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
陰陽部總論二(1) |
|
宋·邵子·皇極經世 《觀物內篇》 「物之大者,無若天地」,然而亦有所盡也。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乾坤謂之物」,則天地亦物也。天地有物之大者耳。 「天之大陰陽」盡之矣。地之大《剛柔》盡之矣。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天地之道,不過陰陽柔剛而已。 「陰陽盡而四時成焉」,「剛柔盡而四維成焉。」 陰陽消長而為寒暑,一寒一暑,而四時成焉。 又 「天生於動者也,地生於靜者也。一動一靜交,而天地之道盡之矣。動之始則陽生焉,動之極則陰生焉。一陰一陽交,而天之用盡之矣。靜之始則柔生焉,靜之極則剛生焉,一剛一柔交,而地之用盡之矣。」動之大者謂之太陽,動之小者謂之少陽,靜之大者謂之太陰,靜之小者謂之少陰,太陽為日。 日者,至陽之精也。故太陽為日,在地則為火。 太陰為月。 月者,至陰之精,得日氣而有光,故太陰為月,在地則為水。 少陽為星。 星者,日之餘,有光而現,故「《少陽》為星,在地則為石。」 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之矣。 辰者天之土,不見而屬陰,故「少陰為辰,在地則為土。」 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盡之矣。 《觀物外篇》 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下交于陰,陰上交于陽。四象生矣。」 一氣分而為陰陽,判得陽之多者為天,判得陰之多者為地。是故陰陽半而形質具焉,陰陽偏而性情分焉。形質又分,則多陽者為剛也,多陰者為柔也。性情又分,則多陽者陽之極也,多陰者陰之極也。 無極之前,陰合陽也。有象之後,陽分陰也。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父。故母孕長男而為《複》,父生長女而為《姤》,是以陽始於《複》,陰始於《姤》也。 性非體不成,體非性不生。陽以陰為體,陰以陽為體。 動者性也,靜者體也。在天則陽動而陰靜,在地則陽靜而陰動。性得體而靜,體隨性而動,是以陽舒而陰疾也。 陽不能獨立,必得陰而後立,故陽以陰為基;陰不能自見,必待陽而後見,故陰以陽為唱。陽知其始而享其成,陰效其法而終其勞。 陽能知而陰不能知,陽能見而陰不能見也。能知能見者為有,故「陽性有而陰性無也,陽有所不遍而陰無所不遍也。陽有去而陰常居也,無不遍而常居者為實,故陽體虛而陰體實也。」 「自下而上謂之升,自上而下謂之降。」升者,生也,降者消也。故「陽生於下而陰生於上,是以萬物皆反生。陰生陽,陽生陰,陰複生陽,陽複生陰,是以迴圈而無窮也。」 陽交于陰,而生蹄角之類也。剛交於柔,而生根荄之類也。陰交于陽,而生羽翼之類也。柔交於剛,而生枝幹之類也。 葉,陰也。「華實」,陽也。枝葉軟而根幹堅也。 體必交而後生,故陽與剛交而生心肺,陽與柔交而生肝膽,柔與陰交而生腎與膀胱,剛與陰交而生脾胃,心,目生膽生耳,脾生鼻,腎生口,肺生骨,肝生肉,胃生髓,膀胱生血。 陽消則生陰,故日下而月西出也。陰盛則敵陽,故日望而月東出也。 月晝可見也,故為陽中之陰;星夜可見也,故為陰中之陽。 「天以剛為德,故柔者不見,地以柔為體,故剛者不生。」是以震《巽》,天之陽也,地陰也,有陽而陰效之,故至陰者辰也,至陽者日也,皆在乎天,而地則水火而已。是以地上皆有質之物,陰伏陽而形質生,陽伏陰而性情生,是以陽生陰,陰生陽,陽克陰,陰克陽。陽之不可伏者,不見於地,陰之不可克者,不見於天,伏陽之少者,其體必柔,是以畏陽而為陽所用。伏陰之多者,其體必剛,是以禦陽而為陰所用。故「水火動而隨陽,土石靜而隨陰」也。 「陽生陰,故水先成,陰生陽,故火後成。」陰陽相生也,體性相須也。是以陽去則陰竭,陰盡則陽滅。 陽得陰而為雨,陰得陽而為風,剛得柔而為雲,柔得剛而為雷。無陰則不能為雨,無陽則不能為雷。雨柔也而屬陰,陰不能獨立,故待陽而後興。雷剛也,屬體,體不能自用,必待陽而後發也。 天之陽在南而陰在北,地之陰在南而陽在北,人之陽在上而陰在下,既交則陽下而陰上。 陽數一,衍之為十十,《幹》之類是也。陰數二,衍之為十二,十二支「十二月」之類是也。 陽之類圓,成形則方;陰之類方,成形則圓。 冬至之子中,陰之極;春分之卯中,陽之中;夏至之午中,陽之極;秋分之酉中,陰之中。凡三百六十。中分之則一百八十。此二至二分相去之數也。 「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天之道也;陽中之陽,日也;暑之道也;陽中之陰,月也。以其陽之類,故能見於晝。陰中之陽,星也;所以見於夜,陰中之陰,辰也。天,壤也。 幹者,幹之義,陽也。支者,枝之義,陰也。幹十而支十二,是陽數中有陰,陰數中有陽也。 水之物無異乎陸之物,各有寒熱之性。《大較》則陸為陽中之陰,而水為陰中之陽。 「馬」「牛」皆陰類,細分之,則馬為陽,而牛為陰。 夫四象若錯綜而用之。日月天之陰陽。水火地之陰陽。星辰天之剛柔。土石地之剛柔。 陽主舒長,陰主慘急。「日入盈度,陰從于陽;月入縮度,陽從于陰。」 陽主辟而出,陰主翕而入。 陰對陽為二,然陽來則生,陽去則死。天地萬物,生死主于陽,則歸之於一也。 「水之族,以陰為主,陽次之;陸之類以陽為主,陰次之。」故水類出水則死,風類入水則死。然有出入之類者,龜蟹鵝鳧之類是也。 在人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在物則乾道成陽,坤道成陰。 《乾》,奇也,陽也,健也,故天下之健莫如天。《坤》,耦也,陰也,順也,故天下之順莫如地,所以順天也。《震》,起也,一陽起也。起,動也,故天下之動莫如雷。《坎》,陷也,一陽陷於二陰,陷下也,故天下之下莫如水。《艮》,止也,一陽於是而止也,故天下之止莫如山。《巽》,入也,一陰入二陽之下,故天下之入莫如風。《離》,麗也,一陰離于二陽,其卦錯然成文而華麗也。天下之麗莫如火,故又為附麗之「麗。」《兌》,說也。一陰出於外而說於物,故天下之說莫如澤。 「火內暗而外明,故《離》陽在外。」「火之用,用外也。水外暗而內明,故坎陽在內。」「水之用,用內也。」 春陽得權,故多旱;秋陰得權,故多雨。 「有溫泉而無寒火」,陰能從陽,而陽不能從陰也。 人為萬物之靈,寄類於走,走,陰也。「故百有二十。 雨生於水,露生於土,雷生於石,電生於火,電與風同為陽之極,故有電必有風。」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