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
卷二百七十二 宗室部·令德 |
|
夫體自帝室齒於宗戚處有惇敘之美出有藩翰之重自非挺信厚之質流愷悌之譽則何以民望表儀公族哉!麟趾以來封建尤盛乃有粹和中積淑美兼著事神撫人而咸悅守法奉上而匪懈樹善以濟物推誠而待下勞謙不伐純儉無驕體仁好施居簡多恕行已以周慎處事以方正寬厚以容眾賢明而通理是皆宗室之英本枝之秀足以隆王國之垣屏藹策書之徽譽者已蓋夫立愛維親雖古之義。又曷嘗不建賢尚德以成固本之義。 周公旦者多才多藝能事鬼神。 衛康叔封冉季載周公母弟也。皆有馴行,於是周公舉康叔為周司寇冉季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於天下。 蔡侯胡叔度之子也。度既遷而死胡乃改行率德馴善周公聞之而舉胡以為魯卿士魯國治。 漢陽城侯德楚元王曾孫地節中以親親行謹厚封為陽城侯子安民為郎中右曹宗家以德得官宿衛者二十餘人德寬厚好施生(言好施恩惠於人而生全之)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反幡也。幡罪人辭使從輕也。)家產過百萬則以振昆弟賓客飲食曰:富民之怨也。宗正向初以行修飭擢為諫大夫。 淮南王安厲王之子為人好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行陰德拊循百姓流名譽。 河間獻王德修學好古及薨中尉常麗以聞曰:王身端行治溫仁恭儉篤敬愛下明知深察惠於鰥寡大行令奏諡法曰:聰明睿知曰:獻宜諡曰:獻。 楚孝王囂成帝河平中入朝時被疾天子閔之下詔曰:蓋聞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楚王囂素行孝順仁慈之國以來二十餘年纖介之過未嘗聞朕甚嘉之。 後漢城陽恭王祉行淳厚宗室皆敬之。 宜春侯正為人謙遜。 東海頃王肅恭王強之子性謙儉循恭王法度肅子孝王臻性敦厚有恩和睦兄弟恤養孤弱至孝純備仁義兼著。 楚思王孫般宣帝之玄孫也。初宣帝封子囂於楚是為孝王孝王生思王衍衍生王紆紆生般自囂至般積累仁義世有名節而紆尤慈篤般子愷愷子茂皆以禮讓至三公也。 沛王輔光武之子矜嚴有法度在國謹節終始如一稱為賢王明帝愛重數加賞賜。 琅邪孝王京光武之子京性恭孝好經學明帝尤愛幸賞賜恩寵殊厚莫與為比。 東平王蒼光武之子永平十一年蒼朝京師月餘還國明帝遣使手詔國中傅曰: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其言甚大副是腰腹矣。(腰帶十圍故明帝言之)。 彭城王恭敦厚威重舉動有節度吏人愛敬之恭子孝王和敬賢樂施國中愛之。 魏鄧哀王沖幼才敏太祖尤愛之沖每見當刑者輒探睹其冤枉之情而微理之及勤勞之吏以過誤觸罪嘗為太祖陳說宜寬宥之辯察仁愛與性俱生。 吳丹徒侯桓字叔武堅族子河之子器懷聰朗大帝嘗稱為宗室顏淵。 都鄉侯松丹陽太守翊之子善與人交輕財好施鎮巴丘數諮陸遜以得失嘗有小過遜面責松松意色不平遜觀其少釋謂曰:君過聽不以某鄙數見訪及是以承來意進盡言便變色何也。松笑曰:屬亦自忿行事有此,豈有望也。 假節開府慮大帝子也。性聰體達所向日新以皇子之尊富於春秋遠近嫌其不能留意及至臨事遵奉法度蒼延納師友過於眾望。 