰:「細看月輪還有意,信知青桂近嫦娥。」

  《雲仙雜記》:皇甫湜稱韓愈文曰:「穿天心,出月脅。」虞松方春以謂握月擔風,且留後日;吞花臥酒,不可過時。

  《書譜》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

  《續博物志》:月上下弦之時,觸醬輒壞,裡俗忌之。

  高誘注《淮南子》雲:「方諸大蛤,熟摩拭令熱,以向月則水生。」許慎《說文》曰:「諸,珠也。方,石也。」

  日月蝕而私者,生兒則多疾。日月晦朔弦望而私者,生兒則愚癡。《瘖瘂》朱草,狀如小桑,栽長三四尺,枝葉皆丹汁如血,朔望生落如蓂莢,周而復始。

  《宋史·天文志》:「天柱五星,主晦朔晝夜之職。」

  《周敦頤傳》:「敦頤字茂叔。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又〉程顥曰:「自再見周茂叔後,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

  《墨客揮犀》:黃魯直使予對句曰:「呵鏡雲遮月。」對曰:「啼妝露著花。」

  《六一詩話》:蘇子美《新橋對月》詩所謂「雲頭灩灩開金餅,水面沉沉臥彩虹」者。時謂此橋,非此句雄偉,不能稱也。

  懶真子今之《僧尼戒牒》雲:「知月黑白大小及結解夏之制」,皆五印度之法也。中國以月晦為一月,而天竺以月滿為一月。《唐西域記》雲:「月生至滿謂之白月,月虧至晦謂之黑月。」又其十二月所建,各以所直二十八宿名之,如中國建寅之類是也。故夏三月,自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謂之額沙茶月,即鬼宿名也。

  「自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謂之室羅伐挐月,即柳星名也。自六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謂之婆達羅缽陁月」,即翼星名也。黑月或十四日,或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中國節氣,與印度遞爭半月。中國以二十九日為小盡,印度以十四日為小盡。中國之十六日,乃印度之初一日也。然結夏之制,宜如《西域記》,用四月十五日,乃屬逝瑟吒月,乃印度四月盡日也。

  《雲笈七簽》「噏月精法,凡月初出時、月中時、月入時,向月立正,不息八通,仰頭噏月精,八咽之,令陰氣長。婦人噏之,陰精益盛。」子道通《夢溪筆談》:北齊向子信候天文,「凡月前有星則行速,星多則尤速。月行自有遲速定數,然遇行疾,曆其前必有星。」如《子信》說,亦陰陽相感,自相契耳。〈按此說似□月前無。星行之遲速難見,有星則見之,星多愈易見耳,乃謂「陰陽相感」,殊不知七政之行,千載不容差謬也。〉

  《後山談叢》:「中秋陰暗,天下如一。中秋無月,則兔不孕,蚌不胎,蕎麥不實。兔望月而孕,蚌望月而胎,蕎麥得月而秀。世兔皆雌,惟月兔雄爾,故望月而孕。」

  《毛詩名物解》《說文》曰:「太陰之精,象形。」古文作月,內象蟾桂之形,故夕從月半見。而林罕以為象其未有蟾桂之狀也。《釋名》曰:「月,闕也,言滿則複缺也。」朔,月初之名也;朔,蘇也,月死後蘇生也;晦,月盡之名;晦,死也。死為灰,月光盡似之也。《禮》曰:「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蓋朔而月出西序,夕見莫也。故王者早見曰朝,暮見曰夕,義取諸此,所謂朝夕放於日月者也。至望然後出於東方,夕見。《尚書大傳》以為「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朏,朔而月見東方,謂之朒」,蓋言異也。《詩》曰:「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兮。」履,禮也。

