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日部紀事(2)


  《唐書·李程傳》:「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孫也。擢進士、宏辭,賦日五色,造語警拔,士流推之。」

  程為翰林學士,學士入署,常視日影為候。程性孏,日過八磚乃至,時號「八磚學士。」

  《北夢瑣言》:「李相程以日五色賦擢第,為河南尹,日試舉人。浩虛舟行,卷中有《日五色賦》,李相大驚,慮掩其美。伸覽之次,伏其才麗,至末韻『侵晚水以芒動,俯寒山而秀髮。李相大咍曰:『李程賦且在瑞日,何為到夜秀髮』。由是浩賦不能淩邁』。」

  《唐書·賈循傳》:循從子隱林為永平兵馬使,當入衛,屬朱泚難,率眾扈行在。德宗見隱林,偉其貌,問家世,答曰:「故范陽節度副使循,臣從父也。」帝異之,引至臥內,以手板畫地,陳攻守計,即奏曰:「臣嘗夢日墜,以首承之。」帝曰:「非朕耶?」乃令糾察行在。

  《雲仙雜記》:元稹為翰林承旨,朝退行鐘廊,時初日映九英梅隙,光射稹有氣勃勃然。百僚望之曰:「豈腸胃文章映日可見乎?」

  韓愈刺潮州,嘗暑中出《張皂蓋》而歸,喜曰:「此物能與日輪爭功,豈細事耶?」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僕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雲仙雜記》:鄧寅廬墓,墳土未乾,日影為之不移。

  《宣室志》:楊炎未仕時,夢陟高山巔,仰見瑞日在咫尺,舉手捧之。解者曰:「此登相位而輔人君之祥。」後果葉鄭光。會昌六年,夢自禦大車中載瑞日,光燭天地,自執靷行通衢中,月余,拜尚書淄青節度。

  徐鉉《稽神錄》:偽吳毛貞輔累為邑宰,應選之廣陵,夢吞日,既寤,腹猶熱。以問侍御史楊廷式,楊曰:「此夢至大,非君所能當。若以君而言,當得赤烏場官也。」果如其言。

  《五代史》:「契丹貴日,每月朔旦東向而拜日。」

  《遼史太祖本紀》:太祖母宣簡皇后簫氏,夢日墮懷中,有娠,乃生帝《庚溪詩話》:藝祖皇帝嘗有詠日詩曰:「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萬國明。」大哉言乎!撥亂反正之心,見於此詩矣。又竊聞上微時,客有詠初日詩者,語雖工而意淺陋,上所不喜。其人請上詠之,即應聲曰:「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蓋本朝以火德王天下,及上登極,僭竊之國以次削平,混一之志先形於言,規模遠矣。

  宋太祖時,王師圍金陵,唐使徐鉉來朝,盛稱其《主秋月》之篇,為天下傳誦。太祖大笑曰:「寒士語,吾不道也。

  吾微時自秦中歸,醉臥田間,覺而日出,有句雲:『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萬國明』」,鉉大驚,上殿稱壽。

  《話腴》藝祖微時《日詩》雲:「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國史潤飾之雲:「未離海底千山黑,才到天心萬國明。」文氣卑弱,不如元作。

  《宋史·甯宗本紀》:「甯宗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為恭王,慈懿夢日墜於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乾道四年十月丙午,生於王邸。」

  《後妃傳》:「李賢妃,真定人,乾州防禦使英之女也。太祖聞妃有容德,為太宗聘之。開寶中,封隴西郡君。太宗即位,進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元王佐。妃嘗夢日輪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體,驚而悟,遂生真宗。」

  《苗訓傳》:訓,河中人,善天文占候之術。仕周為殿前散員右第一直散指揮使。顯德末,從太祖北征,訓視日上複有一日,久相摩蕩,指謂楚昭輔曰:「此天命也。」夕次陳橋,太祖為六師推戴,訓皆預白其事。既受禪,擢為翰林天文。

