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如彗星劃過夜空 | 上頁 下頁 |
五五 |
|
從1854年的「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到1860年大選,林肯在六年中發表演講,把訴求物件鎖定在北方白人勞動大眾。為「討好」北方廢奴主義者,他一再宣佈奴隸制道德上是錯誤的,宣佈他痛恨奴隸制;為了不激怒南方民眾,他又一再宣稱,他並不主張立即廢奴。他主張的是,禁止奴隸制度擴散。他說,如果不是這樣,那麼早晚奴隸制會成為一種全國性制度,全國會到處都是黑奴,這對於白人勞動者是不利的。為了攏住大眾,林肯的演講有時候表現出自己的道德感和追隨民眾的現實壓力之間明顯的尷尬。 1858年7月10日,在北方廢奴主義的大本營芝加哥,林肯演講說:「讓我們拋棄這種人那種人,這個種族那個種族,某種族更低級故而必須置於一種低級地位,諸如此類的無稽之談。讓我們拋棄所有這一類的東西,在這塊土地上,團結如一人,直到我們能夠再一次站起來宣佈,所有的人生來平等。」 兩個月後的9月18日,在南方查爾斯頓,在這個蓄奴主義者的大本營,林肯發表演說: 我必須說,我不是,也從來沒有,主張用任何方式實行白人和黑人種族的社會和政治平等;我不是,也從來沒有,主張讓黑人也有選舉權,也能當陪審員,也能擔任公職,也能和白人通婚。 著名史學家理查·霍夫斯塔德指出,很難說,在北方和南方發表演講的林肯,哪個是真正的林肯,這是尋求民眾選票支持的職業政治家的典型表現。 林肯當選總統後,還沒有宣誓就職,南方七個州就宣佈分離了。林肯接手的是一個不完整的聯邦,國家已經分裂。對於林肯來說,首要的問題不是奴隸制,而是要不要恢復國家的統一和完整,怎樣來恢復。南北戰爭的故事我以前已經講過,可是,我還是想從林肯總統作為一個政治家的角度,再多聊幾句。 民眾的分裂,絕不是任何民選總統樂於見到的事情。在就職演說上,林肯還是想攏住南方人。他一再重複以前的話,保證聯邦政府不會干預南方州的奴隸制。那時,國會剛通過了一個憲法修正案,規定聯邦政府將永遠不干預州對奴隸制的決策。這個修正案是在奴隸制問題上開倒車。這個修正案還沒有正式成為憲法的一部分,因為按照程式,還必須在3/4的州裡得以通過。如果它真的通過,就會相當有力地鞏固奴隸制,將使未來廢奴變得更困難。可是林肯在上臺伊始,為了攏住南方,他表示不反對這個修正案在州一級被通過。 你已經知道,南方七州在分離以後,聯合成立了南方邦聯,選出了密西西比州的原來的戰爭部長傑佛遜·大衛斯為總統。這個南方總統甚至比林肯總統還早一點宣誓就職。對於南方邦聯來說,已經是兩個國家了,他們要的是保持這樣的狀態,把南北衝突變成兩個國家之間的外交事務。所以,南方肯定不願意再興出什麼風波來。 而林肯要恢復國家統一的話,就必須改變這種狀態,必須在南北之間找一點事端。而無論是什麼事端,他作為一個民選總統,又必須得到民眾的支持。不管做什麼,先要有民眾支持方能動手。這是民主時代政治家的特點。 可是北方民眾也不願意開戰。北方的大多數民眾,不會願意用一場戰爭來解決南方的黑奴問題。事實上,後來南北戰爭一開始,處於南北之間的四個邊界州,包括老牌政治中心弗吉尼亞州,就分離出去加入了南方邦聯。只有一種情況下才可能團結北方打一場戰爭,這就是南方打到家門口來,逼得你不能不打。 可事實上南方更不願意打。一方面是它已經分離出去,只圖保持獨立狀態;另外一方面是它無論從國土、人口還是經濟上,相對北方,都是明顯的弱勢。而林肯要恢復國家統一,他是欲圖發動戰爭的一方,卻又必須讓南方先打第一槍。 南方有一些原來屬於聯邦的軍事要塞,在南方分離以後,有些撤了,有些還堅持著。最引人注目的是南方的心臟查爾斯頓港口,有一個孤島要塞叫蘇姆特要塞。這個要塞可以說是在查爾斯頓的咽喉上。當時,這個要塞遠離北方,缺少給養,已經有點支持不下去了。而南方人看這個要塞,有如骨鯁在喉。 這個要塞此時對北方軍事戰略上的意義並不大。但對林肯來說,下令撤回這個要塞,等於宣佈對南方讓步,在政治上不妥。