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月部匯考二(4)


  《論月光》

  太陽為萬光之原本,其體至實。

  光大小,因體虛實。如煉鐵之光,大於煉炭之光,鐵體實於炭也。

  其質極純,〈質不純者光亦不純則不能大〉其體為「《全球》曲面。」

  凡發光者,不論曲面直面,必須順平。若凹凸之面,不能發大光,稍有偏欹,光則相奪,亦不能大。

  故在《大圜》中為「大光」之獨體,月及經緯諸星之光,皆從稟受焉。〈月借日光古語則然〉何以明之?如月食甚時,地球隔太陽之光,露光極微,目所難見,一也;日食甚時,月在日與人目之間,月之下魄不受日光,人目見之則為黑色,二也。

  問:「月既無光,乃兩食甚時亦有淡光,此為何故?」曰:「體實無光,而能受光,而能發光。兩食之時,不受日光,而經緯諸星亦能映照,相受相發,因生微光矣。」

  月光有二:一為對日而發光,名曰「正光」;一為日光不至,而從所受之處相映發為微光,名曰「次光。」

  月受日光大半圖

  月受日光大半圖

  《月受日光大半圖說》。

  問:「月近日人見光小,遠日人見光大。何故?」曰:「月合朔時,外大半受光。」

  「日體大,月體小」,則日必照月之大半。

  人自下土止,視其內小半則無光,既而生明,所見漸大,至一象限則已見其受光之大半,故漸遠漸大也。

  何謂日照月之大半?如圖甲為日,乙為月,戊丁己丙兩光線切月體,從丙從丁向乙,作兩垂線,成戊丁乙己丙乙兩直角,則丁乙乙丙兩線不成一直線。何者?凡一直線截平行兩線,其內兩角並與兩直角等,反之,若兩直線不平行,即一端漸近,一端漸遠,其漸近內兩角,必大於兩直角。今設丁丙兩直角,則丁乙乙丙不能以一直線與乙為角,若從乙心作徑線,必在丁丙兩點之上,則丁庚丙必月周之大半矣。

  月近日受光之分大,遠日受光之分小。

  月體自無運動,曷知之人所恒見,斑駁之象,終古不易。

  月近日受光分大遠日受光分小圖

  月近日受光分大遠日受光分小圖

  《月近日受光分大遠日受光分小圖說》。

  「月朔時,上大半為明,下小半為魄,月望時,上小半為魄,下大半為明」,兩弦各明魄半也。如圖甲為日,乙丙丁戊為月,本天人在地為己。月或上或下,恒半為明,半為魄,從人目作視線,自見月距日近光小,距日遠光大。

  從「生明」以後漸長,生魄以後漸消,

  人止見月體之小半,人目一點也。從點作兩線,切一圈,兩切線之內,弧必圈之小半。〈如圖〉

  如上言,日照月得大半,人見月得小半,則定望前後各數刻,月猶能發全光,滿大半之限,然後魄生而光減,非若晦朔之間,一瞬即生明也。

  月去地有高卑人目所視有遠近圖

  月去地有高卑人目所視有遠近圖

  月去地有高卑,人目所視有遠近《圖說》。

  問:「日照月人見月各幾何數?」曰:「日月去地去人,各有高卑近遠不等。古法分月體周為三百六十度,折中推得日照月為一百八十一度六分度之一,人目見月為一百七十八度四分度之一,日照地為一百八十〇度二十五分半。」

  「月體地球」,其周分為三百六十度,與天等;

  如圖甲為日,乙為月,己為地,日月之視徑約等。〈月在最高日在最高沖〉人目在戊,則戊丙戊丁兩視線,定見月之丙庚丁弧,從月心乙向丙向丁,作乙丙乙丁兩垂線,成乙丁戊丙斜方形,從乙戊平分之,作乙丁戊直角形。

  形有丁戊乙角一十五分四十〇秒。

  日月視徑,並約為三十一分二十秒。

  即丁乙戊角,必八十九度四十四分二十〇秒,其丁庚為見月之半,弧倍之,得一百七十九度二十八分四十〇秒。

  若月徑為二十八分,則所見弧之小餘三十二分;若月徑為三十三分,則小餘二十七分。

  因上圖推合朔時日照丙辛丁弧,丙辛丁者,丙庚丁之餘也,是為一百八十〇度三十一分二十〇秒。

  用日距地之數及其比例,推得日照地為一百八十〇度二十五分三十六秒。

  月上下弦前後人所視有曲直線圖

  月上下弦前後人所視有曲直線圖

  月上下弦前後,人所視,有《曲直線圖說》。

  問「月生明後,其光曲抱月體,至上弦下弦明魄之界則為直線,望前望後,明魄之界,又為弧曲之線,何故?」曰:「月本球體,人目所見,似為平面,其理正如平儀。然儀之子午圈,可當月周,皆大圈也。儀之極分交圈,可當上下弦,明魄之界,皆直線也。儀之時圈可當太陰。