  《揮麈前錄》:太平興國六年,詔遣王延德、白勳使高昌。

  雍熙元年,延德等敘其行程來上,雲:「曆樓子山,無居人,行砂磧中,以日為占,旦則背日,暮則向日,日下則止。又行望月亦如之。」

  高昌,即西州也,「地無雨雪而極熱,每盛暑,人皆穿池為穴以處,飛鳥群萃河濱,或起飛即為日氣所爍,墜而傷翼。」

  《夢溪筆談》:熙寧六年,有司言日當蝕。四月朔,上為徹膳,避正殿,一夕微雨,明日不見日蝕,百官入賀,是日有皇子之慶。蔡子正為樞密副使,獻詩一首,前四句曰:「昨夜熏風入舜韶,君王未禦正衙朝。陽輝已得前星助,陰沴潛隨夜雨消。」其敘四月一日避殿皇子慶誕,雲「陰不見日蝕」四句盡之,當時無能過之者。

  《聞見前錄·海妙言》:嘗觀仁宗二十許歲時,祀南郊回,坐金輦中,日初出,面色與金光相射,真天人也,因以記之。

  《聞見後錄》:客有雲:「昔罷兗州掾曹,與一二友人祠岱岳,因登絕頂,行四十裡,宿野人之廬,前有藥灶,地多鬼箭、天麻、元參之類。約五鼓初,各杖策而東,僅一二裡,至太平頂,叢木中有真廟東封壇遺址,擁褐而坐,以伺日出。久之,星斗漸稀,東望如平地,天際已明,其下則暗。又久之,明處有山數峰,如臥牛車蓋之狀,星」鬥盡不見,其下尚暗。初意日當自明處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輪湧出,正紅色,騰起數十丈,半至明處,卻半有光,全至明處,卻全有光,其下亦尚暗。日漸高,漸變色,度五鼓三四點也。

  辟寒晁堯民端仁,嘗得冷疾,無藥可治,惟日中炙背遂愈。

  《侯鯖錄》:「東坡嘗言鬼詩有佳者,誦一篇雲:『流水涓涓芹吐芽,織烏西飛客還家。深村無人作寒食,殯宮空對棠梨花』。」嘗不解織烏義,王性之少年博學,問之,乃雲:「織烏,日也,往來如梭之織。」

  《鐵圍山叢談》:冠禮肇于古,國初草昧未能行,因循至政和始講焉。是時淵聖皇帝猶未入儲宮也。初以皇長子而行冠禮,於是天子禦文德殿,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禮。是日方樂作行事,而日為之重輪也。

  《傳燈錄》有老僧見日影透窗間百丈,惟政師曰:「窗就日耶?日就窗耶?」

  《家世》「舊聞楚公使遼歸,攜所得貔至京師。先君言猶記其狀如大鼠而極肥腯,甚畏日,偶為隙光所射輒死。」

  宋濂《處州神仙宅碑》:處士之州,並城三裡,有山曰少微,山之下有觀曰紫虛。宋南渡後,仙翁章思廉自遂昌紫極壽光宮來隱觀中,蓬首垢面,日初升輒東向吐納,凝然澄坐,久之絕粒,形神分合,人莫測其變幻。

  《道山清話》:何斯舉作《黃綿襖子歌》,其序言正月大雨雪,十日不已,既晴,鄰里相呼負日,曰「黃綿襖子出矣。」《名畫錄》:「杜子瓌者,成都人也。擅於賦采,拂淡偏長,唯攻佛像。王蜀時,於龍華泉東禪院畫毗盧佛,據紅日輪,乘碧蓮花座。每誇同輩,某妝此圓光,如日初出,淺深瑩然,無筆玷之跡。」《金史·宣宗本紀》:「貞佑元年閏月戊辰朔,拜日于仁政殿,自是每月吉為常《宗室傳》:「爽封榮王,改太子太師。顯宗長女鄴國」公主下嫁烏古論誼,賜宴慶和殿,爽坐西向,迎夕照,面發赤似醉。上問曰:「卿醉耶?」對曰:「未也。臣面迎日色,非酒紅也。」上悅。

