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司馬中原 > 流星雨 | 上頁 下頁
七〇


  「諸位,你們手上不是有刀有劍麼?假如械鬥再延十九年,這孩子會長大的,是漳州人殺他?還是泉州人殺他?如果到那時,他死在械鬥裡,不如讓他今天死在你們手上,誰堅持要打,誰就先殺這孩子好了!」

  一陣黑雲剛飄過嶺脊,另一陣黑雲,帶著濃濃的雨意,又朝溪上壓了過來;僧侶們不說什麼,他們在無水的沙石灘上,繞成一個圓圈,擊著鐃鈸、念誦著安靈的經文,王銅把那幼兒抱到漳方首領林大爺和鄭勇的面前。那孩子年紀還小,不懂得成人世界裡的械鬥和殺戮的可怕,他以好奇的神情,骨碌碌的轉動他漆黑灼亮的眼珠,看著那些列陣的人群,看著刀的山、劍的林,和長矛飄動的纓穗。他既是漳州人,又是泉州人,他是在雙方殺戮的時辰出生的,而他不知道上一代人的仇恨,他只是一個幼小的孩童。

  「怎樣了呢?兩位大爺?」王銅說:「已經死在械鬥裡的人,都是無辜的,我是在這裡,為無辜請命啊!」

  鄭勇望著那孩子,無可奈何的搖搖頭,歎了一口氣,忽然他咬一咬牙,高高舉起他手裡的單刀,奮力一擲,扔進溪水裡去,他說:

  「我願意和解了!」

  王銅點點頭,把孩子抱到泉方的陣前。陳隆首先丟下刀,伸手接過那孩子,在這沉默的一剎那,雨點刷刷的鞭打下來,漳泉雙方幾千人,都不約而同的把刀劍插進溪心的砂石,表示他們決心罷戰解兵,不再時興分類械鬥了。裹著霧氛的雨點,像是天上刷下來的鞭子,打著人的臉、背和全身。

  那些平常血性衝動,盲目好戰的漢子,都面呈愧色,一動不動的站在雨裡,讓無邊無際的冷雨,沖洗他們燒過怒火、懷過仇恨的心靈……

  從乾隆年間起始,一直綿延至咸豐十一年,淡北地區的血腥械鬥,終於在會黨苦心勸解下,解兵言和了。雙方都不再堅持賠償,不再提出刁難對方的條件,和解書是由潘李兩位廩生在艋舺起草的,雙方的首領、各莊堡的仕紳,都在上面畫了押。只要人還活著,自會改變歷劫的土地的面貌,火毀的各廟宇,可以重建起來,殘破了的市街,可以整頓如新,而且比當初更為整齊,但歷史的蹉跎,是永遠也無法彌補的。如果在當年,臺地墾民同心協力,一致回應定鼎金陵的太平天國,接合閩粵志士,舉旗抗清,也許會席捲東南,北逐韃虜,重寫一部全新的歷史,但他們被囚於地域觀念、現實利益,自相殘殺,直至民窮財盡,元氣大傷為止,時間不能停留,當他們解兵言和的時辰,太平天國的起事,業已功敗垂成。

  誰又能責怨這些呢?潘廩生說得好:

  「一般人究竟是一般人,不是大聖大哲,誰能看得到這麼遠?就連讀書進學的人,也極少有人能預測將來的,誰知若干年後,這島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要想看得透,看得遠,只有多從『史』上下功夫了。」李廩生說:「早先發生過的事,對還是錯,總能分辨得出,下一代人要是能不再犯上一代人的錯,朝後的日子,總是要比如今好過一點的。」

  「自己爭氣,當然也很要緊,」王銅語重心長的說:「但清廷昏庸積弱,臺地雖是海疆重衛,但也是洋人處心積慮、日夕想染指謀奪的地方,朝後去,什麼樣的變化都會來,我們不能不想到這一點。」

  會黨裡的朋友,都點頭承認滿族朝廷,並沒把孤懸的海島的開發當成要政,對台島拱衛南疆的重要地位,也缺少足夠的認識,這樣拖延下去,終有一天,臺地墾民和他們所擁有的土地,都會被清廷出賣掉的。

  最後,大燧說話了,他說:

  「不管日後怎麼樣,只要大家一條心,我相信,無論什麼樣的難關,都闖得過去的,沒有什麼事,會比自相殘殺更慘了。」

  在無盡的時間轉輪中,歷史進行著,太多驚濤駭浪衝擊著這個島嶼,從慘痛歷史教訓中醒來的人們,承當了一切的浪濤和風雨,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在無數墾民裡面,有明鄭軍的後世,有放逐邊荒的流犯,有閩東山區的樵夫和農戶,有粵省的漁民……太多行業的人自不同的年代逐次移居,彙聚成早期開拓的社會;誰也不是什麼樣的英雄,什麼樣的好漢,而他們結成整體,便創造了開拓的歷史,無論是高亢或是低沉的曲調,歷史就是道路,像莽林中曲折的獵徑,使後來者追念前人的足跡。

  清末棄台,使臺地墾民失國亡家,淪入日人之手,五十年黑暗歲月,也使他們以生命和碧血,迸出民族抗暴的火花,前一代的人們都入葬山岡了,但繼起的生命不會忘卻這些,若干廟宇還存在著,若干傳言還在人嘴裡流轉傳佈著。

  光復後,把過去所發生過的事,都添修在史冊裡。而這只是一個源頭,歷史的長河,會永遠不斷地向未來流淌下去的,每一個人,都是這長河中的浪花水沫,人的行為是史的縱線,人的聲音,也就是史的聲音。

  由於新的暴力的淩迫,造成民族少見的流遷,數百萬從內陸各省播遷而來的人,投入了社會,廿年來,使這島的面貌有了極大的改變,它在急速上升的繁榮之中,……生命的河,越流越加壯闊了。

  繁忙裡的人們,在夜閒時分,總會舉眼去看天頂的流星的,亮灼灼的流星的雨,歷史的雨,劃出一道道短促而急速的光弧,那正是一代代生命進行的象徵。

  可有人想過傳說?想過傳說中的一張張的人臉麼?

  §第八章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俗稱鬼節的日子,在臺北萬華的龍山寺裡,總舉行著傳統的齋化孤魂的宗教儀式。這裡是當年艋舺的中心,也正是械鬥爭奪最激烈的地方,如今,一片繁榮的燈海朝四處展延,人群像多彩的熱帶魚群,吐著笑聲的泡沫,來往穿梭著。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