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類書總集 > 冊府元龜 | 上頁 下頁
卷一百二 帝王部·招諫


  尚書述帝舜之言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成王稽首周公以求教誨穆王申命伯冏責其正己斯皆古先哲王勞謙寅畏詢謀補察之美也。若夫弁冕端委蔽旒塞糸廣中堂有千里之阻神龍有逆鱗之威苟非屈己以詳延虛懷以聽納即下之壅遏不聞而上之滿假自用矣。是以二帝三王之世莫不樹誹謗之木設敢諫之鼓植進善之旌立記過之史乃至公卿列士皆獻詩以諷瞽史瞍蒙有書箴賦誦之職百工執藝庶人傳語使下情盡達眾志鹹竭然後斟酌而取捨焉故朝政無闕王度以貞德音享於人神欽明格於上下矣。而歷代以還或因三光之謫見水旱之作憂勞戒懼諮求讜議斯亦聖哲之常道也。若乃訪采惟勤聽受斯鬱命令徒粲於方策骨鯁蔑聞於登進先民有言曰:應天以實不以文動人以行不以言亦奚益於治體矣。

  夏禹以五音聽治(五音宮商角徵羽)懸鐘鼓磬鐸置召以待四方之士為號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道和陰陽鼓一聲以節五音故擊之)喻寡人以義者擊鐘(鐘金也。義取斷喻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鐸鈴金口木舌合為音聲告事非一品故振之也。)語寡人以憂者擊(磬石也。聲急憂亦急務故擊磬也。)有獄訟者搖召(獄訟一辨於事故取小召搖之)漢文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詔曰:天下治亂在予一人惟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匈以啟告朕(匈音蓋乞也。言以過失開告朕躬是則於朕為恩惠也。)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五月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旌幡也。堯設之五達之道民欲有進善者立於旌下言謗之木(堯作之橋樑邊板所以書政治之愆失也。至秦去之)所以通治道而來諫者也。今法有誹謗訁夭言之罪(訁夭與妖同)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繇聞過失也。將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其後賈山上書言除鑄錢令非是。又訟淮南王無大罪等事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終不加罰所以廣諫諍之路也。

  後元年三月詔曰:間者數年比不登(此乃頻也。)。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與讀曰:歟下同)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度謂量計之音徒各反)以口量地其於古猶有餘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從事於末以害農者蕃(末謂工商之業也。蕃亦多也。音扶元切)為酒醪以靡穀者多(醪汁酒滓也。靡縻散也。)六畜之食焉者眾與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中音竹仲切)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宣帝地節三年十月詔曰:乃者九月壬申地震朕甚恐焉有能箴朕過失及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以補朕之不逮毋諱有司(諱避也。雖有司在顯職皆言其過勿避之)。

  元帝初元二年二月戊午地震於隴西郡毀落太上皇殿廟壁木餙壞敗<豸原>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壓殺人眾(<豸原>音植屬天水幾府庭所在皆謂之山崩地裂水泉湧出詔丞相禦史中二千石舉茂才異等直言極諫之士。

  六月關東饑齊地人相食七月詔曰:歲比災害民有菜色(五穀不收人但食菜其顏色變惡)慘怛於心已詔吏虛倉廩開府庫賑救賜寒衣今秋禾麥頗傷一年中地再動北海水溢流殺人民陰陽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將何以憂之其悉意陳朕過靡有所諱。

  三年六月詔曰:蓋聞安民之道本繇陰陽間者陰陽錯謬風雨不時朕之不德,庶幾群公有敢言朕之過失今則不然俞合苟從未肯極言朕甚憫焉惟庶之饑寒遠離父母妻子勞於非業之作衛於不居之宮恐非所以佐陰陽之道也。其罷甘泉建章宮衛令就農百官各省費條奏毋有所諱有司勉之繇與由同俞與偷同不急之事古雲:非業也。毋犯四時之禁丞相禦史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於是言事者眾或進擢召見人人自以得帝意。

  永光三年十一月詔曰:乃者己醜地動中冬雨水大霧(中日仲續)盜賊並起吏何不以時禁各悉意對。

  四年六月甲戌孝宣園東闕災戊寅晦日有蝕之詔自今以來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輔朕之不逮直言盡意無有所諱。