  而日月之盛,皆在東方,故《詩》舉以刺襄。而言男女淫奔,不能以禮化也。蓋君無失道,如東方之日,以禮即我,故彼姝者子,在我室兮也;臣無失道,如東方之月,以禮發我,故彼姝者子,在我闥兮也。《詩》曰:「如日之升,如月之恒。」恒,上弦也,字或作緪,蓋宜以緪為正。升言有隆而無降,恒言有盈而無虧也。《書》曰:「哉生明。」又曰:「哉生魄。」說者以謂朔後月明生而魄死,望後月明死而魄生,故書以朏望生明生魄紀月,甲子紀日也。揚子曰:「未望則載魄於西,既望則終魄於東,其愬於日乎?」此言士之或貴或賤,或肆或拘,其在上與之如何而己。《風俗通》曰:吳牛望月而喘,言使之苦於日矣,是故見月而喘,蓋傷禽驚於虛,疲牛望而喘,物之憚怯,見似而驚,有如此者。屈子曰:「懲於羹者吹齏。」此之謂也。舊說積陽之氣生火,火氣之精為日;積陰之氣生水,水氣之精為月。故陽燧取火于日,方諸取水於月。

  《易》曰:「離為日,坎為月。」其以此乎?

  《彥周詩話》:作詩押韻是一巧。《中秋夜月》詩押「尖」字,數首之後,一婦人詩雲:「蚌胎光透殼,犀角暈盈尖。」

  《春渚紀聞》:王荊公言:「月中彷佛有物,乃山河影也。」至東坡先生亦有「正如大圓鏡,寫此山河影,妄言桂兔蟆,俗說皆可屏」之句。以二先生窮理盡性,固當無可議者,然尚有未盡解處。今以半鏡懸照,物像則全而見之,月未滿則中之物像亦只半見,何也?

  東坡先生雲:「中秋月明,則是秋必多兔。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信斯言,則《木蘭詩》雲:「雌兔眼迷離,雄兔腳撲朔」,何也?

  《東京夢華錄》: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絲簧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本草拾遺》:「江東諸處,每至四五月後,嘗于衢路拾得桂子,大如狸豆,破之辛香,故老相傳是月中下也。北方獨無者,非月路也。」

  《蠡海集》:「太陰之行,與日同宮為晦朔,對宮為望,日明晝,月明夜。初一、初二日月同于卯時,出卯宮至酉時,日月俱沒於酉位,故月夜行於地下,出地下日稍近,則不能明也。初三、初四卯時,月到寅宮,自寅加卯遞數至申位逢酉,故月生於申。初五、初六卯時,月到醜宮,自醜加卯遞數至未位逢酉,故月生於未。初七、初八、初九卯時,月到子宮,自子加卯遞數至午位逢酉,故月生於午。初十、十一卯時,月到亥宮,自亥加卯遞數至巳位逢酉,故月生於巳。十二、十三卯時,月到戌宮,自戌加卯遞數至辰位逢酉,故月生於辰。」十四、十五、十六卯時,月到酉宮,自酉加卯遞數至卯位逢酉,故月生於卯。十七、十八卯時,月到申「宮,自申加卯遞數至寅位逢酉,故月死于申,十九、二十卯時,月到未宮,自未加卯,遞數至醜位逢酉,故月死於未。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卯時,月到午宮,自午加卯,遞數至子位逢酉,故月死於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卯時,月到巳宮,自巳加卯,遞數至亥位逢酉,故月死於巳,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卯時,月到辰宮,自辰加卯,遞數至戌位逢酉,故月死於辰。三十日卯時,月到卯宮,自與日近,故月全死,與日會而為晦矣。是以初一二卯時出,初三四辰時出,初五六巳時出,初七、八、九午時出,初十、十一未時出,十二三中時出,十四、五、六酉時出,十七八戌時出,十九二十亥時出,二十一二三子時出,「二十四五六丑時出,二十七八九寅時出,三十日亦卯時出也。蓋月出地上,則明卯酉分地平。卯酉上為出地,卯酉下為入地。日生於東,月生於西,其此之謂歟?」

  諺雲:「月如仰瓦,不求自下;月如張弓,少雨多風。」蓋月有九行,月行八道,青、白赤黑各二道,皆出入于黃道之中,故曰九行。道不中而過南,則為陽道;道不中而過北,則為陰道。行陽道則旱,行陰道則潦。月借日為光,月生如仰瓦,則行陰道;如張弓則行陽道也明矣。

  《揮麈餘話》《延福宮曲燕記》: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醆面,如疏星澹月。

  《容齋隨筆》: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塗採石,因醉泛舟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雲:「陽冰試弦歌于當塗公,疾亟,草槁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又李華作《太白墓誌》亦雲:「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不足信。蓋謂與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西溪叢語》:杜甫《月》詩雲:「塵匣元開鏡,風簾自上鉤。」乃用沈雲卿《月》詩:「台前疑掛鏡,簾外自懸鉤。」

