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生活情趣篇



  「看,那個蠢媽媽,不煮飯,要讓我們都吃磚呢!」
  火車裡好似是個「大千世界」,讓你看到眾生百態。
  黑臉白勝齊齊上陣,君子小人一起現形。

               電子砌磚遊戲

  是父親把電子砌磚遊戲機當作聖誕禮物送給我孩子的。
  一下子便把孩子迷得神魂顛倒,放學回家,書包一丟,飯不吃、澡不洗,便捧著那個長方形的小小遊戲機,忙忙碌碌地以手指在上面東按西壓。這時,他們對周遭的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完完全全地成了那遊戲機的奴隸。
  有時,煮好晚餐,吩咐他們到廚房來端湯端菜,左喊右喊,大廳裡半點兒聲息也沒有。忍不住探頭出去看,嗤,又在癡癡迷迷地大砌其磚了。
  「蠢!」生氣地罵道:「把那磚吃下去吧,不必吃飯了!」
  挨駡的那個人,低聲下氣地討饒:
  「求求您,等一等!我快要破我上次的紀錄了,瞧,五萬多分了!」
  遊戲終於結束時,整個人無限滿足地往後面一靠,說:
  「啊,真好,七萬多分呢!」
  為了讓我分享樂趣,孩子曾多次把那遊戲機捧來給我玩,我總是看也不看一手把它推開。然而,漸漸地,我發現「形勢」不對了:外子居然也迷上了這個玩意兒,每天下班回來,看畢報紙,聽完新聞以後,便一機在手,玩得不亦樂乎。一天晚上,好奇地坐在外子身畔看。出現在遊戲機裡的每一條磚,由四個小格子組成,」組合形式千變萬化,任君操縱。要得高分,必須眼明、手快、腦靈,而且,三者必須緊密無間地結合在一起,稍一猶豫,磚塊便七零八落,回天乏術。咦,蠻有趣的嘛!我這個旁觀者暗暗地對它滋生了情愫,後來,不消說,整個人「下陷情網」。
  有一天,玩得忘了煮飯,忽然聽到我那七歲的女兒對她九歲的哥哥說道:
  「看,我們那個蠢媽媽,不煮飯,要讓我們都吃磚呢!」
  此刻,玩物喪志的媽媽,埋頭砌磚,把女兒那一番無禮的話當作耳邊風。

                人生的縮影

  女兒還沒學會走路時,外子把她放在腳車前特製的籐椅裡,每天傍晚載著她去兜風。她稚嫩的笑聲,像在微風裡搖盪的風鈴,四處飄散。實在是太快樂了,所以,外子一回家,她便機靈地爬到他身畔,把無言的期盼寫在清亮的大眸子裡。只要外子把她抱上腳車,她圓圓的臉,便會綻放燦爛已極的笑花。
  這個時期的女兒,是我們掌上一團未曾成形的濕泥,要方要圓,任由搓捏。
  會走會跑會跳以後,給她買了四個輪子的腳車。
  先是在屋子後面的庭院裡學,學會了便到屋子前面的馬路去騎。初初擁有了自己的小腳車,她神氣而得意,可是,由於方向感還沒有培養起來,不但處處要我們作陪,而且,言聽計從,溫馴乖順。我們常常在晚餐過後,騎著鐵馬伴著她,在巷子和小街之間兜來轉去,聽她絮絮地把她童稚世界裡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報告。
  這時,掌中泥團,已成雛形;不過呢,泥團仍濕,要重塑是易如反掌的。
  年齡漸長、人兒漸大,四輪腳車,成了她眼中落伍的產物。
  六歲那年,一她開始學踏雙輪腳車。
  她摔跤、她流血、她哭泣;而我們,扶起她、為她包紮膠布、為她拭幹眼淚。一跌再跌,終於,在幹凝的血漬與淚痕中,她成功地駕馭了那匹鐵鑄的野馬。騎著鐵馬到處逛,她發現戶外有無限遼闊的新天地,於是,主意漸多,帶她去東邊玩。她說西邊有片好風景;領她到北邊去逛,她說南邊更值一看。
  這時,我清楚地知道:手中的泥,已幹硬成形了。
  看女兒學腳車,仿佛看到一整個人生的縮影。歡喜、擔憂、驚懼、滿足、惆悵、無奈,都有。