晉安平王孚宣帝次弟也。孚溫厚謙遜性通恕以貞白自立未嘗有怨於人武帝元會詔孚乘輿車上殿帝於阼階迎拜既坐帝親奉觴上壽如家人禮帝每拜孚跪而止之。又給以雲車輦青蓋車孚雖見尊寵不以為榮常有憂色。 高密王泰性廉靜不近聲色事親恭謹居喪哀戚謙虛下物為宗室儀錶當時諸王惟泰及下邳王晃以節制見稱雖並不能振施其餘莫能比焉。 孝王略泰之子也。孝敬慈順小心下士少有父風東海獻王越泰之子也。少有令名謙虛持布衣之操為中外所宗。 琅邪王宣帝拜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既戚屬尊重加有平吳之功克已恭儉無矜滿之色僚吏盡力百姓懷化。 扶風王駿清貞守道宗室之中最為俊望。 齊獻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長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才望出武帝之右宣帝每器之武帝時攸雖未之國文武官屬下至士卒分租賦以給之疾病死喪賜與之而時有水旱國內百姓則加振貸須豐年乃責十減其二國內賴之及為驃騎將軍時驃騎當罷營兵兵士數千人戀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帝乃還攸兵攸以禮自拘鮮有過事就人借書必手刊其謬然後反之雖武帝亦憚之每引之同處必擇言而後發。 長沙王。又開朗果斷虛心下士甚有名譽河間王少有清名輕財愛士與諸王俱來朝武帝歎可為諸國儀錶。 河間王少有清名輕財愛士與諸王俱來朝武帝會稽文孝王道子少以清淡為謝安所稱。 下邳王晃孝友廉貞謙虛下士甚得宗室之稱。 譙王承為東海太守有犯夜者為吏所拘承問其故答曰:從師受書不覺日暮承曰:鞭撻越以立威名非政化之本使吏送令歸家其從容寬恕如此。又小吏有盜池中魚者綱紀推之承曰:文王之囿與眾共之池魚複何足惜耶。 宋長沙王道憐子義宗愛士樂施兼好文籍世以此稱之義宗子秉泰始中累遷吏部尚書時宗室雖多才能甚寡秉少自砥束甚得朝野之譽為太宗所委臨川王義慶性謙虛簡素寡嗜欲受任曆藩無浮淫之過。 建平王寵少而閑素篤學文籍為人謙儉周慎明曉政事。 南齊豫章王嶷性愛不樂聞人過失左右有投書相告置華中竟不視取火焚之齊庫失燒荊州還資評直三千餘萬主局各杖數十武帝遣嶷拜陵還過延陵季子廟觀沸井有水牛突部伍直兵執牛推問不許取絹一匹橫系牛角放歸其家為治存寬厚故得朝野歡心及薨群吏中南陽樂藹彭城劉繪吳郡張稷最被親禮藹與竟陵王子良箋曰:道德以可久傳聲風流以浸遠標稱雖複青簡締芳未。若玉石之不朽飛翰圖藻豈伊雕篆之無沬丞相沖粹表於天真淵照殆乎!機象經邦緯民之范體國成務之規故以業茂惟賢功高則哲神輝眇邈睿算不遺感纏奉車恨百留滯下官夙稟名節懷恩軫慕望隧結哀輒欲率荊江湘三州僚吏建碑壟首庶徽猷有述茂則方存昔子香淳德留銘江介钜平遺烈墮淚漢南況道尊前往惠積聯綿者哉!下官今便反假無繇躬事刊斫須至西州鳩集所資托中書侍郎劉繪營辦藹。又與右率沈約《書》曰:夫道宣餘烈竹帛有時先朽德孚遺事金石更非後亡丞相獨秀生民旁照日月標勝丘園素履穆於忠義譽應華袞功跡著於弼諧無得而稱理絕昭載。若夫日用闃寂雖無取於錙銖歲功宏遠諒有寄於衡石竊承貴州士民或建碑表俾我荊南閱感無地。且作紀江漢道基分陝衣冠禮樂鹹被後昆。