  月盈於朔望,消於朏魄,虛於上下,弦息於輝朒。

  《讀書雜鈔》:「月三日而成魄。」朱氏曰:「魄者,月之有體而無光處也。故《書》言『哉生明』」,「『旁死魄』,皆謂月二三日,月初生時也。凡言既生魄」,皆謂月十六日,月始闕時也。

  《鄉飲酒義》兩言月三日而成魄,則是漢儒專門陋學,未嘗讀《尚書》者之言耳。疏知其謬而曲徇之,故既言月明「盡而生魄。」又言「月二三日而生魄」,何相戾之甚邪。

  搜采異聞,錄《酉陽雜俎天咫篇》載月星神異數事。其命名之義,取《國語》楚靈王曰「是知天咫,安知民則」之說。其紀月中蟾桂,引釋氏書,言須彌山南面有閻扶樹,月過樹,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虛,水影也。予記東坡《鑒空閣》詩雲:「明月本自明,無心孰為境。掛空如冰鑒,寫此山河影。我觀大瀛海,巨浸與天」永,九州居其間。無異蛇盤鏡空水,兩無質,相照但耿耿。妄雲桂兔蟆,俗語皆可屏,正用此說。其詩在集中,題為《和黃秀才》。頃予遊南海,西歸之日,泊舟金利山下,登崇福寺,有閣枕江流,標為鑒空。正見詩牌揭其上,蓋當臨賦處也。

  「月盈至滿,謂之白分;月虧至晦,謂之黑分。白前黑後,合為一月。」又曰:「日隨月後行,至十五日覆月都虧,是名黑半;日在月前行,至十五日,俱足圓滿,是名白半。」《癸辛雜識》明皇遊月宮一事,所出亦數處。《異聞錄》雲:「開元中,明皇與申天師、洪都客夜遊月中,見所謂廣寒清虛之府,下視玉城嵯峨,若萬頃琉璃田,翠色冷」光相射,炫目素娥十余舞於廣庭,音樂清麗,遂歸制《霓裳羽衣》之曲。《唐逸史》則以為羅公遠,而有擲杖化銀橋之事。《集異記》則以為葉法善,而有「潞州城奏玉笛投金錢」之事。《幽怪錄》則以為遊廣陵非潞州事。要之皆荒唐之說,不足問也。

  《全唐詩話》:裴交泰《長門怨》雲:「自閉長門經幾秋,羅衣濕盡淚還流。一種蛾眉明月夜,南宮歌吹北宮愁。」範攄曰:「近日舉場詩尤新,章孝標《對月》雲:『長安一夜千家月,幾處笙歌幾處愁』。有類乎裴交泰。」

  徐彥伯為文,多變易求新,以月兔為魄兔,進士效之,謂之澀體《吹劍錄》:「月與日並明。」皆天子所敬事。而詞人墨客,以姮娥之說,吟謔嘲弄,極其褻狎。至雲:「一二初三四,蛾眉天上安。待奴年十五,正面與君看。」

  《雞林類事方言》:「月曰契。」〈黑隘切〉

  謝翱《月泉遊記》:「月泉在浦江縣西北二裡。故老雲:『其消長視月之盈虧。由朔至望,投梯其間,泉浸浸,浮梯而上,動盪芹藻,若江湖之浮舟,擁於下岸,視舊痕不減毫髮。由望至晦,置竹井傍,以常所落淺深為候,隨月之大小,畫痕竹上,當其日之數,旦而測之,水之落痕與石約,如竹之畫。視甃閑滯萍,枯青相半,殆類水』」退人家。日蒸氣濕,牆壁故在,而浮槎遊枿棲泊樹石,隱隱可記。

  《琅嬛記》八九:月中月輪外輕雲,時有五色下黃。每值此,則急呼女子持針線,小兒持紙筆,向月拜之,謂之「乞巧。」

  《玉堂漫筆》日所行謂之黃道,本無道,況色乎?曆家入算,姑以色標識之。黃色之中,日道居中故也。月行青、朱、白、黑者,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四方色也。《傳》曰:「朱道一出黃道南。」蓋指南陸而名之,不曰赤而曰朱,何也?赤道分南北之中,古今不易。南陸稱朱,所以避之也。