  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夜地震未央宮殿中詔公卿其各思朕之過失明白陳之。

  河平元年四月己亥晦日有食之既詔百寮陳朕過失無有所諱。

  鴻嘉二年三月詔曰:古之選賢傅納以言明試以功(傅讀曰仲傅讀曰敷陳也。令陳言而省納以事也。)故官無廢事下無逸民(逸逋也。)教化流行風雨和時百穀用成眾庶咸以康寧朕承鴻業十有餘年數遭水旱疾疫之災黎民屢困於饑寒而望禮義之興,豈不難哉!朕既無率道(道讀曰導)帝王之道日以陵夷(陵丘陵也。夷平也。言其頹替。若丘陵之漸平也。)意乃招賢選士之路鬱滯而不通與將未得其人也。其舉敦厚有行義能直言者聞切言嘉謀以輔朕之不逮永始四年六月詔曰:乃者地震京師火災屢降朕甚懼之有司其各悉心明對厥咎朕將親覽焉。

  元延元年七月有星孛於東井詔公卿大夫博士議郎其各悉心惟思變意明以經對無有所諱。

  哀帝元壽元年正月辛醜朔日有食之詔公卿大夫陳朕之過失無有所諱。

  平帝元始元年五月朔日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將軍中二千石舉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後漢光武建武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食之十月丁醜詔曰:吾德薄不明寇賊為害強弱相陵元元失所毛詩雲:日月告齒不用其行永念厥咎內疚於心其敕公卿舉賢良方正各一人百寮並上封事無有隱諱有司修職務遵法度。

  七年三月癸亥晦日有食之帝避正殿寢兵不聽事五日詔百寮各上封事無有所諱其上書者不得言聖。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壬申晦日有食之詔言事者靡有所諱。

  八年十月壬寅晦日有食之既詔群臣勉脩職事極言無諱,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帝覽章深自引咎。

  章帝以永平十八年八月即位十一月甲辰晦日有食之,於是避正殿寢兵不聽事五日詔有司各上封事。

  建初五年二月庚辰朔日有食之詔公卿以下舉直言極諫能指朕過失者各一人遣詣公車朕將親覽問焉。

  和帝永元七年四月辛亥日有食之帝引公卿問得失令將軍大夫禦史謁者博士議郎郎官會庭中各言封事。

  安帝永初二年七月詔曰:昔在帝王承天理民莫不據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朕以不德遵奉大業而陰陽差越變異並見萬民饑流羌貊叛戾夙夜克己憂心煢煢間令公卿郡國舉賢良方正遠求博選開不諱之路冀得至謀以鑒不逮而所對皆循尚浮言無卓爾異聞其百寮及郡國吏人有道術明習災異陰陽之度璿璣之數者各使指變以聞二千石長吏明以詔書博衍幽隱朕將親覽待以不次冀獲嘉謀以承天誡。

  建光元年十一月郡國三十五地震或坼裂詔三公已下各上封事陳得失。

  順帝陽嘉二年四月己亥京師地震五月詔群公卿士各悉心直言厥咎靡有所諱。

  三年河南三府大旱詔書以尚書周舉才學優深特下策問曰:朕以不德仰承三統夙興夜寢思協大中頃年已來旱災屢應稼穡焦枯民食困乏五品不訓王澤未流群司素餮據非其位審所貶黜變複之徵厥效何繇分別具對勿有所諱。