                 黑名單

  人在旅途,乘搭最多的,便是火車。
  為了能夠安靜地欣賞窗外美麗的風光,我買的通常是包廂的位子。
  一個包廂可以坐上六個人,運氣佳,碰上好「乘客」,一路上夭南地北,其樂無窮。倘若倒楣地遇上「惡鄰」,那一趟行程,可就令你叫苦連天羅!以下幾類「火車客」,就是被我列入「黑名單」的。
  「煙客」最可惡。
  一坐定,便急不及待的掏出香煙,眯著眼睛,吞雲吐霧;小小的一個車廂,煙霧迷蒙,空氣高度汙化。一根抽完了,又來一根,車廂永遠充滿「朦朧美」。
  夭長地久有對盡,此煙綿綿無絕或哪!
  印象裡,東歐居民,有許多都是名副其實的「煙客」。
  「說客」最煩人。
  一雙好友。坐在你面前。聲如洪鐘,氣勝長江。兩個人在車廂裡一唱一和,滔滔不絕地談個沒完沒了,那震耳欲聾的嘈音,好似一卷壞了的錄音帶,在你可憐的耳朵旁一遍又一遍地重複播放,而星星點點的唾液,也毫不客氣地到處噴飛。這時,你心中最大的願望是:有個耳塞、有把雨傘,擋嘈音、擋唾液。
  在印度的火車上,這一類「說客」,多如恒河沙數。
  「吃客」極可厭。好像幾個世紀不曾吃過東西了,一進車廂,便化身為蝗蟲,把早已買好的東西一包包地打開來,吃吃吃。油膩膩的手、油膩膩的嘴,正正地對著你。有些食物,香料極多,氣味濃烈,熏得你全身起雞皮疙瘩。抵達目的地而步下火車時,你的身上,百味齊集!
  在中東諸國乘搭火車,常常碰到這類「吃客」。
  「睡客」最難忍。
  不是正襟危坐的睡,東歪西倒,整顆頭顱,毫不客氣的朝你的肩膀「親呢」地靠下來,你閃開了,他的頭顱「落空」,不但不「懸崖勒馬」,反而「再接再勵」,進一步地靠過來,弄得你坐又不是,逃又不甘,狼狽不堪。還有一類自私的睡客,把他穿著襪子的那一雙腳大大方方地擱在你旁邊的空位上。襪子發出的臭氣和他口裡發出的鼾聲,齊齊向你的嗅覺和聽覺洶洶地發出攻擊。這時,窗外風景縱然美得「不似在人間」,你也無法心曠神怡地欣賞了!
  這類「睡客」,處處都有,其中又以心浮氣躁的年青人居多。
  火車裡好似是個小型的「大千世界」,能讓你看到眾生百態。

                信裡乾坤

  我的信箱,極不寂寞,每天總滿滿地躺著各地的來信。
  這些信,各有不同的特色,若加以歸類,可以分成以下幾大類型:
  「閒話家常式」。這類的信,往往出於知交好友之手。長達好幾頁,詞藻不事修飾,用語溫馨自然。讀著時,好似與朋友面對面地促膝長談,朋友的笑臉,歷歷在目;朋友的聲音,纏繞耳畔。讀時暢快,讀後回想,依然暢快。
  「長篇大論式」:寫信的人,是學貫中西的學者。他把通信當成學術交流的一種方式,暢論古今,橫述東西,滔滔不絕,見解精闢。字字句句,行行頁頁,閃爍著智慧的亮光,活脫脫的是一篇精彩的論文,讀華以後,獲益良多。
  「三言兩語式」:這信,是「日理萬機」的大忙人寫來的,雖然只有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可是,字字璣珠。舉例來說,有一回,臺灣一位蜚聲國際的詩人到訪新加坡後,以詩般簡短的語言在來信裡告訴我他的觀感:「新加坡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童話故事的結尾:王子和公主結婚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寥寥數語,就把新加坡的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出來。
  「墨香四溢式」:寫信的人,練就了一手好書法,以毛筆送來一紙的龍和鳳,力透紙背、酣暢淋漓。展信而讀,讀著讀著,濃濃的墨香由信箋汩汩的流了出來,沾滿了你的手、流進了你的心,使你整個人都浸在一種思古的幽情裡!
  「公事公辦式」:做起事來精簡幹練的人,寫起信來,也脫離不了「強人」本色,一、二、三、四、五,一點一點,列得清清楚楚,綱目分明、毫不含糊。有時,儘管談的是私事,卻也充滿了「公事公辦」的氣勢。
  「糾纏不清式」:這是我所怕的一類來信,寫信者與你素不相識,憑著張三李四的「隔空介紹」而主動地聯絡上你,先大大地歌功頌德一番,然後,頻頻來信,囑你辦東辦西、做南做北,把你「差遣」得團團打轉,頭昏腦脹!
  呵,薄薄的信箋,滿滿地裝著的,是眾生百態!