若其望碑盡禮我州之舊俗傾廛罷肆鄙土之遺風,庶幾玄烈,或不冫民墜荊江湘三州策名不少並欲各率毫釐少申景慕斯文之托曆選惟疑必待文蔚辭宗德僉茂履非高明而誰,豈能騁無愧之辭訁州式瞻之望吾西州窮士一介寂寥恩周榮譽澤遍衣食永惟道蔭日月就遠緬尋遺烈觸目摧心嘗謂福齊南山慶鍾仁壽吾儕小人貽塵帷蓋豈圖一旦遂投此請約答曰:丞相風道弘曠獨秀生民凝猷盛烈方范伊旦遺之感朝野同悲承當刊石紀功傳華千載宜須盛述實允來談郭有道漢末之匹夫非蔡伯喈不足以偶三絕謝安石素族之台輔時無麗藻迄乃有碑無文文獻王冠冕彝倫儀刑宇內自非一世辭宗難或與此約乃閭鄙人名不入第欻酬令旨便是以禮許人聞命慚顏已不覺汗之沾背也。建武中第二子子恪托約及太子詹事孔犀為文臨川王映為揚州刺史國家初創映以少年臨神州吏治聰敏府州曹局皆重足以奉禁令自宋彭城王義康以後未之有也。武帝嘗問映居家何事映曰:正使劉獻講禮顧越講易朱廣之講莊老臣與一二諸彥兄弟友生時複擊贊以此為樂帝大賞之他日謂豫章王嶷曰:臨川為善遂至於斯嶷曰:此大司馬公之次弟安得不爾帝仍以玉如意指嶷曰:未。若皇帝之次弟為善最多也。嶷常戒諸子曰:凡富貴少不驕奢以約失之者鮮矣。漢世以來侯王子弟以驕恣之故大者滅身喪族小者削奪邑地可不戒哉!映應接賓客風韻韶美及薨朝野莫不惋惜焉。 鄱陽王鏘和悌美令有寵於武帝在官理事無壅當時稱之。 始興王鑒為益州刺史不重華飾器服清素有高士風與記室參軍蔡仲熊登張儀樓商略先言往行及蜀土人物鑒言辭和辨仲熊應對無滯當時以為盛事。 南平王銳為左民尚書朝直勤謹未嘗屬疾上嘉之十年出為持節都督湘州諸軍事以賞銳。 江夏都王鏗清恬有學行為南豫州刺史都督二州軍事雖未經庶政而雅得人心及鎮姑孰於時人發桓溫女蒙得金巾箱織金篾為之嚴器。又有金蠶銀繭等物甚多條以啟聞郁林敕以物賜之鑒曰:今取往物後取今物如此迴圈,豈可熟念使長史蔡約自往修復纖毫不犯永明中制諸王年未三十不得畜妾及武帝晏駕後有勸取左右者鑒曰:在內不無使役既先遺何忍而違。 竟陵王子良少有清尚京邑大水吳興偏劇子良開倉賑救貧病不能立者第北立廨收養給衣及藥子良每勸人善未嘗厭倦以此終致盛名子良薨故吏範雲上表為子良立碑事不行。 南豐縣伯赤斧大祖從祖弟也。曆官為奉朝請以和謹為太祖所知。 南康王子通理性慷慨慕立功名每讀書見忠臣烈士未嘗不廢卷曰:一生之內當無愧古人。 梁文宣侯尚之敦厚有德器仕齊為司徒建安王中兵參軍一府稱為長者琅邪王僧虔尤善之每事多與議決至天監初追諡文宣侯。 吳平侯景才辨識斷益政佐時蓋宗室令望景子勵弱不好弄喜慍不行於色性率儉而器度寬裕左右嘗將羹正胸前翻之顏色不異徐呼更衣。 長沙元王弟藻性謙退不求聞達善屬文詞尤好古體自非公宴未嘗妄有所為縱有小文成輒棄本頻蒞數鎮民吏稱之推善下人嘗如弗及性恬靜獨處一室床有膝閬宗室衣冠莫不楷則嘗以爵祿太過每思摒退門庭閑寂賓客罕通太宗尤敬愛之。 桂陽王象容止閒雅簡於交遊位丹陽尹始親庶政舉無失德朝廷稱之。 臨川靖惠王宏性寬和篤厚在州二十餘年未嘗以吏事接郡縣世稱其長者。 安成王秀性方靜雖左右近侍非正衣冠弗之見繇是親友及家人咸敬焉秀為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將發主者取堅船以為齋舫秀曰:吾豈愛財而不愛士教所繇以牢者給參佐下者載齋物既而遭風齋舫遂破秀有容觀每在朝百寮目為仁恕喜慍不形於色左右嘗以石擲殺所養鵠齋師請案其罪秀曰:吾豈以鳥傷人在京師旦臨公事廚人進食誤而覆之去而登車竟朝不飯亦弗之誚也。