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日部雜錄(1) |
|
《易經·離》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說卦傳》:「雨以潤之,日以晅之。」〈大全〉蔡氏曰:「潤則物滋,晅則物舒,二者言長物之功也。」 《詩經邶風若葉篇》:「雝雝鳴雁,旭日始旦。」〈朱注〉「旭」,日初出貌。《昏禮》納採用雁,親迎以昏,而納釆請期以旦。 《衛風定之方中篇》:「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伯兮篇》:「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王風君子于役》篇:「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齊風東方之日》篇:「東方之日兮。」 《檜風·羔裘》篇:「日出有曜。」 《豳風·七月》篇:「春日載陽。」〈又〉春日遲遲, 《小雅·天保》篇:「如日之升。」〈注〉升,出也。日始出而就明。 《四月》篇:「秋日淒淒。」〈又〉冬日烈烈。 《大雅·公劉》篇:「既景乃岡,相其陰陽。」 《禮記·曾子問》:「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 《左傳》: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注〉《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 《易乾鑿度》日:離火宮,正中而明,二陽一陰,虛內實外,明天地之目。《萬形經》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溫。」燠行南時大煆,行北時嚴殺,順太陽,實際引數暖暵萬物,形以《鳥離》,燭龍四方,萬物向明,承惠煦德實而遲重。聖人則象,月即輕疾,日即凝重,天地之理然也。 《稽覽圖》:「日者,陽德之母也。」 《尚書考靈耀》:「日有九光,光照四極。」〈又〉日出於列宿之外,萬有餘裡。 《春秋》內事,陽燧見日,則然而為火。 《孝經援神契》:「日中則光溢。」〈又〉日神五色,明照四方。 《三墳書》山,墳象君日。 《形墳》日天中道。〈又〉日地圜宮。〈又〉陽形日,天日照明,地日景,隨,日月從朔,山日沉,西,川日流光,雲日蔽,霠,氣日昏蔀。〈又〉日月代明。〈又〉《日山危峰》。〈又〉《日川湖》:〈又〉日雲:《赤曇》。〈又〉日氣晝圍。 《管子四時篇》:「南方曰日,其時曰夏,其氣曰陽,陽生火與氣,其德施捨修樂,其事號令,賞賜賦爵,受祿,順鄉,謹修神祀,量功賞賢,以動陽氣,九暑乃至,時雨乃降,五穀百果乃登,此謂日德。日掌賞,賞為暑。」 《樞言》篇:「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 《家語》:「楚王過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范子計然》:「日者寸也,寸者制萬物陰陽之長短也。」〈又〉日者,火精也。火者外景,主晝居。晝而為明處,照而有光。〈又〉「日者行天」,日一度,終而複始,如環無端。 《屍子》:「聖人以日光盈尺,光滿天下,聖人居室而所燭,彌綸六合。」〈又〉「聖人身猶日也。」夫日圜尺,光盈天地。聖人之身小,其所燭遠矣。〈又〉「火在井中」,不能燭遠。日在足下,不可以視近。君子于國也,猶天之有日,居不高則不明,視不尊則不遠。 《韓非子》:「龜咽日氣而壽,故養生者服日華,所以效之。」《呂子有始篇》:「白民之南,建水之下,日中無影,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漢書·西域傳》:「自條支乘水西行,可百餘日,近日所入,雲烏弋地暑熱,莽平。」 賈誼《新書修政語》湯曰:「學聖王之道,譬其如日;靜居而獨思,譬其若火。夫舍學聖之道而靜居獨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然可以小見,不可以大知。」 周文王問於粥子曰:「君子將入其職,則其於民何如。」對曰:「君子將入其職,則其於民也旭旭然,如日之始出也;既入其職,則其於民也暯暯然如日之正中也;既去其職,則其於民也暗暗然,如日之已入也。故君子將入而旭旭者,義先聞也;既入而暯暯者,民保其福也;既去而暗暗者,民失其教也。」文王曰:「受命矣。」《韓詩外傳》,「桀謂伊尹曰:吾有天下,猶天之有日也。」《淮南子說山訓》:「拘囹圄者,以日為修;當死市者,以日為短。日之修短有度也,有所在而短,有所在而修也,則中不平也。」 《主術訓》:「冬日之陽,夏日之陰,萬物歸之,而莫使之然。」