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西班牙旅行筆記 | 上頁 下頁
七七


  §小鎮傑裡達和它的古堡

  小鎮傑裡達
  兩個城堡
  小山村和葡萄酒廠
  佛朗哥政權下的地區自治問題
  佛朗哥的接班人布蘭哥
  那瓦羅接替布蘭哥
  沒有不死的人

  住在傑裡達的時候,主人帶我們去看過兩個城堡。

  我們去的第一個就是傑裡達城堡。我們的車子,一直開到城堡門口。現存的最早文獻將此城堡上溯到西元963年。據記載,在此以前,此地已有古堡廢墟,這廢墟是羅馬時代的遺存。當然,我們看到的城堡,和羅馬人已經沒有關係了。中世紀的傑裡達,是一個典型的貴族領地,或者說是一個小王國。中世紀西班牙的貴族領地,大多擁有從國王那裡取得的自治法令,稱為「古法」(Fueros)。這種做法在歐洲各國都很普遍,只是叫法各不相同。直到我們居住的北美,當初建立英屬殖民地,也要在英王那裡領一個類似的自治法令。

  那時的西班牙,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貴族之間互相攻打是家常便飯。所以,這些貴族領地是必須軍事化的。沒有以武力保衛自己的能力,就沒有生存的能力。城堡既是軍事要塞,也是貴族的住宅。建造城堡的地方不僅要高、要險,易守難攻,還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得有水。有了水,平時才生活得消停,戰時才守得長久。否則敵方兵臨城下,不用攻,圍而不打,也能逼得你投降。傑裡達城堡在山頂制高點上,居高臨下,乃屯兵防守良地。但使此山成為城堡的真正難得的好條件,卻應該是傑裡達引以自豪的水。

  現在的傑裡達城堡是屬於鎮政府的財產,平時無人看管。我們一下車,進得大門,就是一路攀登。原來的城堡分三層,都有石頭築成的城牆,一層比一層高。一旦強敵攻打,破了一層還有一層。在最裡面,是城堡的小教堂。如今這城堡是傑裡達一個叫「城堡之友協會」的組織負責管理,一年只有幾天打開教堂供外界參觀。城牆、拱門、梯道和塔樓全部石築,現在都已經半坍塌。據說主要的構築物都是九至十一世紀的遺物,不過在此後一千年裡,陸陸續續一直在修,否則保存不到現在這樣的狀態。有文獻記載,傑裡達城堡的第一個貴族領主是塞爾維喬(Cervello),最興旺的時候,是十四世紀的領主貝倫格爾·貝特朗(Berenguer Bertran)。十六世紀開始,中世紀結束,社會政治制度之大局改變,城堡失去功效,開始凋落和衰敗。地震和風水侵蝕,是石頭構築物的最大天敵。

  站在城堡廢墟,透過坍塌的城牆缺口,能看到下面山坡上現代人在紅牆綠瓦中忙碌。山上芳草萋萋,石縫裡金黃色的小野花已經開了一千多年。

  第二個城堡是我們住處鄰近的眾多山頭中的一個,山峰特別高。城堡如一柄寶劍插在山峰上,如同一個地標。我們住在那裡兩次,多次進出,每次都要經過它,就很想去看看。主人似乎看出了我們的心思,那天開車帶我們出去玩兒了一天,已經很累,回家路上卻對我們說,去看看這個城堡。我們都覺得很不好意思了。主人驅車前往,卻不知道怎麼去。這就是西班牙,全是山。看看近在眼前,可是山峰之間是深深的峽谷,或許根本就繞不過去。主人憑著在這裡生活多年的經驗,還是七拐八彎上去了。

  在城堡後面有一張地圖,告訴我們,這裡曾經是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維亞古國(Vinya)的首都蘇比拉(Subirats)。假如說傑裡達城堡是渾厚的,蘇比拉就是精緻的。雖然,我們在遠處看到的直沖雲天的孤堡尖端,近看時因為在修復中用了大量水泥,略有一點掃興。可是,退一步想想,這一個尖端太高太險,殘留的部分太少,它又是由當地民眾自己修繕維護,能夠如此,已經很不容易了。整個城堡,所有細節都維護得非常仔細,從陡峭的石階攀緣而上,直達教堂門前。

