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掃起落葉好過冬 | 上頁 下頁
普利策:一百年前的故事(1)


  提起新聞業,大概沒有人不知道普利策其人。想起普利策的故事,我總是會有一些和新聞業相關的七七八八的感想。

  一

  普利策是一個典型的新聞人,或者說是一個天生的冒險者。很多風險投資者都具備他這樣的性格。我相信這樣的人從精神構造上就和常人不一樣。他們天生的就在內心湧動著超常的冒險欲望、異乎尋常地追求一個奇異人生。普利策也是如此,他從小就像一隻飛蛾,渴望撲向一團熾烈光亮,哪怕明知這光亮就是一團火,一頭撞上去就會瞬間焚毀,他也會死活不顧地一定要撞上去。

  這可不是什麼文學比喻,這是普利策人生出場一開始就亮出來的選擇。雖然青春期的少年或多或少會有類似衝動,所謂不管「幹什麼」,總要「幹點什麼」。所以,順便說句題外話,這也是判斷一個政治家是否正派的標準:正派的政治家會堅決始終面對成年人說話。而不正派的政治家煽動民眾時往往會先從青春期的孩子入手。普利策1847年出生在匈牙利,他和正常的青春期孩子還是不同,少年普利策早早獨立。而且剛一獨立,他就在固執地尋找一個炮火連天的戰場。至於這仗為什麼要打、打的是誰,他根本不在乎。

  於是,普利策先是要求加入奧地利軍隊,後來又要求加入即將開赴墨西哥戰場的法軍,然後渡海要求參加英軍,以便前往英國殖民地印度。可是,這些軍隊都一一拒絕了這個送上門來的「炮灰」——他太不像一塊當兵的料了。少年普利策身高一米九,卻瘦弱得像根竹竿,還是個近視眼。

  終於到了1863年,適逢美國南北戰爭進行到最尷尬的時刻。戰爭的規模、傷亡和拖延的時間,都遠遠超過了林肯總統的預期和民眾能夠忍耐的程度,聯邦一方的北軍一向採用的志願募兵已經行不通,初試抽籤徵兵,就在紐約引起大暴亂。於是聯邦政府轉而向歐洲高價招收雇傭兵。一批尋找雇傭兵的二道販子,被抽成的利益吸引應運而生。他們立即撲向歐洲,在大街小巷亂竄,獵取任何一個願意步上遙遠的美國戰場的物件。1864年底,一個美國兵販子和十七歲的普利策相遇,雙方一拍即合。

  聰明過人的普利策,在旅途中就摸清了來龍去脈。在接近美國的時候,他跳入冰冷的海水,搶在兵販子之前趕到紐約,領走了那筆可觀的雇傭兵費用。幸而這個幾近瘋狂的少年,沒有就此戰死在這場對他來說毫不相干的戰爭中。不到一年,戰爭結束,在這塊完全陌生的新大陸上,謀個飯碗成為普利策的當務之急。真巧,不甘平庸的普利策遇到新聞界。他先進入德語的僑民報紙,隨著英語長進,又逐步轉到英語報紙。這真是天賜良機,那是和平時期他能夠找到的最具刺激性的行當了。

  在那個年代的美國,新聞界是另一個廝殺聲不斷的戰場,大量具有普利策性格的人投身其中。他們要在激烈競爭中,找出最具刺激性的轟動新聞——這不單是商業利益和報紙的銷量在驅動,還因為這就是這個行業本身的職業屬性。記者們一個個跟偵探一樣在刺探和搶奪新聞,大報主編們水準的高低,是天天隨著報紙的出版而揭曉的,新聞界很自然地就集合起一批中流砥柱。普利策是從一線記者幹起的。他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是個拉也拉不住的工作狂。

  普利策加入這一行正是時候,那時美國新聞業在蓬蓬勃勃發展,卻還沒有規範。因此,讀他的故事也真像是在讀一部美國新聞史。

  新聞業不是人們刻意製造出來的,它來自人對本能需求的滿足。它像一顆埋在非常適合生長的土壤裡的種子,一旦發芽,就會迅速生長起來。人們組成社會,自然要瞭解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報紙在英語裡就叫「新聞紙」,是完全鮮活、真實的社會動態。報紙一旦不能反映社會真實,一旦被外力扭曲,它就失去生命和靈魂了。

  美國報紙一開始是有強烈的政治傾向性的。這種傾向倒還不是來自政府的控制,而是來自競爭中的兩黨政治的需要。最初的美國政治基本上還是精英政治,而報紙也因印刷技術上的原因,價格奇貴,無法普及,活像是精英們的論壇。隨著印刷技術的突破,報紙從精英層走向大眾。南北戰爭中,人們對戰爭新聞的需求,也對新聞業猛推了一把。很快,新聞獨成一業,紅紅火火,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市井小民,誰也離不開報紙了。普利策恰在這個時候,參加了進去。

  隨著政治黨派的自然產生,報紙也跟著有了強烈的黨派性,有此黨的聲音,也有彼黨的聲音,吵得不亦樂乎。有時,一個黨派的新聞還只肯給自己一派的報紙。

  瘦弱的普利策做記者卻是拼命三郎,雖然是共和黨報紙的記者,他卻什麼新聞都積極爭取。有一次,他破門而入,竟把阻擋他進入民主黨會場的看門人打翻在地,成功寫出了民主黨秘密會議的新聞報導。

  假如說,美國這塊土地是一群天使居住的地方,那麼它的故事帶來的經驗就一文不值。兩百多年來,這裡是一個「聯合國」。世界各地有各種問題的人,在這裡聚到了一起。當時移民來美國的人,多半在家鄉的狀態和少年普利策一樣潦倒,不少人的性格是和普利策一樣敢於闖蕩甚至鋌而走險。雖然並非每個人都有普利策的好運氣,可是在兜裡沒錢,卻都要吃飯這一點是沒有區別的。因此,假如說美國歷史上的大城市,曾是一個犯罪率高、黑幫盛行、盜賊滿地、騙子投機無處不在的地方,實在是一點也不叫人奇怪。移民們把世界各地的黑暗,都扯下一片,隨身帶了來。而員警體系的成長速度,常常跟不上天天在港口一大船一大船下來的移民增長速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