秀與高祖布衣昆弟及為君臣小心畏敬過於疏賤者高祖益以此賢之及薨故佐吏夏侯亶等表立墓碑詔許焉當時高才游王門者東海王僧孺吳郡陸亻垂彭城劉孝標河東裴子野各制其文古未之有也。 南平元襄王偉性多恩惠尤湣窮乏常遣腹心左右曆訪裡閭人士貧困吉凶不舉者即遣贍襄平原王曼穎亡家貧無以殯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兒對革號訴革曰:建安王當知必為營理言未訖偉使至給其喪事得周濟焉每祁寒積雪則遣人載樵米隨乏絕者即賦給之。 鄱陽忠烈王恢通恕輕財好施凡曆四州所得俸祿隨而散之恢子范溫和有氣識為衛尉卿每夜自巡警武帝喜其勞苦。 邵陵王綸武帝第六子輕財愛士不競人利府無儲積間有輒求既得即散士亦以此歸之。 武陵王紀少而寬和喜怒不形於色。 後梁安平王岩性仁厚善於撫接曆侍中荊州刺史尚書令。 東平王岌性敦和而好學。 義興王幼有令德能屬文時為明帝所愛。 陳始興郡王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 鄱陽王伯山舉止閒雅喜慍不形於色。 永陽王伯智少敦厚有器局。 尋陽王叔儼性凝重舉止方正。 後魏華山王鷙有武藝木訥少言性方厚每息直省闥雖暑月不解衣冠。 松滋侯子華為齊州刺史在官不為矯潔之行。 陽平王熙聰達有雅操為宗屬所欽重。 樂平王丕少有才幹為世所稱明元愛其器度特優異之。 樂安王范為長安鎮都大將謙恭惠下雅性撫納百姓稱之。 東平王翰大武之子初封秦王拜侍中中軍大將參軍典都曹事忠貞雅正百寮憚之。 淮陵侯大頭性謹密文成甚重之。 常山王素宗屬之懿而年老文成每引入訪以政事固辭疾歸第雅性方正居官五十載終始。若一時論賢之。 武昌悼王鑒沈重少言寬和好士。 京兆王繼寬和容裕號為長者。 繼子羅字仲綱為散騎常侍雖父兄貴盛而虛已謙退恂恂接物。 彭城王勰姿性不群小心謹慎初無過失雖閒居宴處亦無慢色惰容愛敬儒彥傾心禮待清正儉素門無私謁性仁孝咸陽王禧謀反被害後諸子每乏衣食唯勰歲中再三賑給之。 清河王懌寬仁容裕喜怒不形於色。 河間公子蘭以忠謹見寵孝文初賜爵建陽子。 京兆王子推孫寬和有度量美容貌風望儼然得喪之間不見於色性清儉不營產業身死之日家無餘財趙郡王謐弟譚性頗強立少為宗室所推敬。 高陽王雍子輕忽榮利愛玩琴書起家拜通直散騎侍郎。 廣陽簡王建子嘉少沈敏喜慍不形於色。 任城王澄子順宣武帝時四方無事國富民康豪貴子弟率以朋游為樂而順篤志愛古性謇諤淡於利北齊平陽靖翼王淹性沈謹以寬厚稱。 齊安王廓字仁弘性長者無過行。 趙郡王琛除使持節都督定州刺史推誠撫納拔用士人甚有聲譽。 北平王貞沈審寬恕武成曰:此兒得我鳳毛。 清河王嶽長而敦直沈深有器量。 蘭陵王長恭嘗入朝而僕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無所譴罰。 後周邵公導顥第二子也。導為大將軍性寬明善撫禦凡所引接人皆盡誠臨事敬慎常。若不及太祖每出征討導常居守深為吏人所附朝廷亦以此重之豳公廣文帝曾侄孫時晉公諸子及杞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廣獨率繇禮則朝野稱焉。 虞國公仲子興性弘厚有志度雖流離世故而風範可觀。 