可要派出遠征軍去支援,在軍事上卻風險很大,而且還要冒首先挑起戰爭的危險。1861年3月29日,林肯下令海軍部長從海上派出船隻,為要塞補充給養。同時通知了查爾斯頓的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此行只是補充給養,如果沒有受到干擾,不會對要塞增加人員、武器和彈藥。 這一增援,在北方民眾眼裡可謂完全正當,而南方卻必然會感受到威脅,他們只圖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麻煩,而戰術上這又很簡單,畢竟這只是一個百十來人的孤島。果然,4月12日,南軍開始炮轟蘇姆特要塞,並且最終迫使要塞投降。 投降以後的要塞官兵,都被送上船,打發回北方去。在南北戰爭的這個第一仗中,南方的指揮官還曾經是要塞司令的學生。這師生之間的戰鬥,是南北戰爭中惟一的沒有死亡的戰鬥。可是,這一仗卻是林肯正在等待的。不管身邊的廢奴激進派多麼激動,他只是好言許諾,卻不採取公開政治行動。他在觀察民眾的反應,觀察廢奴主義者的反應,觀察周圍政治情緒的變化,就像觀察溫度儀。他對一位急躁的廢奴主義參議員說,請給我一點時間,如果我一開始就激怒他們,我將永遠得不到足夠的選票把我送到這兒來。他還對下面的人說,我們需要在民眾中積累反對奴隸制度的情緒,需要說服民眾,來積累這種反奴隸制民意,為此,需要的時候你們可以不客氣地公開批評我。 1863年1月,林肯終於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發佈了解放奴隸宣言。雖然這一解放宣言在當時十分有限,只是宣佈仍然在南方邦聯控制下的地區的黑奴得到解放,成為自由人,所以普遍被看做是一種「軍事需要」,而且對黑人來說,具體的效果微乎其微。但是,這實際上是依據林肯的願望,悄悄更換了戰爭的訴求。 南北戰爭延續了四年,雙方總共損失了618萬青壯年。這一慘重結果,是林肯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沒有預料到的。林肯的總統任期,就是領導戰爭的任期,他是一個戰時總統。但是他生來不是一個軍人,也不是一個好戰好鬥的人。1864年,在他被暗殺的前一年,他在回顧以往時說:我從不認為是我控制了時勢,我得坦承,是時勢控制著我。可是,林肯雖然在民意中游走,他卻不是一個政客。分裂的局面推動了林肯,可是,他始終有自己固定的政治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南北統一。他在不同的時期或是表面地迎合民眾,或是在誘導民眾,或是在利用民眾。最終他運用了戰爭的方式,只是,把這種方式看得太簡單太容易了,把戰爭的代價估計得太低了。 林肯總統曾經坦承,常常是時勢控制著他。尤其在南北戰爭開始之後,要說有時候是局勢自己在走,大概都不為過。林肯總統最大的失誤,是對戰爭的規模和艱難程度的估計,可以說是離題萬里。不僅是他低估了這場戰爭,在當時對戰爭最為悲觀的人,都做夢也沒有想到,戰爭會打到這種地步。林肯的第一個徵兵令是徵集75萬人,為期三個月。而到了年底,北軍人數已經高達50萬人。最終雙方僅是陣亡士兵,就高達618萬人。 戰爭打到1863年,越打越慘烈,陣亡人數劇增。北方嚴重缺乏兵員;南方也一樣。可是,南北戰爭的戰場是在南方,你可以說,是北方在入侵南方。南方人必須保衛家園,一方面別無選擇,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被激起怒火和仇恨,必須承認,這是士兵的勇氣來源之一。而對北方的平民來說,「國家統一」,即便它是林肯總統的偉大理想和英明決策,也不是北方民眾在大量犧牲之後仍然覺得必須堅持的事情。反對的聲浪當然會起來。而戰爭一旦開始就騎虎難下。我們以最良善的出發點猜度,林肯總統也是別無選擇。事至如今,他只能不管用什麼方式,堅持把已經成為僵局的戰爭打贏。你說他還有什麼別的路可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