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吳念真 > 臺灣念真情 | 上頁 下頁
鑼聲若響


  每次都覺得那裡演出的人員是全世界最寂寞的演員,因為他們通常演給車子看,除了塞車,車子是不會停下來的。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八日下午四點,經過鹿港小鎮,在路邊看到歌仔戲上演,非常難得的是竟然有很多觀眾,這種情形讓我想起小時候看歌仔戲的情形,想到麵茶、熱的酸梅湯,想到節慶的快樂。幾年前經過北部海岸邊的時候,也有歌仔戲上演,可是沒有半個觀眾,我和太太在那裡站了很久,不知道應該離開還是繼續看下去,怕離開的時候影響演出者的心情。

  時代改變了,在這裡我們看到歌仔戲的舞臺上,背景用的是公寓,上面有水銀燈,還有公共汽車,可是誰說不行呢?我們既然能從電視去看歌仔戲,那為什麼不能在街道邊的歌仔戲佈景用現代化的佈景呢?臺灣生命力再一次新而自信地展現。

  我常想,現在電視上的歌仔戲與小時候看的野台戲最大的不同是:看野台戲除了看臺上的戲之外,還可以看旁邊觀眾的反應,順便觀察人。在臺北市其實還常發現有演野台戲的地方。以前常經基隆路返回新店住處,基隆路與通化街夜市口有一座廟,廟裡香火鼎盛,一年當中大概有三百天都在演戲,可是每次都覺得那裡演出的人員是全世界最寂寞的演員,因為他們通常演給車子看,除了塞車,車子是不會停下來的。

  一直覺得臺灣某些事物,除了保留傳統外,也能加入現代化的東西,那是臺灣民間活力裡最讓我動容的部分。就像野台戲佈景畫的是公寓,也許知識份子會因為傳統的事物加上如此不協調的東西而覺得不自在,但在臺北市這麼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中為什麼有些人常去尋找那種故意裝出一九五〇、一九四〇年代的店,而不會覺得這樣不對?那為什麼一個歌仔戲演出的時候,後面佈景是公寓,就會覺得不對呢?

  拍戲時,曾到屏東,屏東原本看來是一個非常純樸的城市,但看到街道招牌中竟然出現非常現代化的名詞,如「同性戀」、「裸體語言」。攝影師李屏賓每次看到這些都會開玩笑說:「哇!真是後現代!」有一天我們兩人一下車,因為拍戲時皮膚曬得很黑,路邊賣水果的小販,竟然把我們當成外來勞工,對我們說起英文:「Hello, Amigo! Fresh fruit.」在屏東這樣的中型城市,因為外勞的引進,所以連賣水果的人都必須學講英文。

  水果攤販講英文,歌仔戲的佈景畫的是公寓,臺灣就是在這種「後現代」的氛圍裡展現驚人的生命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