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我也有一個夢想 | 上頁 下頁
八六


  儘管在可以看到的相當長的時期裡,它確實還沒有能力解決如此繽紛陳雜,千奇百怪的人種與文化,由於事實差異而帶來的種族問題,但是,相比在美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些具有對少數族裔歧視的法案,不僅對於美國本身,一個個進步的腳印十分清晰,而且對於少數族裔來說,今天所受到的幫助和支撐也是實質性的。只能說,種族問題在美國是層出不窮的,種族歧視的抱怨是不絕於耳的,但發生的種族問題進入侵犯民權的範圍,法律的干預也是行之有效的。

  在美國,一方面,在觀念的逐步進步過程中,自然還有不少人,是沒有接受多元文化的概念,是歧視異族的。這種情況就是我們自己也會碰到。另一方面,少數族裔也是敏感的,很難擺脫「種族歧視」情結,因為他們是弱者。有時候,就是單純的「歧視」的問題也不單純。

  我記得我們自己在剛來這裡不久的時候,就遇上了這麼一件事。我們當時想「看看美國」,就開始自己開車「橫跨」,在東西海岸之間依兩條不同路線,打了個來回。就在遊到大峽谷的時候,已是日落時分。於是,就在旅遊區內找店住下。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在這個旅館的餐廳吃早飯。當我拿著信用卡去付帳,並且提到小費的時候,賬臺上的服務員告訴我,小費已經由他們事先開在帳單上了。我這時才發現,帳單上有百分之十五的「服務費」。

  當時,我們在美國的時間還不久,好象覺得什麼地方有點不對,可還是稀裡糊塗地就接下收據離開了。出門之前我還掃了一眼別人的餐桌,看到一對白人夫婦的桌子上,明明白白放著一些顯然是小費的現金。直到離開大峽谷已經很遠,在單調的長途行車路上,這件事情才漸漸又冒了出來。我突然意識到,不對!這傢伙是怕我不付小費,給預扣了!

  在美國,上餐廳一般都給百分之十五小費,也有給得高一些的。可是,原則上來說,小費是自願的,給多少更是根據服務的品質來的。因此,預扣小費在美國是非常不禮貌的做法。想到別人並沒有被預扣,「區別對待」就是「歧視」的新學概念頓時湧上心頭。顯然這不僅是歧視,而且還是「種族歧視」。這使我們相當不舒服。回家以後,我把這件事告訴我們的好朋友邁克。他聽了以後十分生氣。說這確實是對你們很大的冒犯。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隔了一段時間,有一次,去一家中餐館吃飯。在結帳時,看到一個拉丁裔的顧客正在質問賬台,為什麼在他的帳單上預扣小費。我們看著這個憤怒的拉丁裔顧客,想想自己的遭遇,覺得這真是一個「迴圈歧視」,令人啼笑皆非。

  可是,再靜心想想,兩個餐廳的「歧視」性做法,都不是出於「知道你肯定會付小費,而存心做出一個歧視的姿態侮辱你」。而是他就是擔心:不預扣的話就根本拿不到小費。在這裡,小費是餐廳服務員的主要收入,他不願意損失這筆錢。那麼,他為什麼「種族歧視」,以「種族」為依據這樣做呢?事實他是依據經驗來的。

  大峽谷是接近西海岸的著名旅遊區,來訪的國外遊客很多。大量來自亞洲的旅客在自己國內根本沒有付小費的規矩,如果沒有人關照,當然就想不到要付。這樣不付小費的亞洲旅客一多,「區別對待」,也就是「歧視」自然就出來了。

  那個中餐館的情況也是這樣。在那個大城市,大量拉丁裔的非法移民,生活處於很不穩定的狀態,他們之中有一些人,吃完一看帳單嫌貴,就免了小費了。只要遇上幾個都是拉丁裔的,「區別對待」自然就出來了。

  雖說,站在哪一面,都是有一定的道理。餐廳也許有它形成自己看法的道理,可是,事實上的「種族偏見」因此形成,而且很難再改變。此後導致的「種族歧視」,「區別對待」的行為,又事實上傷害了一個無辜的少數族裔顧客的感情。受人「歧視」的滋味是很不好的。幾次這樣的經歷之後,又形成了這個少數族裔對外界的「種族偏見」。例如,這名拉丁裔顧客假如在中餐館屢屢被預收小費之後,就會有「中國人有種族歧視」的結論。因為他不能理解中餐館的理由,作為這名顧客本人,也許他和我們一樣,從來都不在小費上賴帳,他只覺得是「無緣無故」地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刨去「真實的歧視」,少數族裔所感受到的「歧視」也可能會多於事實發生的「歧視」。因為少數族裔既然是少數,當然相對處於弱勢,而弱者的心態往往是敏感的,脆弱的。