  永和元年正月乙卯詔曰:朕秉政不明災眚屢臻典籍所忌震食為重今日變方遠地搖京師咎徵不虛必有所應群公百僚其各上封事指陳得失靡有所諱。

  沖帝以建康元年八月即位九月京師及太原雁門地震三郡水湧土裂詔三公特進侯卿校尉舉賢良方正幽逸修道之士各一人百僚皆上封事。

  桓帝建和元年正月辛亥日有食之詔三公九卿校尉各言得失。

  四月庚寅京師地震命列侯將大夫禦史謁者千石六百石博士議郎郎官各上封事指陳得失。

  延熹五年五月乙亥京師地震詔公卿各上封事。

  靈帝建甯元年五月丁未朔日有食之詔公卿已下各上封事。

  二年四月大風雨雹詔公卿已下各上封事。

  四年二月詔公卿至六百石各上封事。

  光和六年夏旱七月制書引咎詔群臣各陳政要所當施行。

  魏太祖為漢司空建安十一年令曰:夫治世禦眾建立輔弼誡在面從詩稱聽用我謀庶無大悔斯實君臣懇懇之求也。吾充重任每懼失中頻年以來不聞嘉謀豈吾開延不勤之咎邪自今以後諸掾屬治中別駕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將覽焉。

  文帝初為魏王延康元年七月下令曰:軒轅有明台之議放勳有衢室之問皆所以廣詢於下也。百官有司其務以職盡規諫將率陳軍法朝士明制度牧守申政事紳考六藝吾將兼覽焉(率與帥同)。

  齊王正始元年三月以歲旱詔令獄官亟平冤枉理出輕微群公卿士讜言嘉謀各悉乃心。

  晉武帝泰始二年九月散騎常侍皇甫陶傅玄共掌諫職上疏言事詔曰:二常侍懇懇於所論可謂乃心欲佐益時事者也。而主者率以常制裁之豈得不使發憤邪二常侍所論或舉其大較而未備其條目亦可便令作之然後主者八座廣共研精凡關言於人主人臣之所率與帥同至難而人主苦不能虛心聽納自古忠臣直士之所慷慨至使杜口結舌每念於此未嘗不嘆息也。故前詔敢有直言勿有所拒庶會得以發弘補過獲保高位苟言有偏善情在忠益雖文詞有謬誤言語有得失皆當曠然恕之古人有不拒誹謗況皆善意在可採錄乎!近者孔黽綦毋和皆按以輕慢之罪所以皆原欲使四海知區區之朝而無諱言之忌也。

  四年九月詔曰:雖詔有所欲及奏得可而於事不便者皆不可隱情。

  五年七月延群公詢讜言。

  八年二月帝與右將軍皇甫陶論事陶與帝爭言散騎常侍鄭徽表請罪之帝曰:讜言謇諤所望於左右也。人主常以阿媚為患豈以爭臣為損哉!徽越職妄奏豈朕之意遂免徽官。

  太康七年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乙卯詔曰:比年災異屢發日蝕三朝地震山崩邦之不臧在朕躬公卿大臣各上封事具言其故勿有所諱。

  元帝太興元年六月初置諫鼓謗木。

  十一月雷震暴雨詔群公卿士其各上封事具陳得失無有所諱將親覽焉。

  二年五月三吳大饑詔百官各上封事。

  十二月大赦詔百官各上封事。

  明帝太寧三年四月詔曰:冫食直言引亮正想群賢達吾此懷矣。予違汝弼堯舜之相君臣也。暗庶不拒逆耳之談稷契之任君居之矣。望共勖之。

  後魏明元永興四年四月宴群臣於西宮使各獻直言。

  孝文延興元年九月詔在位及庶民直言極諫有利民益治損政傷化悉心以聞。

  承明元年八月詔曰:朕猥承前緒纂成洪烈思隆先志緝熙政道群公卿士其各勉厥心輔朕不逮諸有便民利國者具狀以聞。

  十月詔曰:朕纂承皇極照臨萬方思闡遐風光被兆庶使朝有不諱之音野無自蔽之響疇諮帝載詢及芻蕘自今已後群公卿士下及吏民各聽上書直言極諫勿有所隱諸有便宜益治利民可以正風俗者有司以聞朕將親覽三事大夫論其可否裁而用之太和三年八月詔群臣直言盡規靡有所諱。

