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天部雜錄(2)


  《禮記·郊特牲》:「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旈。則天數也。」〈又〉旗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以象天也。天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注〉角下系於氐,猶木之有根。

  《易乾鑿度》三,古文天字,今為乾卦,重聖人重三而成立位,得上下,人倫王道備矣。亦川字覆萬物。

  乾為天門,聖人畫乾為天門,萬靈朝會,眾生成,其勢高遠,重三三而九,九為陽德之數,亦為天德,天德兼坤,數之成也,成而後有九,《萬形經》曰:「天門辟,元氣昌」,始於乾也。

  《三墳書》「形墳乾形,天,地天降氣,日天中道,月天夜明。

  山天曲上,川天曲下。雲天成陰,氣天習蒙。」

  《天地圓丘》,天日昭明,天月淫,天山嶽,天川漢,天雲祥,天氣垂氤。

  《春秋說辭》:「天,群陽之精,合為太乙,分為殊名。」

  《本草經》:「天有九門,中道最長,日月由此行之,名日國也。」

  《素問》:「天體如車有蓋,日月懸著,何可上哉?」

  《管子形勢解》:「天之道,滿而不溢,盛而不衰,明主法象天道,故貴而不驕,富而不奢,行理而不惰,故能長守富貴,久有天下而不失也。故曰持滿者與天。」

  《版法解》凡將立事,正彼天植。天植者,心也。天植正,則不私近親,不孽疏遠。不私近親,不孽疏遠,則無遺利,無隱治。無遺利,無隱治,則物無不舉。物無遺者,欲見天心,明以風雨,故曰:風雨無違,遠近高下,各得其嗣。

  萬物尊天而貴風雨,所以尊天者,為其莫不受命焉也。所以貴風雨者,為其莫不待風而動,待雨而濡也。

  若使萬物釋天而更有所受命,釋風而更有所仰動,釋雨而更有所仰濡,則無為尊天而貴風雨矣。

  《左傳》芊尹無宇曰:「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注〉《十日甲至癸》「十等,王公、大夫、士、皁、輿、隸、僚、僕、台也。」

  《國語·楚語》:子晳覆命,王曰:「是知天咫,安知民則?」〈注〉咫,少也。言少知天道耳,安知治民之法。

  《亢倉子政道》篇:「人無法以知天,以四時寒暑,日月星辰之所行知天。若四時寒暑,日月星辰之所行當,則諸生血氣之類,皆得其處而安其產矣。」

  《關尹子三極篇》:「天無不覆,有生有殺,而天無愛惡」,《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齊物論》:「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均。」〈又〉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謂《天府》。〈又〉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

  《養生主》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又〉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耶?」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逅天之刑。」

  《人間世》。顏淵曰:「內直者與天為徒。」〈又〉《顏闔將傳》衛靈公太子,而問于蘧伯玉曰:「有人於此,其德天殺,與之為無方,則危吾國;與之為有方,則危吾身。其知適足以知人之過,而不知其所以過。若然者,吾奈之何?德充符,聖人不謀,惡用知?不斲,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也者,天食也。既受食於天,又惡用人?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於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於身。「眇乎小哉」,所以屬於人也;「謷乎大哉」,獨成其天。〈又〉《莊子》曰:〈謂惠施〉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天選子之形,子以堅自鳴。

  《大宗師》「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所謂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又〉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又〉子桑戶、孟子反于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待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子貢反,以告孔子。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內者也。」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曰:「丘,天之戮民也。雖然,吾與汝共之。」〈又〉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又〉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馬蹄》「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一而不黨,命曰天放。」

  「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

  《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又〉與天和者謂之天樂,齎萬物而不為戾,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壽,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此之謂天樂。

  《天運》: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此之謂「天樂。」

  《刻意》「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秋水。河伯》曰:「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鼻,是謂人。故曰:無以人滅天達生。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是故忤物而不懾。彼得全於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於天乎?聖人藏于天,故莫之能傷也。

  複讎」者不折鏌幹,雖有忮心者不怨飄瓦。是以天下平均,故無攻戰之亂,無殺戮之刑者,由此道也。不開人之天,而開天之天。開天者德生,開人者賊生。不厭其天,不忽於人,民,幾乎以其真。

  《庚桑楚》,「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無見其形,是謂天門。」天門者,無有也。

  天下,聖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於一,不離于宗,謂之天;人不離於精,謂之神;人不離於真,謂之至人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

  《呂子大樂》篇:「始生人者,天也,人無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惡,人弗得不避。欲與惡所受於天也,人不得與焉。」

  《君守篇》:「天無形而萬物以成,至精無象而萬物以化。」《申子》:「天道無私,是以恒正;天道恒正,是以清明。」宋玉《大言賦》:「長劍耿介,倚天之外。」《史記·匈奴傳》:「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犁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為撐犁,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屈原傳》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封禪書》:秦穆公臥五日,寤乃言夢見上帝,史書藏之。