《說苑》師曠對晉文公曰:「少而學者,如日出之光;壯而學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學者,如炳燭夜行。」 《揚子五百篇》:「赫赫乎日出之光」,群目用之也;「渾渾乎聖人之道」,群心用之也。 《太玄經》:「日一北而萬物生,日一南而萬物死。」 《參同契》:「汞日為流珠,青龍與之俱。」 張衡《靈憲》:「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象烏而有三趾,陽之類,其數奇。」 《日》宣明於晝,納明於夜。 《說文》: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從日一,象形。曈曨,日欲明也。胣日行暆暆也。昫,日出溫也;昕,日將出也;昭,日明也;暘,日出也;昌,日光也;升,日上也;晷,日景也;暜,日無色也;皓日出也;晛,日見也。𣉘日無光也。「晹日」「覆雲」暫見也。「暗日」無光也。《昳日》。昃也。「旭日旦出」,兒昵日近也。昃日西在西方,時側也。 劉歆《三統曆》說:「三五相包而生,天統之正,始施於子半,日萌色赤,地統受之于醜初日肇化而黃,至醜半日牙化而白。人統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 《後漢書·袁紹傳》:公孫瓚曰:「曠若開雲見日,何喜如之!」《劉陶傳》:「陶上疏曰:『臣敢吐不時之義於諱言之朝,猶冰霜見日,必至消滅』。」 應劭《漢官儀》,「泰山東南岩名日觀,日觀者,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長三丈。」 《抱樸子·廣譬》篇:「日不入則燭不明。」 《博物志》:「削木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於後承其影,則得火。」 《古今注》:「鷓鴣嘗向日而飛。」 《世說》扶南蔗一丈三節,見日即消。 《劉子遇不遇》篇:「春日麗天,而隱者不照。」 《北史崔浩傳》:「時方士祁纖奏立四王,以日東西南北為名,欲以致禎吉,除災異。詔浩與學士議之。浩曰:先王建國,以作藩屏,不應假召其福。夫日月運轉,周曆四方,京師所居,在於其內。四王之稱,實奄邦畿,名之則逆,不可承用。」 《酉陽雜俎》:「仙藥炎山夜日。」 《續博物志》:日有九道,故《考靈曜》雲:「萬世不失九道。」鄭注引《河圖帝覽嬉》雲:「黃道一,青道二,出黃道東;赤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黑道二,出黃道北。日春,東從青道;夏、南從赤道;秋西從白道;冬、北從黑道。」《全唐詩話》:黃蘗山僧希運曰:「上乘之印,唯是一心,更無別法。心體一空,萬緣俱寂。如大日輪,升於虛空,其中照耀,淨無纖埃。」 《玄真子·鸑鷟篇》:日之耀昭然曰:「煌煌乎陽,陽乎歟,晶晶乎之,熒熒乎歟,杲杲曈曈,炎炎赫赫,光天照地,流金鑠石,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歟。」 《遼史·禮志拜日儀》:皇帝升露臺,設褥,向日再拜。上香,門使、通閣使或副應拜,臣僚殿左右階陪位再拜。皇帝升坐奏牓訖,北班起居畢,時相已下通名再拜。不出班,奏「聖躬萬福」,又再拜,各祗候。宣徽已下橫班同。 諸司合門北面先奏事,餘同。教坊與臣僚同。 《方物略記》:「素花碧葉,浮秀波面,日中則向,日入還斂。」〈注〉右朝日蓮花,色或黃或白,葉浮水上,翠厚而澤,形如菱花差大。開則隨日所在,日入輒斂,而自藏于葉下,若葵藿向太陽之比。 《歸田錄》:寇萊公在中書,與同列戲雲:「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的對。 《易潛虛昧》二爻:「日匿其光,傒於東方」,「日匿其光」,日未曜也。 昭六爻:「日麗於天」,萬物粲然。日麗於天,無不照也。 《夢溪筆談》:退之《城南聯句》首句曰:「竹影金鎖碎。」所謂金鎖碎,乃日光耳,非竹影也。 《東坡志林》:「菱、芡皆水物,菱寒而芡暖者,菱開花背日,芡開花向日故也。」 《物類相感志》:「凡日無光,則日烏不見,日烏不見,則飛烏隱竄。」 《觀日玉》大如八寸鏡,明徹如琉璃映日,觀見日中宮殿,皎然分明。 《西溪叢語》:柳子厚詩雲:「空齋不語坐高舂。」薛能詩雲:「隔江遙見夕陽舂。」或雲見舂米,大非也。《淮南子》雲:「日至於虞淵,是謂高舂。」注雲:「虞淵,地名,高舂時始成民碓舂時也。至於連石,是謂下舂。」注雲:「連石,西山名。言將暝,下民悉舂,故曰下舂。」 《漢制考》翣柳。注《書》曰:「分命和仲,度西曰柳穀。」疏:濟南伏生書傳文。度亦居也。柳者,諸色所聚,日將沒,其色赤,兼有餘色,故雲「柳穀。」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