                拔河比賽

  討價還價,是日常生活裡一門藝術,然而。買賣雙方,必須「旗鼓相當、斤兩相等」,才能生出趣味來。
  賣者閑閑地開出了一個價格,買者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而迅速的作出適當的反應。有時。誇張地以驚天動地的聲調喊道。「哇,貴得離譜!」有時,冷冷地以事不關己的語調應道:「這貨,哪值這價!」有時,正經八百地說:「這麼貴,我帶的錢不夠呢!」有時,義正詞嚴地訓斥:「隔壁那家,一樣的貨,便宜了四分之一呢!」
  說完以後,化身為獵犬,緊緊地盯著對方,看他的眼睛,聽他的回答。
  耐心的賣主,會不動聲色地與你周旋到底,消磨你的時間,考驗你的耐性;怕輸的對手呢,會讓他的價格好似滑雪一樣直線下降,逼得你全無退路,非得立刻成交不可;暴躁的店東,會以旱雷般的聲音駁斥你,讓你找不到可下的臺階;狡猾的賣者呢,則把美麗的諾言做成可口的魚餌,讓你心甘情願地上釣。
  貨品,好比是繩子,而買賣雙方便是參加「拔河比賽」者,拉拉扯扯,這邊進進,那邊退退;這兒減一分,那兒加一分;未到最後一分鐘,都不可能知道鹿死誰手。
  倘若成交。賓主盡歡。
  萬一談不攏,雙方都可使出最後的殺手銅:賣者可以裝出一臉倔強的神色而把東西放回原位,口裡說:「一分錢都不能再減啦!」心中卻在想:「一點點,只要你再加一點點,我立刻賣出!」買方呢,義無反顧的踏出店門外,嘴裡說:「實在太貴了,買不起!」心中卻說:「一點點,只要你再減一點點,我絕對回頭。」
  在這種「各懷鬼胎」的情況下,賣者偷眼瞅你而你也斜眼睃他,誰的定力夠,誰便可以高唱「凱旋之歌」!

                 菜誦

  每回看到菜市裡擺放著的各類菜蔬,便不能不驚歎造物者的神奇美妙。
  千種色彩,萬種形狀。
  椰菜花像個充滿了哲思的老人,莊嚴肅穆,每一圈白白的鬈髮,都好像是抽象思維具體的呈現在外面,氣質不凡。
  菜心像個樸實的村姑,瘦瘦的身子,穿著深青色的裙子,終日營營碌碌,刻苦操勞。她出不了隆重的社交場合(餐館),只能一輩子默默的屈居於簡陋的屋子裡。
  茄子活脫脫的是個現代楊貴妃。豐滿腴潤。身著綠色或紫色晚裝嬌柔萬狀地橫躺著時,姿態撩人。與她邂逅而能不動心的,世間少有。
  四季豆像個嗜毒的癮君子,瘦巴巴、乾癟癟,終日窩窩囊囊的睡倒在那兒,綿軟無力、無精打采。炒它炸它,它都一聲不吭的任由擺弄。
  羊角豆,人人都說它像淑女的手指,然而,我倒覺得它像個有棱有角、正直不阿的「君子」。它常常說出「逆耳的忠言」(泌出大量的膠質),既有人愛它,亦有人憎它。
  臭豆呢,像個心思歹毒的人,一粒粒飽滿飽滿的,像是一張一張笑得開開的小嘴巴。你見它顏色悅目,形狀玲瓏,快快樂樂地吃了它,它卻在你口腔裡陰陰地放射「臭氣」,讓你臭得個天昏地暗。
  包菜是懶婦,肥肥白白,竟日蜷縮著睡覺。
  蕃茄是貴婦,臉頰兒豔紅,臉皮兒吹彈得破。它一出現,便光芒四射,使那長伴身畔的黃瓜相形見絀。
  蓮藕是長舌婦,一天到晚東家長、西家短,刻意製造出來的是是非非把別人的心戳出一個個可怖的窟窿。
  站在菜攤前癡癡地看,好似看到一整個大千世界——黑臉白臉齊齊上陣,美人醜婦攜手相會,君子小人一起現形。

                紅白妙夫妻

  白蘿蔔與紅蘿蔔,像是一對妙夫妻。
  男的肥肥白白,懶懶散散,一副腦滿腸肥的窩囊相。
  女的細長細長,豔紅豔紅,一副嬌柔萬狀的俏模樣。
  白蘿蔔一向都被目為具有「不良意識」的植物,人人都認為它會把補品的功能破壞殆盡;所以,每每喝了以珍貴藥材燉成的補品,家裡的老人家總是殷殷囑咐:記得記得啊,莫吃白蘿蔔!
  民間裡另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是:「吃了白蘿蔔,白了黑頭發。」
  我有一位朋友,生就一雙巧手,做出來的蘿蔔糕,色香味俱全。她的枕邊人「天長地久」地吃著她精心烹製的蘿蔔糕,結果呢,才四十餘歲,便已滿頭華髮,夫妻倆走在一起,不折不扣的是一雙「紅顏白髮」。別人戲濾地對他說,他妻子以蘿蔔糕為他「染」發,他可一點兒也不在乎。對他而言,每一根蘿蔔絲,都閃著愛的亮澤,如果說滿頭華髮是白蘿蔔造的「孽」,那麼,這「孽」,不正顯示了比鋼鐵還要堅韌的夫妻情嗎?
  和白蘿蔔相較,紅蘿蔔的「聲譽」可好得多了。
  多喝紅蘿蔔汁,能助以降低膽固醇。所以,儘管它味兒草腥,可是,我還是勉為其難地日飲一杯,飲呀飲的,居然就不可思議地上癮了。
  喜歡紅蘿蔔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給飲食世界帶來了洋洋的喜氣。任何食物,有了它陪襯或點綴,便粲然生光,格外美麗。瞧!把紅蘿蔔與牛脯同切,原本色澤暗沉的牛脯,好似被一盞盞紅紅的小燈照耀著,整個鍋子,都顯得很亮麗;吃著吃著時,覺得世界真美好。還有哪,炒飯裡加入紅蘿蔔丁,有珠寶滿堂的富貴氣;將紅蘿蔔片與菠菜綠面同炒,萬叢綠中多點紅,美得出奇哪!
  白蘿蔔與紅蘿蔔這一對「妙夫妻」,是我家中常客。有人問我:常吃白蘿蔔,不怕「白了中年頭」嗎?曖呀曖,怕什麼呢,人生苦短,口福至上,況且,況且,白頭發這東西嘛,命中有時終須有,現在,美味當前,不吃白不吃啊!

