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總統是靠不住的 | 上頁 下頁
六五


  例如,我記得一個八十多歲的美國老人布魯諾,曾經和我們談到他所經歷的美國變化。他談到,在他們小時候,聯邦政府是完全不干預經濟生活的。當然,美國誕生以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基本上還是一個農業國,也並沒有什麼大的經濟規模。所有的小經營者,一切都由他們自己作主。

  然而,隨著歷史的發展,美國的經濟在迅速發展,企業的規模在迅速擴大。又出現了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原來極弱的政府已經很難適應這樣一個局面。布魯諾告訴我們,大蕭條時期他還是個少年,他們家雖然並不缺食物,但是他非常為自己的父親擔心。因為那時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幾,經濟不景氣,時時都可能失去工作。由於政府幾乎無權干預經濟,所以也沒有今天的政府有關失業救濟的福利制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突然失去工作,全家的境況會變得十分淒慘。

  在一個發展的過渡時期,勞資關係也變得十分緊張。工業社會已經以人們意料不到的速度來到了。羅斯福總統實際上看到了這個歷史大勢,在加強聯邦政府的力量,尤其是干預經濟的能力上,作了許多努力,但是屢屢受挫。他無法得到政府的另外兩個分支的支援。

  當人們現在讚譽羅斯福總統的目光犀利,在歷史重要關頭能抓住要害的時候,我也想到,被人們指責為過於保守的最高法院,他們看上去跟不上時代的「拖後腿」的行為,實際上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在飛速變化和產生重大改變的時刻,是必須有人在那裡「拖一把」的,必須有那麼一個減速器的。這個減速器就是在社會迅速變革的時候,必須有人再三推敲,新的改變和最基本的原則之間的如何契合。

  聯邦政府權力的有限制的適度擴大,是造福美國人民的,聯邦政府權力的無限擴大,是會吞噬美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因此,三個分支的歷史任務不同,他們在歷史轉變時期,反應的不同也應該是必然的。

  正是這樣的「平衡和制約」,這樣幾個分支互相牽扯的遲緩變革,才保證了變革的平穩,更重要的是,它使得這個國家既不斷出現全新的歷史面貌,又保存了人們最本原的基本理想。

  在這個制度下,羅斯福總統並沒有能夠大刀闊斧地成功,但是,只要他的努力是順從歷史潮流的,那麼他的一些理念,都會在後來一步步逐漸得以實現。這裡還有一個關鍵,就是對於任何一個理念,不論是推出這個理念的一方,還是持謹慎態度,甚至持反對態度的一方,他們的爭執必須是理念的爭執,而不是打著某種旗號的黨派之爭或政治利益之爭。對於這一點,美國人始終持高度警惕。

  從1937年開始,美國最高法院終於同意聯邦對經濟有管制的權力。對於美國人,這是相當大的對政府的一個讓權行為。美國人的概念是這樣:權力本來就都是屬於人民的。由於共同生活的需要,他們達成契約,出讓部分個人權力,給一個共同的管理機構,即地方政府。而聯邦政府的權力,是由地方政府出讓的,從根本上來講,是大家為了共同利益,或者說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出讓的一部分權力。所以,人民有權對此斤斤計較。他們必須確保基本權力還是留在自己手裡,而不是在某一個藉口之下,被一個高度集權的政府喧賓奪主,控制一切。

  布魯諾告訴我們,政府干預經濟之後,他的感覺就是生活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還是福利和稅收都同步增加。也就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美國人終於達成一個新的契約。大家拿出一筆錢來,在一部分經濟出現問題的時候予以支撐,在一部分人發生困難的時候予以補助,也藉以穩定這個大家共同生活其中的社會。

  布魯諾說,在他小的時候,銀行開門的時間很長,儘量爭取客戶,但是,在經濟蕭條的時候,大量的銀行倒閉,使得許多人一夜之間失去一切,非常沒有安全感。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美國銀行,都是由聯邦政府聯保的。銀行依然是私有的,但是它的運作受到法律的監督。普通民眾的安全感強得多了。

  布魯諾還回憶到他小的時候,美國的老人除了用自己的積蓄養老之外,還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賴孩子的經濟援助。社會是不承擔這方面的福利的。但是現在的美國,老年人的生活基本上完全依靠社會的一套福利制度。子女不必再承擔父母的生活。他是一個普通的退休工程師,辛勤工作了一生,他現在常常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況,甚至並不比正在工作的年輕人差。這只是一個普通美國老人從自己的生活中所感覺到的變化。

  政府依據法律對勞資關係的干預也是三十年代大蕭條以後才逐漸深入。美國人傳統上把勞資雇傭關係看作雙方的自願合約,任何一方隨時可以中止合約,「炒魷魚」和「跳槽」容易得很。作老闆的認為這沒有什麼不公平,你要感到不公平你也可以自己作老闆呀。但是現實生活中,勞資關係中勞方經常是處於弱勢的。所以法律就對此作出平衡。現在的法律保障工人組織工會的權利,罷工的權利,並有組織地和資方談判,而法律對資方則作出一些重要的限制,尤其是雇工和升遷不能歧視,工人的安全健康要得到保障。

  我在失業的時候對此很有體會。老闆只用了半分鐘就突然宣佈我被解雇了,頓時生活無著了。美國同事說,找勞動部去。在州勞動部設在我們這個小城市的辦公室裡,一位黑人官員給我看了老闆解雇我所寫的理由。老闆當然要找出一些理由來,因為弄不好他會惹上一場官司的。這位官員問我有什麼要說,我說我不認為我有什麼過錯。然後這位黑人官員只用了五分鐘就在電腦上打出了他的評判,平靜地向我宣佈:法律規定,雇員如有過錯,證明的負擔在雇主一方。現在雇主沒有能夠提出證明,雇員就沒有雇主所說的過錯。所以,你將有權領取失業保險金,儘管雇主是否雇傭你是他的自由。失業保險是雇主平時必須依法為所有雇員交的。這一失業保險讓我有半年時間生活無憂,到了美國後第一次可以成天坐在圖書館裡!你看,這個時候政府出面為弱者說一句,對窮人是很要緊的。

  聯邦政府干預經濟,對美國的影響當然比個人生活中的體會要深遠得多。整個美國的面貌不再相同。這使得勞資關係變得緩和。在發生衝突的時候,有了更多更成熟的取得妥協的方式。整個社會的經濟不再象一匹放縱的野馬。幾個月一次,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利率的升降。我們有時候覺得,好象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威嚴甚至在總統之上,他一句話會立即引起全球的股市大波動,總統都沒有這樣的威風。但是,我的經濟學教科書上又說,儘管幾乎所有工業化國家在1900年以前就建立了中央銀行,美國人卻一如既往地對任何中央壟斷機構深感疑慮,所以根據1913年的聯邦儲備法建立的聯邦儲備系統,美國的中央銀行系統,居然設立了不是一個中央銀行,而是分散在全國十二個聯邦儲備區域的十二個聯邦儲備銀行。我現在錢包裡的幾張一元美鈔,就分別是亞特蘭大,紐約,波斯頓,裡奇蒙和三藩市的聯邦儲備銀行印的。這樣重複設置不浪費嗎?但美國人幾乎是習性地覺得分散讓人放心一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