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達 > 如彗星劃過夜空 | 上頁 下頁
三七


  §漢密爾頓的功績

  盧兄:

  不等你回信,我先講下去。上封信講到,由於漢密爾頓的努力,美國終於建立了第一個全國性銀行。可是,今天看來或許是很常識性的一個決定,在當時,卻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的。這是聯邦政府第一項投入運作的舉措,它的一舉一動,都在預示著美國的走向,給出它能不能成功的徵兆。尤其是美國的建國者們,正非常緊張地注視著它的運行。他們的憂慮,一點沒有減輕。

  聯邦政府行政分支要有效地執政,就要有權做一些具體的決定。憲法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提供細緻的指示。可是,權力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大家都知道,漢密爾頓一向持有「國王」、「強行政」的過激觀點。現在,這個觀點激進的人,真的就站在行政分支中的重要位置上了。他的實踐,他所表達的觀點,使得本來就對聯邦政府權力不放心的佛吉尼亞政治家,大為震驚。雖然華盛頓將軍可憐的內閣只有區區四個部長,他們仍然覺得,一個會讓政府過於強大的趨勢在悄悄形成,這必然會威脅到個人自由。他們反對擴張政府權力。以傑佛遜和麥迪森為首,反聯邦党人在形成,成為漢密爾頓的主要對手。

  你一定記得麥迪森原來也是持聯邦黨人的觀點。可是,費城制憲會議以後,湯瑪斯·傑佛遜結束了五年來出使巴黎的生活,回到美國。他和麥迪森本來就友情很深,都是佛吉尼亞人,氣質也相似。麥迪森受較年長的傑佛遜影響,一點點疏離了聯邦黨人的觀點,偏向於傑佛遜的看法,認為新生美國最重要的是保持美國革命的原始精神,強調民眾的自然權利。

  與此同時,漢密爾頓在臨時首都費城,忙於準備另一個報告。1791年底,他提出了著名的《關於製造業的報告》。

  這個時候,美國經濟落後,只能為歐洲製造業提供原料和市場,自身幾乎沒有工業。漢密爾頓的這個報告,第一次預言了美國經濟的前途,把美國放到了世界經濟體系之中。他敦促國會發展美國製造業,指出,有了強大的製造業,國家才能真正獨立,在全球商貿中才能得到平等的地位和條件。他預言了未來美國將出現的大規模移民,指出移民的多樣化勞動力是製造業的有利條件。他認為,這將使美國出現新的人口中心,形成國內市場,這也將有利於農莊,為農業產品找到新的銷路。

  漢密爾頓和其他政治家的不同在於,他不是從道德角度來判斷經濟措施的好壞,而是從事物互動的關係中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他要求國會通過法令鼓勵製造業,包括保護性的進口關稅,免除國內製成品的關稅,鼓勵新發明,特別是和機器有關的發明。為此,他和財政部的助手一起建立了稱為「有用製造業學會」的民間組織,在新澤西州建立工業園作為製造業的示範。

  華盛頓總統是佛吉尼亞人,他的內閣也以佛吉尼亞人為主。漢密爾頓工作得非常艱難,他的聯邦黨人觀點遭到傑佛遜的反聯邦黨人派的反對,兩派在內政外交上的政策幾乎全都針鋒相對。

  美國處於初建階段,相對而言,漢密爾頓負責的財政和經濟是實的,而傑佛遜負責的外交是虛的;漢密爾頓鼓吹的工業製造業和商貿是動態的、有前瞻性的,而傑佛遜堅持的農業社會政治倫理觀是靜態的、保守的。但在外交上,倒是漢密爾頓推崇穩步推進的英國模式,主張和英國建立友好關係,對正處於大革命時期的法國持懷疑和否定態度;而傑佛遜恰恰相反,他的浪漫氣質和激進的法國革命相投,又在法國生活了五年剛剛回來,因此,他同情法國而反對與英國結盟。

  現在我們回頭去看,美國當時是一個明顯落後于先進歐洲的、經濟落後的鄉村。而漢密爾頓的高明,並不在於他對金融、經濟發展和工業社會的創造性構想,因為西歐早期的工業化已經發生,在工業化之前,英國的金融和財政體制變革的一整套經驗,已經活生生地擺在那裡。漢密爾頓的智慧在於,他知道最開始需要的,並不是發明創造,而是在其他國家現有的經濟模式樣板中,選擇一條路跟上去。

  民主社會制度是多數決定的制度,所以,仍然存在由於多數人的錯誤選擇,走上錯誤道路的可能。雖然,相比專制制度,它更有糾正錯誤的機會,不會在一兩個人的執迷不悟之下一條道走到黑,可是,在國際經濟形勢面臨質變的時刻,對一個國家來說,一個錯誤選擇也可能就貽誤了一個難以彌補的關鍵契機。更何況,美國一開始就面臨經濟崩潰,危機重重。這就是漢密爾頓的功績所在:他的選擇,使得新生的美國一點沒耽誤地抄著捷徑,在經濟上向先進的歐洲追去。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我說的漢密爾頓建立的美國第一銀行,是第一個「全國性」銀行,而不是屬於政府的「國家銀行」,因為這並不是全部國家資產和國營。漢密爾頓以英格蘭銀行為藍本,私有公管。總共1000萬美元的股份,聯邦政府的股份僅占1/5,其中3/4還是政府債券。財政部有監督權,私人有大部資產和獨立經營權。漢密爾頓依據他對人性的理解,認為,「私人利益是銀行最好的指導原則」。

  站在漢密爾頓對面的反對派,以湯瑪斯·傑佛遜為代表。他們認為,獨立戰爭時期發行債券的行為,和今天發行股票建立國家銀行,有道德上的本質差異,「前者有著神聖目的,它是為了一場神聖的戰爭,這場戰爭拯救了我們的自由,並且使我們獨立。而後者,其目的只是為了讓一夥騙子發財,使得那些誠實和勤勞的人蒙受損失」。

  可是,在漢密爾頓眼裡,經濟就是經濟,是一門獨立的學問。他不把那些不屬於經濟的道德問題,合在經濟問題中考慮。

  美國的經濟範本是歐洲,而歐洲有過成功的經驗,也有過泡沫經濟引發崩潰、金融從此一蹶不振的危機。而事實上,現代經濟剛剛開始,它以迅猛的力度在衝擊和改變社會,一副洪水猛獸的樣子。可以明顯看到,它遠比農業經濟的社會更難預料和控制。這兩派觀點,在某種意義上,是信心的差別。漢密爾頓充滿自信心,也具備迎接挑戰的性格,他更理性化,也更相信強大集中權力對經濟的掌控能力。而以傑佛遜為代表的、習慣和喜愛傳統南方農業社會的人們,他們對迅速釋放無法控制的能量的變革感到憂慮,變革後的局面是未知的,他們完全沒有信心。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