                高大的郵差

  電單車那熟悉的聲音由遠而近,緊接著,門鈴響起。下意識地看看鐘,咦,已是下午四點多了,郵差足足比平時遲來了兩個小時。
  站在門口的那位馬來籍郵差,臉上淌著汗珠,掛著笑容。揚了揚手中的函件,他以高昂快活的聲音喊道;
  「嗨,夫人,您今天又有掛號信了!」
  給他倒了一大杯冰水,他一邊喝,一邊解釋遲來緣由:
  「有位同事生病了,我代替他派送屬於他那一區的信。」
  「當郵差,真是太辛苦了呀!」我同情地應。
  「是辛苦,可是,不瞞您說,這份工作給我帶來的滿足感,也是其它行業所難及的。」他興致極高地說:「我中學畢業而決定當一名郵差時,父親就曾對我說道:孩子,你要永遠記得,你派送的,絕對不是一張張裝在信封裡的信箋,而是一份份珍貴無比的禮物,它們代表了希望和快樂。同樣的一封信,對甲來說,貴重如金,可是,如果你錯誤的把它派給乙,那與廢紙並沒有兩樣。父親這一番話,對於我起著既深且矩的影響。這許多年來,我總是刻意確保每一封經過我處理的信,都能安全無誤地送達收信人的手裡。」
  頓了頓,仰起脖子,喝了一大口水,又逸興遄飛地繼續說道:
  「最近,有封信是寄給住在這兒附近一位菲律賓女傭的,可是,信封上的門牌被水漬弄得很模糊,幸好我記得收信人的名字,便按址送去給她。那是她親人寫來的,通知她母親病重,囑她速歸。讀了信,她立刻飛了回去,剛好趕得上看她母親最後一面!您想,如果我當時把信退回菲律賓會,不是誤了她的大事嗎?」
  我頻頻點頭,他把喝幹了水的杯子還給我,道謝、道別。
  陽光下,他的笑容比陽光還燦爛,他瘦小瘦小的身軀,此刻,落在眼裡,竟顯得異常的高大。

                 特質

  第一次光顧他的牛肉麵,便領略了他可愛的幽默感。
  我對他說:「老闆,請你給我三碗牛肉麵。」
  他伸手敲了敲攤子上那塊木板,說:「你說得對,這塊板,的確老。」
  這個牛肉麵攤,坐落于錦茂區。經營它的,是一對年輕的夫婦。瘦削的丈夫煮面,豐滿的妻子捧面,兩人合作,融洽無比。最近,添了個小寶寶,也帶到攤子上,夫妻兩人忙碌地煮面捧面時,小寶寶便踢腳吮手,自求多福,一家三日樂陶陶。
  很欣賞那瘦子煮面的方式。不管有多少顧客在等,他絕不「粗製濫造」,總是一碗一碗「細雕慢琢」地煮。他先把面和豆芽擱進碗裡,然後,把切成細片的牛肉放在網狀的構子上,燙。初熟,便一片一片地擺在牛肉麵上,淋上自製的濃醬,再抓一撮切碎的鹹菜;撒上金黃的油蔥和翠綠的青蔥,五色紛陳,令人一看便食指大動。
  瘦子脾氣極好,有時,食客盈座,他雙手如輪,不停地轉,做得汗流使背,可是,在這種叫人目眩的忙碌中,他依然臉帶笑容、不溫不火。看到小孩子,他還會忙裡偷閒,以俏皮的話兒逗弄幾句,惹得大人小孩全都樂不可支,胃口大開。更難得的是:他記性極好,誰的牛肉麵不要放青蔥、不要下豆芽,誰的要多一點鹹菜、多一點油蔥,他都記得一清二楚。只要光顧過一兩次,再去時,他便會朝你咧著嘴,笑嘻嘻地說:
  「你的,不要豆芽,對嗎?」
  他是日常生活裡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可是,在他身上,我卻看到了許多閃爍生光的特質,而其中最觸動我的一項「特質」,是他十年如一日那種「敬業樂業」的精神。