  後世皆曰「秦穆公上天。」

  《漢書·郊祀志》:「王者父事天,故爵稱天子。」

  《禮樂志》:郊祀歌:「天門開,詄蕩蕩。」〈注〉如淳曰:「詄讀如『迭』。

  詄蕩蕩,天體堅清之狀也。」

  《淮南子》:「排閶闔,錀天門。」〈注〉閶闔,始生天之門也。天門,上帝所居,紫微宮門也。

  董膠西《集賢良策》三:「臣聞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無所殊,建日月風雨以和之,經陰陽寒暑以成之。」

  揚子《法言問道篇》:「或問天曰:『吾于天歟見無為之為矣』?或曰:『雕刻眾形者匪天歟』?曰:以其不雕刻也。如物刻而雕之,焉得力而給諸?」

  《太玄經》:「天蒼蒼然,東南西北,仰而無不在焉。及其俛則不見也。」

  《論衡說日》篇:「天平正,與地無異。」〈又〉「天行三百六十五度,積凡七十三萬里也。」其行甚疾,無以為驗,當與「陶鈞之運、弩矢之流」相類似乎?

  王叔師集《離騷經章句序》:「屈原作《九章》,援天引聖,以自證明。」

  《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太平寰宇記》:「邛都縣漏天,秋夏常雨,僰道有大漏天、小漏天。」

  《述征記》:人日作煎餅於中庭,謂之「熏天。」

  《水經注》:鄴東城上,石氏立東明觀,上加金博山,謂之「鏘天。」

  《荊楚歲時記》:「八月一日,以朱墨點小兒額,為天炙,以厭疫。」

  唐孔穎達《禮記郊特牲疏》:「鄭氏謂天有六天,丘郊各異。太微宮有五帝座,青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白帝曰白招矩,黑帝曰葉光紀,黃帝曰含樞紐,是五帝與天帝六也。」

  《六典》:內閣司舍,惟秘閣最宏壯,穹窿高敞,謂之木天。

  《韓昌黎集》:原道「坐井而觀天,而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其所見者小也《柳河東集·郭橐駝傳》:「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爾。」

  非《國語》:「聖人之道,不窮異以為神,不引天以為高。」《懶真子》:僕讀《史記》,因歎曰:「天道遠矣!籲!可畏也!秦昭王四十八年,始皇生於邯鄲,年十三即位,是歲甲寅。

  然是年豐沛已生漢高皇帝矣。後十五年己巳,項羽生;二十七年,始皇南巡會稽,時年已二十三矣。其年七月,始皇崩。二世元年九月,沛公起沛,時年三十九;項羽起會稽,時年二十四。漢元年,高帝至灞上,時年四十二。十二月,羽繼至,遂殺子嬰而滅秦。高帝在位十二年,五十三而崩,時歲在丙午。」噫!消長倚伏,其運密矣。

  《蠡海集》:天之色蒼蒼然也。而前輩曰「丹霄」,曰「絳霄,河漢」曰「銀河」可也,而曰「絳河。」蓋觀天者以北極為標準,所仰視而見者,皆于北極之南,故稱之曰丹、曰絳,借南之色以為喻也。

  天之於人也,賦與常豐,故能自用而兼能用物;天之於物也,賦與常嗇,故但能自用而不用物也。

  《老學庵筆記》:「蔚藍」乃隱語天名,非可以義理解也。杜子美《梓州金華山詩》雲:「上有蔚藍天,垂光抱瓊台。」猶未有害。韓子蒼乃雲:「水色天光共蔚藍」,乃直謂天與水之色俱如藍耳,恐又因杜詩而失之。

  《緗素雜記》:《後漢·南匈奴傳》雲:「單于姓虛。」連題注雲:「《前書匈奴傳》:『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撐黎孤塗單于』。匈奴謂天為撐黎,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一雲:撐黎,天子也,匈奴號撐黎,猶漢人稱天子也。」與此小異。永叔《代王狀元謝及第啟》雲:「陸機閱史,尚靡識于撐黎;枚皋屬文,徒率成於骫骳。」又沈元用《謝啟》雲:「讀撐黎而靡識,敢謂知書;問祈招而不知,尚慚博學。」然陸機不識撐黎事,竟不知在何書。一雲不識撐黎,謂皇甫謐,非陸機。

  《雞林類事:方言天》曰:漢柰。《金華遊錄》,有天池深廣,四畔峻壁不可下。池之裡有崖,如兩扉而啟,其一極黑,暗中遠望石扉啟處,天光下燭。蓋洞天漏明,而人莫知其處名「一線天。」

