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掃起落葉好過冬 | 上頁 下頁
聽一次演講後的隨想(1)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臺灣著名女作家龍應台的一次演講。她演講的題目是:文人參政的感想。

  首先想到的竟是,時間過得真快。龍應台是我喜歡的作家,陸陸續續地買過一堆她的書。後來就見報紙上轟轟烈烈地報導她出任文化局長的消息。之後,報上的風浪漸漸歸於平靜。作為讀者,她好像就從視線中遠去了。現在,重新見到一個作為作家的龍應台,當面聽到她講述自己的當官經歷,才注意到她的這次身份轉換,其實有整整三年半時間。的確,比我感覺的要長久得多。我原來以己度人,料想她不過是「玩票」,「玩」個一年半載也就走人了。沒有想到,她是個遠為認真的人,走的時候心裡還有很多遺憾。她說得實在:其實許多事情還剛開了頭,卻沒有做完。

  龍應台講到自己當初走進了一個悖論。她給知識份子的定義,是在體制外持獨立批判立場的人。而她作為著名知識份子,卻走進體制「當官」了。她對自己的理解是,在她走進去的一刻,她就必須暫時放棄了自己「知識份子」的立場,在這個時間段裡成為一個完全的「官員」。雖然她也講到,自己其實對於官僚體系是如何陌生,對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難是多麼估計不足。但是,她就是這樣徹底地走進去了——一去三年半。

  龍應台文人參政的經驗之所以有意思,是因為她雖然在進入官場的同時,就暫時放棄了文人的身份和批判立場,但是她卻依然是帶著文人的理想和觀照、帶著她文人的觀察力和思考習慣,進入這個操作構架的。而這個操作構架,又是一個沒有嘗試過的實踐。一方面,她在盡自己的力量,一磚一瓦地搭建著她熱愛的家鄉文化事業,另一方面,她也在考量著這個制度的運作。

  在一種制度還沒有實行的時候,我們很自然地會把它抽象化和理想化。我們會無暇去探討這個制度具體運作的艱難和困惑,尤其是這樣從外來文化移植而來的制度;我們會覺得這一切困難都還是遙遠的事情,甚至覺得如此細究是敗自己興頭。但是這種抽象化和理想化,也很容易走向簡單化,使得人們期望過高,在真的面對制度運作的複雜性時手足無措,甚至因過度失望而走向它的反面。

  因此能夠有一個目光敏銳的作家,先深入一個制度的運作中心,又出來談談自己的感想,實在是個難得的機會。那麼,龍應台看到了什麼?她最大的體會是:臺灣從原來的專制制度中獲得解脫後,原有的歷史文化慣性會依然禁錮人們的心靈,使達到目的成為一個艱難的漫漫長途。

  我自己是深受觸動的。不僅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文化根基,還因為我們都經歷過幾乎從純文化討論向著制度建設討論的轉化。我們和一些朋友們曾經有感於國人的討論一度都在「形而上」上兜圈子,卻很少有人顧及制度層面的「形而中」,因此,才試著介紹制度的發源地在制度層面的建設和思考。在最後觸及到了制度漸進的根源時,才又反過來看到,這種制度思維的產生,與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和不同的思維習慣是分不開的。在這個異質的文化中,表面上時時能夠感受到的是本能一般的對自身的自諷自嘲,而不是對他人的苛求;這種文化性格來源自一種深層的有敬畏、能自省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和與之如影隨形的對他人的尊重,以及成為民族性格的幽默能力,才產生和較為順利地維護了這樣一種寬容的、讓和自己不一樣的少數人也有生存空間的制度。而今天,龍應台正是在一個和我們類同的文化中,以具體操作的切身體會,在對其進行印證。

  龍應台告訴我們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在她上任後不久,就遇到一個臺北市「議員」的長輩去世。她驚詫地發現,在臺灣遇到這樣的情況,市長必須帶著手下的三十來個行政長官,也包括她龍應台這樣的文化局長,去「議員」家集體弔唁鞠躬。對於長期生活在海外的龍應台,這當然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事情的原由,竟也是出於「民主制度」。因為三權分立,市行政分支要提出什麼提案,去完成一件實事,就必須得到議會的通過,才能夠立法成為法案,行政分支才有合法的執行權。因此,行政分支最怕的就是議會的否決和作梗。所以,「順理成章」地就推出了行政分支竭力討好議員的事情。在臺灣,傳統文化的禮儀保存得尚屬完好。婚喪為人生家庭之大事,社會賢達前來致禮實乃人之常情。這既表現了非常正面的、維持社會常識常情的一面,又由於其畸變的含義,成為制度運作中一個病態奇觀。

  正由於龍應台曾經是一個作家,她雖因進入體制而暫時放棄了批評的筆,卻沒有丟棄一個作家的靈魂,野火此刻依然燃燒,卻是在自己心裡。所以,在別的官員覺得無可選擇的時候,她卻停下來,覺得這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我想,假如龍應台今天還是一個居於遙遠海外的作家,她只需揮筆批判即可。可是她那時不僅是站在體制內、還同時站在父老鄉親們的土地上。她要面對的不僅是含糊其辭表達的陋習,還有重重綿綿、無以言表的世故人情。所以,並不是如在道理上做是非曲直判斷那麼容易的事情。

  結果呢,龍應台還是緣于作家的理念,選擇了不去。她說,她選擇不去,就堅持到底,以後不論是哪個「議員」的類似場合,她都不去。那麼再下面的結果呢?龍應台說,她覺得自己因此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例如,「議員」曾經特地調閱了龍應台全部電話的通話號碼記錄,以查詢她是否「以權謀私」。卻不僅沒有查出問題,還發現龍應台在到任一開始,就交出幾個電話號碼,關照秘書,這是她的親友,凡是打往這幾個號碼的電話,都由她私人付費。也就是說,龍應台覺得,她堅持了自己的理念,就必須更廉潔、更經得起代表民眾的立法分支的監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