                洗頭姑娘

  每週上理髮院兩次,把這目為生活裡極大的享受。
  同是洗頭,可是,不同的洗頭姑娘,不同的洗頭方式,卻能帶來迥然不同的感受。
  不愛「敷衍塞責」型。
  洗頭姑娘,好似要趕去乘搭飛機,洗頭水快快地往頭上倒、速速搔頭、速速沖水,你覺得黏糊糊的污垢還藏在頭髮間,她卻已粗粗魯魯地用吹風筒幫你把頭髮吹幹了。
  最恨「粗枝大葉」型。
  這類洗頭姑娘,心不在焉,肥皂泡沫已經侵入你眼睛裡了,她還渾然不覺,依舊夢遊式地在你頭上搔、搔、搔;一團團白白的肥皂泡沫,好似下雪一樣,紛紛揚揚的,飛到你臉上、落在你肩上,可是,她依然視而不見。頭髮過水時,更糟,自來水亂亂噴,兩隻耳朵都被那水灌得迷迷糊糊了,她還是「樂此不疲」。洗畢站起身來,背後的衣服已是一片濕漉漉的,不舒服到了極點。
  「中規中矩」型強差人意。
  洗頭姑娘,一板一眼地按照固有的程式來洗,洗頭水的用量、洗頭的時間,都在心裡酌量計算過了,一切動作,呆板一如機械人。
  「盡忠責守」而「變化多端」型,最得人心。
  洗頭姑娘,把十八樣武藝全都搬到你頭上來。搔頭時無孔不入,手勢時重時輕,激起「千堆雪」,萬千青絲讓她擺弄得服服帖帖;沖水時小心翼翼,每一根頭髮都被她控過揉過,乾淨得纖塵不染;她還精於按摩之道哪,纖纖十指,把薄薄的頭皮撫弄得鬆鬆散散的,好不舒暢。顧客閉目享受之餘,仿佛也瞥見了洗頭姑娘唇邊溫柔的笑影。
  一個人若能敬業樂業,不論從事何種行業,恒遠地快樂。

                 門簾

  過去,每家每戶都順理成章地在房門口垂掛門簾。
  門簾,既然是家裡裝飾的一部份,因此,選購門簾時,總是慎重其事。
  門簾的花式、圖案和顏色,必須與傢俱相互配合;布質呢,既要厚、又要軟。厚,是為了阻遏房裡風光向外洩漏;軟,是希望在「簾卷西風」時,能夠出現隨風翻飛的美姿。
  可別小看這門簾,它功德無量哪!
  簡簡單單的一塊布,但卻把房內與房外隔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臥房裡的人,恰然地享受著獨獨屬於自我的大好時光;臥房外的人,絕不會平白無故的掀你門簾,擾你清靜。一間臥房,一種風光。最妙的是:相隔一簾,卻心心相印。有什麼事兒,輕喚一聲,房裡的人,自會掀開門簾,應你、看你、聽你。
  倘若家中有女初長成,門簾還有無窮的「妙用」呢!
  相親的客人來了,坐在廳裡,上了茶以後,待嫁的女兒退返臥房。剛才上茶時,手兒抖,心兒跳,連個正眼也不敢瞧一瞧;現在,躲在門簾後,撫著亂撞心頭的小鹿,悄悄的把廳裡那個也許將會付託終身的男人狠狠地瞅個一清二楚。
  隨著時代的進步,門簾的款式也越變越花哨。
  串珠式的,最是撩人,小巧玲瓏圓圓滾滾的一串又一串,朦朦朧朧、若隱若現;竹簾式的,莊重雅麗,江山無限風光在竹上。
  現在,時代更進步了,可是,大家都不用門簾了。
  家中各人,回返家中,「嘭」的一聲,把門關上。
  關上門的同時,把整顆心也關了起來。
  近在咫尺的人,有遠在天涯的心。