  例如一個升遷問題,其實原因非常複雜。有純粹由於上司是種族主義者的,有移民雇員本身在語言和其他方面,還不象其技術性業務那麼傑出的,也有白人上司與某一個移民雇員就是性格上合不來,格格不入的。就象同種族的上司和雇員之間,也會由於萬千種原因,影響上司對於雇員的升遷考慮。在不同族裔之間,只是又增加了一個種族因素而已。但是,在美國,只要上司和雇員不屬於同一個族裔,而雇員又對升遷不滿的話,雇員幾乎立即就會把原因落實到「種族歧視」上。

  由於現代種族問題的起因是差異,因此,確實難以避免問題不斷發生。因為差異事實存在。這樣,「不歧視」就是要求大家「同等對待」一個「不同的」(有差異)的物件。難度可想而知。

  更何況,在現代意義的種族問題中的少數族裔,面貌實際上早已不是被壓迫的「小媳婦」的形象。即使人數只占美國總人口百分之三點一的亞裔,在自己的報紙上經常討論的一個重大主題之一,也是研究要如何「打入」美國主流社會。這是極為正常的。因為,儘管在自己的文化裡,看到「老外」,只有「外賓」的聯想。即使一些在中國生活了將近一輩子,幾乎把自己的整個生命都獻給中國人的事業的外國人,在我們的眼睛裡,依然難脫「賓客」的外衣,難以當作「自家人」。但是,今天我們來到美國,當家作主的文化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接受下來。而且,考慮的不是融入這個平常社會,而是理所當然地就要「打入」其主流。不僅要「打入」主流社會,還要「打入」政治決策,「打入」白宮。甚至有的同胞在試圖「打入」的時候用了一些非法手段,大家都比較容易抱以諒解的態度。好象既然爾等勢單力薄,不「略施小技」,又何以「打得進去」。

  移民對本土美國居民,或者說,有色人種對白人的惡性刑事案件,幾乎可以說天天都有。美國人最喜愛的黑人大明星考斯比的獨子,就被一個來美國不久的烏克蘭移民搶劫殺害。因此震動全美。我告訴過你,亞裔犯罪集團也已經升格為聯邦調查局的第二大打擊對象,也是罪行累累,可是今天美國社會的基本民眾,已經完全習慣把罪犯和他所屬的族裔徹底分開。這固然和美國文化中的強調個人,也強調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有關。同時,這和兩百年來美國民眾在種族問題認識上的實質進步,也是密不可分的。

  這種進步也從這樣一個側面反應出來。成千上萬的美國兒童是從動畫片中接受最初的教育的。迪士尼公司每年推出的一個動畫巨片,更是具有難以估量的影響。從我們來到美國以後,看到的幾乎全部是熱情讚揚世界上各種文化的動畫大片。「獅子王」那充滿原始生命力的,色彩濃烈的非洲文化,不僅在動畫裡大放異彩,而且在此後改編的,獲得六項東尼獎的音樂劇中,被推到極致。不僅「風中奇緣」中的印地安女孩披著一頭黑色的長髮成為孩子們喜愛的主角,就連古老的中國傳說中剛柔兼備的花木蘭,也成了美國孩子最心愛的動畫人物之一。新一代的美國人就在這樣的基本教育下,習慣了一個多元文化的環境。

  從娛樂業的影響來說,與此相對應的,就是美國南方歷史上的大量種族迫害的真實案例被拍成電影。從這些電影裡,今天南方的孩子可以真切地瞭解,在他們生活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一些什麼。這些電影的主題都是呼喚人性。在這些電影的結尾,都有一些字幕,介紹電影故事後面的歷史事實。提醒人們這一切並非虛構。

  這是一個歷史非常短的年輕國家。這也是一個具有反省功能的國家。這裡的歷史不是過眼雲煙。這也是美國最根本的活力來源之一,因為畢竟反省是進步的前提。

  要聊的話實在太多,得留到下一封信再寫了。

  祝

  好!

  林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