  那幾百年前的工匠們精錘細敲製作的黑鐵門飾,一道又一道,緊緊箍住了古老厚重的教堂大門。那上面,歲月的撞擊已經敲開無數裂紋。站在這個門前,才明白西方建築中鐵件門飾的意義,它先是功能上的需要,如同木桶的鐵箍,緊緊拉住大門,然後,每一個工匠,把自己對生活的希望和樂趣,化為鐵花飾紋,點綴在木紋清晰的大門上,如生命的常春藤爬上了古木。綴著鐵花、檀香色的古木門,又鑲嵌在雕飾古拙、微微泛黃的三重花崗岩拱形門框之中。大片的牆是用粗糲的、大小不同的石塊砌就,顏色駁雜卻又渾然一體。門前的一小片暗紅地磚,顯然是近年的修繕,可是,那幽幽的一小片紅,不僅不讓人感覺突兀,還覺得是個神來之筆,質感色彩都協調。

  教堂大門旁,接著短短的石圍牆,兩扇鐵花門上了鎖,那是一個墓室的入口,門上端是鑄鐵的文字「永恆安息」(Repos Etern),上面兩個鴿子,中間是沉穩的十字架。裡面的墓葬非常簡樸,卻還細心地設計了種植物的地方。教堂後面,還有一個非常耐看的十字架紀念石柱。我喜歡這裡,是因為每一個細節,都是用過心的。

  孤堡成為遺跡,它的靈魂不死。誰能相信,這個教堂還在使用中。大門上嵌著裝飾精美的小瞭望孔,就在它旁邊,一張小小的淺黃紙片,寫著每週彌撒的時間。

  這就是古老的西班牙,延續著中世紀的加泰羅尼亞。

  在西班牙旅行,常常有這樣的孤獨身影在遠處掠過,那就是山頂上巍峨的城堡。城堡獨特的造型,端端正正地落在山巔,襯著藍天背景,像《堂·吉訶德》裡的一幅版畫插圖。我們一開始看到這樣的山巔孤堡從火車的窗外一掠而過,總是趕緊查看地名,試圖從旅行指南中找到一點蛛絲馬跡,期盼著將來能上去看看。後來發現,大多此類遺跡都並不載入書中。因為實在太多了。

  西班牙在歷史漫長的歲月裡,始終是分散的。這是一個多山的國家,交通不便,貴族占山為王,割據的歷史很長。十六世紀光復的西班牙,是以中部為核心,而周邊對中部的認同並不強。比如說這裡——加泰羅尼亞。

  從蘇比拉城堡下得山來,主人又帶著我們去了傑裡達附近的一個小山村:土紅色的瓦,石壘的牆,紅色的山間步道,青青密密的藤蔓,藤架下是樸實的加泰羅尼亞村民。就在這個村子裡,我們偶遇當地酒廠同業行會的一個油畫收藏展。他們每年舉辦當地的油畫比賽,挑選佳作收藏,也算是對藝術的支持吧。葡萄酒同業行會的房子很樸素,但那個小小的展廳裡收藏的畫作卻很驚人,風格各異、水準極高。如此品位和傳統,和葡萄酒一樣,沒有一定的年頭釀不出來。這讓我想起巴賽隆納的蒙特惠奇山上世博會留下的主要展宮,它古典的建築形式,常常讓人誤以為是王宮。今天,那裡是加泰羅尼亞的美術宮,也是專收藏加泰羅尼亞藝術家的作品。對他們來說,這很不一樣。他們要強調的不是西班牙,而是加泰羅尼亞。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他們要自己的一個國家。

  加泰羅尼亞,還有北方的巴斯克,是今天西班牙獨立自主意識最強的地區。今天,這兩個地區,又是西班牙最富庶的地方。

  我們曾經爬到蒙特惠奇後山,在那裡鳥瞰巴賽隆納的海港,規模巨大,當然美極了。加泰羅尼亞不僅有巴賽隆納的海港、有工業,還有滿山滿坡滿地的葡萄園。這裡出產價廉物美的葡萄酒。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