  黃道出入於赤道之內外,赤道橫而黃道斜,斜長於「橫,故黃道為之增。若赤道居中,黃道旁出,旁狹於中,故黃道為之減。」此自然之數也。

  日行黃道,月行九道。日月行相去最遠者二十四度,最近者六度。青道二,出黃道東;朱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黑道二,出黃道北。此其交也,必由於黃道而出入,故兼而言之,曰「九道」也。

  月行黃道內謂之「陰曆」,行黃道外謂之「陽曆」,東方青龍七宿謂之「東陸」,西方白虎七宿謂之西陸,南方朱雀七宿謂之南陸,北方元武七宿謂之北陸,總之二十八宿,而天體周矣。日行舒,月行速,當其同度,謂之「合朔。」舒先速後,近一遠三,謂之弦,相與為衡,分天之中謂之「望」,以速及舒,光盡體伏,謂之「晦。」

  凡日月無光曰「薄」,虧毀曰「蝕」,虹蜺曰「暈。」氣在日上曰「戴」,旁對曰「珥。」半環在旁向曰「抱,背」曰「背。」

  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此張衡《靈憲》「生魄生明」之說也。嘉靖戊戌九月望,在十六。十四日晨入朝,有事於太廟,見月西墜,而闕處向東南,此時日在寅宮矣。廿二日晨起,見月闕正向西周髀步,日自東而南,而西而北。穹天所論日繞辰極,沒西而還東,不出入地中,恐亦有理也。

  《林泉隨筆》:「余嘗遊婺州之屬邑,曰浦江,其地有泉,名曰月泉,其水晦日則涸,月生明則漸瀉出,未望則長,既望則滿。」

  《丹鉛總錄》:月中嫦娥,其說始於《淮南》及張衡《靈憲》,其實因常儀占月而誤也。古者羲和占日,常儀占月,皆官名也,見於《呂氏春秋》。《春秋左傳》有「常儀靡」,即常儀氏之後也,後訛為嫦娥,以「儀」、「娥」音同耳。《周禮注》「儀」「娥」二字,古皆音「俄」,易小象以失其義,葉信如何也?《詩》以「樂且有儀」,葉「在彼中阿」;《太玄》以「各遵其儀」,葉「不偏不」頗,《史記》徐廣注音檥船作俄。漢碑凡《蓼莪》皆作「蓼儀」,則嫦娥為「常儀」之誤無疑矣。每以語人,或猶未信。予曰:「小說載杭州有杜拾遺廟,有村學老題為杜十姨,遂作女像以配劉伶,人皆知笑。不知常儀之為嫦娥,即拾遺之為十姨也。」

  納甲之說,京房《易傳》有之。魏伯陽《參同契》曰:「三日出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兌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十六轉受統,巽辛見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東北喪其朋。節盡相禪與,繼體複生龍。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終。」其疏雲:「震象三日,月出於庚;《兌》象上弦,月見於丁;乾象望日,月滿於甲;《巽》象十六日,月虧于辛;《艮》象下弦,月消於丙;《坤》象晦日,月沒於乙。」此指二八月晝夜均平之時。

  若以曆法言,則晝夜有長短。若晝短日沒于申,則月合于申,望於寅矣。若晝長日沒於戌,則月合於戌,望於辰矣。十二月之中,三日之月未必盡見庚,十五日之月未必盡見甲。合朔有先後,則上下弦未必盡在八日、二十三日望晦未必盡在十五、三十日也。又虞翻《易傳》曰:「日月懸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象月出庚;八日《兌》,象月見丁;十五日《乾》象月盈甲壬;十六日旦,巽象月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三十日《坤》象月滅乙癸。晦夕朔旦則坎象水流戊;日中則離象火就己成戊。己土位而象」見於中,「納甲」之說,虞氏比《參同契》為備,而坎離戊己始有歸著,故詳記之。

  薛應旗《桐柏山志》:「重岩磐石,品峙,常有光如月,號石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