廣川公測性仁恕好施在雒陽之日曾被竊盜所失物即其妻陽平公主之衣服州縣擒盜並物俱獲測恐此盜坐之以死不認焉遂遇赦免盜既感恩請為測左右及測從孝武西遷事極狼狽此人亦從測入關竟無異志測弟深少喪父事兄甚謹從弟神譽神慶幼孤深撫訓之義均同氣世亦以此稱之。 東平公神舉蒞職當官每著聲績兼好施愛士以雄豪自居故得任兼文武聲彰內外百寮無不仰其風則先輩舊齒至於今稱之。 隋穆王瓚世有令名於當世時人號曰:楊三郎。 衛昭王爽有器局所治甚有聲。 右衛將軍處綱高祖族父為性質直在官宏濟亦為當時所稱。 秦孝王俊伐陳之役以為山南道行軍元帥督三十總管水陸十餘萬屯漢口為上流節度陳將周羅侯荀法尚等以勁兵數萬屯鸚鵡洲總管崔宏度請擊之俊慮殺傷不許羅侯亦相率而降,於是遣使奉章詣闕垂泣謂使者曰:謬當推轂竟無尺寸之功比多慚耳上聞而喜之。 上開府達為人弘厚有局度楊素每言曰:有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惟楊達耳。 唐江夏王道宗敬慕賢士不以地勢淩人宗室中唯道宗及河間王孝恭昆季最為當代所重。 淮陽王道玄性謹厚好學多武藝進止閒雅。 廬江王瑗敦尚儒雅為公子而勵布衣之操。 河間王孝恭少沈敏有識量性寬厚以仁孝見稱太宗甚親顧之諸宗室中莫與為比然崇退讓無矜伐驕貴之色。 韓王元嘉閨門修整有類寒素士大夫其修身潔已內外如一諸王莫能及者唯霍王元軌抑其次焉元嘉子訁巽少以才行見知諸王子之中與琅邪王沖為一時之秀凡所交結皆當代名流。 霍王元軌謙慎自守與物無忤為人不妄接士在徐州唯與處士劉元平為布衣之交或問元平王之所長元平曰:無長問者怪而複之元平曰:夫人有短所以見其長至於霍王無所不備吾何以稱之哉!嘗使國令徵封令曰:請依諸國賦物貨易取利元軌曰:汝為國令當正吾失乃說吾以利邪拒而不納元軌初封吳王太宗嘗問群臣曰:朕子弟孰賢侍中魏徵對曰:臣愚暗不盡知其能唯吳王數與臣言未嘗不自失太宗曰:朕亦器之卿以為前代誰比徵曰:經學大雅亦漢之間平也。繇是寵遇彌厚因令娶徵女焉。 同安郡王修身淳謹性自矜貴閨門之內默如也。信安郡王居家嚴整善訓諸子皆有令名子恒以門蔭早仕質性簡淡好古慕善在宗室中推為循良。 榮王琬素有雅稱風格秀整祿山反以琬為元帥數日薨於時士庶冀琬有所成功既殂謝遠近鹹失望焉。 嗣吳王為宗正卿恤孤遺甥侄友愛過人深為士大夫之有禮教者稱慕。 平王道立曾孫涵簡素恭慎有名宗室官至右僕射鄭王曾孫勉為太子太師真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簡易為宗臣之表勉二子纘納皆廉介有節。 後唐武皇季弟克甯凡征行無不衛從於昆仲之間最推仁孝小心恭謹武皇尤友愛之。 晉楚王重信曆事後唐明宗及閔帝末帝不恃貴戚能克己復禮嘗恂恂如也。甚為時論所稱。 韓王敬暉為曹州防禦使廉愛恤下不營財利不好妓樂部人安之。 漢魏王承訓少弘厚美姿儀從帝在藩邸輯睦宗親接下僚友有士君子之風高祖器之每遣從帝主帳下親軍軍中有便宜事則馳以入奏奏必稱旨屢有恩嘗歎曰:此諸侯賢子弟也。少帝時累官至檢校司空及義旗南向贊開創之業人皆服其規略車駕入汴命為赤尹尹正之務委親決之每因問安事有利於國者必具以聞帝帝喜而納之及杜重威叛援帝幸鄴以為東都留守俾之監撫內外鹹畏而愛之及薨帝左右公卿大夫聞之者無不流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