  《元史·世祖昭睿順聖皇后傳》:「世祖帽舊無前簷,帝因射日,色炫目,以語後,後即益前簷,帝大喜,遂命為式。」《石抹也先傳》:「石抹也先者,遼人也。其祖庫烈兒誓不食金祿,率部落遠徙。年九十,夜得疾,命家人候日出則以報,及旦,沐浴拜日而卒。」

  《楊奐傳》:奐母嘗夢東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筆授之,已而奐生,其父以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奐。」《鐵哥術傳》:王方以絳蓋鄣日而坐,及聞野裡術議事,喜見顏色,稱善久之,既退,撤其蓋送之十裡。

  《土哈傳》:「欽察國去中國三萬餘裡,日暫沒即出。」《異域志》:「沙弼茶國向無人至者,祖葛尼曾到,因立文字。其國系日西沒之地,至晚,日入聲若雷霆。國王每于城上聚千人,吹角、鳴鑼、擊鼓,混雜日聲,不然則小兒驚死。」

  《已瘧編》:莫月鼎者,道士也。嘗與客遊西湖,烈日熱甚,莫曰:「吾借一傘遮陰。」乃向空噓氣,忽黑雲一片,隨而覆之。

  《列朝詩集》:「梵琦字楚石,小字曇曜,象山人。族姓朱氏。

  母夢日墮懷中而生,繈褓中有神僧見之曰:『此兒佛日也。他日當振揚拂法,照曜濁世』。因以曇曜字之。九歲,趙文敏公見而異之,為鬻僧牒得度,得法於徑山元叟端和尚,帝師錫號曰『佛日普照慧辯禪師』。」《明外·史陳友定傳》:「張士誠以書幣征故左司員外郎楊乘」於松江。乘具酒醴告祖禰,顧西日晴明,曰:「人生晚節如是足矣。」夜分,自經死。

  《已瘧編》洪武中有胡僧善相,見袁庭禮,欲授其術。乃令袁視日,久之雜以黑白豆,令揀之,袁目不眩,遂以其術傳之。

  楊慎:《遊點蒼山記》:嘉靖庚寅,約同中溪李公為點蒼之遊。二月壬戌,至鶴頂寺,松竹蔭軒,洱波在席,相與趺坐酌酒,時夕陽已沈,西山缺處猶露日影,紅黃一線,本細末寬,自山而下,直射洱波。僧曰:「此即鴛浦夕陽也。」餘波皆碧,獨此處日光湧金,時有鴛鴦群浴。今則網罟太密,此景時有時無,不常然也。曰:「但觀于湧金流采,已自勝耳。」癸巳北渡兩澗,乃至無為寺,聞北岡有元世祖駐蹕台,後人屋之。方至其處,大雨忽至,遂趨屋下避雨,軒窗洞豁,最堪遊目。則見滿川烈日,農人刈麥。予曰:「異哉!何晴雨相兼也?」中溪曰:「此點蒼十景之一,所謂晴川秧雨者是也。」每歲五月,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時時放晴,故刈麥揷秧,兩無所妨。世傳「觀音大土授記」而然。

  《甲乙剩言》:餘嘗宿絕頂光相寺,于時早秋,曉起遠望,寒冽不減嚴冬,為體戰齒鬥不能止。時寺雞三號耳,殘月猶在,遠見西極荒垂,有一點尖明若火光者,因以問僧,僧雲:「此天竺雪山,為初日所照也。」始亦未信,頃之日出,而此山隱隱炫耀天際。已而日色遍滿大千,則山光不復明矣,但見一粉堆耳。

  潘之恒《當湖記》:「悠然亭北曰鸚鵡洲,而弄珠扆其北。」余以仲冬閏月平旦登樓,日出東方,當九溪之南首,白沃最北口也。日初出,吐半規,與水中影合而成璧,出水面則為連環,而浮光萬點,政如倒景。

  《宛署雜記》:「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觕如椎,因以蔔女之巧。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