  七年九月詔曰:朕承祖宗夙夜惟懼然聽政之際猶慮未周至於按文審獄思聞已過自今群臣奏事當獻可替否無或面從使朕之過彰於遠近。

  八年八月詔曰:帝業至重非廣詢無以致治王務至繁非博采無以興政先王知其如此故虛己以求過明恕以思咎是以諫鼓置於堯世謗木立於舜庭用能耳目四達庶績鹹熙朕承累聖之洪基屬千載之昌運每希遐風景行前式承明之初班下內外聽人各盡規以補其闕中旨雖宣允稱者少故變時法遵古典裁制俸祿改更刑書寬猛未允人或異議思言者莫由申情求見者無因自達故令上明不周下情壅塞今制百辟卿士工商吏民各上便宜利民益治損化傷政直言極諫勿有所隱務令辭無煩華理從簡實朕親覽以知世事之要使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

  九年二月詔曰:昔之哲王莫不博采下情勤求箴諫建設旌鼓詢納芻蕘朕班祿刪刑慮不周允虛懷讜直志獻洪猷百辟卿士及工商吏民其各上書極諫靡有所隱。

  十一年六月詔曰:春旱至今野無青草上天致譴實由匪德百姓無辜將罹饑饉寤寐思求罔知所益公卿內外股肱之臣謀猷所寄其極言無隱以救民瘼宣武正始三年二月詔曰:昔虞戒面從昌言屢進周任諫輔王闕必箴朕仰贊鴻基伏膺寶曆思康庶績一日萬幾側望忠言虛求讜直而良弘弗進規畫無聞豈所謂弼諧元首救其不逮者乎!可詔王公已下其有嘉謀深圖直言忠諫利國便民矯時厲俗者鹹令指事陳奏無或依違。

  孝明神龜二年二月詔求直言諸有上書者聽密封通奏。

  孝昌二年六月詔曰:自運屬艱棘曆載於茲烽驛交馳旌鼓不息祖宗盛業危。若綴旒社稷洪基殆將淪墜朕威德不能遐被經略無以遠及俾令蒼生罹此塗炭何以苟安黃屋無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餮素服當親自招募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正諫之士敢決狥義之夫二十五日悉集華林東門人別引見共論得失班告內外咸使聞知。

  孝莊建義元年六月以寇難未夷避正殿責躬撤膳。又班募格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極諫之士敢決狥義之夫陳國家利害之謀赴君親臨難之節者集華林園面論事。

  西魏文帝大統五年十月於陽武門外置懸鼓紙筆以求得失。

  十年正月詔公卿已下每月上封事三條極言得失刺史二千石銅墨以上有讜言嘉謀勿有所諱。

  後周明帝武成元年六月戊子大霖雨詔曰:昔唐諮四岳殷告六眚睹災興懼咸致時雍朕撫運膺圖作民父母弗敢怠荒以求民瘼而霖雨作害麥傷苗頹屋漂垣洎於昏墊諒朕不德蒼生何咎刑政所失罔識厥由公卿大夫士爰及牧守黎庶等宜各上封事讜言極諫罔有所諱朕將覽察以答天譴。

  武帝保定三年四月詔百官及民上封事極言得失建德元年四月詔百官軍民上封事極言得失。

  隋文帝開皇九年詔曰:朕君臨區宇於斯九載開直言之路披不諱之心形於顏色勞於興寢自頃逞藝論功昌言乃眾推誠切諫其事甚疏公卿士庶非所望也。各啟至誠補茲不逮見善必進有才必舉無或噤嘿退有後言佈告天下鹹悉此意。

  十一年五月癸卯詔百官悉詣朝堂上封事唐高祖武德二年閏二月甲辰考群臣以李綱孫伏伽為上第帝置酒高會奏九部樂於庭高祖謂裴寂曰:隋末無道上下相蒙主則驕矜臣唯謟佞上不聞過下不盡忠至使社稷傾危死於匹夫之手朕撥亂反正念在安民平亂任武臣官方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輔不逮比每虛心接待曾聞讜言然唯李綱苦盡忠款孫伏伽可謂誠直餘人猶踵敝風俛首而已豈朕所望哉!當以身為嬰兒方朕於慈父有懷必盡有意必申也。