                 縫紉

  小時候,很喜歡看祖母繡花。
  在那古老湮遠的年代裡,女紅是女性必備的技藝,而縫紉對於祖母來說,是一門美麗的藝術。針和線一到了她手裡,便有了令人驚歎的生命力。一刺一拉,一轉一折,反反復複來來回回無數越之後,原本空無一物的素市,便長出了嬌豔欲滴的花朵,遊出了栩栩如生的魚兒,飛來了羽色繽紛的鴛鴦——花朵茂盛地開放在桌布上,魚兒悠游地穿梭於手帕上,鴛鴦恩愛地浮游於枕頭上。細細端詳,針腳細密,繡工精緻;最叫人歎為觀止的是:花呀魚啊鴛鴦呀,竟都是活的。重重的花瓣,一片一片緩緩的綻放著;溜滑的魚兒,忽東忽西地戲荷戲蓮;成雙的鴛鴦,攪起滿池顫動的漣漪。
  到了母親這一代,生活的節奏變快了,繡花已成絕響,而縫紉對母親來說,也不再是藝術了,它僅僅只是一種為生活提供便利的工具而已。在家裡經濟不是很寬裕的年頭裡,我們幾兄弟姐妹的衣服,都是母親在忙完了瑣瑣碎碎的家務以後,在萬籟俱寂時,撐著疲累的眼皮子,坐在古老的縫衣機前,「軋軋軋」地踏動縫衣機做成的。儘管衣服的式樣總是選最簡單的,然而,穿在身上,總顯得大方而得體。別人問起來,便驕傲地答:「是媽媽縫的。」櫃子裡的衣服不多,可是,每一件都有一個特殊的記憶:這件是生日的新衣裳,那一襲是為了獎勵年尾考試成績不錯而縫的,還有……
  現在呢,我已為人妻、為人母。生活的步伐太緊張了,對於分秒必爭的我來說,縫紉已成了難得一試的「奢侈品」。結婚之初買下的新式縫紉機,只用過寥寥幾次便束之高閣了。孩子的衣服,每一件都是外頭買回來的。他們的衣櫥很滿,可是,記憶很空。再過一代,也許大家都用「即穿即棄」的紙衣了,縫紉機,只能在博物院裡占一席之地了!
  美麗的藝術和進步的時代,原來是勢不兩立的!

                一物多用

  最初裝置傳真機時,一心一意只想利用它來傳遞稿件。可是,當傳真機「投入服務」時,我卻驚喜而又驚異地發現:它妙用無窮。
  有一天,撥電到餐館去訂酒席,要求侍應長把功能表念給我聽。他反問我:「你那兒有傳真機嗎?」我這廂才應有,他那廂便把幾種不同的功能表快速的傳了過來。
  一位朋友弄灣之喜,我和另七位朋友擬送花籃道賀。過去,通過電話要求花店在賀卡上把中文名寫下,不折不扣的是項大苦差,往往你指天劃地的說得滿頭大汗,對方卻還是「滿頭霧水」地追問不休:「到底是哪一個字呀,你說清楚一點嘛!」現在,傳真機全面地解決了這個「大難題」。電話接通後,只簡簡單單地說:「我要訂一個花籃,放八個人的名字,我傳過來給你啦!」短短半分鐘,一切都處理妥當了。
  最近,家裡那一台影印機出了點毛病,印出來的檔,中間一行字總是模糊不清。撥電要求有關方面安排技工來修理。然而,當對方聽了我的敘述以後,卻說:「只是小毛病啦,你可以自行修理的。」我這個笨笨的「機械盲」,聽他口沫橫飛地說了老半天,還是有無從著手的茫然感。後來,他靈機一動,便利用傳真機傳來六張圖表,我照著圖表的指示,一步一步地做,終於大功告成了!
  請一家印務公司為我設計自用信箋,接到負責人的電話:「你選的那種字體,我們沒有,現在,換了另一種字體,你有空來看看,好嗎?」我請她即刻傳過來;看了,不滿意,換另一種,再傳;又換、又傳;傳了四次,終於點頭通過,省時又省事;
  剛才,傳真機響,看看傳過來的文件,居然是屬於長子的。原來他和朋友合作寫學校的報告,雙方利用傳真機來商議報告的要點。
  一物多用,真是物有所值!

                 家鄉味

  讀鄒荻帆在最近發表的散文「讀畫漫筆」,文中論及齊白石的畫,有一段饒富興味的話:
  「齊白石在一幅紙上繪了四個大菌,又用墨點了幾個小的。繪之不足以表達,並題曰:『此種菌出於南方,其味之美遠勝於北地蘑菇,白石老人平生所嗜。』那種赤子的思鄉愛鄉之心溢於紙上,樸素、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思緒,真有一片童心。人們讀了會舉一反三,我就聯想起張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在我們家鄉,那鱖魚美味,想來就不禁垂涎。家鄉味也未嘗不是激起愛鄉愛國的基因之一,那也是一種文化傳統。」
  這一番話,真是深得我心。
  怡保是我出生的故鄉,每回向別人介紹這個山明水秀、美麗絕頂的城市時,我總不忘以自豪的語氣加上這幾句話:
  「怡保有許多著名的小食,你一定得好好品嘗。」
  怡保的居民,把飲食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
  橫街窄巷,這裡那裡,全是風味獨具的小食;而熱鬧的大街上呢,酒樓食肆,櫛比鱗次,一間一間,密密相連。處處都是食物,處處都是食客。
  有些地方,單憑某一兩種著名的食品而馳名天下,可是,怡保不同,幾乎每樣小食都足以叫你留連忘返。隨口念念,便有一串:沙河粉、薄餅、客家釀豆腐、豆芽、蝦面、沙爹、紅豆冰、齋蹄膀、牛肉丸、牛筋九、碎肉面、海南雞飯、鹵面、檳城叻沙、砂鍋飯、娘惹糕餅,等等等等,不勝枚舉。
  奇怪的是:名堂一樣、原料一樣的小食,在新加坡和很多其它的地方品嘗,味兒相去絕對不止十萬八千里。
  除此以外,許多應節的食品,好像農曆新年的年糕、臘腸和肉千啦,端午節的粽子啦,中秋節的各式月餅啦,都具有超乎其它地方的高水準。有時回去過節,持了一兩樣東西回來讓朋友品嘗,她們總是嘖嘖稱奇,一嘗叫好、再嘗難忘、三嘗以後,便會對我露著燦爛的笑臉,說:
  「下回再給我帶一點點,好嗎?」
  儘管移居新加坡已多年,可是,想起這個為群山所環繞的小城,我依然有著一份魂牽夢縈的愛。在吃著小食時,常常會不由自主的冒出這一句話:
  「這東西,哪有怡保的好吃!」
  我的舌頭,已經在故鄉生了根。

