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 > 圖書集成乾象典 | 上頁 下頁
天部總論(2)


  書經

  《皋陶謨》

  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大全〉朱子曰:「因其生而第之以其所當處者,謂之敘;因其敘而與之以其所當得者,謂之秩。」許多典禮都是天敘天秩下了,聖人只是因而敕正之,因而用出去而已。德之大者,則賞以服之大者;德之小者,則賞以服之小者;罪之大者,則罪以大底刑;罪之小者,則罪以小底刑。盡是天命天討,聖人未嘗加一毫私意於其間。

  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於上下,敬哉有土!

  〈蔡注〉天之聰明,非有視聽也,因民之視聽以為聰明。天之明畏,非有好惡也,因民之好惡以為明畏。民心所存,即天理之所在。

  《益稷》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

  〈蔡注〉《幾》,事之微也。《惟時》者,無時而不戒敕也。《惟幾》者,無事而不戒敕也。

  《說命》

  惟天聰明,惟聖時憲。維臣欽若,惟民從乂。

  〈蔡注〉「天之聰明,無所不聞,無所不見」,無他,公而已。人

  「君法天之聰明」,一出於「公」,則「臣敬順」,而民亦從治矣。

  《高宗肜日》

  祖己乃訓于王曰:「惟天監下民,典厥義,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

  《泰誓上》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又

  「天矜於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泰誓中》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泰誓下》

  天有顯道,厥類惟彰。

  《洪範》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蔡注〉《武王之問》,蓋曰:「天於冥冥之中,默有以安定其民,輔相保合其居止,而我不知其彝倫之所以敘者如何也。

  《君奭》

  天命不易天難諶,

  禮記

  《禮器》

  天道至教,聖人至德。

  〈陳注〉「天道陰陽之運」,極至之教也;「聖人禮樂之作」,極至之德也。

  《郊特牲》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

  又

  「祭天掃地而祭焉」,於其質而已矣。

  《哀公問》

  公曰:「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

  又

  《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

  〈陳注〉方氏曰:「事親如事天者,所以致其尊而不欲其褻也;事天如事親者,所以求其格而不欲其疏也。」

  老子道德經

  《任為篇》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不與人爭貴賤而人自畏之。天不言,萬物自動,應以時,天不呼召,萬物皆負陰而向陽。繟,寬也。天道雖寬博,善謀慮人事,修善行惡,各蒙其報也。天所網羅,恢恢甚大,雖疏遠,司察人善惡,無有所失。

  《天道篇》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耶。

  天道暗昧,舉物類以為喻也。言張弓和調之如是,乃可用。夫抑高舉下,損強益弱,天之道也。天道損有餘而益謙,常以中和為上,人道則與天道反也。世俗之人,損貧以奉富,奪弱以益強也。言誰能居有餘之位,自省爵祿以奉天下不足者乎?惟有道之君能行也。聖人為德施,不恃其報也,功成事就,不處其位,不欲使人知己之賢,匿功不居榮,畏天損有餘也。

  《任契篇》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管子《形勢篇》

  天道之極,遠者自親;人事之起,近親造怨。萬物之於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餘而拙者不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必敗。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不可複振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