  太宗貞觀元年正月謂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治正臣事邪主不能致治唯君臣相遇有同可得安天下也。昔漢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劍而定天下既而規模弘遠流慶子孫此蓋任賢得人之所致也。後世稱美不容於口朕雖不明闕於學問至夫大好大惡容或知之幸諸公數相諫正諫議大夫王對曰:臣聞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古者天子必有諫臣七人言不用則相繼以死陛下開聖慮納芻蕘愚臣處不諱之朝實願罄其狂瞽太宗稱善自是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內平章軍國必使諫官隨之欲其預聞政事有所開說太宗虛己以納之。

  十一月壬戌太宗謂侍臣曰:隋帝性多猜忌上下情不相達斯豈致治之理乎!朕今推赤心以相付亦望公輩以直心相向縱有指斥深切無憂逆忤。

  三年五月徐州蝗。且旱六月詔曰:豈賞罰不中任用失所將奢侈未革苞苴尚行者乎!文武百辟宜各上封事極言朕過勿有所隱。

  四年二月以歲旱詔公卿極言得失勿有所隱十一年七月以水災詔文武百寮各上封事極言朕過勿有所隱諸州官民有能明識治道方正直諫者並宜薦達朕將親見其人問以得失。

  九月帝謂侍臣曰:朕居九重之內藉左右為耳目但舉事出入虧政害人必須矯正朕將思改之。

  十七年正月帝謂侍臣曰:朕觀古先帝王何嘗不受正諫以興化拒忠言而亡滅有諫朕安國者授以高官矯朕為非者加以顯戮虛心佇待終無所應然喜得三事思有終始一則克平禍亂四夷順軌二則災異不生百姓殷實三則年在盛壯君臨天下既喜所得當懼所失三思而動庶無愆尤必不渭橋乘船霸陵縱轡慎夫人同坐夏太康父獵如此等事當不煩諫諍耳倘嗜欲遷性喜怒變情但聞一言而正豈候三諫之勞朕於公等乞言幸無所隱。

  四月帝謂侍臣曰:前王之取天下必藉眾力英才輔勖仰成師主朕昔仗義而起策發諸心寇平於手即位以後誠念蒼生有人上封事獻直言能益於時以裨政要者朕傾耳而聽拭目而覽合於務者不以輿皂而廢其言也。

  二十年十二月帝手詔曰:朕聞堯舜之君自愚而益智桀紂之主由智以添愚故異順逆於忠言則殊榮辱於帝道朕登躡宇宙字育黔黎恐大德之或虧懼小瑕之有累候忠良之獻替想英傑之謀猷而諫鼓空懸逆耳之言罕進謗木徒設悔心之論全無唯昔魏徵每顯餘過自其逝也。雖有莫彰,豈可獨有非於往時而皆是於茲日故亦庶僚苟順不觸龍鱗所以虛己外求披衷內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誰之責也。自斯已後各悉乃誠。若有是非直言無隱高宗永徽五年正月以時旱手詔京文武九品以上及朝集使各進封事極言厥咎。

  九月帝謂五品已上曰:往日不離膝下旦夕侍奉當時見五品已上論事或有仗下而奏或有進狀而論者終日不絕豈今時無事公等何不言也。自今已後宜數論事。若不能面奏任各進狀。

  龍朔三年八月戊申詔幾百在位宜極言得失悉心無隱以救不逮。

  咸亨元年十月命文武五品已上上封事。

  中宗神龍元年二月詔京官職事九品已上及朝集使極言朝政得失。

  五月。又制京官九品已上極言時政得失。

  睿宗景雲元年十一月詔曰:朕聞彰善癉惡有國之常典糾寬濟猛為政之通規朕以薄德濫膺明命瞻言賞罰未適時宜至使忠良未進小人未退貪吏未懲流亡未安賢良者未歸懷冤者未理在予之責有愧良深不能致君於堯舜者亦群公群士之所恥也。卿等將何規補使致鹹亨各以狀聞朕當親覽其才望兼優公清特著可以宣風道俗者具以名聞但百司承寬共為苟。且事多愆咎無複紀綱令各本司長官審善惡才識限十日進狀。

