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七政部總論(1) |
|
▼《北史·高允傳》 允與司徒崔浩述成《國記》。時浩集諸術士,考校漢元以來日月薄蝕、五星行度,並譏前史之失,別為《魏曆》以示允。允曰:「善言遠者,必先驗於近。且漢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東井,此乃曆術之淺事。今譏漢史而不覺此謬,恐後之譏今,猶今之譏古。」浩曰:「所謬雲何?」允曰:「按《星傳》,金、水二星常附日而行。冬十月,日旦在尾、箕,昏沒于申南,而東井方出於寅北,二星何因背日而行?是史官欲神其事,不復推之於理。」浩曰:「欲為變者何所不可?君獨不疑三星之聚,而怪二星之來?」允曰:「此不可以空言爭,宜更審之。」時坐者鹹怪,唯東宮少傅遊雅曰:「高君長於曆,當不虛言也。」後歲餘,浩謂允曰:「先所論者,本不經心。及更考究」,果如君語。以前三月聚于東井,非十月也。又謂雅曰:「高允之術,陽源之射也。」眾乃嘆服。允雖明于歷數,初不推步,有所論說。惟遊雅數以災異問允,允曰:「昔人有言,知之甚難,既知複恐漏泄,不如不知也。天下妙理至多,何遽問此。」雅乃止。 ▼宋,張子《正蒙·參兩篇》 「地純陰凝聚於中,天浮陽運旋於外,此天地之常體也。恒星不動,純系乎天,與浮陽運旋而不窮者也。日月五星,逆天而行,並包乎地」者也。地在氣中,雖順天左旋,其所系辰象,隨之,稍遲則反移徙而右耳。間有緩速不齊者,七政之性殊也。月,陰精,反乎陽者也,故其右行最速。日為陽精,然其質本陰,故其右行雖緩,「亦不純系乎天。」如恒星不動,金水附日,前後進退而行者,其理精深,存乎物感可知矣。鎮星地類,然根本五行,雖其行最緩,亦不純系乎地也。火者亦陰質為陽萃焉,然其氣比日而微,故其遲倍日。惟木乃歲一盛衰,故歲曆一辰。辰者,日月一交之次,有歲之象也。 凡圜轉之物,動必有機,既謂之機,則動非自外也。古今謂天左旋,此直至粗之論爾,不考日月出沒、恒星昏曉之變。愚謂在天而運者,惟七曜而已。恒星所以為晝夜者,直以地氣乘機左旋於中。故使恒星河漢因北為南,日月因天隱見,太虛無體,則無以驗其遷動於外也。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全書·天度》 天最健,一日一周而過一度,日之健次於天,一日恰好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但比天為退一度,月比日大,故緩,比天為退十三度有奇。但曆家只算所退之度,卻雲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此乃截法,故有日月五星右行之說,其實非右行也。橫渠曰:「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此說最好。《書》疏《璣衡禮疏》「星回於天」,《漢志天體》沈括《渾儀議》皆可參考。 《曆法》,蔡季通說「當先論天行,次及七政」,此亦未善。要當先論太虛,以見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一定位,然後論天行,以見天度加損虛度之歲分。歲分既定,然後七政乃可齊耳。 ▼《山堂考索·總論七政之運行》 「爰自混元之初,七政運行,歲序變易,有象可占,有數可推,由是《歷數》生焉。夫日月星辰,有形而運乎上者也;四時六氣,無形而運乎下者也。一有一無,不相為侔,然而二者實相檢押,以成歲功。蓋!日窮於次,月窮于紀,星回於天,此有形之運于上而成歲者也。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此無形之運于下而成歲者也。混元之初,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自此運行,迨今未嘗復會。如合璧連珠者,何也?蓋:七政之行,遲速不同,故其復會也甚難。日之行天也,一歲一周;月之行天也,一月一周;歲星之周也,常以十二年;鎮星之周也,以二十八年;熒惑之周也,以二年。 惟太白、辰星附日而行,或速則先日,或遲則後日。遲而後日,昏見西方,速而先日,晨見東方。要之,周天僅與日同,故亦歲一周天焉。夫惟七政之行不齊如此,此其難合也。」世之觀漢史者,見其論《太初曆》之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而遂以為五星聚于太初之元年。殊不知此乃論《太初曆》之周密。推原上至於混元之初,其數之精,無有餘分,故有是言。在《太初》之年,實未嘗如合璧、如連珠也。何以言之?五星之會,常從鎮星,五星之行,鎮星最遲,故諸星從之如會。以曆考之,漢高祖之元年,五星聚于東井,蓋,鶉首之次也。自高祖元年至太初元年,凡百有年也,鎮星二十八年而一周。當是之時,鎮之周天,蓋以三周,而複行半周有餘,凡八次矣。進在《元枵》之次,「安得有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起於《牽牛》之初乎?」 ▼熊氏經說·《左傳》襄昭間所言歲星與天官書及今曆家算木星各不同 襄二十八年「春,無冰。梓慎曰:『今茲宋、鄭其饖哉!歲在星紀,而淫於元枵』。」注引襄十八年,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謂是年歲星在亥。自襄十八年至二十八年行十一宮,當在星紀,如《左氏》之法。是歲星午年在亥,未年在戌,申年在酉,酉年在申,戌年在未,亥年在午,子年在巳,醜年在辰,寅年在卯,卯年在寅,辰年在醜,巳「年在子」;襄十八年丙午,據今曆家《躔度約法》,則午年木星在辰;依《史記·天官書》,則午年當在酉;襄二十八年丙辰,據今曆家《躔度約法》,則辰年木星在午;依《史記·天官書》,則辰年當在亥。皆與《左氏》言歲星不同。又如昭九年書「夏四月,陳災。」《左傳》鄭裨灶曰:「五年陳將複封,封五十二年而亡。歲及鶉火而陳卒亡,故曰五十二年。」本注:「是年在《星紀》。歲五及大樑而陳複封,自大樑四年而及鶉火。」又曰:「週四十八年,凡五及鶉火。」愚按:昭公八年,楚滅陳,九年戊辰,據今曆家躔度約法,辰年木星在午,依《史記·天官書》,則辰年當在亥,《左氏》說歲星自為一家。昭九年戊辰,歲在星紀,正如襄二十八年丙辰,歲在星紀。 所謂五十二年者,當哀公十二年。戊午不見,陳亡,是年楚公子結伐陳,吳救陳,未嘗亡也。又如昭三十二年,辛卯伐越,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吳乎?越得歲而吳伐之。」本注:「此年歲在星紀。星紀,吳、越之分,歲星所在,其國有福。」按:十二星本無吳,止有越。以《左氏》歲星例推之,卯年當在寅,而淫「于星紀者也。」據今曆家算木星約法,則卯年當在未;依《史記·天官書》,則卯年當在子。愚嘗觀天象而證之,則曆家所算木星,乃歲星之昏見者也;《天官書》所言歲星,乃歲星之晨見者也,各有其星在焉。昏見者,先他星而出,晨見者,後他星而入。恒以寅年寅月,卯年卯月。〈餘年依例〉朝昏候之可見,皆謂歲星,惟《左氏》所言,未知為何星。又如王猛克壺關之年,當海西公太和五年庚午,申引謂福德在燕,趙秋謂天道在燕,當時秦太史論彗星,亦雲,「尾箕,燕分」,然午年歲星不在尾箕之分。又如吳救陳伐晉,言「歲鎮守鬥,福德在吳」,當秦世祖建元十八年壬午,亦不當在吳越之分。此時所謂歲星,與《左傳》午年在亥之例又不同,必有至當之說,以俟知天道者。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