  元姚燧《襄陽廟學碑》:「聖人之道,天也。善言者繪工也。

  山水、烏獸、草木之為物,或可圖而肖之,以語繪天設色而得其髣髴萬一者,古今人無能為者也。

  鬱離子微盜子問于鬱離子曰:『天道好善而惡惡,然乎』?」曰:「然。」曰:「然則天下之生善者宜多,而惡者宜小矣。

  今天下之飛者,烏鳶多而鳳凰少。豈鳳凰惡而烏鳶善乎?天下之走者,豺狼多而麒麟少,豈麒麟惡而豺狼善乎?天下之植者,荊棘多而稻粱少,豈稻粱惡而荊棘善乎?天下之火食而豎立者,奸宄多而仁義小」,豈仁義惡而奸宄善乎?將人之所謂惡者,天以為善乎?人之所謂善者,天以為惡乎?抑天不能制物之命,而聽從其自善惡乎?將善者可欺,惡者可畏,「而天亦有所吐茹乎?自古至今,亂日常多,而治日常少。君子與小人爭,則小人之勝常多,而君子之勝常少。何天道之好善惡惡,而若是戾乎?」鬱離子不對。盜子退謂其徒曰:「甚矣,君子之私于天也,而今也辭窮於予矣。」薛《瑄道論》天,不以隆冬而息其生物之機緘。〈又〉上下遠近,大小內外,渾是天。天外無物,物外無天。〈又〉「天體無外,心體無外,道體無外」,其實一也。〈又〉《天》既無言,恐理亦無名。〈又〉心大,如天之無物不包,心小,如天之無物不入。

  《子元案》:「垢天之黃道」可見。處暑後、秋分前晴朗,日沒時,于高處向南視之,若虹霓斜界,雲氣皆不敢入者是也。

  《玉堂漫筆》:「文曜麗乎天,其動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其不動,二十八宿是也。日為陽精,月為陰精,五行之精為五星,布于四方,二十八舍為宿,咸列布於天,運行躔次,用示吉凶焉。」

  「天道左旋,七政右轉,天一晝一夜而一周,又過一度。

  日一畫一夜而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二十八宿之度,本因日行所躔而名,本無度也。度之最多者,莫如東井,至有三十四度。其最少者,莫如觜,觿才一度。井鬥不與日躔相當,其度不得不闊。觜鬼與日躔才相及,其度不得不狹。

  「《冥影契》萬象,皆太虛。」舍萬象欲得太虛,猶之空中覓天也。無象前之虛,亦無象外之虛。天亦太虛之別名,萬象即天也。外天而求象,猶之外水以言冰。

  《丹鉛總錄》:唐詩「殘霞蹙水魚鱗浪,薄日烘雲卵色天。」東坡詩「笑把鴟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正用其語。《花間詞》「一方卵色楚南天」,注以卵為泖,非也。注東坡詩者亦改卵色為柳色,王龜齡亦不及此耶。

  《丹鉛雜錄》:潛夫論世主欲無功之人而強富之,則是與天鬥也。況使無德之人與皇天鬥而欲久立,自古以來未之嘗有也。又曰:「民安樂則天心總,天心總則陰陽和。」此皆格言也。「天鬥」、「天總」文字尤奇。

  觀微子,聖人有常生之天,眾人有不死之天。常生之天全體,不死之天一端。仁義禮智不可勝用,全體之天也;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一端之天也。

  《豢龍子》「商周之生,本於契稷;契稷之生,出於天帝。蓋非高辛之裔也。」

  《筆疇》「信步行將去,隨天分付來。」此古人之名言也。然餘嘗改之曰:「順理行將去,隨天分付來。」如此則理直而辭順,為無病矣。何則?謂之信步,則有荒唐不撿之患,何所為而不為哉?彼蒼蒼者非天也,天之形氣也。

  存乎人心而不去,宰於萬物而不傾,此所謂天也。求天於蒼蒼者為甚急,忘天於方寸中者為甚緩,如之何而天應邪。

  《帝京景物略》:「燕俗謂陰雨為酒色天。」

  名山藏王享記:呂宋國,其人敬天,稱天曰寥氏。

  《春明夢餘錄》:「淇武中,與侍臣論日月五星,侍臣以蔡氏左旋之說為對。上曰:『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蓋《二十八宿經》也,附天體而不動,日月五星,緯乎天者也。

  朕嘗于天清風爽,指一宿以為主,太陰居星宿之西,相去丈許,盡一夜,則太陰漸過而東矣。由此觀之,則是右』」旋。此曆家言之,蔡氏特儒家之說耳。李日華雲: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宮中。北極,辰也;其紐,天之樞也。天運無窮,三光遞曜,而極星不動,故曰:「居其所而眾星其之。」賈逵、張衡、蔡邕、土蕃、陸績,皆以北極紐星為不動處也。祖暅以儀准候,不動處在紐星之末,猶一度有餘。蓋辰,天壤也,凡天無星處皆曰「辰」,惟北極紐星為眾動之樞,而其末一度有餘,適無別星,故得驗其不動耳。

  《田家雜占》:冬天近晚,忽有鯉魚斑雲起,漸合成濃陰者,必無雨,名曰「護霜天。」〈又〉「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