  玄宗開元三年五月以旱故下詔令諸司長官各言時政得失以輔朕之不逮。

  十月詔曰:朕以薄德祗膺睿圖曾不能虛己淳源勵精至道將致俗於仁壽思納人於軌訓幸乾坤交泰風雨鹹。若中外百僚盡知戒懼華夏萬姓頗亦歡康猶恐人或未安政有不愜令外司置匭側門進狀封章論事靡所不達軒階進規於何不盡曾無忤旨之罰實有推心之期豈朕之不誠何人則未諭如聞朝廷之內尊紛然進不昌言退不訕議懸書以謗國僑之患鄧析偽言而辨孔子之誅少正自昔為蠹罔不在茲求於治政固宜懲絕自今已後制敕有不便於時及除授有不稱於職或內懷奸忒外損公私並聽進狀具陳得失五品已上官乃許其廷爭。若輕肆口語潛行誹讟委御史大夫已下嚴加察訪狀涉疑似推勘奏聞。

  十四年六月以旱及風災命百官及州縣長官上封事極言時政得失無有所隱。

  肅宗乾元元年四月詔京官九品以上許上封事極言時政得失朕將親覽用佇嘉謀才有可觀別當甄錄。

  二年三月詔昔公卿面諫載在簡冊令僕陛奏亦惟舊章所以下竭其忠上聞其過君臣同德,豈不盛歟公卿已下有能論時政之非箴朕躬之闕有益於國有利於人宜盡昌言以救時敝朕必當行終無諱者朝廷用一人擢一職或有不當亦任奏論京文武五品已上正員清資官各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一人任自封進兩省官十日一上封事直論得失無假言冀成殿最用存沮勸。

  上元二年九月制曰:所設諫曹欲聞諷議允副從繩之望須成削槁之書其諫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陳時政得失。若不舉職事當別有處分。

  代宗廣德元年七月制諫官每月一上封事無所回避。

  二年二月制百官有論時政得失並任指陳事實具狀進封必宜切直無諱有司白身人亦宜准此任詣匭使進表朕將親覽必加擇用。

  三月詔曰:為政者宣之使言作事者稽之於眾切於求道務以從人將明目而達聰亦理煩而去惑經國之體庶無闕言文武百官及諸色人等有論時政得失上封事者狀出後宜令左右僕射尚書及左右丞諸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等於尚書省詳議可否具狀聞奏其所上封事除常參官外有時辭理可觀或幹能堪用者亦宜具言詳議官中或見不同者即任別狀奏聞。

  十二月乙酉令諫官每日奏事大曆七年十一月制曰:淮南數州夏秋無雨朕精誠奉天誡懼臨下唯恐明有所不照聽有所不達百卿士鹹弼予違宣示百姓令知朕意。

  八年八月詔京五品已上及兩省供奉官郎官禦史各上封事論國之利害時大有年帝慮稅重害農弊延百姓乃下是詔旬日內抗疏者百餘人損益各異悉親覽留中不出。

  十二年四月詔曰:昔予太祖太宗之禦天下也。功格二儀不私於已化覃萬宇猶問於人外與公卿大夫討論政典內與鴻生碩老演暢儒風日旰忘勞特稱至理猶複旁求諫諍俯察謳謠廣延不諱之書載建登聞之鼓于時中朝無闕政四海無疲人歷代是遵列聖相軌朕承天序祗奉睿圖戰戰兢兢日甚一日於茲十六年矣。何嘗不勵精理道欲得忠賢虛己清心日有所待直詞讜議或時空聞五諫七臣人其安在眷懷於此耿歎良深頃以任非其人幾事壅蔽今則已懲厥罪正乃惟心式佇嘉猷庶裨不德自今已後諫官所獻封事不限早晚任進狀來所由門司不得輒有停滯如須側門論事亦任隨狀面奏即便令引對如有除拜不稱於職詔令不便於時法禁乖宜刑賞未當徵求無節冤濫在人並宜極論得失無所回避以稱朕意其常朝官六品已上亦宜准此其擊登聞鼓者金吾將軍收狀為進不得輒有損傷亦不須令人遮擁禁止其理匭使但任投匭人投表狀於匭中依常進不須勒留副本並接時妄有盤問方便止遏欲使萬邦之事無隔於九重獻替之謨不遺於聽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頁 下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