                 餅乾

  餅乾,是孩子永遠的零食。
  它花樣多,款式繁,孩子一見著它,便眼花繚亂,心慌意亂。
  最愛的是肚臍寶石餅乾。圓圓一粒粒,上面嵌著五顏六色的糖霜。糖霜的形狀,像火,一把把幽幽的燒著,燒得饞嘴小孩口涎長流。餅極脆,糖更脆。輕輕一咬,「咋啦」一聲,金碎玉裂,糖味和餅味,相互交纏,小孩一口一粒,吃得歡天喜地。在那個生活艱苦的年頭裡,肚臍寶石餅不是一想便有的。有時,考到了好成績,母親給五分或一毛,當作嘉獎。錢一落入掌心,肚臍寶石餅便在腦中發出了無聲的呼喚。跑去雜貨店,看到玻璃瓶裡那粒粒粲然生光的肚臍寶石餅,整顆心、整個的童年,都被它照亮了。
  另一種印象極深的,是梳打餅。四四方方的,像一張表情木然的臉。小孩不愛它,嫌它淡然無味。可是,每每一生病,它便好像鬼魅一樣,伴著慘白的牛奶,無聲無息地飄到你病榻來。吃進口裡,粗粗糙糙的、幹乾燥燥的,好似在吞木屑呢!
  現在,人到中年。
  儘管外頭世界已經起了驚天動地的變化,儘管許多東西都已經推陳出新,然而,奇怪的是:肚臍寶石餅和梳打餅,居然都不曾殘酷的被時代所淘汰,依然十年如一日地蹲在大大的玻璃瓶裡,默默度日。
  偶爾買來吃,然而,感受已迥然不同。
  食肚臍寶石餅,當那膩人的甜味天真無邪地竄出來而幼稚無知地纏在舌頭上時,我仿佛聽到響自體內一聲比一聲清晰的「警鐘」——甜,是健康的「公敵」哪!原本「避之唯恐不及」的梳打餅呢,成了中年情懷裡的最愛。淡淡的餅昧裡,有一種雋永的香。咀嚼過後,滿口生津。
  口昧的轉變,原本不足為奇,問題是許多成人看到孩子放懷大吃肚臍寶石餅時,便大聲叱斥「糖霜壞牙」,徹底忘懷這曾經是他童年的「寵物」!每每碰上這種情形,我仿佛便看到了一條「無形的溝」,充滿了嘲弄意味的橫在上下兩代之間。

                 泥蚶

  一日,到阿曆山大小販中心去用膳,經過一個販賣燒烤鮮魚的小攤子,突然看到一大簍泥蚶。
  啊,泥蚶,久違了的泥蚶!自從證實了泥蚶能帶來甲型肝炎後,人人都把它當成洪水猛獸,它的身價也一落千丈。
  回想在那未婚的歲月裡,吃泥蚶,可是我家的一樁大樂事呢!
  吃泥蚶的日子,通常都選擇在星期天。爸爸上菜市去買泥蚶,媽媽和我們在家裡「泡制」醬料。大家分工合作,春辣椒、剁蒜頭、碾花生、炸油蔥,工多而細。儘管忙得一塌糊塗,可是,心裡的那團快樂,卻靜靜地在發酵。
  爸爸提著重重的一大袋泥蚶回來了,臉上閃著快活的笑意,一進門,便聲音大大地為泥蚶打廣告:
  「今天的泥蚶,又大又新鮮哪!」
  撲過去看,哇,真的大!硬殼上瓦壟狀的縱線,使那顆顆灰黑色的泥蚶看起來惡形惡狀的。把它一股腦兒的倒進冷水裡,浸它一兩個小時,等它「自我淨化」以後,才煮熱水燙它。
  燙泥蚶,也是一門學問哪!燙得太生,殼撬不開;燙得太熟,滋味全失。
  爸爸是燙蚶好手,總能把泥蚶燙得半生不熟,恰到好處。豐滿而柔軟的蚶肉,在淋漓的鮮血裡,顯得特別的腴嫩可口。
  一家子團團地圍在桌子邊,一面閑閑地剝蚶蘸醬而食,一面閑閑地談天說地。有時。選到特別大的泥蚶,便邀功也似的搶著送到雙親面前去。啊,那種融洽無邊的快樂,隔了那麼多年口想,還有一縷余溫留存在心頭。
  這天,在懷舊的情愫裡,我叫了一大盤泥蚶。
  當那熱騰騰、肥嫩嫩的泥蚶端上來時,我的孩子,全都把嘴巴閉得緊緊的,撬也撬不開。我一人獨吃,索然無味,只剝了十來顆,便意興闌珊了。
  二十年前的泥蚶和現在的泥蚶並無兩樣,滋味之所以不同,只因為環境變了、氣氛變了——獨樂樂遠遠不如眾樂樂。
  驟然明白甲型肝炎並不是泥蚶真正的「剋星」。
  主要的原因是年輕一代棄它如遺履。