  每日距太陽漸長漸消,明魄之界,皆弧曲線也。凡儀」上大圈,皆分球為兩平分,其全見者獨子午圈耳。他諸圈皆半見半在儀之彼面,彼面者在月,則為上半球也。〈人所不見〉平儀曲線:〈即時線〉本是大圈斜絡於球,止見其半,故為不等。撱圈之半。

  人視之為「撱圈」,漸消漸長,故不等。

  月面《中明魄界》之弧曲線,本亦大圈,因其斜絡止見為半,亦不等撱圈之半也。

  其與平儀本理未能全合者,儀上圈皆分球為兩平分。此依上言,月受光者大半,不受者小半,則明魄之照界別成一小圈,為大圈之距等,而非月球之中圈。

  中圈必大圈也。分球為兩平分。人目所見之界,其直線則距等圈之似直線。〈本是圈也人視

  為直〉其弧曲線,則亦距等撱圈之半也。以此之故,朔後三四日,新月之兩端,能過半周之界。

  月光日所照與人所見時各不同圖

  月光日所照與人所見時各不同圖

  月光日所照與人所見時《各不同圖說》。

  問:「月行每日去離太陽約十二度等也。然朔前後光魄消長之分數少,兩弦前後消長之分數多,望前後複少。人於定望前後一二日見月光如不易,何故?」曰:「月禮本圓,圓面之上必有兩圈,皆為明魄之界,一為日所照之界,一為人所見之界,兩圈于定朔時相合為一。」〈照與見相反〉定望時亦合為一。〈照與見相同〉過朔望,漸相離。

  如兩交圈結於兩極,漸展漸離相離之處,若黃赤二道之距遠度也。

  兩界圈之距間,則人所見月體有光之分也。以此推之,人目所見為球之正面,如平儀之極分交圈也。兩界合圈,在球之側面,如平儀之子午圈也。初日相離距度若干,人側視之則見少;如時圈之近子午度分等,人側視之則見狹。兩弦時距度亦若干,人平視之則見多,如時圈之近極分圈度分等,人平視之則見廣也。故朔望之消長非少而見少,兩弦之消長非多而見多也。如圖甲為日,乙為地,丙為月,丁丙戊庚為人所見月之半,己丙庚丁為日所照月之半,丁庚為兩界之距間,即本時人見月體有光之面也。

  從目日及月心,作甲乙丙三角平面平分月體則己丁庚戊為圓面。

  甲乙丙角形有甲乙。〈日距地心〉約一千二百地半,徑,有乙、丙。〈月距地心〉約六十地半徑,又有甲乙丙角,為月距日之度。〈試作癸子弧即得乙角之度〉求丙甲乙角設月距日之乙角,為四十度算,得一度五十五分,以並四十度,得四十一度五十五分。又引長乙丙戊,甲丙辛外角,即與丁丙庚角等。

  庚丁壬丁壬辛,皆四分之一,各減共用之,丁壬,其兩餘等。

  甲、丙辛外角與相對之兩內角等,即丁庚弧亦與兩內角等,則月距日四十度。人所見月體有光之分,約得四十二度。

  言「約」者,未定之辭也。如上論月體明魄兩界圈似大圈,而實距等圈則有差。又約月距地為六十地半徑,然時多時少,日距地為一千二百地半徑,亦時多時少。又月經度距日四十度,或在南或在北,亦有差,是故約言之。

  若測得月體明魄兩界之比例,可推月距日之度,即上《圖說》反用之。

  每日月面光界圖

  每日月面光界圖

  每日月面《光界圖說》。

  欲圖某日之月光界,先求月距太陽若干度分,次依上法求月面半徑上明魄界若干度分,從兩極。

  月面上兩極定為過白道,兩極之大圈線,或與白道為直角。

  作撱圈之半,乃本日所見月面有光之界也。若未至九十度,光作角形,若過九十度,作未成圓形。如圖甲丙為月之兩極,丁戊為明魄之界,甲戊丙線為本日之月光界,甲戊丙丁為兩角之形,甲戊丙乙為未成圓形。

  用上法推凡日光界為全徑。

  十分之一,距日二十六度;
  十分之二,距日四十度半。
  十分之三,距日六十度;
  十分之四,距日七十二度半。
  十分之五,距日九十度弦也;

  十分之六,距日一百〇七度半。
  十分之七,距日一百二十度;
  十分之八,距日一百三十五度半。
  十分之九,距日一百五十四度。
  滿十分距日一百八十度,望也。

  以上數依《目測》為定。若推算當求月高卑,求白道緯度,當有微差。

  月望光色中邊有淺深圖

  月朢光色中邊有淺深圖

  《月望光色中邊有淺深圖》說。

  問:「月望時,中心光色稍淺,四周光色特深,何故?」曰:「月體圓,中心體一分發光一分,四周體三分發光一分。

  一分者,所受日光少,故發光淺;三分者,所受日光多,故發光深。」如圖甲為月體,乙為目,見月之角,從角分為十分,中一分見月週一十一度有奇,旁一分見月週二十五度有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