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三毛全集 > 三毛傳 | 上頁 下頁
沙漠文學時期1(2)


  三

  自《中國飯店》發表,三毛開始了她文學生涯的第二個時期——沙漠文學時期。按照三毛的寫作時間,這個時期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撒哈拉創作階段,即沙漠文學時期(一),一個是加納利群島創作階段,即沙漠文學時期(二)。

  三毛在撤哈拉創作的作品,主要收集在她《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計十二篇。它們是:

  《沙漠中的飯店》、《結婚記》、《懸壺濟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觀浴記》、《愛的尋求》、《芳鄰》、《素人漁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等。

  1976年,《撤哈拉的故事》由臺灣皇冠出版社出版。此後,該書不斷再版,共出了三十七版。它是三毛的第一部文學集子,也是她眾多文集中再版次數最多的一本。

  《撒哈拉的故事》風靡了臺灣文壇。它受到了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女性讀者的熱烈歡迎,轟動一時。從此,三毛成為臺灣著名的女作家。同時,三毛本人,也成為千百萬青少年狂熱崇拜的「青春偶像」。

  三毛成名了,少年美夢成真。

  為三毛操碎了心的母親繆進蘭,滿懷喜悅地給女兒寫信,告訴女兒她在臺灣成名的情形:

  「許多愛護你的前輩,關懷你的友好,最可愛的是你的讀者朋友們,電話、信件紛紛而來,使人十分感動。在《白手成家》刊出後,進入最高潮,任何地方都能聽到談論三毛何許人也,我們以你為榮,也分享了你的快樂,這是你給父母一生中最大的安尉。」

  四

  與雨季文學相比,三毛沙漠文學時期的作品,風格為之一變。悲苦、憂鬱、迷惆、空靈的色彩消逝了,代之以健康、明朗、流暢、詼諧的文學風格。

  三毛自十七歲至三十一歲,時隔十四年。在同一個作家身上,作品風格變化之大,是驚人的。這與她十幾年來豐富曲折的生活經歷有關。三毛回顧說:「十年來,數不清的旅程,無盡的流浪,情感上的坎坷,都沒有使她白白地虛度一生最珍貴的青年時代,這樣如白駒過隙的十年,再提筆,筆下的人,已不再是那個悲苦、敏感、浪漫,而又不負責任的毛毛了。」

  準確地說,風格的變化是從雨季文學的最後一篇小說《安東尼,我的安東尼》開始的。

  這篇小說是三毛在馬德里留學時期的作品,也是迄今發現的她留學時期的唯一的一篇文學作品。

  安東尼是一隻可愛的鳥兒。它和女主人公相依為伴,度過了一個不再寂寞的暑假。開學了,春天來了,女伴們放飛了安東尼。安東尼飛走的那個晚上,下了一夜的雷雨。第二天早晨,女主人公在花園的地上,看見了一隻滿身泥漿的死鳥。那不是安東尼嗎?女孩子悲傷極了,眼淚無聲地流滿了面頰。

  一樣的傷感題材,但三毛的處理與前不同了。她以寫實手法,按時間順序,敘述著故事發展,夾以心理活動的交代。那種(如《惑》)整段整段的近乎瘋狂的敏感細膩的心理描寫,如同安東尼一樣,在馬德里的春天裡,悄悄地消逝了蹤影。

  1972年,三毛再赴馬德里。一邊和荷西戀愛,一邊給臺灣《實業世界》雜誌撰稿。寫有《赴歐旅途見聞錄》、《我從臺灣起飛》、《翻船人看黃鶴樓》等,都沿著《安東尼,我的安東尼》的路子,在平實樸素的風格演變。

  這三篇作品,和另兩篇沙漠時期作品《平沙漠漠夜帶刀》、《去年的冬天》,均收集在她《雨季不再來》文集裡。這五篇,可視為三毛從雨季文學時期向沙漠文學時期過渡的作品。

  五

  三毛的沙漠文學,改變了創作態度。從出世轉成了入世,從悲劇變成喜劇。《撒哈拉的故事》,每一篇都洋溢著健康、自信、樂觀的思想情緒。

  她不再對生活抱有敵意。她開始擁抱生活。《沙漠中的飯店》等十二篇作品,都是她平凡的家庭生活的小故事。三毛,像每一個幸福的少婦一樣,興致勃勃地將可愛的生活故事,娓娓道來。她講故事的高度技巧,和故事中的真實、浪漫、灑脫,深深地打動了讀者,特別是青年和女性讀者。

  十二篇作品,是十二個小喜劇。

  《沙漠中的飯店》,寫幸福的小倆口,在吃飯問題上的種種樂趣。其中俏皮幽默的夫妻對話,與中國古典戲曲中的插科打渾頗為近似。

  《素人漁夫》、《天梯》,是伉儷二人打漁消遣和三毛考駕駛執照的趣事。《白手成家》,是他們如何相濡以沫、艱苦創業,最後建起沙漠中最美麗的家庭的過程。即使像《荒山之夜》、《死果》這樣的遭難故事,也是以喜劇結尾。那些遇難受苦的情節描寫,不過是文學烘托。

  《懸壺濟世》、《娃娃新娘》、《沙漠觀浴記》、《愛的尋求》和《芳鄰》,都是取材于沙哈拉威人的生活。他們的愛情,他們的醫療衛生,他們的婚俗,甚至他們愛貪小便宜的習氣。儘管不乏嫉俗和憐憫,但作品中一種觀光客的輕鬆,還是不知不覺地流露了出來。

  文若其人。在臺北的雨季裡,三毛一無保留地傾吐內心的痛苦;在沙漠的陽光下,她又姿意地抒寫生活的喜悅。三毛的作品,總是保持著一種處子般的真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