                兩肋插刀

  求學時,在那年輕得不知天高地厚的日子裡,盲目地迷信友誼。
  相識、相知、相惜,之後,肝膽相照、矢言效忠。彼此都還沒有被社會的染缸汙化,一個澄亮如月光,一個清澈如溪水——明月照清溪,越照越美麗。在這個稚嫩的成長階段裡,友誼如鑽石,晶光燦爛,堅不可摧。
  學習生涯結束而進人社會,依然還是迷信友誼。可是,這時,人心不再單純如明鏡,照不見,看不著;就算有時看到了,也僅僅是個假像。午夜夢回,往往有「相識滿天下,知己有幾人」的深沉慨歎。正因為知音難尋,所以,一旦覓著,便視如瑰寶。有福、有難,都與對方分享、分擔。別人不懂的秘密,獨獨她懂;別人不知道的弱點,僅僅她知;別人不瞭解的真相,單單她瞭解。她時時、處處、事事,全都擺出願為你「兩肋插刀」的姿態,你感激涕零,在她面前,五臟六腑,都讓它透明。然而有時,你做夢也想不到,你這種「推心置腹」的做法,正把你自己一步一步地推向危險的深淵。有那麼一天,你快樂而滿足地哼著歌,一如既往地走在自以為長滿了鮮花的友誼大道上,冷不防一步踏空,跌落他人精心佈置的陷阱裡。你驚慌,你掙扎;一心一意盼望那位口口聲聲把你喚作「知己」的人會適時前來搭救你。然而,你被陷阱裡的暗器弄得遍體鱗傷,你苦候著的那個人,始終沒有出現。你孤軍作戰,沉著應付,終於,在鮮血淋漓中逃離了陷阱。在你靜靜地療傷時,你的知己出現了。雙目噙淚、一臉痛惜地安慰你。你痛定思痛,冷靜地看她,愕然地發現了一個可怖、可驚、可惡、可歎的事實:眼前這位時時刻刻說要為你「兩肋插刀」的「知己」,原來早就把刀抽了出來,狠狠地插進了你兩肋!此刻,看到你安然無恙地逃出她想設你於死地的陷阱,她的臉,難以自抑的掛著兩行哀傷的「鱷魚淚」……

                稀有名詞

  漸漸發現:在年輕的族群裡,「對不起」已經成了一個「稀有名詞」。
  學生做錯事而被老師責備,通常化身為以下幾派的掌門人:
  「溫和派」低首斂眉,陰陰地把一切感受靜靜的關在心門裡。
  「漠然派」吊兒郎當地露出事不關己的表情,你氣你怒全與他無關。
  「激進派」昂首挺胸,對老師怒目而視,只恨兩粒眼珠不能霎時化作兩顆子彈,「嘭嘭」兩聲讓你永遠「有口難口。
  「敢死派」反舌相譏、出言頂撞,用詞之激烈、態度之無禮,著實令你歎為觀止。
  武林諸派,各出奇招。獨獨「道歉派」像曠世瑰寶,永不現身。
  孩子做錯事而被父母責駡,立刻注渭分明地表明立場。
  「自我捍衛型」一開口便石破天驚的喊道:「不是我!」聲音淒厲,只差了沒有擊鼓鳴冤。
  「移花接木型」顧左右而言它,一找到可資利用的紕漏,便刻不容緩地嫁禍他人。
  「強詞奪理型」搜盡枯腸,找盡各種各樣或恰當或滑稽的藉口來開脫自己,頑強抵抗,死不認錯。
  各種類型,雲集屋中;各種辯詞,充盈耳中;偏偏父母最渴望、最企盼聽到的「對不起」,像千年舊曲,難得一聞。
  此外,情侶拌嘴、夫妻吵架,都各持己見,不肯相讓。有時,明明知道錯在自己,卻依然想在語言上爭個長短,仿佛道歉的話兒一出口,便理虧氣短。
  實際上,任何爭執,如果錯在自己,「對不起」這三個字,是具有魔術般的功能的。它是「清涼劑」、是「潤滑劑」,可以消除火氣、化解焦躁;能夠緩和氣氛、挽回感情。可歎複可悲的是:在人人逞強的現代社會,「對不起」一詞已成毒藥,避之則吉。嘿!

  ------------------
  學達書庫xuoda.com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